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2、112 ...
-
1.外面狂风暴雨,家里最大的问题却是——缺水。
哎,深夜守着唯一出水管的我。
目标,把家里所有能储水的容器都灌满。
2.推荐大家看一个视频,我在b站上看的。视频名字叫做“是什么让我们从『哈哈』变成『哈哈哈哈哈哈哈』/当我们讨论热搜时,不要吵架vol.004”。tag是——我所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
这个视频里的一句“因为人们太懒了”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为偶尔喜欢写些东西,并且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所以我真的会时刻意识到自己语言表达的匮乏,并且是愈发匮乏。在你要表达一种思想、描述一件事物的时候,你所能说出口的话变得越来越“简洁”,准确地说是,你想说得更多也说不出来,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词,那几句话,最后无奈地来上一句“你懂的”。然后把话题抛给对方,对面那个人想了想,也想不出更优质的表达,只得一脸深沉地点头道,“懂。”
小时候,我还可以把自己的语言匮乏归结到“见识少”,可随着年龄增长,阅读量的增长,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质的飞跃,这就能间接说明一些问题,除了积累和运用之外,你会隐约察觉到一些潜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在限制我们的表达。
现在的大家,都喜欢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给一件事物定性,这就导致出现了各种“通用词”,也就是那些能够以一顶十,放在哪都能用的词。
举个例子,“给力”。这件事你办得很给力,这个人很给力,这首歌很给力。这则故事真给力。什么都能给力。而不是——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得体。这个人很优秀、很漂亮、很善良……(所有褒义表达)。这首歌很动听。这个故事的寓意深刻,所表达得感情很细腻。
诚然,“给力”能概括所有,但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它一分一毫也表达不出。
再举个例子。“这个女人很给力啊!”通过这个句子,你只能知道她在某些方面可能很优秀,但是具体指哪方面呢?是长相甜美,还是身材高挑?是工作能力强还是品性温良?一切都需要你“自行揣摩”或者“进一步咨询”。那么,为了加快对话进度的“通用词”到底是做到了“提升效率”还是“降低了效率”呢?大家自己品一品。
老师在教一二年级的时候,最先让孩子认识到的一个词性不是“名词”,不是“动词”,不是“形容词”,而是“量词”。你会发现,孩子最喜欢用的量词是“个”,一个苹果,一个车,一个笔,一个学生,一个橡皮。但是老师会教你细化区分使用量词,一辆车,一支笔,一名学生,一块橡皮……通用量词“个”在测试中不会出错,却也不会得分,因为它不是最优选择。
中国的文字做到如此细化是有它的优点的必要的理由的,它能够让我们表达各种纤细的、不易察觉的、具有微妙差异的感受。而现在的我们,为了适应各种“高效生活”,总想在表达时做减法。
嗯,减法好做,舍去的那些词汇再想要捡回来可就很难了。提笔忘字,张口忘言,到最后大仙一样来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实际上呢?
3.以下对话来自聊天记录。
A:其实,我不觉得站队是个不齿的行为。我是A国人,因此反对B国对A国不利的政策和言论,有什么不对。
B:是的。
A:但是现在,你连站队都会被人骂,说你不客观,不中立。
B:对!!!!!!是的!!!!!就是这个问题!!!!!
A:我有时候就想,中尼玛立!自己的利益自己都不维护,等谁帮你啊?
B:一定要是大众的才是正确的,个别的就是错误的。
A:外行在那指手画脚,说自己客观中立。我就想说,你懂个屁。
B:是的。
A:你是可以要求对方换位思考,大家互相体谅。但是换位思考是让在保持自己基本立场的前提下也体谅对方,让自己不要做得太过分,而不是让你完全换到对方那边否定自己。这两者差别很大好吗?
B:你的思想可以起飞,但是不要停在别人的停机坪。
4.现在的人总爱说一些表面上听起来很对,仔细思考后发现是一堆狗屎的话。
面对这些包装精良的kuso,你问怎么办?
A:反驳。
B:得过且过,自己知道就行了。
C:听着听着,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