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见友 ...

  •   陈群没有原身的记忆,虽然知道陈寔为官清廉,家境清贫,但也不知道清贫到什么地步。

      但是到了荀府,大致也知道是什么样的差距。

      荀家作为世家大族,名门望族,家境自然也不错。

      荀靖引着他们穿过前院、走廊,陈群不着痕迹地打量。前院宽敞古朴,花草虽然已经枯荣,但是藤蔓绕石亭,别有一种清雅。

      走廊一边靠近池塘,路过的时候陈群特地往池中一看,只见池中物已经枯萎成为一团,也不知道除了莲还有什么。游鱼不见,却能看见池中央的气泡。

      走廊上方吊着红灯,五步一吊,不知道在夜里是一番怎么样的辉煌交映。

      到了膳厅,倒是比不得陈群偶一眼看见的大厅那么宽敞。

      陈纪拉着陈群,走到一位与他祖父差不多年纪的老者前,这人发须半白,神情慈善,看着他的时候就像是看待亲孙子一般的慈爱。

      陈群还没想什么,老者将他招呼到面前,摸了摸他的头:“阿正,还记得我么?”

      老者见稚儿一双清澈的圆眸转了转,藏着微不可见的疑惑之色。“阿正,记性不好,我是你祖父的朋友。”

      乍一听是在责怪他不认人,但是陈群没品出什么尴尬与责怪。他从这句话里接收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既然是陈寔的朋友,那么此老者便应当是荀淑。

      他连忙行礼:“神君好。”

      “阿正,看你,为什么叫我神君?我和你祖父是挚友,这样称呼太见外,你说是吗?”

      陈群不是古代人,纵然有些文学功底,但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古人文绉绉的腔调。他才自己翻译了一下,就见陈寔——自家祖父走过来,两只手从肋下穿过,把他抱在怀里,坐在膝上。

      陈群浑身僵硬,一把愣住。

      “稚子,自然有样学样。阿彧为何还没有过来?”

      陈群有些郁闷地动了几下,陈寔带着长者的慈祥,隔一辈的亲昵,低哄道:“阿正,不要淘气,要吃饭也。”

      荀淑回答陈寔上一句问话,约莫也不知道原因,又一次转头问次子荀绲:“仲慈,阿彧还未来,要用晚膳了。”

      此时荀靖不知从何处回来。当众人都到膳厅之后,他离开一会儿,此时回来,手里牵着一个与陈群同种发型的孩童。

      那孩童比陈群年长,看上去已经到了荀靖的腰部。他一见陈群,端端正正的眉眼立刻就染上欣喜。

      陈群见这个比他大的孩子朝他走过来,右手拉起他的左手,很是熟络的样子:“阿正还记不记得我,久不见你,我甚是想念你啊!”

      陈群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试探性地开口:“阿彧?”

      对方越发高兴的神情表明他没有错,但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荀彧被荀淑抱在膝上,紧紧拉住的小手被迫分开,“你二人叙旧也要等一会儿,现在先用膳吧!”

      陈群有些不习惯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人吃饭,尤其是初次见到古时的饭菜,他无论如何也提不起食欲来。

      这般寡淡,色香味也比不得他吃惯了的菜食。

      陈寔给他夹的一块肉,陈群看了一眼重新放回碗里。

      在他思考怎么早一点离开这个让人尴尬的地方的时候,陈寔很及时地把他放下:“阿正现在食欲不振,就让他到外面透透气吧。”

      陈群脚一落地就往外面跑,不见荀彧也跟着他马上跑了出来。

      “两个孩子,友情真是深厚”,荀彧的父亲荀绲说道。

      “先不说这两个孩子了,让他们自己嬉闹去吧。你以后有什么决定?”荀淑把目光从两个孩童身上移回来,看向了陈寔。

      东汉延熹九年“党锢之祸”株连甚众,陈寔未能幸免。受株连者有的逃避他乡,有的请求赦免,陈寔却说:“吾不就狱,从无所恃。”请求拘禁。并为他人承担责任,后遇赦出狱。

      从此,朝廷屡次征辟,陈寔坚决不受。

      闻此,陈寔沉吟片刻,回答荀淑说:“党锢之祸虽暂时停歇,但是宦官和士人仍然有很大间隙,这个时候出仕不仅不能一展抱负,反而累他人。”

      “在家里赋闲,也是无奈之举。”

      荀淑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话了。荀氏八龙和陈氏三君一聚,为天下美谈。

      然而陈群显然没有一见的闲情与觉悟,方才出了膳厅,荀彧就寸步不离地跟着他,叫他好不自在。

      但是,也足见得陈群和荀彧的关系的确很好,幼时不必在乎礼仪与分寸,这时的友谊才是最亲密的。

      陈群叹了一口气,读史书时只觉得荀彧荀令君是个君子,是大汉忠臣 ,现在一见,反而觉得鲜活有趣。

      “数月未见阿正,阿正为何不与我说话了?”

      陈群挠了挠头,只见荀彧从袖子里拿出一包东西。

      他拉着陈群走到石桌前,把东西打开,只见里面叠放着几块糕点。

      “阿正刚才没有吃东西,回去后一定会饿。这是叔父买给我的,膳前不许我吃太多,所以藏起来和你一起吃。”

      陈群道:“阿彧怎会知道我来你家?”

      “此事家翁早已说过,而且记得上次,你我比数算,阿正生气了,回家的时候都不与我说话。”荀彧递了一块糕点给他,叫他好好尝尝,一边说道。

      陈群一边吃一边腹诽,比不过就生气,这不就是小孩子的交流方式吗?谁没有过儿时不懂事的经历呢?

      不曾想荀彧还记得上次陈群和他生气的事情,也真是证明他们的确是友谊深厚了。

      “之前是我不好,不应该因为小事与你生气。不如我们再去比一次?”陈群吃完两块糕点,心情好了不少,主动提出要和荀彧比数算。

      他想,古人的数算,尤其是荀彧这个年纪学的数算,自己当然是拈手就来。找件事情转移一下荀彧的注意力,让他不要说起以前的事情。

      荀彧没有想太多,还没长开的五官显得很是秀气,眉眼一弯就拉着他离开了石亭。

      也许是荀府人丁兴旺,所以府邸也是很大。陈群根本就不认得路,跟着荀彧七拐八拐,来到荀彧口中所说的书房。

      “平日里,家翁叮嘱我不要随意进出祖父的书房。但今日你来了,阿父不会说的。而且祖父书房里竹简甚多,可以供我们比数算!”

      陈群胡乱点点头,在脑袋里慢慢翻译荀彧刚刚说了什么。等他明白荀彧的意思,荀彧已经搬出一摞竹简出来。

      “徐岳《术数记遗》中记载:‘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1],我近来就在学习这个,阿正可学过?”

      荀彧在竹简上写写画画,陈群凑过去看他在算什么。七八岁的孩童写的繁体字,字却也算得上秀气端正。

      陈群看了一会儿,就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

      荀彧在旁边给他讲了一会儿,觉得他可能太小,听不懂,又带他去下棋。

      陈群跟着他玩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俩人年龄差距虽然不算太大,但是荀彧已经开始学习文章珠算琴棋,然而陈群这时才刚刚启蒙。

      他看着给他讲解方法的荀彧,说道:“不必让我,我会下棋!”

      荀彧半信半疑,看着站起来比他矮了一个多头的陈群。他想着,自从上次阿正生气之后,父亲告诉他,阿正还未启蒙,有些东西阿正与他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所以要照顾一点阿正。

      “阿正今年还未满四岁,就学会下棋了吗?”

      陈群笑了笑:“阿彧难道未曾听说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甘罗十二为相?再等几年,我也能与你切磋数算了。”他这话说得老成,但是荀彧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世家孩子,都启蒙得很早,少年老成的比比皆是。尤其是陈群的祖父、父亲和叔父都是名士,他这般倒也不算奇怪。

      荀彧露出十分钦佩他的表情,“既然如此,阿正不要输了哭鼻子了!”

      “好,但是阿彧切勿让我,若让我,我会生气的!”

      陈群冲着他笑了笑,看破荀彧的心思。

      荀彧也不恼,“既然如此,开始吧!”

  • 作者有话要说:  在这里,陈群的年纪作了修改,荀彧163年出生,陈群比他小三岁,这样,就不会比嘉嘉大太多了。
    and,阿正这个乳名可还行?
    [1]“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出自徐岳的《术数记遗》。《数术记遗》是东汉时期徐岳编撰的一本数学专著,内有中国特色的十四种算法,但流传至今的只有珠算一种。书中还有关于数级和最大数的记载。
    徐岳(?——220),字公河,东莱人,东汉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授于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中书令阚泽,“乾象历”遂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我国先秦以来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数学著作。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