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章 暗度陈仓 ...

  •   “孔明,你在想什么呢?魂不守舍的。”崔钧问道,“莫非还在想方才遇见的那个女子?”
      徐庶揶揄道:“该不会是看上人家了?”
      诸葛亮摇头:“我只是想起了一位友人的话。”
      “是什么话,竟叫你念念不忘。”
      “并非关乎要紧的话,只是我难以忘怀罢了。”
      方才他们几个走在路上,忽而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扑到跟前求救。原来这女子被亲生父母卖给了村里的傻子做老婆。那傻子不仅痴傻,而且力大无比,动辄将周围人打得半死。女子被他打得遍体鳞伤,为求活命,半夜偷偷逃了出来,没带钱粮,害怕又被村里人抓回去,才向他们求救。
      崔钧心软,见这女子脸上带伤,面黄肌瘦,且一双鞋破烂不堪,双脚被磨破,应该不是说谎,便给了一些粮食,让她赶快逃命去。
      作别了女子,走出半里后,徐庶忽然道:“我看方才那女人多半还是要被抓回去。”
      石韬叹道:“就算侥幸跑走了,一介孤身女子,也难找到落脚之处,只怕还不如被抓回去。”
      即使世道太平,这样的事也层出不穷。天底下悲惨之事太多,连圣人也管不过来。
      诸葛亮默然不语。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纵使早就知道世人皆苦,若不去亲眼一见,亲耳一闻,又怎知天下已被怎样摧残。
      他想起了黄月英。
      这些日子,他时时想起她。从前自然也经常想起,只是从未细想过其中缘由。
      如今却有些明白了。

      建安四年,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欲取许都,袁曹之战一触即发。
      曹操在黄河以南布阵而待。
      两军隔河对峙。
      汉朝建立之前,高祖与楚霸王也是以河为界,最后高祖跨过鸿沟一举击败了项羽,夺得天下。现在汉朝将要覆灭,同样是以江河为界限,成王败寇。
      南边的刘表被袁绍所拉拢,而关中的其他诸侯大多两不相帮,只静待结果。
      建安五年,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献帝的衣带诏,欲诛杀曹操,事情泄露,参与者被曹操夷三族。袁绍终于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出兵借口,自称受衣带诏,发檄文痛骂曹操,公开宣战。
      在外游历一年多的诸葛亮回到隆中。
      徐庶没有回来,他说他要去投奔一个叫做刘备的人。
      石韬不解:“刘备奔走这么多年,空有仁义之名,既无地盘,也无军队,怎么想起投奔他?”
      徐庶叹道:“而今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无外乎争权夺利。刘备十多年来东奔西跑,却始终能不忘仁义。如果刘备真与名声相符,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为他效力,还能为谁效力呢?”
      七年前曹操屠徐州,赶来驰援的,也是那个既无地盘也无军队的刘备。
      就算是假仁假义,也好过不仁不义。

      “听说那诸葛亮游历回来了。”大嫂装作不经意地同黄英提起此事。
      黄月英点点头,仍端详着眼前的木头。
      “他这次回来,怕是总算要娶妻了。”大嫂又说。
      “也是。”黄月英仍是点头。
      大嫂本以为这次旁敲侧击又要无疾而终,却冷不丁又听黄月英道:“嫂嫂,我想我也该择个夫婿了。”
      “我有条件。”黄月英对黄承彦说,“第一,这个人要由我来自己选。”
      黄承彦同意了,他宽慰黄夫人道:“自己选也好么,日后过得不顺,也怪不到我们头上。要是过不下去,再把她接回来就是。”
      “第二,读书人也好,贩夫走卒也好,无论何人,都能来参选。”
      黄承彦安抚住黄夫人,转头对黄月英道:“也罢,都依你。”

      黄家金屏选婿的消息传到隆中时,已经有些晚了。
      听说人们蜂拥至黄家,一个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毕竟屏风后坐着的是水镜门下弟子,若存着几分刁难人的心,十之八九的人只能折戟而归。
      “我明日要离家一趟。”诸葛亮对诸葛均说。
      “兄长你才刚回来,又要去哪?”
      “去沔阳。”
      “可是要去见黄师兄……黄小姐?既然是拜谒人家,不能空手而去,带几件礼物吧。”
      “礼物我已经备好了。”诸葛亮道,“你留在家中,等我回来。”
      诸葛均点头。
      第二日,诸葛亮背着包袱,牵着毛驴出了门,路上走得并不快。
      但直到抵达沔阳,也没有人通过了黄家小姐的三道试炼。
      诸葛亮在黄府门口报上了名字,被仆人迎了进去。
      黄家的长兄大步走来,揽着诸葛亮的肩膀,在他耳边低语道:“孔明,我家小妹非要来这一出选婿,这次可全靠你了。”
      他在诸葛亮肩膀上重重拍了几下,就把他推进了内堂。
      内堂里架着一张大屏风,屏风前是等着的应选者,屏风后是坐着的黄月英。
      黄月英在屏风后问:“这次来的是谁?”
      诸葛亮答道:“隆中诸葛亮。”
      “原来是你。”屏风后的人沉吟了一会,旋即道,“你我拜的是同样的老师,学的是同样的课。我知道的,你也知道。这样好了,我只问你一道题,你若答出来了,我便认你做我的夫婿。”
      屏风后走出一个婢女,双手捧着一根竹签,递到诸葛亮面前。
      竹签上的墨迹还未干,是刚刚写成的笔迹。
      诸葛亮接过竹签,看过内容,微微一怔。

      “所以,那竹签上写了什么?”
      “士元兄不妨猜猜看。”
      “你们夫妻二人的事,我怎么猜得到。”庞统悻悻道,仰头饮尽杯中的粗茶,“都说我庞统最擅识人,当年怎么就没看出来黄英是个女子呢?若不是听说孔明结婚,特意赶来看看,到现在我还被蒙在鼓里。”
      “水镜老头不是说得好么,你就是没有眼色。”黄月英提着茶壶出来,为庞统倒满一杯茶。
      “行行行,我就是没有眼色。”庞统握着茶杯摩挲,“你们日后打算如何?就这么住在隆中,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身本领。要我说,现在袁绍兵败身死,曹操忙着对付北边的乌桓,不正是出山的好时机。听说你大哥在江东孙家那边颇得器重,怎么不去投奔他?”
      诸葛亮不答,庞统就斜眼看黄月英。
      黄月英道:“你看我干什么?我在荆州住得好好的,左右饿不死。”
      庞统叹了口气,他忽然瞥见屋中一物,恍然大悟道:“好啊,原来那把破琴,就是你们俩的定情信物。我还当孔明留着它是重同门情义,没想到是在暗度陈仓!”
      黄月英道:“本就是同门情义,哪有什么暗度陈仓?”
      庞统嘿嘿笑道:“你是不知道,孔明成日看着那把琴。愿意为有什么玄机,原来是睹物思人。”
      诸葛亮举杯喝茶,笑而不语。

      若说是暗度陈仓,其实也无不可。
      那日,山上新来了个学生,叫做黄英。身量小,骨架细,是个女孩。
      诸葛亮在给兄长的信中说,山上来了个有趣的学生。
      兄长回信问,如何有趣了?
      如何有趣?诸葛亮提笔思索。清风拂过,吹起柳絮纷纷。
      而今又是一年东风起,春暖花开的时节。日后,还有许多个春夏秋冬,若能如此相对度过,一生或许也不算无趣。
      毕竟,来日方长。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十章 暗度陈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