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4、渴望爱的孩子 ...
-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大部份的心理问题性格缺陷都跟童年所受的伤害有关。
而童年的伤害,最大的莫过于来自母亲。
生命之源,来自母亲,一个受精卵从母体中成长为一个有手有脚有思维有感觉的人,是何等的奇妙……而一个人不为他生身的母亲所认同,那是致命的。
从“我不应该出生”、“我是个多余的人”、“如果世界上没有我就好了”、“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我的存在就是错误”……长期被迫处于这种环境,很容易让一个人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导致要么自杀要么报复社会反人类的结果也不奇怪。能够挺得过来的人,就算心理相当强大相当健康,但是心理阴影心理缺陷,也是无法避免的。
就算郑庄公是嫡长子,就算他是王国的继承人,就算他得到父亲的认可、臣下的爱戴、成功的信心……但是没有母亲的认同,他心中有一个无法弥补的黑洞。
父母和儿女之间,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即所谓补偿心理——那种越是从小被父母岐视亏待过的得不到重视的儿女们,如果奋发向上努力成功以后,往往反而比那些倍受宠爱的孩子对父母更加孝敬,更加千依百顺。
那些所谓凤凰子女的家庭,经常会发生昏愦的父母对成功的儿女索需无限,去补贴那不成功没出息甚至不怎么孝顺的受宠儿女。而这些孝子孝女们,宁可奉献自己小家庭的和谐,去讨好永远无法满足的父母。
他们是在填补童年的遗憾、内心的黑洞。
不不不,这种表面上的无限孝顺,似乎掩盖住了他们心底深处的一句对父母的质问:“为什么你们对我不好?”他们没有这么问,而是换了另一种形式向父母表达:“瞧瞧现在是谁在孝顺你们,不是你们倍受宠爱的孩子,而是被你们冷漠伤害到的孩子!”
而所有的每一分付出,都表达的是对父母的这样一种期望,他们期望有一天收获父母对他们忏悔:“孩子,我们错了,你才是我最好的孩子而不是那一个,你才是我应该善待的宠爱的寄于希望的孩子!”
遗憾的是,大部份父母不会认为自己错了,永远不会。
包括武姜也是如此。
郑庄公并不是对段付予无限满足,他付予无限满足的是武姜。他要对付段,是易如反掌,但是他对武姜,几乎是毫无办法。
哪怕他贵为一国之君,但是他仍然象所有被亏待过的孝子孝女们一样,期望有一天,武姜能够对他说一声:“你才是我最好的孩子!”
我对母亲你千依百顺无限付出,而段只会向你索取无限;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段无知浅薄到处闯祸……
总有一天,母亲会厌倦了段的愚蠢,总有一天,母亲会看到我的杰出吧……
就算他已经不是无助的幼儿,就算他已经不指望得到象对段那样怜惜无限的母爱。可是作为成年人作为国君的郑庄公,他反而更渴望认同,更渴望肯定,他拥有一切所以他认为可以买回曾经失去的东西,为此他愿意付出他手头所有能支付的,去赎回这一份生命根源的认可,去填补这一份心灵黑洞。
然而,他再渴望、再付出,作为政治家作为君王以及作为长期受母亲亏待的儿子,他终究保留了一份底线、一张底牌。
他可以给段一个超过国都的富庶之地,但不会把军事要害给出去;他可以无视段的招兵买马,可他自己手中永远牢牢地掌握着一支足以克制段的军队。
他想,所有付出的,都是他给得起的。
但是,他完全没有想到,母亲要的是他给不起的也绝不会给的东西——他的王位、他的脑袋。
段要造反,这是迟早的事,在郑庄公的步步退让下,王位似乎就象颗苹果只要他伸手就会摘到。
可是郑庄公没有想到的是,他一心孝顺一心讨好的母亲武姜,却在这个事件里起了主导作用。
武姜要段训练兵马造反,武姜和段约好了时间,武姜会亲自打开都城的城门迎接段的军队到来。
接到这样的信息,郑庄公感到了崩溃……
是的,他完全没有想到,但是,他完全应该知道的。
武姜从来就没有变过,一直以来只是他在自我欺骗,他自己给自己一个永远得不到的画饼。
对付段是很容易的,郑庄公军队一出,段的部队迎风而溃。
惨败的段一路逃亡到共国,所以这个人在史书上记载为“共叔段”。但是郑庄公仍然没有饶过他,兵临城下,一直到逼得共叔段自杀才肯罢休。
我相信他的恨,不仅仅只是对于弟弟谋反的愤怒,更多的是恨——武姜居然为了段而想杀死他!
但是对于母亲武姜,他没有办法象对付共叔段一样对付她,他没办法杀她,可是她的行为,对他的致命打击已经让他极度绝望崩溃。
“我不想再见到她,永远、永远!要我原谅她,除非是下到黄泉!”郑庄公对所有的人这么说,也对他自己这么说。
武姜被送到一个叫颍的地方软禁起来,不知道她是否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了。
然而对于从小就是尊荣娇纵的武姜来说,对自己落到这样的境地是无法忍受的。也许她后悔了,未必是后悔自己的偏心,却肯定是后悔自己的愚蠢,不懂得适可而止的结果是害惨了小儿子,让大儿子跟自己翻脸成仇。
武姜后悔了,她表达了,她写信了,她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她后悔了。
郑庄公呢?他什么也没有说,然而只有他最亲近的人才知道,他经常不知不觉,会走到高台上,向着武姜所居的颍地方向,静静的遥望着。
他没有提起,因为他曾经伤透了心,绝望如死灰。
他发过毒誓,要恨这个女人,要跟她断绝关系。
没有人敢在他的面前提起,因为这是他心底最大的伤心事。没有人敢劝他,因为谁也绕不过那个毒誓。
黄泉方见!至死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