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言论 ...

  •   夏天在悄悄地来,大地增了温。而与此同时, 《春秋繁露》一书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此书由忠君派董仲舒所写,已经写成有些年份了,最近突然在学子间热议了起来。
      学子们争议的主要是三纲部分。董仲舒原文是这样写的: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而三纲里面最引发热议的是夫妻部分。虽然此时夫的地位是大于妻的,妻也难以走上仕途,但从未有人在书上明明白白地写出过“夫为妻纲”,妻子必须听从丈夫的。
      学子们多出自官宦世家,这些人家中的主母多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成长过程中母亲也一直在身旁,体现出了她们的学识、她们的见地。在他们中有些人有限的经历里,母亲未必不如父亲,为何妻要从夫,夫可以独享休弃妻子的权利。
      当然,更大一部分的学子并不在乎此事,毕竟事不关己。
      换作以前的李琼韵,是根本不在乎此事的。新婚之后,他觉得,在他的有限的经历里,虽挑不出这话的错处,但也知道,这也未必全对。丈夫是人,人有百态,妻以夫为纲,很可能会听从错者,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再者,夫妻关系是联姻,若联姻之后妻子的去留由丈夫随意,那关系如何稳定?
      但李琼韵也只是想想罢了,并没有参与众人热火朝天的讨论。夏天都来了,秋天还会远吗?秋天就要考试了,还是安心埋头读书吧。
      这一场书院的辩论并没有影响到苏倚桐什么,她照常过着她的日子。
      上次苏倚桐虽然巧妙地回避了李琼韵的问题·,但是她心里慌啊。自己为啥要跑,要是不跑正正常常回答不就好了。还有,为什么,后来都发生那么尴尬的事情了,李琼韵还会追问!
      苏倚桐一边想着,一边忍不住想捶打东西。
      百草端了一碗银耳莲子汤进来,看到苏倚桐奇怪的表情,出声道:“夫人您这是怎么了?”
      苏倚桐看到百草后,突然想起了百草那天应当也是被追着了,但当时情况紧急,后来发生了很尴尬的事情,便没有提及。便问,“百草,你那天被小厮追上了吗?”
      百草手上的银耳莲子汤突然一抖,那天的糗事迎面而来。
      在苏倚桐再三的催促下,百草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诉了苏倚桐。
      一经对比,苏倚桐突然觉得自己这事也没那么尴尬了,接着安慰自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不再纠结此事了。
      再说,书院这边。那“夫为妻纲”的言论本来只是在书院小范围的讨论着,但不知怎么地,传到了同样在书院读书的小郡主耳中。
      书院此时还设有一个女子班,现在多是未及笄的闺阁女子,读完也多是在宫中当女官,或者嫁人,最好的就是去光禄寺司膳,或者去其他地方管管文书,这几年来,女子为官者越来越少,几乎只剩下贵族女子来镀一层金了。由于有些地方兴盛女德,去过女子书院读书的女子还可能遭遇婚嫁不顺,送女子去书院读书者就少之又少了。
      死去的怀王的唯一的女儿晴佑郡主父母均不在世了,天子盛宠之极,她从小极爱惜诗文,便不顾阻拦闹着来了书院读书。
      也是这样,虽半死不活的女子院苟延残喘着。
      晴佑郡主出身天家,天资聪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向来自诩不输男子。
      不知是谁,把董仲舒的言论传到了晴佑郡主那,还夹带着一些男院学子的附和赞扬之词。晴佑郡主听了后勃然大怒,便向男院那边下帖要求比试。
      男院那边的学子其实赞成此论的人也不算多,但被一个女子下帖要求比试,燃起了这些人内心之中“女子本不如男儿”的想法,便有人接下战帖,准备应战。
      应战之事一出,好事之人一传,整个书院都陷入沸腾的状态。
      但实则,比试方式并未定,且邀请谁来评判也是问题。晴佑郡主下战书开始时也不过争一时意气罢了。但战书下完,女子必输的言论一波波传入晴佑耳中。晴佑本非鲁莽冲动之人,只是此事触及她的底线了。冷静下来后,晴佑开始思考比试相关事宜。跟这些男子比试,估计也就是经义与策论,也就是以女子之短较之男子之长,因而比试内容需要斟酌,若女子不提,男子那边估计会就这样定。此外,评判者也需要思量。书院老师多是男子,偶有一个女子,因为结婚生子教养儿子琐事的缘故,学问也不算上佳,难以评判服众。另外,更关键地是比试人选,她本人问题不大,但其他人选去哪找?女院中大部分人并未专攻经义策论,更注重女工等的修养。且,陪她出这种风头,估摸着以后也不好嫁人了,她不在乎,她可以招赘,但其他人毕竟不行。
      晴佑思索了一番,便让小厮去给男院那边的领头人林侍郎之子林青下帖商讨相关事宜。
      林青等人对待这场比试的态度是戏谑的,应帖也不过是一时之乐。直到晴佑请来山长作保,邀众人一同商讨比试具体事宜时才开始正式了起来。
      院中男子虽多有歧视女子,但都是饱读孔孟之学之士,晴佑的阵势一摆开,大家倒是收起来戏谑之意,开始认真商讨,偶有作怪者,也都被群起攻之了。于是乎,最后也商量出了一个还算合理的方案。比试设在下旬会第三日,比试内容除经义策论外再加一项乐理。比试评判邀山长、须夫子、及前太傅高老大人和刘夫人。
      刘夫人本姓就是刘,其夫在战乱中丧生之后,再无嫁娶。以战乱中所立之功居于京城西南角的流芳阁中,天下太平后,刘居士潜心研学,对于孔孟之学颇有研究,也曾举办过数场论道会,广邀天下名士,不拘男女,齐聚一堂,在会上言谈境界极高,因而在天下学子中声望极高。
      不过,数年来,女子研读经义者越来越少,刘夫人年事也高了,已少有宴客和会宾之时。
      其他三人都好办,但刘夫人出山有难度,但这是晴佑好不容易争取的名额,她不愿放弃,她愿意走一趟。
      李琼韵是在比试之事尘埃落定之后才又听闻了此事。他不禁感叹,晴佑郡主的勇气实在令人敬佩。
      在李琼韵不知之时,他的好友林青已经替他报名了选拔。男院中斗志一起,大家就开始了如火如荼的选拔,林青觉得李琼韵经义策论在书院中是佼佼者,便自作主张替他报上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卡文啦,今天两篇补上,爱你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