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朝露(二) ...

  •   电梯这样的密闭环境里,阳光被阻隔在外。

      周邮臣倾身过来,带来一阵不属于秋日的寒意。

      林晚亭几不可见地一顿,平静地抬眼,见他抬手按了32楼层的按钮,而后颇为绅士地转头,似是询问。

      林晚亭面上无诧异,只平静道,“一样。”

      顿了一下,又补道,“谢谢。”

      周邮臣挑眉,不置可否。

      又是一阵尴尬的静意,电梯的轮轴转动声恍然可闻,好像是一瞬又好像过了许久,电梯门打开,光影活动起来,林晚亭侧身,等他先过去。周邮臣像是早已习惯了这般待遇,迈步出了电梯。林晚亭轻吁了口气,还不及止住,忽见前头已走了几步的人转过身来,他站在背光处,林晚亭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觉得他好像轻笑了一声。

      又疑是自己多心。

      他的停步只是一瞬,很快转身进了办公区。

      林晚亭记得,那一块应该是基金经理的办公区域。那不是她该操心的事了,她有她的工作要忙,尽管她还远不是这里的正式工。实习生没有自己专属的办公位,公司划了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几个实习生挤在一处,权作办公的地方。

      景南资产是国内顶级的私募,能挤进这里有一个实习的机会是多少金融类学生不敢奢望的事。对于顶尖学校的学生,即便是实习,能去券商投行公募基金已是极佳的能力证明。顶级私募多少需要运气的加成。毕竟和券商研究所这样的颇具销售性质的卖方不同,与公募基金这样光是管理费亦相当可观的地方更是不同,这是一个纯粹凭借市场业绩说话的地方。

      私募基金对初出茅庐的学生实在是兴趣不大,也甚少愿意花费心思亲自培养白纸,规模较小,也没有完整的培养体系。多亏林晚亭的导师推荐,否则她实在是很难有进入这里实习的机缘。

      林晚亭最后检查了一遍昨晚熬夜写的研报,点了发送。

      赵濛凑过来,语气困倦,撑着烂漫的笑容,像是好奇,问道,“张总又给你布置了什么活?”

      一旁的李东奕和曹志远不动声色,开着电脑,时有键盘敲打的声音传来。

      只是,到底是少了几分城府,键盘顿了一瞬。

      林晚亭恍作未觉,小孩子的心思如此直接,已是明明白白地写在眼睛里,她这样算是活了两辈子的人自然一眼便能看穿。她浅笑道,“不是张总布置的,沈经理给了一点活。”

      沈经理是张总手下的人,说是经理,按着金融圈是个人都能有个title装点门面的惯例,其实也就是个普通正式工。

      赵濛像是松了一口气,笑意不改,宽慰道,“你这样也挺好,不像我,方总的活真是让我头都秃了。”转而,她几个碎步,在曹志远旁坐下,颇似诚恳地请教,“志远,帮我看看,这个模型是不是少了因子?”说着,又向李东奕招手,“快来帮我梳理一下。”

      两人放下手上的工作,只能帮她看。

      曹志远逗她,“你这个模型也只有假设靠谱一些。”

      赵濛再回了什么,林晚亭已是没心思听了。

      电脑上有新邮件提醒,沈经理将她的研报发给了张总,抄送了一众总和她。正文里丝毫不提她的贡献,林晚亭一脸坦然,这不是她第一回给别人做嫁衣,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是这个圈子不成文的生存规则,只有站在顶上的人能对自己的东西冠名,至于底下的人,自然是为上面的人的功绩添砖加瓦。对此,林晚亭不置可否,游戏规则是这样,她无意于做冲锋陷阵打破原生态环境平衡的人,却也算不上多认同。

      总之,不过是一段三个月的实习。

      曹志远给赵濛讲模型,掰开了揉碎了,赵濛依然嚷叫着听不懂。曹志远明白,这是想让他干脆全帮忙做好,往常活不多的时候顺手帮便帮了。今日不知怎得,心里却不是很甘愿。他侧眼无意间望过去,见林晚亭沉静地坐着,左手无意识地搭在触摸板上时不时划动,从他这个角度,也只能望到一个模糊的侧脸。

      她的唇形较小,眼睛是偏圆的杏眼,脸是标准的鹅蛋脸,偏偏鼻子却是□□峥嵘,稚嫩温婉之余多了一笔利落的冷意,让人不敢招惹。

      曹志远心神一动,想起上回陪某一任女友参观博物馆,瞧见一个鎏金的古董花瓶,庄重雅致,让人不敢细瞧又忍不住想打量,令人望而生畏的美浑然天成。

      曹志远低头,不敢再瞧,装作在琢磨模型。

      赵濛骄气,曹志远和李东奕私底下戏称她是“景南小公主”。概因司里早有传言,今年的四个实习生,有两个是VIP,一个便是赵濛,另一个却是林晚亭。赵濛自己也不避讳,不多久,她的身家背景已是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个底。这般的接地气反倒是讨人喜爱,更何况她的硬件条件也拿得出手,本硕都根正苗红,毕业于某国外知名学府。

      而另一位林晚亭则让人捉摸不透的多,据明面上的背景,前几年研究的都是海洋微塑料,一个和金融行业研究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现在在海城某高校的高级金融学院里就读MBA。这般曲线救国的路径,再一联想她那不俗的容貌和平常的服装,很难不让人往桃色绯闻上靠。

      这也是曹志远和李东奕望而却步的原因。

      林晚亭不知旁人心内的嘀咕,或者说,即便是知道了,大概也只会一笑了之。

      周邮臣点开信息,是一份抄送邮件。

      他点开,有些意外地挑了下眉,框架有些稚嫩,逻辑却是严谨,内容更可称作详实。很多一手数据,且标注了获取或推算的方法,让他这样理科出身的人看得很舒服。这是一份非典型的金融研报。那些老掉牙的东西常看了个开头,便知道后头怎么写,不过是些文字的堆砌,毫无新意。顺着划完,他注意了一下发件人的名字,沈城?

      桌上是人事一早整理好的人事资料,他抽出沈城的简历,方方正正的履历,典型的金融路径,瞧不出什么。

      他又点开公司内部系统,找沈城的研报,随机点开几份,风格不一,但没有一份能入眼的。

      周邮臣甩开鼠标,深觉今日自己是昏了头,闲着无事去搜下属的研报。

      那份报告是新颖,但也远没有到值得让他花心思的地步。

      周邮臣抬步,往交易室去。

      路遇那张长方形桌子,他抬眼不经意扫过,人事以为他有疑惑,上来搭话。

      他并不阻止,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人事向他介绍公司的布置格局,顺嘴提了一句,“那张桌子是给实习生们用的,海城寸土寸金,咱们公司人少,只买下了一层,就没给实习生们作单独的工位。”

      这也算是不成文的规矩之一,不是景南独创。

      人事说来也自然,偏偏在这位新来的周总面前,总担心是不是哪句说错了话,冒犯了他。

      他瞧着实在是太过沉冷和矜贵。

      周邮臣脚步微顿,状作不经意地问道,“那张桌上都是实习生?”

      他记得当年她已经大四。

      人事闻弦音知雅意,这位周总常年在国外,对于国内的环境还是不太了解。

      “都是实习生。他们瞧着老成,是因为咱们这般研究员实习基本只要博士。曹志远是z大的化学博士在读,主要在帮郑总看化工行业。李东奕学数学的,也是个博士,量化这一块梁总很赏识。”私募近些年愈发喜欢理工科复合背景的人才,主要是近年冒出头的大都是学的非纯粹金融,人事瞥了一眼周邮臣,譬如眼前的这一位周总,就是根正苗红的物理学博士。

      周邮臣未应声,人事顿了一下,继续讲,“那个小个子女生叫赵濛,海外金融学的硕士。”她停顿了一下,又补道,“是赵盛海的侄女。”

      赵盛海不用多做介绍,国内第一批CFA持证人,某事务所的高Par。

      周邮臣不是很感兴趣,听人事续道,“另一位女生现在在高金读MBA,之前一直学海洋微塑料的,也是有人推荐进来的。”

      人事没细讲,那么就是算不得多硬的关系了,大概就是一个顺水人情。

      周邮臣闪过当年翻阅的林晚亭的背景资料,土生土长的徽城人,父母早年都是国企职工,后来母亲下岗,干脆做起了家庭主妇,哪里来的关系?

      又想起当年不及劝说,她毫不犹豫收下支票的样子,周邮臣眼里闪过几分讥诮。

      那些暧昧的猜想真是不堪入目。

      周邮臣不应声,人事抬眼偷觑一眼,心里一惊,周总的神色实在是不好看。

      周邮臣回过神来,很有几分歉意地礼貌笑应道,“多谢你的介绍。”

      人事是年过四旬的人,此刻却心里砰砰直跳,也只能感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周邮臣抬步往交易室里去,直至此刻,人事才敢正大光明地抬眼看他,他身着黑色冲锋衣,里头却搭着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裤,再干净不过的发型,脸上一丝赘肉也无,骨相极佳,气质清隽。

      若是单看样貌,说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也有人信,但叠加了那份气质,倒是符合人事看到的资料。

      人事摇头轻笑,周总这样的高岭之花,怎敢亵渎,再没有多余的心思。

      “咔擦”一声,是交易室门上保险的声音。

      人事回神,往自己的工位回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朝露(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