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画(未来网络) ...

  •   文物勘察队:今日给大家看一副陆昌明妻子白如云所画得风景图。日期为昭文十三年四月九日。还有一句话“其告之,吾听之;其痛甚,但一动不动,无声无息,云心疼之极。其以吾观此胜,记之。”
      本画作由队长柳云修复。
      修复前.JPG
      修复后.JPG

      一楼:“昨天看了陆大人的四月九日的日记,今天又看了夫人的画,觉得这两个人终于修成正果了,我们也吃了一把古人的狗粮,就是有些苦。”
      二楼:“不过陆昌明这人实在太能忍了,那么疼就一声不吭吗?我上次骨折都忍不住大喊大叫的。”
      三楼:“陆昌明只是把病情告诉了夫人,可没有把痛苦告诉她,真的是太煎熬了。这幅画,画了淮江岸上的景色,也画了许多人。不过我最喜欢画上的陆昌明的背影。叉着腰看着江面的模样太帅了。”
      四楼:“我是学医的,我认为陆昌明这个时候应该是刚疼完,就站起来看景色。我看修复的能看出来陆昌明的右腿不对劲。大概是多年的老风湿了吧,而且这幅画中还有柳树随风摇摆的景象,淮昌气候比较湿冷,估计风湿肯定犯了。至于叉着腰,那估计是疼完了还有点疼,叉着腰缓解一下而已。不过看陆昌明的背影的确能感受到一股力量,绑着袖子拼命干的力量,还有光明未来在眼前的热烈希望。虽然我没看过陆大人的日记,不过,他恐怕这个时候应该是下定决心做好每一件事再死在任上了。”
      有人回复:陆大人被你一说就好像要死了一样,不过这也是事实。陆大人死于昭文十三年九月。在陆大人死前除了女学的建立和乡试监考以外还带领百姓加固岸堤,清河中淤泥,在岸边植树,真的是在这五个月里干了不少事。说一句“鞠躬尽瘁”也不为过。可为什么他会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呢?
      还有人回复:你说得不对,我们淮昌人可在一直怀念这位陆大人,父母祠就是因为他的功绩,才建的。而且官考的创始人柳毅森也写过奏章表彰过陆大人。陆大人的绿屋还经过张家人的努力流传到了现在,为我们的生活发光发热。虽然陆大人只活了短短的37岁,可他的精神、功绩我们淮昌人不会忘,华夏人也不会忘。文物勘察队就像绿屋一样,让大家有着新的想法。只不过绿屋是让大家有不同的思想,而文物勘察队是让我们接受历史,感受小人物的光辉。

      五楼:不过这幅画,画了淮河岸边的景色,画了陆昌明的背影,画了劳动的人们和孩子们的身影。让人觉得很有希望,如果我不知道陆昌明已经身患重病的话,我有可能会认为这幅画就是一副普通的不得了的画,不过这幅画,应该是画了陆昌明对于未来的坚定吧?
      有人回复:我觉得还画了作者对于未来的坚定,这幅画的作者白如云,可是积极建设女学,促动女学的发展,只是就活了二十八岁,实在太可惜了。还画了淮昌人以后的美好未来,你看有孩子,有大人,他们都有笑容,他们的模样都是为了未来奋斗。

      六楼:为什么陆昌明后背有交叉的布条?
      有人回复:这个是绑袖子用的,防止劳动的时候袖子太长碍事。不过陆昌明这么做好像是习惯了绑袖子。陆昌明日记里有“其送带子于我,绑袖之。其笑,吾不知其解。”的记录。
      六楼:为什么会习惯呢?
      回复:大概是因为陆昌明总干活吧。
      六楼:为什么他总干活呢?他不是知县吗?
      回复:陆昌明可是陆下乡啊。据记载,陆昌明这十年,好像每年下乡都要二十多次,还不能算休沐日他下乡,就有这么多次,你说这个陆下乡是不是名副其实。

      七楼:陆夫人画工真好,真漂亮。我闺女还夸她呢。说要好好学习画画,要画得跟这一样好。
      有人回复:为什么古人的画这么美呢?
      有人回复:古人用了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这件事,不是用键盘手机来完成的。

      八楼:我也没想到陆昌明真是当时京城陆家的,京城陆家那个时候可是很厉害的,可为什么陆昌明这么惨呢?
      九楼:陆昌明不是普通的陆家人,他是外室子,当时的社会现状不容外室子的存在,有外室子就是奇耻大辱。当时陆家二房的陆钟之肯定为了家谱上好看,就没有把陆昌明名字弄到族谱上。就是不被宗族承认的外室子,这很辛苦的,哪怕你爸爸是那个大官,别人也不会阿谀奉承,只会害你,因为这样奇耻大辱就没了。陆昌明肯定忍了很长时间,在第一任夫人去世后第三年,忍不住了,就去到淮昌当官了。绿屋就因此转为淮昌的特产了。不过现在的私生子要感谢国家律法,能继承父亲遗产了。陆昌明那个时代,除了皇家的私生子,只要你是私生子,不管你是谁,都是苦逼无比的。

      十楼:我小小地阴谋论一下,是不是陆昌明第一任夫人是被害死的,陆昌明偶然知道真相之后,就离京当官了呢?至于绿屋,那应该是陆昌明想要改善自己生活开的。
      十一楼:楼上说的有道理,不过绿屋从一开始就在京城北面开的,也就是现在的城北区,那个地方没有那么富裕,想开店改善自己生活,他应该在南面开,因为南边也就是广场区是最富的。我想陆昌明应该在当官之前一直在节衣缩食来供给绿屋的开支。

      十二楼:不过李明鹤那本《痛症论》序言中提到的病人应该就是陆昌明吧。
      十三楼:大概吧,李明鹤他师父在皇宫因罪被杀,他为了活命,可不就得逃出来吗?他肯定是在某个地点遇到了陆昌明,陆昌明帮了他,他也帮助了陆昌明。不过我要是李明鹤肯定撑不住,因为跟自己关系很好的一个人,突然要死在你面前,还是你治疗的病人,那肯定坚持不住,所以很佩服李明鹤敢写这件事,敢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十四楼:我昨天看了陆昌明的日记,发现张向未和陆梅这一对夫妇,都在陆昌明家里生活过,天哪!一下子养出两个历史名人,陆昌明牛!
      有人回复:如果没有这两个人,也会有其他人,真正牛的人是陆昌明!我认为他们二人只是决定了要跟随陆昌明而已。因为张向未这人前期是陆昌明,后期才是张胜张向未。至于陆梅,她是陆大人的侄女,可不是白如云的侄女,是前一任夫人楚清的侄女,而且还有一个侄女陆菊,她是李明鹤小弟子的妻子,帮助了李明鹤写《痛症论》,只不过她有些默默无闻而已。

      十五楼:等等!陆昌明还养着自己亡妻的两个侄女,陆夫人不会吃醋吗?而且这三个人的年纪也差不多,真的不会出事吗?
      有人回复:我认为有可能有过误会,不过吃醋这事应该不可能吧?
      十六楼:我在贴吧已经看到同人文了。题目就是“陆昌明的婚姻生活”实在太坑了吧?
      有人回复:千万别看这个,先看柳云的陆昌明比较好,柳大大一定会写出这本书的,毕竟她的高产是伴随着文物的高产而高产。

      十七楼:其实我认为,如果陆昌明是你的话,人生的第一个妻子去世了,她还有两个孤苦无依的侄女,是谁谁也得养啊?再说了,陆昌明这人极为内敛的,而且当时陆昌明跟家里关系也不怎么好,基本就是自己养自己,再加上创业,家里突然出事故,剩下的人都比自己小,哭的肯定比自己厉害。(当时的张向未可十几岁啊!那两个侄女就更小了)作为一个顶梁柱,陆昌明就算想哭,也哭不出来啊!心里的苦只能让它,必须压下去,把心全方面放到工作上,否则陆昌明就不会去淮昌当官了。我觉得,陆昌明应该还没有把苦释放出来吧?否则也不会说“其痛甚,但一动不动,无声无息”这个了。估计楚氏这个女人虽然不受陆昌明喜欢,可作为第一个妻子,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吧。否则心里也不会压下这么大的苦了。觉得陆昌明把亡妻的两个侄女养在身边,除了承诺也可能也是获得一份慰籍。至少愧疚之心没有那么严重。

      十八楼:陆昌明不后悔自己没有孩子吗?为什么不早早结婚生字呢?这样的话,绿屋就不会被张家人夺走了。
      有人回复:楼主是不是傻,你认为你背上有着那么大的责任和痛苦还能安然结婚生子吗?而且陆昌明肯定知道自己没有孩子的后果,所以为了绿屋的将来,不是把绿屋托付给张家人和自己的侄女了吗?而且也必须得说陆昌明看人的眼光很精,要不然绿屋怎么会流传到三百年后的现在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画(未来网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