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夫子之道(孔子X曾参) ...

  •   “吾道穷矣……”

      我不记得这是第多少次听到夫子这么说了,心中早没了初时的惶惑,或许这只是那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无意识的碎碎念吧?

      只是尊师重道早已刻在了我的骨血之中,所以甫一听到夫子如斯感慨,我还是下意识停住打扫庭院的动作,垂首躬身侍立一侧,等待夫子吩咐。

      看到我这么谦恭知礼,夫子总不会不高兴的……吧?

      唉,怪就怪我太愚钝,总是不懂夫子在想什么。

      这两年夫子从卿位退下来,往日喧闹的孔府骤然冷落下来,从熙熙攘攘到门可罗雀的快速转变,我花了好长时间才习惯,夫子却似乎并不意外。只是这两年,夫子门下弟子也散得差不多了,稍微聪明些的人都另谋高就去了,我这种笨人向来认死理,认准了夫子就懒得找别人了。更何况,看着他萧索的身影,我心下隐隐恻然,虽然家里也有些琐事,但还是尽可能时常陪伴他左右。

      夫子致仕后没多久的一日,我被叫了去:“阿参,我之前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朝堂上了,我现在想整理传述些东西。”

      我应了声诺,好奇问道:“夫子要整理什么?是这些年的朝政大事和您的从政心得么?”

      夫子表情有些奇怪,仿佛是被我的问话噎住,半响才解释道:“这些年我在朝中和那些人周旋,耗费太多心力了,想想挺没意思的。虽然现今看来,鲁国复兴趋势已明,和齐晋也算可以并驾齐驱了,但我只怕……人亡政息啊!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的事情,我们见得还少么?政在大夫,终究不是长久安稳之道。”

      我感到越发奇怪了:“夫子,原先三桓四分公室,擅权揽政自不必说。可如今在您的努力下,君侯和三家大夫实力相近,又有您从中平衡,鲁国兴盛不在话下,周边小国也早有归附之心。而且您说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如今鲁国兵力也不弱,自然不惧那齐吴!您从政不足二十年,功业已然如此彪炳,千载之中,绝对不在管仲、子产、晏婴之下啊!”

      夫子看着我,似是要重新认识我一般:“阿参,我没想到你还有这般见识。看来你也并不鲁钝啊。只是眼下这政局,距离我“德生力”的理想还差得远!……罢了多说无益,你若想从政,我便和君侯推荐你也无妨。”

      我摇头:“夫子,参不愿仕,而且借用漆雕师兄的一句话,吾斯之未能信。参知道,您的学问广博,我想和您学些别的东西,我相信这些东西比出仕更有意义。”

      夫子微微一笑,神态有些放松:“善。阿参,你想学什么?”

      我想了想:“那就还是《诗》《书》礼乐这些,还有国史。这些我只粗粗了解,并不能很明白。夫子请恕参妄加猜测,您一向看重先人典册,这些年您虽然案牍劳形,但偶尔休沐时,似乎也很愿意和我们聊这些。”

      夫子笑意敛去,叹了口气:“再说吧。阿参啊,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

      他的态度似是有些奇怪,仿佛想表达什么,但这过于晦暗不明,让我有点茫然无措:“夫子,我知道您想复兴周道,可周道不就体现在《诗》《书》这些王官之学六艺之文上么?”

      他叹了口气:“周道至大,小子何知?”说罢起身,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出屋门,遥遥望向远处的青山。

      唉,我肯定又说了不中听的话了,虽然不知道哪里不对。

      等等,《诗》《书》等先王之遗文,难道还不足以代表周文么?那么周文还有啥呢?想不到啊想不到,脑壳疼啊脑壳疼……

      不过我是不会放弃的!毕竟在我看来,夫子最看重学生的品质是好学不倦,我相信勤能补拙,虽然我不够聪明,但只要我反复涵泳背诵,《诗》《书》礼乐这些东西还是能记得住的!不管夫子要的周道是什么,我先把典籍背熟再说。

      我似乎对《诗》天生不敏感,夫子再一次叹息掩卷之后,我默默退席离开,也学着夫子的样子,惆怅地望向远山。

      当然,这个时候我的头脑里面永远是乱七八糟,也不知道夫子这种情况下会想什么。

      “夫子,近日身体可好?”我为夫子洒扫庭院之后,跪坐在他身侧,关心地问。

      夫子温和开口:“阿参,你是个好孩子,不要担心我,来,陪我说说话。”

      我听话地坐过去,和他闲聊,并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了对他知识广博程度的无限敬仰。

      夫子斟酌一下,犹疑开口:“参,你觉得我是那种多闻多学记忆好的人吗?”

      我不假思索地点头:“是的呀,难道不是这样吗?”

      夫子摇头轻叹道:“不是这样的,我其实是有一个东西……吾道一以贯之。”

      我愣住。

      许久,我才喃喃开口:“那夫子,你的道是什么样子的呢?”

      夫子静静地凝视着我,目光中仿佛曾经有过的一簇火苗正在慢慢熄灭。

      他轻声开口:“莫我知也夫。”

      我怀疑我的耳朵,是否真实地给我传达了夫子的话。

      然后,夫子好像以更轻的语气又说了一遍:“知我者,其天乎。”

      那一瞬间,我觉得夫子是那样孤独,仿佛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人。

      那日之后,夫子身体肉眼可见地衰败,我心急如焚,却只能眼睁睁等着那一刻都到来,如同数年之前我亲历丧父之痛。

      因为前些时候让夫子失望了,这几日我深感羞愧,便独坐屋中苦思冥想。今日,听闻夫子的身体有所好转,我自是开心,连忙收拾整齐前来探望他老人家。

      夫子见到我,目光中似悲似喜。

      “阿参,你怎么来这么晚呢。”他微笑着叹息。

      “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

      他拄着手杖,慢慢走着,那歌声仿佛直击在我灵魂上。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我俯身拜倒,眼角含泪:“夫子!弟子愚钝,您的道是什么,弟子百思不得其解,不敢见您啊!”

      他微微躬身,将我扶起,笑意在他的脸上显出深深的沟壑:“阿参,我告诉你,我曾经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要你坚持学习不辍,那么,必有所得。”

      我狠狠点头,抬起衣袖将泪水拭去,心中某种难以明说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

      夫子今日似是十分健谈,拉着我说个不停:“阿参,道究竟是什么,只怕还要你自己去体悟。我们先说说志向吧!你的志向是什么呢?”

      我一愣,想了想才到:“夫子,这个问题我以前没想过,我只想努力多多学问认知万物,尊重有德行的人并修养自己的道德,然后用我的方式对待世间万物,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百姓重孝悌讲信义……”

      我越说越语无伦次,最终挫败地叹了口气:“参鲁钝,请夫子赐教。还有,我想请问您的志向是什么?”

      夫子笑着颔首:“志向不错,但还需笃行。我且告诉你我的志向吧!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至于我的道是什么,这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仰头看他:“不,这很重要。”

      夫子笑了笑,却不曾再说什么。

      又是数日,我日夜思索,终于有所得。

      “夫子!”我一路跑来,心下是难以言喻的喜悦:“我明白了!”

      我站在他的屋门前,大口喘气,努力压抑着自己的兴奋:“夫子,我想我明白了,您的道从未变过,一以贯之的,是忠恕呀!”

      我心中有很多话想对他说,我想说忠是诚于自身,自明明德,尽己所能;恕是推己及人,以圣贤之心为心……我迫不及待想告诉夫子我的所思所感,以至于失礼到在屋外堂下大声喧哗,不知道是否打扰到夫子?

      我以为夫子会斥责我失礼,或者对我的想法点评一二,不论赞同还是反对,总是能让我离他更近的。

      可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也不会再有了。

      屋内只有,一片哭声。

      屋门缓缓打开,眼前是一片刺目的白。仿佛有人在我耳边说些什么,我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荒原之上,一颗小树苗,在春日的和风细雨中生长。

      它长得很慢,但它知道,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可是啊,它长得太慢了,以至于,当气候突变,炎炎夏日忽地一阵冰霜摧折,它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如预想中那般长大。

      可是这有什么重要的呢?

      重要的是,这棵树一定会一直努力生长,它去做宫殿的栋梁,抑或是灶台的柴火,对树本身并不重要。它不为人知地生长在,也会不知地枯死、腐朽,化为灰烬而融入这片土地。但它会用自已的身子滋润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根系和果实繁衍和哺育自己的后代,让它的后代茁壮成长,棵棵都成为栋梁之材。所以,它不会不为人知的,人们会记住它,这片土地会记住它,它的子孙后代也会记住它。

      (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夫子之道(孔子X曾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