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踏行春山 ...

  •   时逢惊蛰尽晴空。

      惊蛰之后,华夏北方的大片土地,快速换上春装。

      待过了春分,鲁国境内已是一片绿意,无论是高大的乔木樛木,还是低矮的草丛灌木,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春日已过半,杏坛师生准备来一场春游,夫子说了,要抓住春天的尾巴,不可辜负这大好春光呢!

      杏花之下,春雨之后,端木赐、颜回和仲由三人随同孔夫子,暂且离开曲阜城中讲学的杏坛,一路向北,来到农山。

      但凡有仲由在,那么驾车的活计一定是他的!夫子自然是极信任他的,而仲由自个儿对于这种事,向来也是当仁不让。

      四人轻车简从,一辆马车虽略显拥挤,但四人说说笑笑,聊着或高深或浅近的话题,倒是真正的放松了。

      虽然因着行商的缘故,端木赐多年来往于各国,但他鲜少有这么悠闲自得目的纯粹的踏青出游,兴致来了甚至会唱上两首《卫风》,引来同行的夫子和师兄弟一阵叫好。

      众人一路所见田野,俱是麦苗青青,农人勤于稼穑,虽是满头大汗,但他们的神态却极是安然,目光中满是对丰收的憧憬。

      经过舞雩台时,夫子让仲由停下,自己下车走上前去,绕着那舞雩台转了一圈,然后从侧面登上高坛,驻足片刻这才下来,脸上露出微微的笑意。

      端木赐好奇地问:“夫子,您见着这舞雩台,似是很高兴,这是何故呢?”

      夫子轻捋长须,看着这位一向聪敏过人的弟子,笑而不语,示意他自己猜。

      仲由忽地开口:“夫子,您是不是热了,想洗个澡上去躺着吹风啊?”

      夫子愣住,笑意僵在脸上,莫名其妙地反问:“由,你这是何意?”

      仲由挠了挠头:“不是您自己说过,‘吾与点也’的嘛!那次曾点师弟说他的理想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您不记得了?”

      听着仲由的话,夫子的表情一言难尽,然后露出了一口森森白牙,哂笑道:“你的记性倒是好。”

      仲由咧嘴笑道:“谢谢夫子夸奖!”

      夫子恨铁不成钢地道:“仲由,你还真以为我是在夸你么?!”

      仲由傻了。

      一旁颜回掩嘴而笑,端木赐早已笑得直不起腰:“师兄啊师兄,如今气候尚有些寒冷,你便是自己想去冬泳,也莫要拉着我们夫子去呀!师兄你也悠着点啊,你可都是年过六十的老叟了,小心闪着腰呢。”

      仲由闻言,头上白发仿佛根根倒立,他横眉立目看向端木赐:“子贡,你皮痒了是吧?来来来咱比试一场!看你师兄我现在是不是宝刀未老?!”

      孔子笑骂:“好了好了,阿由你别和这小子一般见识!好你个端木赐,也是个促狭的!你倒是说说,我为何高兴呢?”

      端木赐特别想说——因为有我们在啊,因为我们出来玩呀!但他忍住了,想了想,还是尽量给出了一个比较符合“礼乐之道”的“标准”答案:“夫子,这舞雩台本是地方官民祭祀求雨的地方,经常会有一些礼乐仪式。夫子提倡以礼乐治国,见到这等礼乐祭祀的场所,想到能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自然是快乐的。”

      孔子笑着点点头,又摇摇头:“也对,也不对。”然后他看向颜回,目光中带着鼓励和期待:“阿回,你说说看?”

      颜回笑着颔首应诺,然后看向四周,舞雩台上只有几个孩童在嬉戏玩耍,大人们都在农田里热火朝天地劳作,半大小子们有的在农田帮忙,有的在舞雩台边上,小心翼翼地看着那些孩童,生怕他们玩疯了摔下来。

      颜回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看向夫子,眼眸中仿佛有星子在闪闪发光:“夫子,我想我明白了。礼乐是好,但最好的礼乐,应是让百姓生活合乎礼乐,却不觉得有礼乐的存在。《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此之谓也。”

      夫子惊讶了一瞬,目光中的笑意似是要溢出来:“何出此言?阿回,你且仔细分说。”

      颜回侧身,指向那舞雩台:“就好比这舞雩台的功用,本是为了求雨时举行伴有乐舞的祭祀。但若天生万物之时,在恰当时候有恰当安排,百姓无旱无涝,庄家自然丰收,又何须这舞雩台呢?若真到了需要求雨的时候,那庄家只怕也有不少干枯了。今年鲁地气候甚好,前些时候春雨如油,最近庄稼长势极好,夫子忧乐以天下,自然是见到百姓生活和乐,才觉得由衷的快乐啊。”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回也。”

      如果他们一直这样,该多好。

      不过也无所谓,反正在端木赐心中,他们永远是少年。

      端木赐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言偃和卜商听,然后笑着问道:“你们怎么看呢?”

      言偃眼神有些憧憬:“子渊师兄说得真好啊,仿佛说到了我心里,我真恨不得再去向他请教。我们若能以礼乐治民,百姓自然各得其所,天下大同指日可待啊!”

      端木赐突然露出了一个奇怪的微笑。

      卜商见状,心里微微一动:“师兄,这个故事似乎……有点不对劲?”

      端木赐含笑看过去,目光有些意味不明:“哦?怎么说?”

      卜商细细思索,斟酌着语气道:“若我没有记错的话,子路师兄60岁之后的春天,应该已经在卫国了,没过多久他就……”他的话没有说完,但两位师兄早已明白了他的未竟之意。

      气氛突然变得压抑。

      片刻,言偃不敢置信地问:“子贡师兄,这个故事,是你编的?”

      端木赐颔首,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是啊,笨蛋阿偃,对于文献的考证这方面,果然还是阿商更敏锐些!不过阿偃你也不差啦,对礼乐大道的理解,已经不逊色于子渊了。这个故事虽然是编的,可是’农山言志’之事却是真的,而且子渊说过的那些话,我或许杜撰了些,自问却并不曾违背他的真意。”

      两人怔然,久久不语。

      端木赐微笑望天,眼中却有一丝泪光闪烁。

      夫子!您看到了吗?文学科有此二人,您在九泉之下,当无忧矣!

      又是一个春天,端木赐又来到了农山。

      只是这次,他的身边没有了夫子,没有了仲由,也没有了颜回。

      取而代之的是比他小了十几岁的游夏曾张。

      他再次向他们说了那个“农山言志”的故事。那里面有缟衣白冠的自己,有勇冠三军的仲由,还有希望铸剑为犁的颜回。

      这次没有杜撰。

      然后,他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面,取出了三个酒爵,还有一小坛酒。

      酒水洒落于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现出莹润的光泽。

      恍惚间,端木赐仿佛又看到了夫子,还有仲由和颜回。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春山苍苍,沂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薪尽火传,儒道日昌。

      君子之守,日月之光。

      (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踏行春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