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投靠 ...

  •   当铁匠李从弟子嘴里得知他们下午从东家那边的三个头头那里偷听到了什么的时候,五个私匠都决定留下来。

      铁匠李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过近来生意不好,相比起入匠籍终身甚至是后代都要受官府管辖,卖身三年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不过是相当于换个地方混口饭吃,而且他了解他的老伙计们,个个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家伙,若不是那东家嘴里的技艺确实了得,他们不可能那么爽快就答应下来。

      处于对老伙计“人品”的信任,铁匠李也答应了下来。

      自战国时期开始,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工匠们由官府专门设立机构管理,所创造的工艺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世家大族,只要上面有要求,他们就要想尽办法限期完成,不计成本,不算人力,投入规模宏大,上面对产品要求极其严格,劣质成品直接毁掉,并不流向市场。

      沈千奴找来的这几个私匠,都是自学成才或家学渊源又不愿入匠籍的民间匠人,他们的手艺粗浅,只会一些简单工艺,水平远远及不上工商食宫里的匠人,但这样出身的匠人好掌管,签了卖身契后,沈千奴直接让城里作坊的家仆们上门,把私匠们的亲眷都带过来。

      五个私匠的家当还不少,浩浩荡荡一路驴车拉过来,引得山谷里做工的工人频频张望。

      “张哥,你说我们以后是不是也可以把家人带过来这里?”

      建筑队新晋小主管张哥没吭声,手上的活计不停。

      这个与他关系比较好的老乡继续自言自语:“应是能的,听说最早进来的高哥他家人就接过来了,有宿舍分,还有轻便的活干……张哥你已经是主管了,等到满三个月,累积分数达到80分,按照庄里的规则守则,就能申请家属陪护名额……”

      “……该吃饭了,准备收工!”张哥忽然站起来,一声大喝打断了老乡的话。

      旁边一直竖着耳朵偷听的新来员工有些失望地收回视线,他们是半个月前招进来的,卖的十年活契,如今活儿不好找,这个庄里有他们先进的老乡,虽然卖身契听着让人害怕,但是这里吃喝住丝毫不亚于城里大户人家的家仆,他们的老乡特特偷偷请人叫他们过来,深怕来得迟了,这份工就没了。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开始也怕老乡说的是蒙骗他们的,但他们从老家逃出来,已是无法回头。那里一片混战,种出来的粮食每到收获季节,那些胡寇仿佛闻到臭鸡蛋的苍蝇一般盘旋而来,到处掳掠烧杀,大晟军户节节后退,防线一退再退,他们这些边境的军民,不得不直面胡寇,然而他们手无寸铁,光凭边民的力量,压根无法与之抗衡,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避而远走,冀望迁徙至一处繁荣州府,可以找到新的生路。

      一路过来,处处卡口,他们千辛万苦经过州县乡镇地主和豪绅们的层层掠劫,来到京城时,身上盘缠已是所剩无几,有的与他们一起离开家乡的人甚至半途就因穷困死去。

      他们满心以为到了京城,就有了活路,哪知道朝廷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征兵,符合年龄的黑户和流民一旦被捉到,就要抓往战场。

      他们走投无路,幸好老乡顾念旧情,半途就派人去接应他们,他们才能在这满目疮痍的苍茫大山里找到这处庄园,安顿下来,无需再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提心吊胆地活着。

      只是,他们的老家,还有许多亲戚朋友邻居留守在那里,不知是死是活,若是他们能达到山庄里守则规定的要求,或许也能把他们接过来。

      听说,制纸厂的主管高大威当初也是跟他们一般苦力出身,全凭自己打拼当上了主管,如今不过半年时间,都能把家里人接过到身边照应了。

      有了成功的案例在前,工人们心底生起了强烈的期待,对日子有了向往,干活极其卖力,饱经风霜的黝黑脸庞上也有了笑容。

      签了卖身契的匠人们被宋和锦安排到了造纸厂里面的宿舍住,造纸厂占地很大,当初建造宿舍的时候便是按最大容纳量来设计的,如今并未达到饱和,新的厂房还在建造,出于保密和方便管理需要,宋和锦干脆先把他们安排在这里。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磨合和调试,制纸厂里面分为了多个部门,部门有各自需要负责的环节,每个环节都由专人负责,分工细化,工作量虽大,却权责明确,有条不紊。

      他们生产的纸分为两种:目前世家生产的普通纸,他们山庄出产的独一份的竹纸。

      普通纸的生产技艺对其他人来说并不容易获取,生产出来投入市场也不容易,世家们原先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是那么容易抢走的,然而沈千奴卖给郭家的普通纸,批发价只在三文钱,远远低于世家们普遍默认的六文钱。

      郭家是商户,见多识广,对各地纸的造价了如指掌,沈千奴给他们的报价出乎意料的低价,他们都忍不住怀疑起来沈千奴这纸是不是偷来抢来的,不然按照如今的造价,他的报价可是得赔本的,但是调查来去,也没听说过哪里的世家豪族们被人抢了纸的,似乎真是沈千奴的东家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便懒得理会了。

      就算对方赔本又与他们有何关系呢?三文钱一张的利润空间,足够他们操作了。他们怎么算都是赚的,即使可能会得罪一些地方的世家,但是在金钱面前,谁会嫌弃钱多?金钱开道,什么摆不平!

      而他们更为看重的,是沈千奴呈献给他们的另一种纸,被称为“连史纸”的竹纸。

      这纸洁白细腻,光滑韧劲,轻薄却不通透,如银似雪,竟是比当今的御纸还要好看、好用!

      这种纸,是纸中珍品,一旦推出,不差钱的世家大族们一定会趋之若鹜,一掷千金。

      郭家少东家拿到那连史纸之后,当机立断就让胡掌柜向沈千奴的东家预订一万份连史纸。

      普通纸,只是一个添头而已了。

      这连史纸成品如此轻妙,造艺必然不容易,若不是考虑到这点,郭家少东家恨不得要十万份,抢先垄断整个高端纸的市场。

      而沈千奴的开价也证实了他的猜测,一张连史纸最低价要二十文。显而易见制造过程不易。

      然而实际上,对于掌握了金手指的宋和锦来说,连史纸的制造过程并不算困难。

      首先是原材料。

      连史纸是竹纸中的一种,原材料就是竹子。他们山庄就有不少竹林,世家大族崇尚清谈,多以翠竹明志,受此风气影响,洛阳附近庄园普遍种有竹子。

      竹子成材后,定期要对竹林进行砍伐,正式挑选作为造纸的材料。

      砍伐好的竹子,要对其进行修剪,整齐成捆,以便于运输和加工。

      之后,把成捆后的竹子放入水塘进行浸泡。

      浸泡一定时间后,洗刷竹子,把附着在竹子上的泥沙洗去。

      削竹子皮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要把绿色的皮削干净才能够保证造出来的纸白洁。

      去把皮的竹子先剁碎,再把碎竹子进一步碓碎,更加细腻地加工。

      碓碎后的竹子,进一步磨制,保证竹纤维进一步碎化。

      接着上锅蒸制竹子。

      蒸制以后,要沤竹子,说白了就是要放在水中长时间浸泡。

      沤好的竹子,注意搅拌均匀,防止以后的纸质不平整。

      把搅拌好的竹浆进行沉淀。

      沉淀好的竹纤维,进一步漂洗,洗去漂浮的杂物,就可以抄成纸了。

      这一步十分重要,事关纸的成形。

      新抄出来的纸是有一定水分的,不能叠在一起,需要先晾干,一般会把抄出来的湿纸贴晾在墙上,以保持纸面形状的平整。

      因此晾晒纸需要比较大的空间,整个环境需要干燥且通风良好。

      晾干后,把纸一张张揭下来,叠在一起,便是纸的成品了,可以对外出售了。

      但是考虑到连史纸的逼格问题,造纸厂还有一个部门,是专门编竹篓子的,这种竹篓子作为纸的包装盒,内里装上做好的连史纸,用鞣软的竹编扎上,一并用驴车拉到郭家的店面去。

      整个过程里面,最耗人力的,便是竹子的碎化这个环节,也是事关连史纸成品质量好不好的最为关键的环节。

      匠人们签了契约书后,终于得以进入重重把关的造纸厂内部。

      造纸厂里面忙得脚不沾地,负责不同环节的工人们完全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外来人好奇的目光,专心致志地忙着自己的工作。

      “砰砰砰……”巨型木槌重重地捶打着石舂,一下又一下,将里面块状的事物砸得稀巴烂。

      木槌足足有一人合抱宽,中间一段实木横梁架在半空,前段长,后端短,尾端扁而宽。连接着外面水车齿轮的一个木头重重地拍过来,撞在尾端,另一头的木槌便高高翘起,下一刻,重重落下,砸在石舂里。

      匠人们生平第一次见到这么巨型的器械,全都瞠目结舌,震惊不已。

      木槌的旁边,还并排着大大小小的石磨,这些石磨柄连接着外面延伸进来的木头,随着木头的转动而转动,有工人在旁边不时抓一把絮状物放进去,偶尔添些水,拖出下方已经装满漂浮絮状物液体的木桶,换上新的空木桶。

      带着四个匠人和他们弟子过来的李全吩咐:“你们就按照这个屋子里的摆设,把剩下的厂房都装上。”

      木匠曾巍巍颤颤地问:“李主管,剩下的厂房,是有多少?”

      “不多,还有五间而已。”李全满不在乎地道:“手脚利索点,装完了,外面的水车还等着我们去测试传送带装置。接下来东家有大用。”

      匠人们闻言,倒吸一口冷气,这还叫不多?!

      这石舂一次能装三个人进去,他们东家造这么多的纸,可不得把天下间的纸都包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3章 投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