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章 ...

  •   日子过得很平静。
      青梅住进虞府的第三天,就有两个宫中的教习嬷嬷“奉白帝谕令”来教她仪容礼节。宫中的礼数极繁琐,见天帝,见各宫嫔妃,见长辈,见同辈,乃至见后辈,都各有定规,不一而同。仪容更是讲究,单是一个走路,就不容易。
      “走路的时候身子不能僵着,那样显得木,不好看。也不能动得厉害,不然耳珰、步摇乱晃,看着不稳重。讲究的是‘恰到好处’,要动,又不能大动,就像弱柳扶风的感觉,那就对了。”
      然而这“恰到好处”,说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幸好青梅有一样好处,就是多年打熬出来的好身体好耐性,既不怕累也不怕烦。日夜练习,一个月下来,两个嬷嬷颇为赞许,觉得很看得过去了。
      旁人自然更觉得如此。虞夫人便极口夸奖:“这可真像个娘娘的样子了。”顿了顿,真心实意地感叹了一句:“好孩子,真是难为你了。”
      虞夫人本心是真的喜欢青梅,几乎每天都要过来看她,她的辛苦自然都看在眼里。而在青梅,有虞夫人这样亲切体贴的人每天过来说话,也觉得消闷解乏。因此一对义母女日渐情深。这天虞夫人又到青梅屋里闲聊,说着说着,忽然叹了口气:“说来还是我没有福气。”
      青梅吃了一惊,连忙问:“义母何出此言?”
      “如果我有福气,你就该是我亲生的女儿。”
      青梅倏然动容。想了一想,忽然顺着虞夫人的膝边跪下。虞夫人见状连忙去搀:“孩子,你这是做什么?”
      “不,义母,你听我说。我是个从小没娘的孩子,义母要是不嫌弃,从今往后,我就把你老当我的亲娘!”
      “好孩子。”虞夫人眼眶一热,拉住她的手说:“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从今往后,你就是我亲生的女儿,这里就是你真正的娘家了。”
      青梅热泪双流,当即抬起头,亲亲热热叫了一声:“娘。”
      这一声“娘”终于把虞夫人噙在眼里的泪给叫了下来。只哽咽着说了声“好孩子”,便一把揽过青梅。连同屋里的仆妇丫鬟,不论真心假意,都陪着掉眼泪。
      母女俩抱着哭了一阵,虞夫人先止住了,拿着帕子擦擦眼泪,又擦擦青梅的眼泪:“嗨,这是高兴的事情,做什么哭成这样呢?”说着,笑了一笑,却又忍不住去擦眼睛。
      青梅见了,便也忍住了。使劲笑着说:“是,这是高兴的事情。”
      “来,好孩子,坐这里。”虞夫人拉着青梅挨在自己身边坐了,“陪娘好好说说话。”
      于是,两人又闲聊起来,说的也无非还是些陈年往事。然而此时两人的感情又进了一步,自然是聊什么都觉得舒畅。两人细细密密地,一直说到夜里,话题也不知道转了多少转,这时候虞夫人又想起件新的事来:“青梅,我记得你说过,你原来是在戚鞅家里做过,是吧?”
      “是。”
      “告诉过王爷吗?”
      青梅想了一会,摇头说:“没有。不过跟胡先生提过。”
      虞夫人点点头:“这就对了。”
      “怎么,戚大人他……?”
      虞夫人一笑,说:“他刚起复了。”
      “呀。”青梅高兴得站起来,心里快活,可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傻笑了一会,又坐下来,拉住虞夫人的手说:“娘,我求你件事情——”
      “这孩子,跟娘客气什么?有事你就说。”
      “娘你老能不能安排我出去一趟?我想去看看戚大人、戚夫人。”
      “那不成。”虞夫人斩钉截铁地说。转眼看见青梅脸上的笑容一敛,知道自己语气重了。便拉过她,轻轻抚着她的头发,慢慢地说:“好孩子,不是娘不体谅你的心思,可是这中间的轻重厉害你要分清楚。王爷是为了什么才让你进我们虞家的?你在戚家侍侯过这件事情,瞒别人还来不及,怎么能这么送上门去告诉人家呢?”
      青梅一怔,便低了头不说话。
      虞夫人又说:“戚大人这次能起复,全是王爷看在你的份上。而且叫我看,他虽然起复了,未必能留在帝都。你别急,听我说。王爷那么做是在情理之中的,这对你,对王爷,对戚家,都好。其实想明白了,只要有你在王爷身边,戚家就吃不了什么亏,这才是你对他们的报答。青梅,你以后也要记住,做事不可以冲动,不能只看眼前,要学会看得远一些,要知道什么是真正能对自己,对别人都好的,你明白吗?”
      青梅默然良久。虞夫人的话好像每句都很有道理,然而感觉却又是那么陌生。青梅慢慢地偎进虞夫人的怀里,轻轻叹了一口气:“娘,我觉得好难……”
      这句话勾起了虞夫人心底一桩大事。顾不得搂着她好好怜惜一番,便扳住她,正色说:“青梅,娘有句要紧的话,想要问你。”
      青梅有些骇异,忙说:“娘,你要问什么?”
      虞夫人一字一字地说:“青梅,你是不是心里真有王爷?”
      青梅脸一红:“娘……”
      虞夫人极认真地说:“青梅,你要告诉我实话。你若是因为他是白帝才答应嫁给他,那么娘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不要,也会为你作主。”
      青梅先是怔怔地看着虞夫人,忽然间脸又一红,把脸躲了开去。
      虞夫人见了,心里微微一沉。但是仍然不死心地问:“青梅,你是真心想嫁给他?为了他吃什么苦也愿意?”
      青梅轻轻点了点头。
      虞夫人心里长叹一声,但脸上依然勉强地做出笑脸来:“好。这样娘就放心了。”
      其实是真正的不放心。以青梅这样温顺单纯的性情,将来在天家内苑会有怎样的遭遇,虞夫人觉得想也不敢想。
      青梅见她神情郑重,有些不知所措:“娘,你说得我心里好烦……”
      虞夫人正出神,脱口而出说:“唉,以后才有的你烦呢。”话说出口,才觉得不妥,便急忙用一句打趣的话掩饰过去:“嗨,我是在想,不晓得我家青梅以后会生下多少小皇子,小公主来。肯定是个个淘气,整天缠着你,那才叫烦呢。”
      虽然明知道是故意说出来取笑她的,青梅还是“腾”地红了脸,扭开了身子。
      然而,这句话却也触动了青梅的心事。
      那便是小禩。
      青梅在虞府平静刻板的生活里,唯一的不平静,便是对小禩与日俱增的思念。他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变天的时候有没有人记得给他加衣服?虽然她知道其实这都是不必担心的事情,然而,那孩子从两岁开始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她。那种感觉,就好像心里被掏了一块,幽幽地空悬着,没有什么可以填补。
      “青梅。”虞夫人觉察出她的神情有异:“你好像有心事?”
      小禩的事情,青梅原本是守口如瓶的。但此刻,她对虞夫人既然有了如对生母般的信任,也就决定告诉她实情。于是她点头说:“是。”便把事情的原委大致一说。
      虞夫人笑道:“怎么不早说呢?”
      这话叫青梅心里升起一丝希望:“娘有办法?”
      虞夫人想了想,说:“办法是有,行不行就不知道了。明天我去找胡先生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把孩子悄悄接过来,让你们母子聚聚。这不是难事,我想王爷不致于不答应吧。”
      青梅大喜:“谢谢娘了。”
      结果过了两天,虞夫人带了胡山给的回音来找青梅。见面便先叹口气,说:“王爷说了,接孩子到这里来不行。怕这里人多口杂,传出什么不好听的闲话就不好了。”
      青梅大失所望。惦记了两夜一天,却是这样的结果,难过得几乎要哭出来。
      虞夫人却不着慌,拿眼睛瞟着她,慢吞吞地说:“不过——”
      不过后面自然还有文章,青梅再老实,一听也知道这是虞夫人故意在逗她。于是拉着虞夫人的手摇晃着,摆出女儿撒娇的姿态来:“娘啊,快说么,不过什么?”
      虞夫人笑了,却故意不开口。青梅是从小没有娘可以撒娇的,虞夫人是从来没有女儿可以冲自己撒娇,两人这么闹起来,倒像享受一样。于是磨了好一会,虞夫人才把话说出来:“不过王爷还说,在虞府里见不方便,不如到外面见。”
      “外面见?”青梅微觉惊诧,扬眉看着虞夫人。
      “是。”虞夫人点头,待要往下说,心里忽然觉得有些不妥,口头上顿了一顿。她是一听到胡山带回的口信就急着过来告诉青梅,到此时才定神想了想。白帝不让小禩到虞府,理由听来很明白。然而,连同后面说的不如到外面见,两下对照,却又不明白了。风华正茂的一双男女,在外面幽会,任凭白帝怎么权势熏天,要说到做得隐秘,杜人之口,总不会强过单一个孩子到虞府来。这么一想,多少有些起疑。但,虞夫人也是精于世故的人,立刻就想到,白帝此举只怕让青梅母子见面是幌,他自己要见青梅是实。念及这层,疑虑顿去,甚至还有些许好笑。当下慢条斯理地说完:“就是明天午后。在丰山下知霜亭,你们一家三口好好地聚聚。”
      言语间把“一家三口”咬得格外重,掩饰不住的笑意。青梅顿时羞红了脸,想笑又想嗔地,低下头去。
      
      
      子晟约青梅见面的丰山,在帝都城西。与荆山,岷山,瑶山一并,称“秋苑”,景色秀丽,是皇族狩猎玩乐的所在。
      秋苑四峰之中,丰山最靠帝都。青梅的车驾从虞府出发,一个时辰便到。
      下了车,眼前蓦地一亮。此时已经是春暮,又正午后,阳光明艳,照着其碧如荫的一片草坡,坡上清溪濯濯,缓缓淌过。一座古朴的六角石亭傍水而建,青梅抬头去看亭上的匾,认得前面的一个“知”字,后一个想来就是“霜”字了。
      亭下十数侍卫扶刀肃立,亭上却只有四五个仆妇,候在石阶上,见青梅来了,一齐蹲身请安:“虞小姐。”
      为首的赵婆婆,青梅认得,正是侍侯过她进虞府的。此时自然也较别人熟络一些,含笑迎上前来:“虞姑娘请到亭里歇息。”
      青梅四下一望,不见子晟和小禩的踪影,不觉有些迟疑:“怎么,王爷他——”
      “王爷府中还有些事情,稍后便到。请姑娘先歇息片刻。还是,老奴陪姑娘四下逛逛?”
      青梅释然,笑着说:“那就不必了。我在这里等就是。”
      在亭中坐定。丫鬟端着果盘上来,盛的是香梨,碧藕,火枣,葡萄几样水果,又奉上茶。时至暮春,天气渐热,帝都习俗,喝的是消暑的菊花茶。青梅接过来喝了一口,只觉花茶的清香之外,另有一股甘甜之美,原来是茶水中又调了蜜汁,于是忍不住又喝了两口,才放下。然后抬起头对着奉茶的丫鬟,笑了一笑。这笑固然是茶喝得通爽,舒心的表示,其中也不无赞赏,感谢的意味。
      转念之间,却想起虞夫人的教诲:“天家面前,不可轻言轻笑。就是打赏下人,也不能泛。我知道你的性情,对谁都好。可是多了,就不值钱,对谁都好,就等于对谁都不好。”这些话听在青梅耳里,直有心惊之感,那都是她从未想到过的道理,然而她知道虞夫人的嘱咐确是出自慈母之心,她想要前途走得顺利,就不得不照着去做。所以,念及于此,立刻就有些懊悔。但,那个丫鬟脸上一闪而过的喜色映在眼里,联想起自己的身世,忽然又感到宽慰,觉得一笑便让她这般高兴,也未始不好。
      然而这么一来,气氛就有些冷场。白府来的仆妇见她神色不定,低头不语,不明白她的心事,不敢贸然开口。赵婆婆便看看她的贴身侍女彩霞碧云,也不言语。彩霞机警,当即会意,笑着说:“小姐,这么闷坐着也没意思,不如来玩开交吧。”
      青梅含笑点头。这是将一根绒绳结成圈,套在两手间,或勾或翻或挑,看谁玩的花样新奇,叫别人开不了,散了交,便算嬴了。其时无分贵贱,在女子中间十分流行。这也是青梅平时喜欢玩的,彩霞投其所好,果然提起了她的兴致。
      青梅当初在戚府,就常玩这游戏,一群年轻女孩儿,心灵手巧,自然是花样层出不穷。这时彩霞碧云,连白府的丫鬟们都顺着她翻,更是玩得畅快顺心。
      不知不觉间小半个时辰过去,赵婆婆往远处一望,面露喜色:“王爷来了。”
      青梅抬头看去,果然尘土轻扬,由远而近,正是白帝的车驾。青梅忙丢开手上的绒绳,起身移步下了石阶。
      子晟的车马极快,片刻之间已在眼前。青梅方才的一点愉悦平静的心情荡然无存,代之以难以抑制的紧张。当马车在几步之外停稳,眼望着那道车帘,一颗心更是要跳出来似的,也不知究竟是为了小禩还是子晟?
      下车用的蹬墩刚放妥,便见车帘一掀,车内子晟一声“禩儿小心”还没有说完,小小的人影如一阵风般奔了过来,径直扑进青梅的怀里:“娘——”
      青梅下意识地搂住孩子。脸贴着脸,熟悉的触觉,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觉得热辣从眼眶中涌出,忍了一忍,两颗眼泪终究夺眶而出。
      “小禩……”
      “娘。”
      “来,让娘看看。”
      说着松开手,往后退开一点,好仔仔细细地看清,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有什么变化?
      眼前的小禩,果然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身华贵簇新的衣饰自不必说,一张小脸也较以前饱满红润了许多,很明显胡山说的不错,他在白府确是得到了极好的照料。
      青梅心中宽慰,亦有对子晟的感激,这时才忽又想起他似的,惊醒过来。方发觉到他正站在一旁,含笑地看着他们母子。
      青梅连忙拭了拭眼睛,款款拜倒:“民女见过王爷。”
      “嗳,算了吧。”子晟一把拉住她的手,笑着说:“在外面还这么跪来跪去,多累。”
      青梅脸微微一红,轻轻一挣,想把手抽出来,无奈子晟却握得更紧了。
      “来,让我看看你——”
      这话真是现买现卖,青梅的脸益发红得发热了。然而子晟却不以为意,一双眼睛很留意地看着她:“似乎瘦了?虞家对你不好么?”
      “那怎么会?”青梅急忙分辩:“义父和娘对青梅恩深情重。”
      “那好极。”子晟欣慰地微笑:“我想虞简哲心地宽厚,也并非虚名。”
      但他的眼睛丝毫没有打算从青梅脸上移开的意思。这种如网一般的眼神,青梅是熟悉的,但在众目睽睽之下,窘迫却又压倒了旁的感受。转头看见小禩笑嘻嘻的神情,更是脸红过耳,极力向后退开半步,以几不可闻的声音提醒:“王爷,小禩在这里……”
      “哦。”
      子晟省悟了。笑着看了看偎在青梅身边的小禩,轻轻地揪揪他的耳朵,说句:“小东西。”这么一来,总算松开了青梅的手,让她回复了些许自然的神态。
      “来。”子晟顺势牵起小禩的手,举步往亭里走。而小禩很自然地,转身向青梅伸出了另一只手。青梅略一迟疑,握住了他的手,跟着一起走了进去。这时的情景,不禁想起,虞夫人那句玩笑的话:“一家三口”,羞赧之外,忍不住感到窃窃的喜悦与温暖。
      知霜亭中原有石桌石凳,但子晟径自依着阑干坐下,惬意地往石柱上一靠。青梅见了,便倚着另一端的石柱坐了,小禩靠在她的身边。坐定之后,赵婆婆就引两个年轻妇人上来给青梅见礼。一唤荀娘,一唤玫娘,都是二十四五的年纪,眉目端正,看来敦厚,可靠。
      赵婆婆说:“这两个是小公子的奶娘,虞姑娘看看,可还满意?”
      青梅微笑点头。
      赵婆婆又说:“她们都是崔王妃选的。按例还该添两个,崔王妃说,这两个先使唤着,等虞姑娘过府之后,请姑娘自己再好好选不迟。”
      她口中的崔王妃指的是子晟的二妃崔氏。因为俗称慧公主的正妃甄氏,早已断发隐居,所以实际上掌着白府家务的就是这位崔妃。听说她秉性平和,不似另一位嵇妃的跋扈,上下都颇得敬重。这些事情青梅听虞夫人说了不少,所以赵婆婆一说,就明白。但要如何回答才合宜,却没有底。想了一阵,才说了句:“叫崔姐姐费心了。”
      这话说得不可谓不得体,但语气失于平淡,加之迟疑良久,反而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让人以为她是有所不满。所以赵婆婆有些为难了,又要揣度她的心意,又要思忖着和缓。把这情形看在眼里,又明白青梅心思的子晟,不得不帮她寰转一下了。于是对着赵婆婆点点头,说:“你办的不错。回去告诉崔妃,虞姑娘很满意,余下的事情按她说的就是。”
      赵婆婆这才松口气,施礼告退了。而子晟望着青梅,也有所思虑。
      向天帝奏请纳青梅为侧妃的奏折,誊好已经数天,却依然放在案头,没有递上去。以子晟此时的权势圣眷,娶一侧妃,自然绝不会存在不奏准的可能,而他心中的顾虑,在迟疑几天之后,终于被胡山一语道破:“王爷认为,以虞姑娘的品性为人,真的宜于入宫为妃吗?”
      这是胡山受虞夫人所托,要接小禩去虞府与青梅母子见面的时候。子晟正对着那道奏章,犹豫的神情便落在他的眼里,这当然也是因为子晟对他的信任,而不需要在他面前掩饰自己的心情。胡山与子晟相交已逾十年,对他的了解非常人可比,也因此,胡山对青梅的事情一直采取了旁观的态度。但此时,面对子晟的迟疑,他又觉得亦不防在事情还未定局之前,再提醒几句。
      子晟当然明白胡山的意思。然而,他对这样的问题,却只能报以沉默。
      胡山揣度他的心情,索性更进一步地建议:“其实王爷真的想留虞姑娘在身边,也不必非要册立她为妃。”
      但这次,子晟却不加犹豫地回绝了:“不,那不行。”
      要留在身边,又不立为妃,意思自然是收做侍妾。这倒不是胡山看轻青梅,而确是出于更周到的考虑。但,子晟对此,想也不想地,就驳了回去。
      为什么?驳回之后,才想到这个问题。不忍心,不愿意,自己也不甚了了地,就是不能容忍这样一个念头。这样的感觉,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身不由己。那天在洛水河边,看到那样一个瘦弱单薄的女子,明明是怕得发抖,却又一副凛然的神态,自己不由自主地便要为她出头。这种情形,从那时开始,就仿佛不受控制地发展下来。至于未来会变成怎样,行事素来缜密冷静的子晟初次有了不愿去想的感觉。
      念及此处,子晟不自禁地叹了口气。
      这声叹息终于惊动了青梅,原本已为子晟的沉默有些忐忑,此时提起勇气问了句:“王爷,怎么啦?”
      “噢,没有什么。”子晟很快地回答。他看见青梅疑虑的神情,觉察自己出神得久了,便刻意要让气氛轻松些,于是笑着对小禩说:“小禩,在这里坐着多闷,叫荀娘她们带着外边玩玩去吧?”
      小禩心里其实极想,但仍然回头征询地去看青梅,待青梅笑着点头,这才一跃而起,跑了两步,又站住,很规矩地行了告退礼,这才随着奶娘跑着跳着往山坡上去了。
      “这孩子真是乖巧。”子晟半欢喜半喟叹地说了句:“你是怎么教出来的!”
      青梅心里自然也如普天下做娘的一样,有说不出的得意,但嘴里仍是说:“乡里孩子不懂事,叫王爷操心……”
      “没有的事。”子晟立刻打断:“我府里现在养着两个孩子,但有小禩一半懂事,不知能省我多少心。”
      不说“我的两个孩子“,而说“养着两个孩子”,这就有些古怪。青梅记得虞夫人说过,白帝子息单薄,有过一儿一女,都未满周岁就夭折了,却并没有提过,还有两个孩子的事情。所以青梅心里不免疑惑,便答了句:“王爷说笑了,小公子必定是极好的。”
      “好什么?顽劣不堪!”子晟笑着摇头,然而语气之间分明透出宠溺之情:“大概是让我给惯坏的。”
      青梅更不明白,但她心地纯厚,其实并不介意。起身从桌上果盘里取了个梨,一面用柄小刀慢慢削着皮,一面问:“小公子多大啦?”
      “小的那个,叫邯翊,跟小禩同年,也是五岁。他是我三伯青王的孙子,我堂兄阖垣的遗腹子。他娘也死得早,我看他孤儿可怜,就奏明祖皇,抱回来养了。这个,算是过继给我的。”
      其实子晟过去还是白王的时候,与青王父子颇有过节,如果换了对帝都朝局略有所知的人,多半就会想到别处。但青梅不同,子晟这样说,她就这样听,不虞有他。
      “另一个是原先端州侯文家的孩子,叫文乌,比小禩大两岁。他是我五姑母荣真公主的孙子,说起来也是亲戚。他只有一个娘还在,我看翊儿年幼,未免寂寞,所以时时接他过来住一阵,也好做伴。这两个孩子凑到一块,唉,真是什么祸都能惹出来。”
      青梅笑了:“小孩子,哪能不淘气?”
      “这话不错。”子晟也笑了:“我小时候,也淘气。”
      说着,多年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变化,那是成年之后回想儿时特有的七分喟叹,三分得意。
      “我十四岁那年,还带着四五个侍卫劫过法场。”
      “哦?”这话大出意外,青梅停下手,很感兴趣:“王爷救谁啊?”
      “胡先生。”
      子晟的语气理所当然,就仿佛青梅早该知道似的。然而青梅这却是第一次听到这段往事,不由便专注起来。但子晟心里想的依旧是自己的少年任性,说得并不仔细:“那时,胡先生被人诬陷,卷在人命官司里。眼看要行刑,我就不管不顾地上去劫了法场。”
      “可是,”青梅眼角含笑,“王爷要救人,也不必劫法场吧?”
      “话是这样。可是,一则事情紧急,再则,自然是为了好玩。你想想,劫法场——”子晟手一挥,仿佛仍握着一柄寒光凛凛的长剑,英雄救知己,这样的故事在少年的心里,何等激动人心,向往不已?
      “不过,为了这个,父王差点赶我出去。阖府上下一起求情,才饶过的。”
      说到这里,笑容渐敛,回想起那时几乎有一年的时间,被严命闭门思过,如同幽闭一般的日子,对于跳脱少年,不啻是一种折磨,现在想起来,仍是不胜其苦。但,也就从那时起,从轻狂渐渐磨砺得老成,及至离开北荒,正因为已然变得沉稳的个性,才能在步步荆棘的帝都走过来。回到眼前,自己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波澜曲折,人事变革?此时想来,真有如同一梦的恍惚感觉。
      “原来,王爷与胡先生那么早就相识了。”
      “是。”
      子晟简单地回答。其实,他与胡山正式结交,有如今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再过一年,他的父亲先白王詈泓病重,自己代行北荒政务起始的。但他觉得这就不必要解释了。定一定神,见青梅将削好的梨打成片,装在果盘里端在自己面前,便捻起一片放在嘴里。
      “你也吃嘛。”
      不料青梅一迟疑,摇摇头。
      子晟奇怪:“怎么?不爱吃梨?”
      青梅脸一红,轻轻说:“老话说,‘二人不分梨(离)’。”
      “哦——”
      子晟恍然,继而大笑。“那好,”忽然身子向青梅倾过,压低声音说:“咱们就不分梨。”
      说完复又大笑。青梅奇窘,顾不得上下,拧开脸去。过了一会,忽然听子晟没有了动静,才转头来看,见他微阖双目,似乎十分惬意。
      良久,念了句:“嗳,难得半日悠闲。”
      青梅看着他:“王爷忙?”
      子晟没回答。自从做上白帝,每天看不完的奏折,见不完的人,千头万绪,又岂是一个“忙”字能说尽的?所以,更珍惜的是现在这样云淡风熏,悠然自得的辰光。这么一想,倒记起一件事来:“可惜。”
      青梅问:“怎么?”
      “忘了带琴箫出来。”
      “王爷爱听琴?”
      “是。从前父王常常弹琴奏箫,他那管箫可称冠绝天下。也教给我一些,可惜这些年太忙,都搁下了。记得最后一次好好地奏箫都已经是……”
      说到这里,忽然顿住,发觉下面的半句话不宜说。因为那次与合奏的正是如今隐居的正妃甄慧!不但如此,那时先储帝还在世,而甄慧亦与先储承桓有婚约。所以,这段往事,于情于理,都不堪再提。幸而青梅老实,对他说了一半的话也不以为意,只是笑着说:“王爷这时要找琴箫,可不容易。”
      “嗯。”子晟点头,想了一想,问青梅:“会唱歌吗?”
      青梅连忙摇头。
      “哪能呐。”子晟笑:“你这年纪的女孩儿怎么都会唱几个歌。”
      就这一句,果然套出了青梅的实话:“会的都是极俗的民间小曲儿,怎好唱给王爷?”
      “怎么不能!”子晟兴致勃勃:“正想听民歌换换口味。来,拣你拿手的唱一支。”
      青梅还在犹豫,子晟又再鼓励说:“不要紧!只管唱,好坏都没人敢笑话你!”
      话到这里,青梅也只能犹犹豫豫地开口了,顺口而出的,果然是自己最熟的一首:“泣泣复泣泣……”
      “等等。”
      子晟打断她。青梅以为自己唱错了哪里,不知所措地看着他。但他只是问:“这歌是不是该有铃鼓?”
      这是种在鼓中嵌铃的乐器,声音清脆但粗陋,流行于民间,唱歌时用来击打节拍。这一问,足见子晟于音韵,确是极为精通。
      青梅未想到他会知道这种简陋的乐器,怔了怔,回答说:“是。”
      但是此时手边自然不会有铃鼓。子晟思忖了片刻,吩咐身边一个丫鬟:“你把头上的发簪给我。”
      丫鬟依言拔下银簪。子晟又把石桌上两个果盘倒空了,用银簪轻轻敲着盘子的边缘,“叮咚”之声竟真的与铃鼓有几分相似。
      这一来,连青梅也明白了他的用意,不禁哑然:“王爷是怎么想来的?”
      子晟笑着说:“因陋就简,聊胜于无。”
      但这确是好了许多。青梅将拍子“叮咚”“叮咚”地敲出来,无形中心情平复了不少,较之前的感觉,几乎就像是过去在姐妹中间唱歌娱乐的情形了。
      “泣泣复泣泣泪湿江边堤
      送儿上天途 一去无归路
      莫道母心冷怨儿实命苦”
      原本含笑的子晟,听到青梅开口间,这凄苦悲凉的调子,笑容慢慢隐去。然而青梅渐渐动情,并未注意他的神情,继续唱道:
      “汝父临江住劳劳日耕锄
      汝母机织勤朝朝不得息
      岁赋去七八寒酸尚可度
      贫家贫亦足无料祸事出
      邻乡有恶主强占我家租
      汝父恨难平欲向府督诉
      狼狈与天吏反被恶人诬
      忿忿忧成疾可怜人鬼殊
      临去发悲语:天人既食我家黍如何不闻我悲楚?
      言罢人去哀伤徒。”
      唱到“悲楚”二字,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鹤唳云霄,然后复又盘旋而下,渐低渐弱,到句末的“徒”字,直如风中枯叶,缓缓飘零。
      到此时,周围的仆妇无不动容。这些人各有凄苦身世,听来尤感触心,又不敢流露,只能极力忍耐着,不让心里的悲伤,眼里的泪水现出来。有一两个,几乎要喊出口:“别唱了,别唱了……”
      只有子晟,还能维持面无表情的神态,继续听着。歌声忽然转为激越急促:
      “孤寡无所依 嫁作林家妇
      后父虽非恶岂如比生父?
      林家亦难为但教衣食足
      衣食足无忧安宁度春秋
      春秋只三载天怒洪水浊
      洪水连三月水去无归处
      无奈断肠痛卖儿为天奴
      天凡两相隔 相见永无期
      舔儿寸寸肤良言切切嘱
      在家千般苦 慈母终相恃
      一朝为人仆郁郁谁汝诉?
      行事多思量差池无人护!”
      青梅咬字极其清晰,所以虽然调疾快,却唱得明明白白。子晟不自觉间微微背过身去,若有所思地望向别处。亭中隐隐有压抑着的唏簌唏簌的抽泣声。而渐缓的歌声,终于唱到了结尾:
      “戚戚语难毕天吏促登途
      垂涕沾衣襟一步三回首
      转眼不见儿惟有天地芜——”
      最后一个“芜”字,极低极缓,悠长如泣。但,已经没有人去在意什么声情并茂,什么余韵深远了。几个难以自持的丫鬟,悄悄地退出知霜亭,背转了身偷偷拭泪。年长的几个还可以勉力维持常态。赵婆婆端了茶递到青梅手上,强笑着说:“虞姑娘喝茶。姑娘真好歌喉!”
      这首歌谣,青梅从第一次听到,就记住了,也不知哼过多少遍,只觉得就像为自己写的一般。所以,这时唱来,虽然心下凄凉,却不似旁人那样刺心刺肺地难过。等从歌境中回过神,觉出周围的气氛不对,这才意识自己唱的歌大不相宜这个场合。
      不知如何挽回,只好期期艾艾地告罪:“王爷,青梅不懂规矩,唱错了歌。”
      子晟轻轻摆摆手,表示没有关系。然后深吸一口气,才能保持平缓的语气。
      “赵婆子。”
      “老奴在。”
      “你记着,回去告诉崔妃。就说我说的,叫她看看府中的侍女,能多放出去些就都放出去。还有,”略一沉吟,又加一句:“从今年起,把放出去的年纪再往前提两年。”
      “是!”
      赵婆婆极响亮地回答了一声。转身又对青梅深深一福:“老奴也替府里的下人们谢谢虞姑娘。”
      青梅觉得意外而又十分快活,心里又酸又甜的滋味一涌一涌,激动地看着子晟,很想说几句够份量的感激的话,却只叫了声:“王爷……”就说不下去。
      但她既敬又爱的神态,确已给了子晟极大的满足。不由欣慰地一笑,说:“来,还坐这里。我还有话说。”
      青梅重又倚着石栏坐下。便听子晟问:“这歌儿你哪里学会的?”
      “我也不记得了。不知哪里听到,就记住了。”
      子晟点点头,又说:“这歌,唱的是凡间的事。”
      这是明摆着的,然而在天界也广为传唱,这一方面是因为天人中也有同病相怜的,另一方面则是同情凡人际遇的也不无人在。青梅回想唱词,心下怆然,不由脱口而出:“有些凡人,实在是可怜。”
      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好。当初先储帝承桓在位,对凡界颇多善举,一度甚至推行凡人自治的政措。然而帝懋四十一年的轩然大波,乃至那年末先储的垮台,说到底,都是因为他这些举措惹恼了天界世家豪门。因此,四十二年起,当时掌权的金王将先储政举悉数作废,遂回复到原先唯天人尊的局面。及至金王倒,白帝回朝,天人一边倒的情势亦无丝毫退减的迹象。此时的帝都,连一句向着凡人的话都无人敢轻易出口,这,即如青梅这样的贫寒小民,也很清楚。所以,青梅心知自己话说得没有轻重,一颗心立刻提了起来。
      然而,却不曾想到,子晟听过之后,竟喟然长叹一声,说了句:“何止是有些!”
      青梅震动了。子晟竟有这样的态度!她即便对朝政无所知,也明白以白帝的身份,他的态度不知可以左右多少人的命运。譬如此时这句话,倘若传了出去,只怕立时就会震惊天下。这样想着,青梅觉得莫名的紧张,同时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竟大着胆子说了一句:“王爷想想办法,让他们过得好些?”顿了顿,又加了句:“就好像,王爷方才对府里下人那样——”
      后一句说得傻气,子晟忍不住笑了,说:“这可不是一回事。府里的事情我能作主。”
      言下之意,另一件事是他不能作主的。青梅又不明白了,疑惑地笑着,说:“我还以为王爷说什么就是什么呢。”
      子晟淡淡一笑。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是纯出对天家毫无所知的小民想像。然而,也不怨青梅说出这样孩子气的话来,便是自己,在十几年前少不更事的年纪,不也憧憬过一朝权柄在手,号令四方的威风么?而今在位日久,才渐渐品味个中滋味,远非当年所想。更何况,自己虽然已经是万人之上,毕竟还在一人之下——这半句,绝非可无可无。而且他总觉得天帝于自己,始终有种若有若无的隔阂,这种感觉,没有任何明迹,却如同心头云翳,无法挥抹。想到此处,心中不由泛起难以言述的疲倦和烦闷,立刻转开思绪,把话题接上方才,说:“你知道前年颁下的‘七不召’和‘轮赋’令吧?”
      七不召,指的是独子,年迈,家里已出了役奴等七种人,天人不得强召为奴。轮赋,是凡界九州,三州为一轮,每三年可有一年减为半赋。这么提起,青梅的确是听说过的,于是点头回答:“是。”
      子晟轻叹道:“我现在,最多只能做到这种地步。”
      即便是这种地步,里面的波折艰难,当面背后,肘掣口舌,已经难以言述。有承桓的前车之鉴,他不能也不敢轻举妄动,那种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心情,委实是憋闷得不行。想到此,忍不住又重重叹了口气:“唉,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那,”青梅窥着他的脸色,小心地问:“就没有别的办法?”
      “办法有。但眼下不行。”
      也没说是什么办法,也没说为什么现在不行,但语气从容,叫青梅听了,不由就会松了口气,觉得很有指望。于是展颜一笑,又流露出那种钦慕的眼光。
      子晟却觉得自己说得多了,微微有些懊悔。但话已出口,只好叮咛几句:“青梅,这些话我们私下说说可以,不能传给外人。”
      说着扫了一眼旁边侍立的仆妇丫鬟,冷冷道:“你们也记着。府里的规矩你们都知道,今天的话如果传出去半句,打死算是轻的。”
      众人一齐回答:“是。”
      青梅虽然并不知道比“打死”更重的是怎么样可怕的刑罚,但是看到仆从们噤然的神情,心里也不由掠过一阵凛凛寒意。
      子晟看见她的神情,知道话说重了,吓到了她,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便存心想开句玩笑,于是笑着说:“不要紧。就是真传了出去,我抵死不认就是。”
      这玩笑不高明,青梅很勉强地跟着笑了笑。
      所幸这时小禩回来了。红扑扑的小脸,跑了一头的汗,油亮油亮的。玫娘连忙取了手巾过来,给他擦脸。小禩却忙着要把收获亮给青梅看,凑到她身边,把手一扬,居然是一把草梗。
      “哟!”青梅笑了:“怎么拔了这么多的‘酸梅子’?”
      子晟在旁边看着,问:“这不是芜叶草么?”
      青梅说:“是。因为味道是酸的,所以我们都管它叫‘酸梅子’。”一面拿过一根,手指一拧一抽,剥去了皮,将芯放在小禩嘴里。
      子晟看小禩含着草芯,似乎很有滋味的模样,不禁很是讶异:“这能吃吗?”
      青梅点点头:“能啊,我们乡间小孩子常吃着玩。”说着童心大起,剥了一根,递给子晟:“王爷试试?”
      子晟接过来,迟疑着端详一阵,才将信将疑地放进嘴里。
      ‘酸梅子’入口极酸,子晟没有防备,登时眼睛眉毛都拧到了一处,几乎立刻就要吐出去。可是见青梅和小禩都笑嘻嘻地看着,才忍了一忍。说也奇怪,这么一念之间,就觉得味道没有那么酸了,再过片刻,舌间竟渐渐溢开一丝甘甜清香,十分好过。
      于是欣然点头:“果然,别有一番滋味。”
      小禩就要再给子晟剥。青梅却明白,对子晟来说,偶然尝尝不过是一时新鲜,绝不是真的喜欢,所以连忙拦住了。想了想,问子晟:“要不,王爷再吃个梨?”
      这是青梅的细致,知道吃了‘酸梅子’,甘甜过后,喉间便会发涩。
      “不必,拿碧藕过来吧。”
      “好。”
      青梅亲手端了果盘过来,子晟用小金叉子叉起一片放进嘴里,慢慢嚼着。一面闲闲地问道:“青梅,你喜欢桂花,还是牡丹?”
      青梅不免诧异,怎么忽然问起这个?想想说:“都喜欢。”
      子晟摇头:“那不行,只能喜欢一个。”
      青梅哑然,不由好笑,觉得这简直是不讲理么。可是也知道他这么问肯定是另有缘故,便说:“那,还是桂花吧。”
      “哦?”子晟目光一闪,问:“为什么?”
      这倒把青梅问住了,想了一阵,才慢慢说:“牡丹好看,桂花素净。”
      子晟点点头,也不再细问,略微提高了声音:“赵婆子。”
      赵婆婆应了一声,在面前站定。子晟吩咐:“回去告诉季海,叫他把樨香园收拾出来。”
      乍听起来是很普通的话,然而精明的赵婆婆分明怔了一怔,才连忙回答:“是。”这让青梅觉得其中必有什么不寻常的意味。
      但不容她细想,听见子晟又在说:“再等一个月,大概能准备齐全了。”
      青梅愣了一会,才想明白,说的是他们的婚事。顿时脸上又有些发热,侧开身去,低头不语。
      子晟看的有趣,似笑非笑地,故意逗她一句:“等急了吧?”
      青梅连忙摇头:“没……”
      “嗳,你不急,小禩可急。他天天想着要你过来。”
      小禩还不懂得青梅的窘迫,当即响亮地附和:“对呀对呀。娘,你快来和我们一起住吧。”
      一句话,说得青梅涨红了脸,欲怒不能地,拧了拧小禩的脸蛋。
      子晟纵声大笑,只觉得许久以来,都不曾这样快活过!
      笑声未息,只听辔铃叮当,一骑快马远远而来。在亭前唏呖呖一声长嘶,勒住了,马上的人滚鞍而下,向知霜亭疾跑几步。子晟的贴身侍从黎顺见状,迎了出去。来到阶下,与那人低声交谈几句,转身回到亭中,向子晟禀报:“王爷,端州军报。”
      子晟皱了皱眉。这样专差来送的军报,必然是极其重要,所以,虽然并不情愿,仍然站了起来。仆妇扈从不等吩咐,也各自收拾,预备回程的车驾。
      而青梅,片刻之前还羞窘得恨不能甩手离去,转眼却已经化为满腔的别愁。牵着小禩的手,将他们送到车边,小禩又说了一遍:“娘,你快些来和我们一起住吧。”这时非但没有了方才的窘迫,反而也如孩子那样,有了前所未有的期盼。
      “青梅。”
      临上车的时候,子晟转回身来,叫了她一声。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地一笑。这笑就如同一股暖流,直流到青梅心里去。
      心底曾有过的最后一丝犹豫疑虑,因为这个笑容,而烟消云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