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各奔东西 ...

  •   这一天晚上,卫国主动把昊富、新亮又一次约在一泓桥下平台上见面,听着潺潺地流水声,昊富和新亮都谈了对于将来何去何从,谈了自己的打算,卫国却是欲言又止,只是含含糊糊地说道:“最近一段时间家里有些反常,父亲可能是为了我的事情异常的忙碌,问他却又不肯透露只言片语。”
      新亮开着玩笑,也是非常羡慕,“咱们三个里面就你是高干子弟,前程你都不用操心,自然有人替你安排最好的。”
      卫国道:“反正学习我不感兴趣,一拿起书本就千斤重,大不了回村里种地呗。”
      马卫国是村主任马玉章的儿子,关于马玉章,这位村里最大的“官”,后面有详细的篇幅介绍,在此不做赘述。总之卫国在他们三个中家庭条件和经济状况是最好的,为人耿直仗义主持公道,头脑虽简单,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社会经验和办事能力远在昊富和新亮之上。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拿起书本就困,一本书前面几页破损不堪了后面崭新如初,回回看书都是从第一页开始看。从小对学习就了无兴趣,倒是生活上经常接济昊富和新亮,三个人脾气性格不一样,却很合得来,上学放学玩耍基本上都在一起。卫国已经扬言,作何选择对于他来说无所谓,就是看昊富和新亮的选择,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复读他就陪太子读书,大不了陪着再玩一年。不图别的,就图享受一起上学放学路上打玩吵闹的快乐时光。
      赵新亮则是他们三个中最踏实最稳重也是最厚道的一个,老天弄人,他的父母双亲是一对聋哑人组合,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耳聋听不见,母亲听见声音但不会说话,新亮却是继承了父母双亲优秀的基因,生得高高大大,耳聪目明,仪表堂堂,绝对属于“俊”小伙一类。这小伙子从小本性善良,孝顺待人和善,不招事不惹事也不出头,但是处理事情面面俱到。为了照顾残疾的父母,平时承担了太多的家务,早早地就品尝着生活的艰辛,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少了,学习成绩比卫国还差了一截子呢。他对于回校复习模棱两可也心有不甘,复习一年要交平时两年的学费,考虑自己的家庭状况,还是准备参加晨光化工厂技术员考试,考上了更好,考不中就在家务农照顾父母,他也看到了农村这几年甚至将来的变化,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都还不知道罗马在什么地方,到罗马去干什么。
      卫国到底是村主任的儿子,他的父亲比别的同学家长有资源优势,刚得知部队要征兵的消息,就悄悄地提着价值不菲的礼物找到了镇上领导,又辗转反侧找人托关系攀上了部队上来带兵的军官,开始积极运作让卫国去当兵。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政审通过了,在体检穿军装之前才喜气洋洋地告诉了卫国。卫国从小就有当“解放军”的梦想,连玩游戏回回都是装扮成腰插驳壳枪的解放军,指挥着一帮小兄弟攻占山头,攻占了敌人的山顶还只能由他来插红旗。听到让他当兵的消息,瞬间惊喜过度就像一座雕塑一样一动不动,接着就忘乎所以欢天喜地手舞足蹈撒欢,围着村子跑了一圈。谢天谢地谢父母,天随人愿,当年七村八乡就只有卫国一个人,成为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份子。

      三个小伙伴在村东边的“一虹桥”下面渡过了几个晚上,最后卫国自然选择了从军,实现了自己从小当“解放军”的梦想。新亮则是选择了早就业早挣钱,已经开始积极地复习功课,做着准备参加晨光化工厂的选拔考试,最终的结果也如愿以偿,在卫国参军走后时间不长,就跟着厂里闹哄哄的一帮人,到南方城市参加为期一年的化工知识培训去了,要知道培训学习期间是开工资的。

      昊富则是犹犹豫豫,迟迟也是最后一个才做出了决定。先占用一点篇幅介绍一下昊富的家庭状况,有利于读者更好的了解本书的主人公。
      父亲---曲怀忠,高中毕业,时代应该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正在遭受自然灾害和被“老大哥”掐脖子还债的时期,家里实在也供不起他,只好一边参加学校勤工俭学,一边忍饥挨饿勉强读完了高中。那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是宝贝疙瘩,几个村庄也出不了一个,眼光境界绝对是凤毛麟角,学识水平比同村的人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后来开始分田到户,国家政策开始陆续允许社员们经营小买卖小作坊。分田到户使得广大的社员们有了大把的农闲时间可以挥霍,侃大山蹲墙角下棋打扑克比比皆是,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已经开始享受没有约束的生活了。
      曲家也分得了三亩多地,春播秋收之余,曲怀忠开始琢磨其它的副业来增加家庭收入。到底是高中毕业念过书技高一筹,眼光独到,看准了国家政策允许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的大好时机,说服了同族几个兄弟,筹集了几百元钱买了一台固定在床板上的电锯,购置了斧子、锤子、凿子、木锉、刨子、锯子等若干木匠用具,全镇第一家率先成立了“木工作坊”,开始尝试着在村里挨家挨户制作简单的桌椅板凳等等。
      知识改变命运,天底下绝对没有白念的书,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都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眼光境界修养作为,跟他所读过得书摞起来的高度成正比。
      几年时间,“曲氏木工作坊”在方圆几十里已经小有名气,业务应接不暇,自然收入颇丰。曲怀忠先后翻新了三间大北屋,新盖了东西两间厢房,一间用作杂物间,一间做伙房,新起了门洞和高高的门楼,一时间在村里成了“标志性建筑”。曲怀忠不同于穷怕了的农村人,手里不能有闲钱,就又开始商量说服几个兄弟合伙人增加人手,也就是本族子弟中找几个上进的孩子,一边干活一边做学徒,顺势做大做强“木工坊”规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