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邯郸城的异动,很快便被李令月君臣所知。

      陈茵的神色颇有些兴奋:“看样子,有仗可以打了,也不知赵王会派出多少兵力来对付我们。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去抢些粮草回来!”

      唐军十万将士,其中有三万还是骑兵,每一名骑兵都对应了至少一匹战马,每日的粮草消耗量可想而知。

      再过几日,他们一行人的军粮就要告急了,也难怪陈茵会如此着急。

      李令月却将手摁在了她的肩膀上:“莫急,这次的主力不是你们。”

      在整合了吐蕃降军之后,李令月麾下的十万大军中,有七万精兵,三万后勤兵,这些后勤兵便包括了负责运送粮草的辎重兵,负责战场急救的两千医护兵,以及负责制作火-药的两千工匠。

      七万精兵又分为三万骑兵与四万步兵。

      先前在大唐,李令月麾下的步兵手握火--药,在战场上的表现丝毫不比骑兵逊色,有时,取得的战果甚至比骑兵更为丰硕。

      然而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才是碾压诸多兵种的存在①。

      骑兵行动迅速,又有着极强的冲击力,在平原地带,步兵通常难以抵挡来势汹汹的骑兵。

      李令月虽看重火-药,却也不会忽略了骑兵的作用,要知道,后世的蒙元便是凭着他们的重骑兵横扫欧亚大陆。

      她不喜蒙元的蛮横粗鄙,但不得不承认,蒙元在训练骑兵,利用骑兵作战方面,很有一手。

      在武皇的支持下,李令月总结了蒙元的成功经验,组建起了一支由轻骑兵与重骑兵组成的骑兵队,其中,重骑兵的比例高达四成②。

      轻骑兵主要以弓箭为武器,负责为重骑兵提供辅助与支援,重骑兵以长枪为武器,每名骑兵的马鞍上还挂着一柄短弯刀或者一根狼牙棒③。

      当然,重骑兵那就是烧钱的机器,无论是精良的甲胄,还是高大强壮的战马,所耗费的钱银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若非通过海上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李令月也养不起这么多重骑兵。

      大唐养重骑兵都费劲儿,别提吐蕃了。李令月在将吐蕃降兵与她的亲兵整合过后,重骑兵在骑兵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如今,李令月一行人身在战国,没有制作火--药的原材料来源,火--药用一分便少一分,自然每一点都要用在刀刃上。在李令月看来,对付赵国军队,用骑兵就足够了。

      战国时代,由于马镫、马鞍等物尚未出现,骑兵在战场上起的仍然是辅助作用,尚未发展成熟。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提到,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出动了两万五奇兵与五千骑兵去断绝赵军的粮道。

      这里的五千骑兵,便是作为辅助其余两万五奇兵的存在,并未单独成军,更非对抗赵军的主力。

      连强秦都是如此,其余诸侯国又能养得起多少骑兵,能发挥出骑兵几成的实力来?

      而李令月一行人,非但武器比赵军精良,更有着两万二轻骑兵与八千重骑兵。只要李令月一方能够诱使赵军出城决战,赵军绝不是这支骑兵的对手。

      陈茵细细听了李令月的布局安排,而后道:“难怪主公说,这次的主力不是我们。主公说得对,对付赵国,的确不需要用到火-药。”

      她是步兵营的,她已然知晓,他们此次的任务是协助骑兵。

      李令月盯着她的脸看了两眼,道:“说来,上次那赵国使者对女子很是轻视呢。原本他来的时候,还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在发现我这个统帅是女子后,一下子就松了口气。”

      见陈茵面上露出愤愤之色,一副为自己鸣不平的样子,李令月笑了:“傻阿茵,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我巴不得所有的对手都轻视我们,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

      “他们既然轻视女子,那咱们便好好利用这一点。阿茵,你带领先锋部队与他们交战,佯败后,将他们引到骑兵所在的地方,咱们将他们的大军一网打尽。”

      李令月所制定的策略,便是尽可能让己方在零伤亡的情况下,获得此战的胜利。

      唐军有着先进的武器与战斗意识,李令月从不觉得自己的军队会打不过战国时期这些各自为政的诸侯。只是,她既带着他们来到了此处,就要尽可能将所有人全须全尾地带回去。

      陈茵又道:“主公,若是赵兵投降,咱们要接受吗?”

      “咱们语言不通,便是他们想投降,你们听不听得懂他们的意思还是两说呢。”

      李令月小小开了个玩笑,而后正色道:“接受赵国降兵,对咱们来说毫无用处。他们若明确流露出投降之意,你们便将他们绑了,让赵国拿粮食来赎人。赵军都是赵国的百姓,总有人愿意用粮食换自家儿郎的性命。”

      “若是没人来赎,咱们也不养闲人,只管将被俘虏的赵兵扔去秦国或者燕国边境。”

      这两国跟赵国都有仇,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四十万赵军,而后不久便是邯郸之围,信陵君窃符救赵。谁知秦军退了,燕王喜却暗搓搓想趁火打劫吞了赵国。可惜燕国实力不济,最终“兼并战争”差点儿打成了“被兼并战争”。

      要是把赵兵去秦国或者燕国,赵兵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吃。

      陈茵仔仔细细地将李令月的每一句话都记在了心中,与骑兵统帅尉迟循俨一道领命而去。

      ……

      赵王偃派人将谴责书送去秦国之后,便兴冲冲地召集了七万大军,命廉颇率军前去讨伐这支突然冒出来的“秦军”。

      在他看来,廉颇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对付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女将,出动七万大军,尽够了。

      然而一连两天,廉颇都未率军迎击“秦军”,只是带着赵王给他的军队龟缩在邯郸城里。

      赵王偃顿时就对他不满了,将他召到跟前询问:“廉老将军准备何时主动出击?”

      廉颇道:“再等等。那支军队,似乎有些古怪,老臣再派斥候去侦查一番。多一些准备时间,赶到邯郸的兵卒更多。届时,咱们对付那支军队的把握更大。”

      他虽自负,却也是个谨慎的人。作为主将,他要对这场战事负责,也要对他手底下的兵负责。

      到目前为止,那支队伍的表现出来的实力只能说是稀松平常,中规中矩,但不知为何,在面对那支队伍时,廉颇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是他多次游走在生死边缘锻炼出来的,他绝不会轻忽。

      赵王偃正畅想着自己赢了秦军之后如何风光,听了廉颇这话,不高兴地道:“寡人从前听说廉老将军英勇善战,没想到,老将军竟然胆小如鼠。果然是人老了,胆气也消了吗?”

      “你若畏战,便留下兵符滚蛋,寡人换乐乘来。”

      廉颇是历经几朝的老人,他见赵王偃对他这样不客气,顿时大为光火。

      “大王既然这样看不上我,那您愿意用谁就用谁吧!”

      乐乘也配与他相提并论?真是气煞他也!

      眼见着廉颇将兵符甩在桌案上,拂袖而去,赵王偃不由皱起了眉。

      宠臣郭开趁机在一旁道:“大王,廉颇实在是太嚣张了!他仗着过去的功劳,丝毫不把您放在眼中啊!”

      廉颇的傲气,并不仅仅是针对赵王的,在郭开面前,他也同样如此。

      即使如今郭开深得赵王宠幸,位高权重,廉颇依旧不把郭开放在眼中,只当他是个巧舌如簧的小人。郭开怎么可能对廉颇有好感?

      郭开逮着机会,自是要在赵王面前给廉颇上上眼药的。

      “寡人知道!”赵王偃冷冷地道:“寡人知道,寡人上位没几年,还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所以他们看不上寡人。”

      越是这样,他就越要做出些功绩来不可!他要让廉颇这样的老臣知道,他并非离了他们就不行!

      就这样,乐乘接替廉颇担任本次攻“秦”主帅。

      他知道廉颇是怎么下台的,自然不会违逆赵王偃心意。

      廉颇当日甩脸子给赵王看,本是存了几分赌气的心思。

      他见赵王偃说要让乐乘来替代自己,就当真找来了乐乘,这下才真恼了。

      战国之时可没什么忠君爱国的说法,许多有才干的人都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在这个国家得不到重用,换一个国家游说该国君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廉颇虽事赵数十年,却也没打算彻底把自己绑在赵国的大船上。

      他紧咬牙龈,心中发了狠。既然赵王有眼无珠,不肯用他,为何他不能去别的国家试试?

      他的功绩摆在那儿,总有国君有识人之明!

      廉颇离开邯郸,前往魏国大梁的那一日,恰逢“秦”赵开战。

      他莫名对那支“秦军”有些在意,因此停下了脚步,远远站在一边旁观。

      然后,他看到了一副惨烈无比的画面。

      赵王的准备时间多了两日,又多召集了两日的士兵,最终抵达邯郸的士兵共计十万人,与“秦军”相当。

      这十万赵国兵卒在乐乘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冲出了邯郸城,将“秦军”打得节节败退。

      正当赵军春风得意之时,准备收割敌人性命时,不知从哪儿冲出三万骑着高头大马的士兵,将他们的阵容完全冲散!

      不少赵国兵卒对此毫无防备,摔倒后被马蹄践踏而死。

      一些侥幸存活下来的赵兵,也被轻骑兵分割成一块一块,各自为战,重骑兵则反复对他们进行冲击。

      赵国兵卒在敌方规模庞大的骑兵面前,柔弱而又无力。

      几乎每一刻,都会有赵国士兵死去。由于骑兵们穿着防御力极高的甲胄,赵兵能够对他们产生的伤害微乎其微。

      当赵军伤亡人数达到一成时,有人开始溃散而逃。当赵军伤亡人数达到两成时,赵军几近崩溃。

      然而,没有人敢投降,长平一战,赵兵的投降,却换来了秦将的坑杀,没有赵兵敢心存侥幸。

      当赵兵的伤亡人数达到三成时,这场单方面的杀戮终于停止了——赵军余下的七成士兵,都被早就埋伏在一边的“秦军”步兵五花大绑,成了俘虏。

      李令月立马打开翻译器,命人给赵王去了一封口信。

      她要那么那么那么多的粮食,才肯答应放了这些士兵。赵王要是还想留住这些士兵的命,就赶紧拿粮食来换!

      那名被李令月放回去给赵王报信的士兵想要让李令月亲笔写一封书信,他好拿回去给赵王看。口说无凭,要是他说的话,王上不信该怎么办?

      李令月表示,写书信什么的是不可能的。

      她如今就一文盲,无论是七国文字,还是周朝雅言,都不会写。

      那名赵国士兵却不相信“秦国”将领会不识字,他私底下脑补了一堆,想着是不是秦王对这名女将还有别的吩咐,所以她不肯这么轻易放过赵国。

      赵王偃听说自己派出去的军队全部败落于秦军之手后,面色苍白,险些一头栽倒在地。

      一旁的郭开对他道:“王上,现在不是发呆的时候。那队秦军在打败我赵军之后,既然没有直取我赵王宫,说明此事还有转圜的余地。也许咱们割些土地给秦国,便能过了眼前这一关……”

      “对,你说得没错!来人,快快去咸阳为寡人送信,寡人要给秦王献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 5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