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立深情人设的书生 ...

  •   曹公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蒋修已经给这位老人家把过脉了,跟皇上相比,这位真该好好歇歇了。

      曹公把他当做自己人,蒋修也就不拿曹工当外人了,利索地开了药,连药材他也出了,给了药膳方子,又去‘抢’曹公的差事。

      他多干点儿,曹公不就能少干点,他一个人完全能当两个人使。

      只是曹公是个狠人,五十多岁了,给自己揽的活不是一般的多,蒋修虽然官升一级,拿的俸禄比之前多了点儿,可这干的活儿得比之前多出来十倍!

      曹承安自从来到安奉府,不,应该说自从他出京外任,就没有像现在这样清闲过。

      手头上的活儿都被蒋修这小家伙‘抢’走了,他只需要坐镇衙门掌控大局,便足够了,现在还能有时间品一品清茶,写几篇文章,甚至应老友的邀请,去给学生们讲堂课。

      曹承安和乔平之这对同年的进士老友已经有二十几载不曾见过面了,书信却一直没有断过。

      因此,再次相见彼此并不觉得生分,反而很有话聊,对彼此的近况都很熟悉。

      曹公此来,一是为了应邀要给学生们讲堂课,二来是为了与老友重逢,三是为了感谢,感谢老友培养了个好学生、好女婿,四是抓壮丁来了。

      人不够用怎么办,他身边的书童、小厮这些年都已经被历练出来了,府城能用的人他也都用了,还不够用,那就只能冲着这位新来的老朋友下手了。

      也不需要这位老朋友做别的,干老本行即可——教书兴学。

      安奉贫苦,读书人少,学堂也少,青云书院能够开在这里自然是好的,但仅仅一所书院还不够。

      书院面向的都是已经读过几年书的学子,进书院那都是需要考试的。

      “乔兄再开个蒙学吧,学生们基础打好了,才能考得进去你的青云书院,不然你是招不到太多学生的,到时候我每旬都去你的蒙学给学生们讲课。”

      对乔平之来说,开个蒙学不难,但安奉府的情况不是多几处蒙学就能解决的。

      “百姓日子过得苦,连吃饭都成问题,有银钱送孩子念书的并不多,能坚持读下去的更不多,我便是开一处蒙学又能如何,改变不了什么。”

      “乔兄,话不是这样说的。”曹承安在地方执政多年,也积攒了相当多的经验,治理一个地方千头万绪,地方官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不能怕麻烦,更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

      “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到时候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送孩子上学,坚持不了几年也没关系,能识几个字总比不识字强。不说旁的,我要带人治水,需要劳役,可也需要会认字算数的工头,后者比前者还难找。”曹公细细解释道。

      得得得,不就是开个蒙学吗,若真是有用,别说是开一所蒙学,学费减半都成。

      乔·财大气粗·平之立刻答应下来,多培养些有用的人才,也免得他这老友和女婿整日忙的脚不着地。

      而且他那小外孙再过两年也要开蒙了,正好送到自家蒙学里,由他亲自来开蒙,有同窗伙伴们陪着更好。

      被抓壮丁的可不只是乔平之,连蒋父这个和丰县男爵也跟着被抓了壮丁。

      无论是从朝廷的邸报上,还是从老朋友的信里,曹承安都知晓了土豆的产量之高,只是这东西推广了没多久,只有京城周边的几个省有,像安奉这样的偏远之地,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轮到。

      蒋男爵曾经是粮衡署的典署,负责土豆的试种和推广,如此大才到了他安奉府,不把人请出来,那就不是他曹承安的性格了。

      蒋父被儿子科普过,知道这位知府大人是海内外有名的大儒,也是深受百姓爱戴的一位清官、好官。

      虽然他也是见过皇上的人了,可这样传说中的人物言辞恳切、情意深长的请他出山,他实在是无法拒绝。

      好歹他也是朝廷的男爵,领着皇上给的俸禄,若是能帮到安奉府的百姓,也算是报效皇恩了吧。

      蒋父关于土豆的知识都来源于儿子,所以问题绕来绕去,最终还是绕到了蒋修这里。

      在安奉种植土豆,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播种的时节与京城不同,在京城可以一年种两茬的土豆,但是在安奉只能种一茬了,而且是冬季播种。

      水田肯定是不适合种土豆的,若要种植土豆,得到水淹不到的地方去。

      在蒋修看来,安奉种土豆能够带来的效益不大,要想真正改善百姓生活,还得是曹公的法子——治水。

      不过,既然父亲想试,那就买上几十亩地势高的田试试吧,在冬季种上一茬的土豆,也能让不少人填饱肚子。

      乔贞娘和父亲一样,父亲是走哪儿把青云书院开到哪儿,她这次也把医馆带到了安奉。

      本来是想仿照京城,把医馆建成女子医馆的,但这里跟京城又不同,比京城开放,也比京城更缺郎中。

      在这里,乔贞娘第一次收学徒,都是七八岁、八九岁的小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全是去年水灾没了父母的孩子,被曹公安排在衙门当差,或打扫卫生,或做饭,或洗衣服……以求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

      衙门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曹公是在拿自己的俸禄养着这些孩子。

      乔贞娘索性就从这二十几个孩子里挑了十几个,收为徒弟,剩下的七八个在衙门当差,就不需要曹公再额外掏银子了。

      *****

      蒋修是惯会偷懒的,虽然从曹公那里‘抢’了不少差事,但慢慢总能让他安排下去,或分给得用的下属,或找到新的劳动力,反正这些差事不会一直堆积在他这里。

      衙门缺能写会算的人,去府学找,去州学找,去县学找,安奉府的学子不够,那就去隔壁府,把范围扩大不就成了。

      至于如何把这些学子吸引来,不需要银子做报酬,读书人谈钱多俗,要谈还是谈‘学会’。

      蒋修托岳父以青云书院的名义办了一个学会,学会的主要活动便是‘讲学、答疑’。

      名满天下的大儒——曹承安先生坐镇,蒋修这个状元郎也在其中,还有青云书院的院长乔平之,这是教出过状元郎的人,在京城开过书院,教书育人多年,本身还是二甲进士。

      每一次教学、答疑的精粹,还会被记录成册,卖给书坊,全省发售。

      无论是想在科举上更进一步的学子,还是打算提升名气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机会。

      能写会算的人多了,蒋修身上的担子自然也轻了,只是有一样,他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自己来。

      那便是治水。

      治水工程现在用的图纸是经他手改过的,没人比他更了解这份施工图纸了,所以监工的责任由他来扛最合适。

      为了激励百姓们劳动的积极性,此次劳役衙门不光管饭,还发工钱。

      至于这些饭钱、工钱,衙门是拿不出来,只能向大户化缘。

      功德碑的名额能化到一部分钱,这些针对的都是本地人,本地的商户,想拿钱换名声的。

      青云书院就读的名额又是一部分,这一部分就不仅限于商户了,而是考不进书院,需要拿银子换名额的人。

      学会的名额更是占到了大头,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安奉府。

      以至于为了这些钱,本地的父母官曹公变成了半个老师,执教兴学,兴学安邦。

      身上的担子去了大半,连在学会讲学的差事都被曹公和岳父一并揽了过去,蒋修只专注治水这一件事便可。

      早上比役夫们来的早,提前看好路线和深度,安排好当天的工程进度,下午比役夫们走的更晚,检查完工程,才会离开。

      曾经被同窗夸赞‘天生皮肤白皙,不惧日晒’的蒋修,几个月下来,也晒黑了一层。

      与妻子和儿子站在一块儿,简直不是一个画风了。

      小福星连着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只有晚上才能见到父亲。

      一直到开春,工程终于完工了,才等到父亲的补偿——游湖泛舟。

      工程完工,意味着学会的许多学子没了‘差事’,闲是肯定不能闲着,组织春游吧。

      游湖泛舟之时,写写诗,作作词,画几幅画,学会现在有自己固定的发书渠道。

      发书赚的银子倒是不多,但是可以借此把安奉府宣传出去,吸引才子佳人们来这里旅游,外面知道安奉府现在不像之前那样水灾频繁,说不准还能吸引来不少外地的人口呢。

      没了频繁的水灾,再把人气聚拢起来,那安奉府的路就好走多了。

  • 作者有话要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