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中国:寻找龙的传说 ...

  •   我第一次注意到那个青年时,他在’呼噜呼噜’地吃着一碗阳春面。

      “老板,再来一碗!”
      比脸还大的面碗被他端起来喝掉了最后一点点牛肉汤,然后又笑眯眯地对着煮面的大叔挥了挥手,重新点了另一碗。
      令我最难忘记的是他脸上的餍足,那样开心幸福,就像只吃饱了正在晒太阳的猫咪。

      鬼使神差地,我竟然觉得他刚刚在吃的面一定会很好吃。
      于是,我对面摊的老板说:“老板,我也要一份。和他一模一样的。”

      我指向他时顺便看了他一眼,发现他也正在看着我。当我和他的视线对上的时候,我看见他对我露出了一个十分阳光的笑容。
      我立刻收回了我的视线,心想怎么会有一个对陌生人也笑得这么灿烂的人。

      说实话,我今天心情很不好。
      随堂的历史小测今天又没及格,所以我回家后肯定会被爸爸妈妈责骂:为什么连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都记不住,肯定是没有好好听课,不认真学习。
      啧,就像他们都知道商鞅变法都做了哪些措施,孝文帝改革又经历了哪些阶段似的。

      在我等着那碗面上桌的时候,我从书包里翻出了那张被我揉得皱皱巴巴的卷纸。
      看着那上面鲜红的56分,我开始考虑掏出红笔,把那个5改成8后,再让家长签字的可行性。

      “小妹妹,你的历史怎么才考了这么点儿分啊?”我身侧突然传来了一个并不会让人警惕的男音。
      “这又不怪我。”我随口就向他抱怨,“谁让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那么多枯燥的年表和拗口的名称要背,而且考试时又不知道老师会考哪些朝代,所以就全凭运气。这次只是我运气不好,做的题都是我还没背下来的。”
      “可历史并不是什么枯燥的东西呀?”
      “那是一看你就没上过历史课。老师的板书那——么多,抄都抄得手痛,又怎么能背得下来。”
      “唔……我看看。”那个人自然而然地从我手里抽过那张试卷,我这才惊觉自己和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聊了这么半天。
      “你……”我转过身刚想抢回自己的卷纸,顺便准备再嘲笑他一顿,现在人贩子居然敢这么猖獗,我可不吃他搭讪的这套。但我却在看到我身旁的那个人的容貌时,忘记了去说任何一个字。

      他可真好看。
      穿着大红色的唐装,却一点儿也不突兀。柔顺的黑发用一条红绳扎起,周身的气质清冷,却又让人觉得莫名地亲切。
      就像一位能帮你解决所有烦恼的大哥哥,是你可以放心去依赖的人。

      他就是那个刚刚坐在那里吃面的青年。可没想到他长得这么好看。
      我呆愣愣地看着他。
      刚刚的一瞥只让我注意到了他脸上阳光而灿烂的笑容,以及周身散发的友善气息,却并没有注意到他那张比任何男明星都要更好看的脸。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他抬起眼来看向我,眼神里没有责问,只有单纯的好奇,“你怎么会选择’经济严重衰退’这个答案呢?”
      “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最合理啊。”
      “明明’土地政策调整 ’才是最直观的回答吧?”
      “那谁知道?”我突然对他理所当然的语气十分生气,“这么枯燥乏味的东西我平时也用不到,知道它不好就行了呗,哪里又能记下来什么土地政策、民族政策之类的。”
      “明明是很好记得东西啊。历史是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你不要把它想得那么复杂与遥远。它就是在不同的时代中,在我们身边儿发生的事情。它的发展是有很多轨迹可循的,比如说……”
      “可我又没经历过你说的那些朝代。”我打断了他的话,“所以我是真的背不下来。”
      “嗯……”他突然思考了一阵,然后托着下巴对我说,“不然,我偷偷地帮你补一些历史课吧?”
      他乌黑的眼瞳像一片闪闪发光的星海,狡黠而神秘,让人无法拒绝。

      就这样,因为一碗阳春面的偶遇,我多出来了一位历史老师。

      第一次的教学约定的地点在一个街边儿的公园。
      虽然不确定那个人是不是在骗我,但想到他有一双那么好看的眼睛,我还是从被窝里爬了起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把时间定在清晨。

      就在我在那个公园搓着手、哈着气,被晨风冻得哆哆嗦嗦时,我听见了他的声音。
      “小妹妹,这里,这里。”他笑眯眯地站在一群老爷爷老奶奶的身后,在不慌不忙地打着太极拳。
      于是我就迷迷糊糊地就被他拉进了那群晨练的队伍,在照老虎画猫的模仿下,跟随着人群打完了一整套太极。
      …………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哈哈哈,年纪大了就是得多活动活动筋骨嘛。”在我全然懵逼地看着晨练的人群渐渐散去后,他边放松着手臂边对我笑着说。
      “……”我看了看他比我在学校里的历史老师还要年轻的面容,心想着莫不是他在逗我?

      他说他叫王耀,王者荣耀的那个王耀。
      就在我默默地同情他有一双不靠谱还沉迷游戏的父母时,我又听见他语气淡然地说:“不过……也可以理解为王朝的王,光耀的耀。意味着一个充满着荣耀与光辉的强大国家。”

      我觉得第二种说法给人的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
      所以是屌丝还是高富帅,关键得看包装。
      于是我抬起头看向他。但这时,我却感觉他突然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

      他嘴角依然挂着淡淡的笑意,但周身的气势却变得凌厉而高傲。
      有一种不可亵渎的尊贵与霸气。

      不过这样高不可攀的感觉只持续了一瞬。
      当他再次眉眼弯弯地转向我时,我却又看到了那个友善亲切的邻家大男孩儿:“所以,小妹妹,以后可以叫我耀哥哥哦。”

      “所以你要准备怎么帮我补历史?”刚刚他的表情就像是拿了一串儿糖葫芦逗小孩子的怪蜀黍,我才不会上他的当。
      “这个嘛……”他想了想,然后回答我说:“其实中国的历史很简单哦。大概就是一条巨龙的成长史?”
      “这世界上怎么会有龙啊?”
      “有啊。”他十分确定地对我点了点头,“我们华夏的子孙,不都是自称为龙的传人吗?”
      “可那不是神话么?”
      “有些东西流传得久了就变成了神话。神话就是远古时期的历史与人们的想像相结合。”
      “但这样就说世界上有那种人们幻想出的生物也太不可思议了些吧?”
      “唔……可是那条龙是我看着一点一点长大的啊。”他小声地嘀咕了一句,我有点儿没太听清他的这句话。不过,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新奇的点子,用手锤了下拳头,带着些兴奋地对我说:“不然,我带着你在历史的长河中,找找那条龙留下来的痕迹吧?”
      “………哈?”

      “中国最早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他问我。
      “元、元谋人?”我条件反射地回答。
      “也可以这么说吧,毕竟是最初的原始部落。可是,真正有考据的历史是源自夏商与西周哦。我们在那时形成了国家,建立了礼乐制度,形成了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这都是课上历史老师会说的事情啦。”
      “可你知道为什么是我们,从原始的部落社会率先进化成一个国家么?”
      “我不知道。”
      “那是因为啊,华夏的这片大地上,诞生了一条龙。”王耀盘着腿,坐到了一旁的柳树下。我也学着他的模样,坐到了他的面前。“独立的个体因为相同的信仰而一步步地联合,逐渐组建成为一个集体,进而形成一个国家。华夏的子孙们有着与不屈不挠与互帮互助的精神,既要与天地争命,又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此,中华民族诞生了。在华夏的子孙们建立起夏王朝的那一刻,那条名为’中华’的伴生龙,便从这片土地上睁开了眼睛。”

      我第一次听说这种说法。
      还真有些新奇。于是,我托着下巴,静静地听他给我讲述他眼中的那条龙的成长史。

      “人们为了对抗自然的不确定性而建立起了集体。大家互帮互助,从采集逐渐变为农耕。这样,每个人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吃饱饭啦。而如果当年的粮食欠收,风险也是集体承担。这就是最初的井田制的由来。”他对我讲,“而一个集体需要秩序。如何建立起这个秩序呢?于是人们通过宗法制度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来确定责任和权力的归属;又建立分封制,确定责任和权力的范围。”

      “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学会了冶炼铜和铁。他们也逐渐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本领,比如水利;学会了驯化其他物种为自己工作,比如牛耕。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剩余的产品增多。那么,这些私有产品该如何分配呢?于是,土地所有制逐渐从公有转向私有。而随着技术解放生产力,更多从土地劳作中被解放出来的人投身进入了商业,这就有了商业的发展与随之而来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兴起。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家都能吃饱了,所以开始继续追求一种超越了生存需求之上的精神需求。所以,文学绘画发展,天文学数学并进。儒法墨兵杂,道名农纵横阴阳,百家争鸣。
      “所以,你会看到:那条新生的小龙,被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喂养得肉嘟嘟的。它开始长出细密的鳞片,开始延展自己的筋骨。”

      “可是过度的分散造成了分裂,这片土地上的各个小国连年战争不断。那条小龙也像是身上起了疱疹,哀声不断。这就该治病了哦。所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大秦帝国。嬴政为了避免再次分裂而造成战乱,所以废分封,建郡县。击匈奴,征百越,筑万里长城。”

      “然而秦的暴政、苛税和酷刑失去了民心。人们或许会暂时屈从于暴力,但永远不会心悦诚服于暴力。那条小龙就被嬴政这位医生治疗了疱疹,却也被生生地被来自医生手里的刀刮掉了几片龙鳞。
      “于是,陈胜与吴广揭竿而起,项羽与刘邦两霸争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秦帝国亡于二世,而最终,草莽出身的刘邦建立了汉朝。”

      我正听得入迷。但这时,他却在我耳畔打了个响指,然后像个说书人一般笑眯眯地对我说:“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唔……”他随即便站起身,拍了拍我的脑门儿,“要是你下回历史考试的分数稍稍提高了些,就请我吃顿饭吧。”然后就同我挥手告别,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一下……”我也急忙站起身。“我之后怎么找到你呀?”
      “秘密!”他神秘地对我眨了眨眼,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我会准时出现在你面前的。”

      第三次突然在街角偶然间看到王耀时,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虽然这一次,他头上带着个建筑工人的防护头盔,脖子上搭了一条雪白的汗巾,平易近人地蹲在路旁吃盒饭。

      明明他的装扮和举动都和普通的搬砖工没什么区别,但这种接地气的举动由他来做,会莫名地让人感觉到几分认真庄重和无形的优雅。

      “呦!小妹妹!”他似乎是看到了我,于是从放下手中的盒饭,带着灿烂的笑容,对我招了招手。
      “耀、耀哥……”原谅我实在说不出’耀哥哥’这样令人羞耻的称呼,所以只能干巴巴地说出这个名称。“你是去工地搬砖去了么?”
      “啊……弟弟家的屋顶有点儿漏雨,于是我就过去帮忙修理了一下。”
      “诶?你居然不是独生子女么?”
      “哈哈哈,我可能忘了和你说了,我有很多弟弟妹妹哦。不过亲生的只有仨,今天又帮那个小混蛋擦屁股去了。唉,弟弟妹妹都是债啊……不过也是甜蜜的负担。”
      “哦。”果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么好看又有气质的大哥哥,也会为自己的弟弟妹妹发愁。
      “算了,等哪天我带你见见他们就好了。啊,都是些很可爱的乖孩子呢~”只见这位名为王耀的青年表情突然从低落变为痴汉,就像被喵主子抓了一爪子却依然蠢蠢欲动想要撸猫的铲屎官。

      “话说……这是曾经答应你的。”我从书包里掏出零钱袋,走到他的面前,递给他。
      “这是什么?”他好奇地问我。
      “多谢你上次帮我补课,我这次有关历史的小测及格了。所以……请你吃饭。只是我没那么多的零用钱……”我有些肉痛地把那个巴掌大的零钱包塞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冰冰凉凉的,却白皙修长,骨节分明。
      他愣了愣,然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小孩子就是可爱。”他用食指戳了戳我的脸,然后把那个零钱袋又重新放到我的手心里。“我逗你玩儿呢。要是请客,也应该是耀哥哥请你吃糖啊。”
      “不要总叫我小孩子,我已经是高中生了。”
      “嗯。”他装作信服地点了点头,转眼却又对我扬起一抹笑容。“可是,我都快五千岁了啊。”
      “骗鬼呢吧?!哪里有人会活那么久的?”
      “那就继续当做我在逗你玩儿呢吧。”王耀刮了下我的鼻头。虽然这个动作应该是很亲密的亲人间才能做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觉得这个动作由他来做,丝毫不突兀。

      “我们上次讲到哪儿了?”他把饭盒收拾好,然后转向我。
      “刘邦建立了汉朝。”我说。
      “哦,对。”他闭上眼睛,点了点头,像是在沉思,又像在回忆。“说起来,从秦开始,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这样的大一统所缔造的和平,使得农工商业迅速发展,思想文化繁荣,不同民族融合。”

      “汉吸取了秦的教训,重新调整了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中央用刺史监察地方,用察举选拔人才。为了维护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长安和洛阳变成了这片土地上闪闪发光的明珠,而丝绸之路沟通了其他遥远的大陆。
      “那条龙生长得更加美丽,修长。只不过,它开始遇到了一位虎视眈眈、准备吞噬它的劲敌——生长在马背上的匈奴。”

      “昭君出塞,苏武牧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许多人的一辈子,就被埋藏在了一句短短的成语典故之后。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么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可他们选择了保家卫国。因为,只有国泰,才能民安。这些将士们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肥沃的土地与抽象的名称,更是在他们背后等待着他们归来的父老乡亲、妻女幼儿。”

      “可汉代的推举制也让官员们开始结党营私,年幼的君主又使得宦官干政、胡作非为。所以,黄巾军起义,天下三分,社会动荡。这就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多民族政权并立。所以战乱频繁的地区经济被破坏,而分散的权力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多元。文学艺术兴旺,儒道释三教合流。
      “那条龙在这片大地上开始了野蛮生长。它开始不再只吃单独的一种果实。而是包括甜甜的苹果,酸酸的葡萄,甚至连来自印度的芒果,它也啃了一口。”

      “天下,分久必合。南北朝之后,隋再一次统一中原,结束了乱世。可隋文帝的开皇之治才刚刚创造出一阵安稳,隋炀帝迁都与修运河却又再次劳民伤财,造成民变。
      “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杨广,李渊逼迫隋恭帝禅让。终于,唐从这片土地上诞生。”

      正当我准备继续往下听时,他却又站起了身:“你该回家了哦,小妹妹。天色已经晚了。”
      “我晚一点回去也没关系的。”
      “那怎么行。”他笑着劝说了我一句。“爸爸妈妈会担心的。我知道那种心情,所以别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担心。”
      “好吧。可是……”
      他打断了我的话,并对我说了一间本地的很有名的茶室的名字。“下一次的课后辅导就定在这里吧。星期天的中午,你对茶室的老板说:’你来找王耀先生’就好。”

      于是,星期天的时候,我按照王耀告诉我的地址,走进了那家高档茶馆。
      最初我看到那般古典精致的环境,还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可当我报出’王耀先生’的名字时,那家茶馆老板的表情却一下子变得肃然,然后毕恭毕敬地带着我穿过清幽的小径,把我带到了一间非常古老与典雅的茶室前面。
      在那里,我又看见了他。

      王耀今天穿着一身用暗金的丝线绣着龙纹的黑色汉服,在汉服外又散散地披了一个大红色的大氅。
      他端坐在面向拉门的茶案的主位上,正一手捧着紫砂壶,一手掀开壶盖,用茶壶的盖子拂去壶口处的泡沫。
      就像古时运筹帷幄的皇子,尊贵霸气,充满着’入世’的胸有成竹;却又像足智多谋的隐士,并未系紧的大氅还带着几分’出世’的洒脱不羁。

      不知怎么,我突然有点儿不敢走进这间屋子。
      如果说之前他给我的感觉可能曾是亲和近人,或是朴实无华,那么今天的他是那样高高在上,仿佛不知尊卑地随意走到他的面前,都是对他的亵渎。

      这时,他注意到了我,于是停下来准备去拿公道杯的手,反而对着门口的我招了招手。
      “小妹妹,你来了?那就进来吧。”他对我又自然而然地露出了一个亲切的笑容,使得那些距离感与隔阂一下子消失不见。“随便坐。反正这里也没有外人。”

      我在门口处脱下鞋子,只穿着袜子,走到他的茶案前。
      就在我想进一步向前走时,脚下却突然踢到了一个软绵绵热乎乎的东西。
      我急忙向脚下看去:“滚……滚滚?!”
      只见一只小小的大熊猫正团成一团儿,在我脚下装死。

      “哈哈哈,那是玩偶啦。”穿着汉服的华贵青年试图蒙混过关。
      “骗人!玩偶怎么会是热的?”我蹲下身,用双手抱起那只沉甸甸肉乎乎的黑白团子。
      那只团子原本一直闭着眼,试图装死,却在我抱起它的途中偷偷地睁开眼瞄了瞄我。然后,它又继续闭上眼,用两只小爪子捂住自己的脸,装作自己不存在。

      “好吧,这只滚滚比较嘴馋。”我看见那位好看的青年也一脸无奈地用手捂住了脸,“今天它听说我要亲手煮茶,就偷偷地跟了过来,准备偷吃小菊送给我的茶点。”
      “可是,私自养滚滚……这是犯法的吧?!”
      “不不不,我可没私自养它。它是一只纯天然野生无公害的好滚滚。”那个青年连忙对我辩解,并着重强调了一下’纯天然’和’野生’这两个词。“小妹妹,你这句话可千万不能让我的那些弟弟妹妹们听到。否则他们又该为谁是我心中最宠爱的崽儿,而争论不休了。”

      我看了看对我露出乞求神色的滚滚,又看了看桌案后温润如玉、从容和煦地看着我的长发青年。最终还是私心占了上峰:“好吧,我不会报告给警察叔叔的。”
      “谢谢你啦。”王耀对我眨了眨眼,“为此,我请你来一起吃小菊昨天刚做好的糕饼好不好?”他从一侧拿出了一个珐琅彩的便当盒子,掀开盖子后,居然是一个个造型十分精美的日式和果子。

      “上次我们讲到了唐。”他让我坐在了茶案的对面,一边继续转动着手中的紫砂壶壶,一边不紧不慢地对我说:“你也知道,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一条龙。那条龙在一代代人的投喂下逐渐成长。终于,在唐朝,已经长大成一条巨龙的它,对这个世界发出了第一声龙吟。
      “四海皆动,万国来朝。这声龙吟响彻了九霄,震惊了整个世界。”

      “唐朝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的出现既扩大了统治基础,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盛世大唐对外海陆交通顺畅,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形成了兼收并蓄、博大精深而又全面辉煌的唐文化。民族进一步融合,胡服和胡饼成为风潮,唐的声名通过贸易远输海外,使得当年的世界人人心驰神往。”

      “可是,再强盛的帝国也有衰落的一天。”他替我斟了一杯茶,放到我的面前。“如此美丽的大唐,在藩镇割据与内忧外患的危机下,最终被战火吞噬。
      “唐之后出现了许许多多少数民族政权,譬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作五代十国。”

      我闻着悠悠的茶香,听着他略带感慨的话语。“后来啊,宋又统一了这片大地上的大部分领土。
      “南宋和北宋,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重文抑武,所以文艺和经济高度发展,路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继续连通了更加遥远的地方。可宋朝外患不断,即使有着岳飞,孟珙,曹彬,狄青等著名将领,但在辽、夏、金的虎视眈眈下,战争不断,和亲赔款。
      “再后来,大蒙古国的忽必烈建国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元最终攻取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宋幼帝投海殉国,至此,南宋灭亡。”

      我心里突然有些不是滋味,于是抬头看了看我对面那位不慌不忙饮着茶的青年。他的神色依旧淡淡的。无论兴衰多么无常、无论多么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他的面前,似乎都只是弹指一瞬的小事。
      那只滚滚抱着和果子,两三口一个,在一旁的茶案上吃得不亦乐乎。

      “那条龙呢?”我有些焦急地问他,“宋朝灭亡后,那条龙怎么样了?它是不是……”我又觉得自己的情绪有点儿太过激动,于是向他解释:“我知道元朝是个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可是很多的人认为元并不是我们的历史,而中华民族从元开始,就在逐步走向衰落。”
      王耀抬起头,对我笑了笑,却提起了另一个话题:“会下围棋么?”
      “什么?”我有些不明所以。
      他却站起身,从一侧的柜子中拿出两盒棋篓,和一个木制的棋盘。

      “不……”我急忙摆手。“我会下五子棋,也许……也学过一些国际象棋?”
      他也丝毫不在意,把那个棋盘摆在茶案上。左手执白子,右手执黑子,自己与自己对弈起来。

      我看见在他的指尖下,白子与黑子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厮杀。一会儿白子占了上峰,一会儿黑子却几乎要把白子全部包围起来。
      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最终,白子和黑子铺满了整个棋盘表面。
      而这盘棋局的最终结果,居然是平局。

      “你应该有空时去学学围棋的。”他重新点燃了火炉,又再次煮了一壶茶。“围棋其实就和人生一样啊。你看,你要懂得如何布局。我们要让我们自己活到最后,也要让我们的对手活到最后。”
      “为什么还要让我们的对手活到最后?”
      “因为……只有一方执棋,岂不是太无聊了?”他笑了笑,“何况,在这个棋盘上,你看看这些混在一起的白子黑子,哪里又能区分得那么明白是敌方还是我方?”他抬起杯子,抿了一口茶,“中华的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我们擅长把敌人变为朋友。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融合。就像北魏的拓跋宏进行的汉化改革使得鲜卑与汉逐渐融合共生,元朝也是。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那些外来的民族统治了我们,而是在战争与交流的多重作用下,中华文化渐渐同化了他们。最终,他们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都是中华的儿女,都是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安家、爱好和平的人们。那条龙只是变得更加壮大了,而不是因为民族的融合而变得萎缩病弱。”

      “元朝也曾是个很强大的国家。但这种强大,更多意味着军事上的。元朝藩属国包括了高丽、缅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国。中央权力机构设立了中书省,上承天子,下统六部。它尊用汉法,划分行省。
      “只不过,元朝统治中国只有不到九十年的时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25万大军直逼元京大都,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后妃、子女仓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灭亡。”

      香炉里的烟燃到了最后一息,他也缓缓放下手中的紫砂壶。“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先讲到这儿吧。下一次见面时,我会帮你把所有的中国古代史全部补完。”

      那天我离开那个茶室后,以为自己很久之后才会再被他辅导。
      可我没想到,我居然那么快就又看见了他。

      那时我正准备去路旁的肯德基买一个甜筒避暑,却突然又听见了他的声音:“小妹妹!真巧。”
      他正端着一盘炸鸡站在肯德基收银台的一侧,身旁一左一右,分别跟着一个有些桀骜不驯的少年,与一个看起来有些怕生的少女。

      “王耀先生。”我急忙对他点头示意。
      “这是港仔,这是湾娘。”他对我笑笑,“他们都是与我一母同胞的弟弟和妹妹哦。所以,小妹妹,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吃吃炸鸡?”
      “喂!老头子,你又从哪儿多认了个妹妹?”王耀的话音刚刚落下,我就看见港仔炸了毛。
      “要叫哥~哥~。”我看见王耀毫不留情的用手上炸鸡的托盘砸了一下港仔的脑袋。港仔捂着被砸的地方,气势汹汹地瞪了我一眼,却气鼓鼓地扭过头去,不再说话。

      “王耀先生,您怎么会在这里?”我迷迷糊糊跟着这群人走到了座位上。直到手里被王耀塞了只炸鸡,我才终于回过神来。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吃这些外来的东西啦。”长发的青年拄着下巴笑眯眯地看着排排坐的我、港仔和湾娘。“可没办法,弟弟妹妹爱吃啊。”

      窗外的电视上正在播放着过去的旧新闻。那是很久以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自己的不满。
      “那件事明明与那些人没什么关系。”湾娘似乎注意到了我瞄向电视的视线,对我吐槽。
      “你错了哦,湾娘。”王耀却反驳了她,“他们在那个时候站出来,是因为他们爱着这个国家。爱国并不仅仅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更不是因为这些人有求于国家。它仅仅是一种融进血脉里的感情,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发自内心,对一种文化的认同和喜爱。”青年想了想,又举了一个例子,“唔……就像,就像人们爱我,仅仅是因为我很可爱啊。”
      我看见傲娇的港仔无语地瞥了瞥嘴。而湾娘则是停下手里吃鸡的动作,有些无奈地捂住了脸:“别太自恋了呀,尼桑!”

      “我又说得没错。”王耀没在乎两个人的抗议,嘴角噙着微笑,眼神却渐渐变得悠远,“中国,确实是个很值得人们去爱的地方啊。东北的深林雪海,西北的大漠黄沙;东南有淙淙潺潺的溪水,西南有巍峨高耸的雄峰。江南的姑娘泛着小舟嬉笑着在花间采着莲蓬,黑土的汉子收割着波涛般金黄色的麦田;银发苍苍的阿嬷包裹着传统的糯米粿,各种服饰的孩童唱着祈福的童谣。中国,实在是太过于广袤与多元,不论是哪个地方,都可以连续不断地说上个三天三夜。北京的万里长城,桂林的山清水秀,三峡的汹涌磅礴,西湖的浓妆淡抹;布达拉宫的庄严神圣,黄山的连绵起伏,苏州的小桥流水,疆北的遒劲苍茫……”
      王耀用一个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结束了这段话。不过他又提了一嘴其他:“虽然我没办法用语言向你描述全部,不过你可以先问问港仔。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港仔应该可以介绍出中国更潮流与时尚的一面。”

      可是港仔却没有接王耀先生的话。他反而有些警惕地盯着王耀:“话说……老头子,你最近是不是管我管得有点儿太多了?你看你现在哪像我哥,你简直像我爹!”
      “天啊噜,港仔,你在说什么啊?”那个拥有一头乌黑柔顺如鸦羽般长发的青年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呵呵,你终于承认了?我就是你和亚瑟柯克兰两个人的私生子。你这个负心汉,把我妈赶跑了,所以就独占了我的抚养权。”港仔咬牙切齿地指责。
      “小兔崽子,你皮痒痒了?”王耀皮笑肉不笑地挽起袖子,“今天我要是不揍你一顿,我就不是你亲哥。”
      然后,就是一顿鸡飞狗跳的家庭伦理大戏。

      湾娘把我拉到一边儿,用手掩嘴,悄悄地对我说:“你不用在意他们俩的争执。他们俩总闹别扭,也总会和好。不过……其实有的时候我也在怀疑,是不是我也不是耀哥哥的亲妹妹,而是他的私生女?但我又不能确定阿尔弗雷德F琼斯和本田菊到底谁才是我妈……毕竟,那两个人总是往我面前凑,还总是装模作样,笑得一脸慈祥。”

      我在这王家三人相爱相杀的时候向他们辞行离开。
      一路上,我微微有些恍惚。
      王耀……他究竟是什么身份?我总觉得每次见到他时,都有一种玄妙的感觉,但我却又说不出那种感觉具体是什么。

      最后,我摇了摇头,把这些混乱的思绪抛到了一边儿,开始继续思考下周学校布置的作业。
      语文有篇作文,数学还有张卷纸。于是,我步履匆匆地赶回家,但心神却已经都放在了作业上面。

      在那之后,我很久都没有再见到王耀。
      直到某天,有一只鸽子落在了我的阳台,用鸟喙敲了敲我书桌前的窗户。
      等我打开窗户后,它蹦蹦跳跳地将一封用楷书写成的信,投到了我的屋子里。

      那是王耀写给我的。

      他的字和他那个人一样。
      谦谦君子,举世无双。

      他与我约定了最后一节课的时间和地点。
      那就在我的高中,却是我很少进入过的图书馆。

      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在吃过中饭的午后,走到了图书馆。
      这时,我才又想起关于他身份的问题。隐隐约约地,我似乎感觉到了那个答案。

      “今天,我来给你讲讲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两个朝代,明与清。”再次相会,王耀穿着一身职业干练的黑衬衫。

      我们在这个图书馆里找了个比较偏僻的位置。他坐到了我的对面,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明与清,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一方面,它是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可另一方面,它却意味着这个几千年的古国至此停滞不前,并逐步转向衰落、闭关自守,最终落后于世界。”王耀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镜,看起来比一位真正的教授还要庄重威严。

      “在明清时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却被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压抑。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人们越发固守小农经济。现代化的脚步与古老的习俗相冲突,来自西方的观念与旧时传下的礼法相抗衡。
      “而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他看向我。

      “丧权辱国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我条件反射地说出了晚清的屈辱史。
      沉默良久,我问那位青年:“王耀先生……这片土地上的那条龙,在那样的令人痛心疾首的经历之后,现在……它还在吗?”
      “那条龙一直都在这片土地上。”王耀对我露出了一个有些欣慰的笑容。“它并没有消失或者离开,而只是默默隐忍、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腾云驾雾、一飞冲天。
      “而这……才是我要教导你的最后一课。”他对我说。

      “小妹妹,“他问我,”你说……’中国’这个名词,到底指的是什么?”
      似乎是怕我不理解他的意思,他又对我补充道:“从夏开始,这片土地上出现过那么多的朝代,存在过那么多的国家。它们都是中国,可中国却又并不仅仅是它们。
      “历史有兴衰,朝代会更替。可只有这个名为’中国’的古老国度,历久弥新,永远伫立在东方。”

      我也陷入了沉思。
      是啊。当王朝被推翻,年华被传说,炎黄的子孙散布世界各地,’中国’这个名词,却依旧被镌刻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尖。
      即使相隔再远,时间再久,也依然没有人能够忘记。

      “中国最本源的意思是’中原之国’。”王耀轻声说,“可历史上,从来都没有一个名为’中原之国’的国家。所以人们提起中国时,不单单会想起那个位于这片土地上的伟大的国家,更是会联想到一个蕴含着美好与祝福的意象,一个属于所有华夏子孙的精神归属。”

      “中国……从来都不单单是一个国家。所谓的’中原之国’,一直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国家单单是指一个地域,一个政权;而文明则是一个传承,一个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中国对等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什么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而是他们背后所站立的西方文明、神教文明、阿拉伯文明等文明体系。”

      “而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嘛——”长发的青年温和地笑了笑,他谦虚地说:“我觉得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中讲得不错。我就引用他的话,自己就不多赘述了。”

      “文明就像是一条筑有河岸的河流。
      “河流中流淌的鲜血是人们相会残杀、偷窃、争斗的结果,这些通常就是历史学家们所记录的内容。
      “而他们没有注意的是,在河岸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歌唱,谱写诗歌,甚至创作雕塑。”

      “我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每天都在创造着属于未来的历史。
      “无数的华夏子孙把热忱献给了这片土地,不尽的中华儿女用心血浇呵护着这条幼龙的成长。”

      “待来年,龙行九州,呼风唤雨,万鳞统云水;谁敢欺,纵横天下,腾云驾雾,一啸动千山。”

      我心中突然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激荡。这种无可诉说的浓情如同我第一次见到这位青年时的亲切感那样,不知从何处来,仿佛是印刻在骨血里的东西。
      “先生,您到底是……”
      “嘘——”王耀却依旧神秘地对我作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他笑着拍了拍我的头:“所以,小妹妹,要好好学习呀,尤其是历史。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呢。”

      “未来,属于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每一代人。所以,中国的未来也是属于你们的。
      “华夏的子孙从女娲补天的泥土中诞生。所以他们根植于大地,目光却放眼着星云。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他们从不莽撞崇拜神明,他们更不屈服于自然。他们的拼搏靠的是他们自己。相信事在人为,憧憬人定胜天。”

      “所以,先生……您叮嘱了我这么多,这是准备要离开我了么?”我听着他对我的谆谆教诲,心中却突然浮现出一种别离的伤感与恐慌。
      “不会啊,我一直就在你们身边。我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身边。所以,不用担心,我们还会再见面的。”王耀对我眨眨眼睛,“不过,下次我可要好好藏一藏,看看你能不能再次认出我。”

      “在此之前,你不会再记得我们的见面。”他微笑着对我解释,“因为,对于人类而言,并不是总是知道得越多越好。有时,在没达到一定的心境积累之前,知道得越多,反而越会觉得惶恐不安、畏惧不前。所以,我会暂时把我们的这几次见面封印在你的记忆里。等将来,你有一天长大了,再次在人群中认出了我,这段记忆便会自动解封,你会想起所有与我共处的点点滴滴。到时候希望你对我不是畏惧或是敬重,而像是老友重逢。”

      在阳光正好的午后,我迷迷糊糊地趴在图书馆一侧的书桌上。
      我在那个书桌上打了个盹,又渐渐醒来。

      眼前,一本钱穆先生所编写的《国史大纲》正摊平在我的手臂之下。
      旧书中特有的纸张与墨水混合的味道钻进我的鼻孔……淡淡的草的香气,像是雨后破土而出的嫩芽。
      谁的身上,也有这么一种浓浓的书卷气息来着?
      什么时候,在哪里,我也曾闻到过这种相似的味道?

      我有点儿记不得了。

      不过,最近我的中国古代史成绩突飞猛进。就像原来枯燥无趣的东西,突然被人点拨了几句,使得像我这样的差等生也能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我正准备合上书离开图书馆时,却突然瞄到《国史大纲》下压着的白纸上的字迹。

      不知是谁用工整大气的钢笔楷书,给我留下了几句话——

      泱泱中华,多难兴邦。
      生生不息,国祚绵长。

      ——FIN——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中国:寻找龙的传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