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骑行 丽江 九河 ...

  •   骑行测试第一天,九公里的连续下坡,一个字,爽!
      这天早上接到晓晓有关里格的情况,老朱又接到家里的来电,还有别的事情接连的发生,所以到我、老朱、磨菇头三人正式从大研古城出发已快到十一点,虽然这时候的阳光不太猛烈,但打从早上九时多从白沙出门到我们离开一大研的两小时多里,磨菇头那白白嫩嫩的双臂已给晒的有点通红,磨菇头看到自己双臂的情况也不敢大意,赶忙把衣袖拉下来,把双臂盖着。虽然如此,到那天晚上磨菇头的双臂还是火烫火烫的,还幸发现的早,要不他小子可有几天难受了。
      不说磨菇头,说回我们的行程吧,从大研到拉市海就大约六七公里的距离,说远不远,但是要翻过一个小山头。可能是刚开始骑车的关系,身体还没有时间调整,光上那个小坡就有我们受的了,看我们那时候的狼狈样,很难想象后来在青藏高原每天翻几个大山头都像小菜一碟那样子。可是,别小看身体的适应能力,只要给他一点时间,一点训练,身体的适应能力可会令你大吃一惊,所以啊,不要给身体太多放纵的借口,定时给他一点高强度的训练可是件好事。
      翻过那小山坡到达拉市海北己用了我们一个多少时,我们还在上坡的那段路上休息了好几回才爬到坡顶的。因为今天早餐食的比较足,所以到了我们到了拉市海还没感到肚子饿。我们在拉市海北的一家小卖部稍作休息,问明路向后便继续骑行了。
      出了拉市海往太安方向的路又是连续的上坡,我是咬着牙,死命的蹭才挺过这上坡,老朱呢,这个对他来说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磨菇头呢,可能因为他骑的是老朱那台公路车,确实不太适合走这种坡度,所以呢,有一半的上坡的路是推着上来的。
      太安虽然只比丽江海拔高出400米左右,但是由于水源缺乏,整体看来却比丽江荒凉的多,一眼看去,大部份都是光秃秃的土山头,就连植披也没有一点,更不用说树木这些了。光看这边的情境,不难看出这边为什么太安是丽江这里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可是听说这几年太安在组织土豆种植,情况好像有所改善。结果如何我不知道,但从沿上的宣传看来,有关部们还是挺重视的,但愿这是真正的实干实事,别流为那些假大空的数字游戏就好了。
      从丽江到太安虽然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距离,我们仨却用了快三个小时才到达,我们这三小时的均速还不到七公里,嘿,就只比徒快那么一丁点。骑行到太安己是快二时,我们早上那些颇丰富的早餐也完全用的精光了。太安只是个乡,吃饭的选择不多,说实的,就只有那么两家专们做货车司机生意的小店。不光吃的地方没的选,就连吃的,也没的选,按人头算的什锅菜。什锅菜在丽江这边相对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菜色,也可算是一种特色菜。材料基本上就是市场上或者店里能看到的蔬菜,比方说土豆啊,白菜啊,豆付啊,莴笋啊,都放一点进去,加上一点猪腿肉来个一锅煮,做好了以后,材料就醮着醮水吃。有汤有菜,人不多的话,光叫一个什锅菜就可以下饭,简单又实在。在丽江这边,吃个什锅菜有时比吃米线还要经济。可是呢,一来我在丽江的时间没多久,二来基本上每天两顿要不在客栈搭伙吃饭,要不就有老朱管吃的,没啥机会到外面吃,所以这什锅菜还是在太安才第一回吃到。问一下价,老板说,三人份的要二十块,二人份的要十五块,另外每人两块饭钱,管饱。我是个石头脑袋,三个人就叫个三人份呗。老朱不愧是个开店的,说二十块跟十五块才料不会有多少差别,不用浪费那五块钱,叫个二人份就行了,嘿嘿,依我看老朱会算出这个来,他店里也没少干这种事情,要不他咋知这个呢。
      这家店的什锅菜算来的挺实在的,肉占了好大一份,土豆蔬菜加起来的满满的一大盆。我在后来才发现,吃什锅菜要看那店老实不老实就看那肉,有的店,一锅下来肉就那几片,一锅全是土豆。太安这家店可不一样,肉跟菜一样的多,就是实在。有人跟我说过,出门在外,要吃实在地道口味的东东不用看功略,跟着几个方子走淮没错。第一个方子就是去职业司机吃饭的地方去,一般错不了。看到店门停着大卡车的,一看就是跑车的那种,跟着进去吃,基本上不会给人家放血,好吃不好吃呢,这个得看个人口味,这倒很难说,但基本上是本地的口味。
      我们仨骑了半天车子,不说本来胃肠就大的老朱,就是饭量不多的我和磨菇头都开吃起来,直把这家店的饭锅吃个锅底朝天,还不够。店主可好人了,眼看我们把他家的饭锅吃的精光,还跑到邻家里借了半锅饭回来。不用说,这半锅饭又全进我们仨肚子里了。还好,我们吃饭时已早过了午饭时段,要不人家还不知道如何招架呢。不光是饭给我们全扫光,就是那一大盆什锅菜,也给吃的干干净净,连汤也不剩一点,呵呵,运动就是最好的肠胃药,一运动开来,胃口自然就开了。
      午饭吃过,我们稍作休息也就出发了,跟大研到太安的路不一样,从太安到九河没啥上坡,有一半路程是相对平缓的一段,路的两旁大部份都有植树挡住了大部份的阳光。跟拉市海到太安那段路完全是两种风光。这一段的速度就走的比前一段快多了。说过前半段路,那后半段又是咋个模样呢后半段就只有一个情况,下坡!没错,九公里的连续下坡!要问我对这段路的感觉如何,我的形容就是一个爽,从山上到山下九河乡所在九公里下坡路我跟磨菇头只用了十五分钟就走完了,均速差不多到时速50公里,而且是完全不用费劲踏车子,就要注意不要太快,别在拐弯的位置冲了出山外就行了。别以为我跟磨菇头骑得很快,老朱那个才叫快呐。他花了不到五分钟就冲到山下了,我们到达时他还在睡大觉。到了山下的九河乡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千万不要走这段路回丽江,连续九公里的上坡可会要了我的小命。

      大地的呼唤,土地就是我的根
      打从小时候我就是身边人的一个异类,不管这是我主观的感觉还是别人口中的我。从懂事后我举家就从市区搬到郊区一个小山坡上的小木屋上,那里什么都没有,就只有我父亲自己建的那个三五个月就给会给抓违章建筑拆掉的那个木房子,除了能挡太阳外,既不庶风又不挡雨,下大雨的时候还得到邻家的储物间里待上一晚。这样的房子当然是没有电力供应,自来水更不用谈,生活用水都得从山下挑回来。大概是习惯了吧,那时候也不觉得生活有多苦,毕竟小孩子考虑生活比较小吧,可是呢,我那时玩乐的场所倒是挺大的。嘿嘿,家门外就是大自然,要怎么玩都行,套用时下用语就是跟大自然零距离的生活。也可能是这个原因,我一直十分喜欢置身于大自然中。有一段时间当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户外活动,我很自然的回答说,在自然环境中就像回到家里的感觉一样,心里感到特别踏实,这也是能是我从小就在这种山头野岭中长大不无关系。由于我是从城市搬到郊区的,所以在郊区那些在这里住了几代人的老村民眼中,我就是一个外来人,就是幼儿院那些小朋友都会以我城市人的眼光来看我。到了小学,我又回城里上学去了,这回在城市人又以乡下人来看我,我还曾经以鞋里泥巴太多给小学的校工为难过。到了中学,我又换了个新环境,这回不是住的地方,而是学校。在我父亲的安排下,我没和我大部份同学一样进入同区的中学上课,而是进入了香港当时十大名校之一,我又这样又到了一个陌生环境中过了我五年的中学生活。回想这辈子中,我不知怎的总会有点跟身边环境不一样的感觉,就算我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也没感到我有多少香港人的感觉,更不用说身边人说我的外表跟想法有多不一样。可是呢,可能是从没有找到这种叫根的感觉,所以我不管到那里都能别人在家里一样,吃的香,睡的香。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不管什么国家大事,地方小事对我来说都没多大影响。1997年前在英治期间,英国的事跟我没多大关系,中国发生的事也没多了解。香港回归以后,英国的事只有离我越来越远,中国发生的事呢,在我回国居住以前都好像邻家发生的事一样,跟我生活没多大关系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