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后记 ...

  •   后记:

      曾经我很喜欢写后记,好像还有很多话要说,可是现在越来越没有这种感觉了,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我终于不用再唠唠叨叨的把文中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可以聊一些更原始的动机与初衷这一类的东西。
      龙文章有一个朋友叫华盛顿吴,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华盛顿。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名将,无数开国元勋,然而华盛顿是特别的。我一直觉得现在的美国并非开始于《独立宣言》,而是在那八年后的一个简短的仪式上。
      在杰弗逊设计中,华盛顿诚恳而尊重的向议会交还军权,即使最初大陆会议给予他的只是一个空壳的司令,而现今的军队几乎为他私人所有。他向议员们鞠躬而议员们只需要手触礼帽还礼,这代表组建并领导军队的权利只是由民众在特别的时刻自愿交付于某一个人,那么在特别的时期结束之后把这样的权利交还给民众是理所应当的,军队将被纳入民权政府的行政分支。战争是特别时期的特别状态,在枪杆子里打出的政权不能由枪杆子统治,打江山的人并非会是坐江山的好人选,所以当战争过去,军人理应把原本从民众手中得到的,暂时统治国家的权利交还给民权的政府。

      无论现在的美国是怎样,但是在它成立的最初,它曾经有幸被一群绅士治理过,我无法用统治这样的词,因为那些人可能并不喜欢如此居高临下的字眼。杰弗逊、富兰克林……等等,他们都曾像华盛顿那样“秉持正直的热忱,献身效劳国家”并相信“这个政府是自己选择的,不曾受人影响,不曾受人威胁,是经过全盘研究和深思熟虑而建立的,它的原则和它的权力分配是完全自由的,它把安全和活力结合在一起,而且本身就含有修正其自身的规定。我们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其政府的宪法。可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修改之前,任何人都对之负有神圣的履行义务。人民有权力和权利来建立政府,可这一观念是以每人有义务服从所建立的政府为前提的……”
      作为将军,华盛顿从未百战百胜;作为总统,他有过很多失误,然而作为理想者,他在道德上的光辉足光耀后世。他创造了一个罕见的奇迹,个人的私欲与对权利的欲望难得的臣服于高贵的理想,在那个到处还是国王、君主、世袭制的时代,新兴的美国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内奠定了基础,也由此开始了它两百年来的兴盛。

      生死线和团长都是大戏,人物众多,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人来写这篇文章,演员的移情作用当然存在,不过我也是真的特别喜欢这三个人。
      龙团座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人,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做华盛顿,有天时地利与才华机遇不折不扣的完成自己的理想,罗普大众都是软弱而迷茫的,于是他对前途的阴暗与不自信甚至更增添了他真实的魅力,让他最后的坚守与宽容看来那样难能可贵。
      张立宪是我心目中的骑士,他正直,凶悍,优雅,忠诚,然而善良单纯。
      而龙乌鸦,我总是无法形容他,因为一提起他,我就忍不住想要流泪,我只是想说,曾经有那么一只乌鸦,如果他做得都是好事,我们会把他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有人说龙团座的对照系应该是虞啸卿,可我却不觉得,龙团座一生想做虞啸卿而不得,因为他归根到底还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与张立宪才是一类人。

      这几天反复看了这篇文,发现最让我有感觉的,还是张立宪哭着问团长国在哪里。
      这篇文是一边看剧一边写的,起初我追着电视台的步子走,我不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我与团座一样的对未来充满了渴望与惶恐,而最后,一切应该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的伤感与愤怒在某种意义上与龙团座也是合体的,这比较少有写作方式,当我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
      国在哪里?
      当时的感觉身临其境,我就像那个迷茫的孩子,我是张立宪,我在想当时最让他崩溃的是什么?
      是家国。

      现在,问和平时的我们,即使我们不承认中国是某个具体的政权,具体的政党,可是我们都知道国在哪里,那不是一寸河山一群人,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存在,它的存在本身就会给人以力量。
      可是追回到当时,那样的混乱中,谁可以明明白白的说一句,国在哪里?
      从龙文章那里,死啦拿走了名字,那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从张立宪这里,死啦拿走了刺刀,这是一种武器与抗争。
      而最后,他找到了他的家国,最朴素的家国,《生死线》里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活着,能救一个中国人就救一个中国人,能杀一个日本人,就杀一个日本人。
      我只是希望到最后,人们战斗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和平。
      我热爱所有不甘被奴役却又热爱和平的中国人。

      权势、资源、占有,赢过所有人并不会让一个国家长久的强大,真正的强大是一种制度,这种强大不会来自于哪个英雄,而来自于某种制度下全体国民的参与和创造。
      好的制度会成为一种土壤,只有在优质的土壤上才可能开出繁茂的花,华盛顿与他的朋友们固然是伟大的,可是我们也不能忽略200百年前的美国,当时的思潮,当时人们的信仰,是这样的土壤上生长出了像华盛顿和富兰克林这样的人物。
      所以,回到团长,回到当时的中华,我一直觉得简单的追讨虞啸卿们是不厚道的,因为他们没有土壤。
      袁世凯比华盛顿晚出生137年,可是这个人在所有的条件都不配合的情况下拼死称帝,这就是土壤。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看完《团长》,我们可以想到什么,不是简单的去指责唐基们的虚伪,批评虞啸卿们的不讲道义。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民族性,当然,大家都可以说,这是整体的问题,我一个人能改变什么?
      的确如此!

      所以像龙团,像张立宪,这样的人是令人动容的。可是我们也可以试着去接近龙团的想法,做一点事,让事情向它本来的样子更近一点,同时更宽容,因为没有谁一尘不染。不必说天下人都这样,我何必要那样,而是,如果说你觉得这样就是对的,如果也不是那么要死要活的牺牲,那就做一下。
      我们可以为这个国家做得有哪些呢,在可能的情况下支持国有品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努力工作,不干坏事,宽容对人,不再动不动就愤怒。龙团说中国鬼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老麦说中国人有八个脑袋,都怕功劳不是自己的。
      那场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于是我们开始反思,开始反省,我认为这是必要的,有人说为什么反战的反省为什么要我们来做,我们是受害者,是受害国。可是我真心觉得,像受害国这样的说法在外交上提要求的时候用用可以,自己家里关起来门来最好不要有这种心态。

      凡事以受害者自居,这其实没有什么好处,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从来不会有谁因为谁受害了就真的同情谁,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也不靠人情过日子。所以对战争的反省也只能自己关起门来做,没有可能拿去日本让那些侵入者们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这不可能。我们不能控制别人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我们不应该把国家安全这么重要根本的大事寄托在道义上。如果道德可以约束恶念,那人间就不必有法律了。
      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人们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个人是这样,国家也是,我们必须去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要怎样才能避免再一场灾难。这才是有价值是反省,对日本,对其它虎视眈眈的国家说一万次战争的罪恶也不能避免下一次的沦陷。
      抗战八年,侵略者的贪婪当然是主因,可是中国人自己没有错吗?
      当然有!
      以前我们不提这个,因为建国初期愤怒而又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没有那样的胸怀与耐心去反省这些,以前在绝大多数的影视文学作品里,中国人都是善良勇敢的,侵略者都是愚昧邪恶的,可是现在开始提了,我觉得这是好事,要首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警觉。

      有人说最好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的。
      是的,我觉得应该如此。
      反战,探讨人性,宣扬生命的可贵,引导人们向往和平,这才是一部有责任感的战争片应该传递出来的东西。
      反战,不是说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放弃抵抗,而是在和平时期给人们敲响警钟,反省自己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再次陷入战争。
      最好的抵抗是威摄。
      最强的战略是拒敌于国门之外。
      最高明的战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想到一句老话,也是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骂的,说是:如果你妈在路上被人□□了难道是你妈的错吗?
      其实追究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当然,这当然是□□犯在犯罪,可是然后呢?现实的情况是,谁也不知道下次又是哪个谁起了恶念,而我们也不可能把天下的男人都杀光。所以唯一能做的,只有让我们的母亲更强大一点,让谁都不敢动她。

      又一次唠叨了很多,可能就算是249看到这些想法,也会觉得我实在想多了,其实他本来没那么多深意。但我却觉得挺好的,有时候我会想,同人的乐趣在哪里,可能就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去观察同一个故事与人物。
      好吧,唠叨完毕,本文就此完结,没有番外。
      因为龙乌鸦实在死得太惨了,惨到我没有能力去回想,有生之年如果有幸遇到249,我要去找一只乌鸦来啄他的鼻子!!做人不可以这么兰晓龙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