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季夏时分,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大雨,或许是将要入秋,这雨夹杂着丝丝凉气,直往人脖颈里钻,宫人们衣衫尚且单薄,个个拢着领口,缩着身子在廊下奔走。

      今日是那位孙二姑娘正式册封的吉日,等待了多日,她总算有了名分,皇帝看在孙家和惠妃的面子上,还特封了‘婕妤’,赐号‘荣’字,不必从低处的才人美人开始熬了。

      不过天公不作美,翻了黄历定下的日子,一大早却下起了大雨,在一线水幕中,昭阳殿正举行着册封礼。

      这种场合,但凡与二十四司相关差事,都要有人全程候着,以防主子娘娘们若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及时叫人到跟前。

      绿枝就在后殿候着,相比于身旁其余宫人的叽叽喳喳,她在角落里异常安静,托着腮眺望窗外水色朦胧,雨滴子一阵阵拍打在桃花纸上,是很悦耳的旋律。

      距离太子见她,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期间不曾托人递过信儿,在沅儿口中,也得知了太子近来并无什么异常,不过是和太子妃关系更僵持了。

      这与她预想的不符,她有着十分的自信,太子如今正是新鲜劲最浓的时候,根本离不得她,男人对于还未到手但蠢蠢欲动的猎物,一向抱有极大的热情,乐此不疲,怎会一直没消息呢?

      绿枝也想过是不是自己哪里露了馅,让太子有所戒备了,可转念一想,实在说不通,以太子的身份和脾性,若是真的有所怀疑,必定会坦坦荡荡过来找她说个清楚,不会这么不明不白地吊的。

      门外有内监尖细的嗓声响起,是要让她们预备着拿些彩绸出来。这事本该是司饰局那边做的,不过她们近来赶万寿节的物什实在抽不出人手,再加上司饰和司设之间有许多差事是大致吻合的,所以托了绿枝一个顶俩。

      内监也不会去追问她到底是哪里的人,绿枝从箱笼里将事先准备好的彩绸拿出来,捧在手里跟着去了前殿。

      一切按部就班,递钗冠的,捧玉册的,都各有章法,该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自是有条不紊。宫人们就像是车轱辘上的横木零件,拼凑起来成了一套完整的滚动秩序,绿枝在这偌大的皇城里,不过也是其中的沧海一粟,每天见惯做着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

      洋洋丝竹,煌煌绮罗,簇拥在当中的人,翟衣博鬓,朱縠绿锦,当真是天下第一等的富贵。

      绿枝略抬了抬眼皮子,发现整个殿内除了受封的孙雨禾,其余宫人的脸上都是木然,悲喜皆不关己。

      说实话,她做绿枝已经麻木了,前十年是为了安安稳稳长大,有个容身之所,现在她长成了,有了自己的满腔抱负,这层皮也可以脱下来了。

      这些天,她一直想考虑这个问题,其实若是再等下去,非但无益,反而会连累宿微这个新身份,届时进了东宫,难免会被有心人揪出来错处。

      耳边是唱礼的大监拖着长腔在那里念着溢美之词,唱到‘荣婕妤’这个称呼时,绿枝心里都在发笑。

      她很早就发现了,当今这位皇帝在文采上的造诣十分有限,譬如最开始登基后的那场大封,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字,无非是‘德’‘贤’‘康’‘惠’这种,尤其是德妃母子,一‘德’一‘康’,竟将她母后的谥号全占了,绿枝至今觉得那老皇帝就是存心膈应人的。

      至于这个‘荣’字,贵气是有,但正因为太贵了,很不符合孙二姑娘的身份,她姐姐尚且还只是个‘惠’,她就直接是‘荣’了,那不是明摆着要打惠妃的脸么。

      也难怪,惠妃估计气狠了,这次妹妹受封礼都不见她露脸。

      绿枝兀自在心里头犯嘀咕,忽闻外头有人低低唤了她一声,她抬眼望去,是个面生的小内监,年纪不大,但架势倒是很有威严。

      绿枝从鱼贯的队列里悄声退了出来,毕恭毕敬道:“奴婢是绿枝,不知您是....”

      那内监没应她,只是冷冷笑了声,比了比手道:“惠妃娘娘有请,走吧。”

      绿枝怔了怔,惠妃...她撑起黄栌伞,跟在内监身后。本以为要去存辉殿的,不曾想竟慢慢到了养心殿前,外头已经围着一圈的宫人,个个神情肃穆。

      这一路上,绿枝大致也猜到了是什么事情,前些日子襄阳侯夫人进宫,她就知道李曼之死又要重新过审一遍了。

      不过这不能大张旗鼓,多半是惠妃私下去顺藤摸瓜,待有了证据再摆到皇帝面前,以此作为扳倒皇后的把柄。

      因有了准备,心里也拿定了主意,进去后发现乌压压站了一溜的人,寻个不扎眼的地方跪下来唱礼。

      地上铺着织金四景栽绒毯,行走在上头犹如飘在软绵绵的云端,就算把额头贴在上面,也不觉得磕巴。

      皇帝显然还没注意到下面多趴了个人,他耐着脾性慢慢同旁边的惠妃道:“....那药是李昭训的人亲自采买的,断然错不了,即便这方单上不是伤人性命的毒药,也脱不了她的罪,亦或是她临时改了主意,要下死手也未可知。”

      惠妃却不那么认为,她扬着手上那份好不容易讨到的方单,定定道:“陛下难道不觉得奇怪,彼时李昭训为何要下毒药在太子妃的饮食中,又如此阴差阳错被皇后娘娘的人知道了,若是太子妃真的吃下去了,到时候她也逃脱不了干系,她和太子妃之间素日里有些小打小闹不假,可李昭训也要为身后的襄阳侯府想想,怎会生出如此糊涂的心思呢!”

      说罢妙眸在下面一转,“或者说,李昭训从始至终就是冤枉的...”

      惠妃伴君多年,可是从来就没有真正琢磨透皇帝的心思,天底下男人都是怕麻烦的,他们根本不在乎内宅后宫这些妇人间的弯弯绕绕,只要表面上是一团和气,没有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就算不那么公正,就算有人受了冤枉,也可以视而不见。

      尤其是一国之君,堂堂天子,后宫和前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太子妃身后有金家,腹中有尚未出世的小皇孙,李昭训呢?虽是功臣之女,但襄阳侯早就死了,家中又没有可以支撑的子弟,不过是看似显耀的空门楣,所以就算李昭训被杖毙了,襄阳侯家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强忍着咽下这份委屈。

      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场悲剧,惠妃抱着要揭发皇后丑恶面目的心思,强行在皇帝面前旧事重提,皇帝能忍受她把一干人全弄进自己养心殿来对峙,已经算很不容易了。

      果然,皇帝听不下去了,“照你这么说,天底下杀人行凶的恶人都是糊涂,都是冤枉?此事是皇后亲自审查的,早已盖棺定论,你时隔多日又要把它翻出来作甚么?”

      惠妃脸色霎时白了下去,她咬咬牙,想着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不闹出点什么来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慢慢踱步到下面的宫人们跟前,一个挨着一个细细盘问着那些细枝末节。

      李昭训是在下药时事情败露的,那么皇后得知此事就会是在这之前,那么这消息到底是谁透露到皇后面前的呢?惠妃突然感觉自己发现了盲点,只要抓住了这个人,或许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一层层抽丝剥茧下来,她最后站在了一个匍匐于地的小宫女面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 17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