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闲话 ...

  •   许故不知掌柜的对他有这么高的期许。从铺子里出来后,他也没逛,直接坐着驴车回了镇上,到了镇上又步行回家。

      回到家门口,依旧累得气喘吁吁,脸色泛红。

      他再一次感慨,这副身子实在是太弱了!

      上回不过是吹了冷风,就在床上躺了七八日。今日也没走太多的路就累得险些撑不住。

      看来,他接下来要好好锻炼身体了,可别还没考上,自己就先病倒了。

      虽然他紧赶慢赶,回到家的时候也已经过了申时。

      孙氏正想着要不要等儿子回来在吃饭,就看到儿子出现在了门口。

      “故哥儿,你回来了?”孙氏笑着迎了过去,“哎呀,你咋累成这样子了?又是走回来的吗?咋不坐车啊,娘不是给你钱了么。”

      说着,孙氏脸上露出来心疼的表情。

      许故:“娘,儿子没事。”

      “快坐下歇歇,喝口水。”孙氏给儿子倒水。

      许故接过来茶水喝了一口。

      不一会儿,许家开饭了。

      吃过饭,许故当着大家的面把六十个铜板拿了出来。

      看着这些铜板,所有人都惊讶极了。许故读书非常烧钱,向来只进不出,如今怎得还能拿钱回来了。这真是一件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许大木皱了皱眉。

      孙氏看了许大木一眼,开口问出来大家的疑惑:“这是哪来的钱?”

      许故道:“儿子抄书赚的。”

      “抄书?”孙氏喃喃一声。

      其他人面上也都流露出来疑惑的神色。

      许故解释:“嗯,上回去县城买书,我见书肆需要抄书,就抄了四本。一本十五文,一共是六十文。”

      孙氏先是一怔,很快又红了眼眶,激动地说:“我儿可真厉害,都能赚钱了,这书没白读。”

      总之,不管许故做什么事情,孙氏都觉得儿子是对的,是最厉害的。

      许大木虽然也很开心,却没有孙氏这般乐观。儿子有不少书,一本书有多厚他是知道的。既然人家给这么高的钱,那定然抄的字数不少。他问:“你啥时候抄的书,会不会耽误你读书?家里虽然钱不多,但还不需要你赚钱,你好好读书便是。”

      许故道:“儿子每日看完书,抽出来一些时间来抄写的。日日读太多书消化不了,正好抄些书放松放松。且我抄的书正是科考的书籍,有助于我学习。”

      这般一说,许大木放心了。同时,心里也如孙氏一般,觉得非常骄傲。他儿子就是厉害,半个月就赚了六十文,一日就是四文钱。这还只是抽空抄写的。

      这样倒是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许田生和赵香菊两口子自然也是开心的,毕竟,家里能多一个赚钱的,日子就能好过些。不过,二者还是有些不同的。许田生对弟弟的骄傲多过赚钱的欣喜。赵香菊开心的同时越发坚定了要让儿子读书的想法。读书人就是厉害,在屋里写写字就能赚钱,比他们强多了。

      “你还得应酬,拿十文出来给你。”许大木道。他也不用跟老大解释,家里的钱就是要供小儿子读书的。

      许故拒绝了:“爹,儿子说过了,以后不用再去应酬了,应酬只会耽误儿子读书。儿子日日在家,用不着钱,您且先收着吧。等儿子需要买笔墨纸砚了再给您要。”

      许大木看了看老大两口子,想了想,没再坚持,说:“也行,就先放爹这里。”

      许故看了一眼虎子凹进去的脸颊,又看了一眼许大木瘦的皮包骨的手,道:“爹,往后咱们吃好点儿吧。”他本想说吃三顿饭,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又觉得不现实,就换了个说法。

      许大木:“嗯?”

      许故:“您跟娘年纪大了,得吃些好的补补,敏儿、虎子和大丫还小,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吃不饱饭可不行。大哥和大嫂还得干活儿,没力气也干不好。咱家虽然吃不起肉,最起码得有鸡蛋,得吃饱饭。”

      以他的饭量都要吃两个馒头还不饱,许大木和许田生就更不用说了。

      许敏儿悄悄看了许故一眼,自从那日二哥蹲下身子抱着她,她就觉得二哥跟从前不一样了。他身上像是在发光。

      赵香菊看向许故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感激。这番话,她是不敢说的。若是说出来了,定要惹得公爹婆母不快。对于许故而言,这些话他可以不用说的,毕竟家里短了谁的也不会短了他的。可他还是说了。她之前还觉得这个小叔子读书读坏了性子,如今看是她想多了,小叔子还是个好人。

      老实人的感动就是来的这么简单质朴,从前许故那些不好,她们在这一瞬间全都选择遗忘了。

      “你想多了,我们都吃饱了。”许大木道。
      “是啊,故哥儿,娘不是每日把鸡蛋给大家吃了么。家里的事你就别操心了,好好读书就行。”孙氏道。

      “娘,再加一个蛋吧,吃饭时每顿饭馒头再多加两个。”许故道。

      许故算过了,这样每日也就多花一文钱,在许大木和孙氏的承受范围内。而且,他刚刚赚了钱,家里能相对宽裕些。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许大木和孙氏很看中他的意见。

      果然,许大木和孙氏看了看儿子今日赚的铜板,同意了。

      商议好后,许故也没多坐,起身回屋看书了。

      如今已经到了十月份,虽然天气渐凉,但许故喜欢开窗看书,这样空气更清新一些。

      家里人只要在院子里就能看到许故在读书,每每这时,大家就尽量把脚步放轻,怕打扰到他。原本常常在院子里玩儿的虎子也不敢闹腾了。

      孙氏今日心情好,带着虎子出门去了。

      如今粮食已经收了起来,地里的活儿也差不多都干完了,正是农闲的时候。吃过饭,大家没事儿就在外面说话。

      说了没两句,孙氏就开始炫耀:“我家老二真的是越来越出息了,刚刚拿了六十文钱回家呢。”

      许故是个什么样的人别人不知道,村里人可都门儿清。且不说他考了好几回连县试都没过,就说前些时日他要把敏儿卖给张地主的事儿大家可都听说了。虽说张地主家过的好,但那就是个狼窝,真的心疼女儿的人家,谁会把女儿嫁过去。

      “是么,你家老二这么厉害了啊。我听说他把敏儿许给张地主了,敏儿啥时候出嫁呀?” 敏儿是过去做姨娘的,算不得出嫁。所以,这就是在明晃晃的嘲讽了。

      孙氏脸色变了变,硬着头皮道:“胡吣什么呢?没有的事儿!我家敏儿还小,没到说亲的年纪。”

      “呦,嫂子,原来没这回事儿啊。我咋听人说张地主被他娘子打了一顿,连带着那些姨娘也被打了。还好敏儿没去,要不然呐,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出来。”又有人冷嘲热讽。

      孙氏好些日子没出来跟人唠嗑了,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顿时就怒了:“你胡吣什么,我家敏儿活得好好的,跟那张地主家没啥关系,你可别乱说。”

      他儿子跟她说过,以后旁人问起来绝对不能承认,要不然以后女儿没法嫁人了。

      女儿若是不嫁人,不就老在家里她养着了么?这可不行,孙氏要坚决执行儿子的决定。

      “真没关系?”那人又问,“这张地主家过得这么好,你家可是吃糠咽菜的。”

      这话多少有些刻意了,只是孙氏光想着跟张地主撇清关系,没注意到。她清了清嗓子,朗声说:“自然没关系的,她随我,长这么好,还愁嫁不成?等我家老二考中了秀才,她能嫁得更好。”

      大部分人是不信这话的,毕竟许故考了多次了,又是那样不着调的性子。

      但也有人信:“这话说得对,我看你家老二最近读书可用功了。我家男人下地的时候路过你家门口都听到了,而且日日都读书。”

      “原来是故哥儿读的啊,我那日也听到了,还猜是谁呢。”

      “就是我家老二,他最近可用功了。”刚刚大家提到女儿的事儿,孙氏没脸,本想着走的,这会儿听到大家夸儿子,就又坐了回来。

      孙氏开始细细跟大家说儿子是如何如何用功读书的。刚刚那个嘲讽她的,又开口了:“是么,我昨日咋还看到他一大早出门了,后半晌才回来,不会又去玩了吧。”

      孙氏简直要气死了,这人刚刚就怼她,这会儿还在说他儿子。
      “牡丹娘,你这是啥意思?我儿咋去玩儿了,你看见了?我儿那是去县城了,他把自己辛辛苦苦抄好的书给人送去了。”

      “是了是了,刚刚田生娘说了,故哥儿抄书赚钱了。”旁边人说道。

      见别人都向着孙氏,在加上心里存着事儿,牡丹娘就板着脸走了。

      她一走,说她闲话的就更多了。

      “她这人这是咋了,这个样子。”孙氏生气地说道。

      有人和稀泥,说和气生财之类的话,但也有那知情人,小声道:“我听说她之前就想把牡丹送到张地主家做丫鬟,结果人家没看上。”

      孙氏立马就懂了,也得意起来。对方当丫鬟人家都不要,她家的女儿却可以做姨娘。

      “也不是我说,她家牡丹,那模样比我家敏儿还是差了些的。再说了,我儿可是读书人,跟张地主家交好。她凭什么?”

      “那也不是啥好地方,伺候人哪是啥好活儿啊。”

      接着,大家嘀嘀咕咕说起来张地主家的八卦。

      第二日一早,瞧着满是鸡蛋的咸菜汤,再看桌子上多了俩馒头,许故心头松了几分。

      虽然家里吃的还是不好,但好歹比之前有进步了不是?往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