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在时代的浪潮中,张启航这种谋定而后动并且有领导魅力的人,也许日后就真是一个人物了。
不过现在,这个未来的人物正在为如何改善生活条件而‘殚精竭虑’。
他们能够毅然决然地下乡,那就是不怕吃苦的,但是如果同等条件下、用同样的食材,可以吃到美味一点的食物——也并不算是贪图享受吧?
【当然不算的。】他很快就说服自己。
……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三月底的时候,岭后村给知青们盖的小院落成,顺便三间教室也盖好了。
村支书去找了张启航,表达了想要知青们兼职给娃上课的想法,并且说也不要求高,就占据一人一天的时间,一星期上六天课。当然知青上课的这一天是没有公分可以记的,不过口粮照发,而且村里记录知青工作情况的时候,这一笔也可以记上。
这其实对知青来说是好事,相当于每周有了一天休息的时间!
张启航自然不会拒绝。
而且他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的是什么?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是为了建设祖国伟大事业而奋斗!
如果可以在农村教书育人、扫除文盲,不也是为祖国做贡献吗?
村支书和张启航一拍即合。
张启航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他们想请一位大姐帮忙做饭。
张启航苦笑着说:“原本我们也想融入到农村生活中来的,后来发现烧灶实在是技术活,为了不造成人民财产损失,我们几个还是觉得请一位大姐帮忙做饭比较好。当然,砍柴劈柴打水这些活儿都还是我们自己干,就是劳烦大姐过来掌个勺,肯定也不能让大姐白辛苦的。”不好说雇,但是可以说请;不好说报酬,但是可以说感谢。相当于是给人包了两顿饭,中餐和晚餐,一个家庭可以省下一个成年人的口粮。
人民的语言艺术是博大精深的。
村支书想了想,也是,都是十六七八的小娃子,是得有个村里的妇女来帮衬一把:“那行,我回头去村里帮你们找个手脚麻利的婆娘过来。”
“陈知青说,她借住的隔壁王大姐做饭是个好手。”张启航不好意思地笑着搓手。
于是村支书就懂了——真是这几个城里娃娃馋了!沈二的媳妇啊,手艺是真的没话说。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得和王雪梅本人商量一下。不过想来这么好的活计,她应该不会拒绝。
……
王雪梅想了想,便跑去隔壁问公爹讨个主意。
沈老头毫不在意地说:“既然知青同志需要帮忙,那你就去搭把手呗。”回头大孙女以下还有一串孙子孙女呢,都得在人家手里学知识,老二家的去帮着做饭,有好的呢!
王雪梅在沈老头这边过了明路,哪怕李桂花心里头再有意见,也不敢明面儿上闹腾。
当她用惯常的和婆婆上眼药的手段的时候,发现失灵了。
因为林氏还记着小儿子翅膀硬了娶了媳妇儿忘了娘要搬去矿区的事,便没好气地说:“长生媳妇确实做事麻利,手艺也比你强得多。”
这一局,王雪梅压根没下场,李桂花被ko
……
从清明之后,沈老大的长女沈玉莲就不必每天来回赶着去铜官矿区小学上课了,因为岭后村知青们给村里的适龄孩童开课啦。
张老师说了,村里七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送过来。
虽然需要花钱置办文具,但是只需要给少许的学费用于维护教室和课桌椅修缮,还可以让知青老师管教一下家里的孩子,村里大部分的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去的。甚至还想提要求把年纪再小一点的也送去——年纪大的不行,十二三岁的孩子算半个劳动力了,能干活了。
张启航当然是不能答应的,不然这里可就成了幼儿园了。
对此,岭后村的村民深表遗憾。
王雪梅却心头一动——今年大儿子虚岁六岁了,家栋又长得高壮,许是能想想办法让他秋天入学一年级?
这是她不成熟的念头,也没敢吱声,只每天中午晚上背着小石头去给知青烧饭的时候都会带上家栋,说让家栋帮忙烧火,等到吃饭的时候也不多拿,就把自己的菜拨一点给大儿子。
家栋本来就是好奇心重的孩子,一来二去就愿意站在教室门口听里头的老师上课,居然还真听懂一些,并且很快就学会了数数。
次数多了,知青们都发现了这个门外站着的小家伙很聪明,又很守纪律(加再加上王雪梅做菜的手艺摆在那里),几个知青都很喜欢家栋,没过几天就招手让他坐在教室角落里来。
……
王雪梅的小心思其实知青未必不知道,但是愿意装作不知道。
沈老头也未必不知道,不过显然是乐见其成。
唯一不清楚的,大概就只有她婆婆林氏了。
每天中饭晚饭之前,王雪梅把家梁和玉芝送到老宅这边托付过来吃饭,林氏悄悄与沈老头嘀咕:“老二家的就是脸皮太薄,她去给知青做饭可是劳动奉献,只带一个家栋去吃饭,这两个小的说什么也不肯带——可是家梁和玉芝才吃多少?便是一起带去那些知青也不会说什么。”
沈老头板着脸说:“他们是城里娃娃,脸皮薄,不会说什么,可是心里也会有想法,再说了,你叫老二家的这么干,村里人又会怎么看我们沈家?我看老二家的做得就很对,便是家栋去,帮着烧火而已,也不能独占一份口粮,还需自己带洋芋、地瓜去煨着吃,这就很有分寸。”
林氏也就那么随口一提,不过是觉得平时就要帮老大家的带孩子,现在又添两个心里有点儿想法,但是老二家的虽然刁一点,却不是个不做面子的人,把家梁和玉芝送过来吃饭,米面油都是拿过来的。
小孩子才吃多少?老二家的两个小的又实在是乖巧——怎么着都是自己亲孙子亲孙女,于是林氏也不再叨叨了。
……
家栋现在成了准小学生,学习劲头浓得很,又有他妈每天在家偷偷鼓励他,他恨不得也教弟弟妹妹一起学习。
只不过家梁和玉芝实在是坐不住也听不懂,最后身为家里的老大,家栋把眼神对准了小石头。
上辈子正儿八经地也没学啥,这辈子口条都还没撸顺呢,就被逼着学习,小石头第一反应就是抗拒。
但是抗拒无效,他又不会走更不会跑,便被家栋拖着学习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得眼睛都冒圈,恨不得哇哇地站起来说自己可以数到一千一万。
好在过了几天家栋嘴里念叨的aoe是小石头从前也没学过的新奇玩意儿,倒是叫他打起一点兴趣愿意听听了。
只是听了没几天就发现——小娃子学这个劳什子的汉语拼音是为了更快捷地学会检索认识汉字,可是自己识字啊!
虽然繁体和简体略有不同但是连蒙带猜也能猜对。
【那我还学它干啥?】
小石头一脸地厌学加生无可恋,把暗中观察的王雪梅笑得不行。
王雪梅是万分确定,小石头是再聪明不过的孩子了,能听懂咱们在说什么!
不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有前头说小石头是傻子的风言风语,王雪梅也不愿意出去显摆。再一个,她虽然不识字,可是也懂一些道理的,民俗故事乡野传说中都说了,多智近妖和慧极必伤都不是什么好词儿。
所以她这个做妈的,也就悄悄地观察小儿子。
纵然真的发现小石头和普通孩子不太一样,她也克服了最初的茫然于惶恐,就连躺在一张床上的沈长生都没有说。
【反正我不管小石头以前是啥,他现在就是我的儿子,我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儿子。】
……
时间一晃眼就走得飞快。
六月初,沈高顶一家子欢欢喜喜地搬去了矿区宿舍住上了楼房。
除了林氏有些舍不得小儿子,其余沈大家里的徐荷花和沈二家里的王雪梅都松了一口气。
最掐尖的三弟媳妇住远了,耳边都清静了不少呢。
七月七,小石头一周岁啦。
从早几天起,王雪梅就说要给小石头庆生。
小石头心说:不就是一碗长寿面么,小爷、小爷才不稀罕!
但是王雪梅做的面条可真香啊,这天早上的小石头不是被尿憋醒的,而是被香味馋醒的。
他醒来之后懵懵地做起来,一旁看着他的家栋就拧干了洗脸布给小石头擦脸。
天热之后一贯如此,都是家栋给小石头穿衣洗脸的,小石头也习惯了这个小屁孩堪比擦桌子的粗鲁动作了,甚至还会主动扭头换一换角度求擦耳后和脖子。
擦过脸,家栋挪啊挪,把小石头挪到床边,然后自己先下去,再抱起小石头下地,拉着他去菜园地里嘘嘘。
小石头依旧自暴自弃:行吧,什么风化不风化的,小爷现在才一岁!
闭着眼睛嘘嘘嘘之后,感受到家栋的魔爪过来了,小石头连忙自己抖了抖小叽叽:小爷!一岁!但是孽根也不能被小屁孩触碰!
再去洗手、漱口。
虽然活得不精致,但是已经算是比较干净了。
【小爷!一岁!这里!穷!】每一天,小石头都如是给自己洗脑:没有花窖的青盐、没有香胰子、没有花露……都且忍忍吧,这里!穷!
唉o(︶︿︶)o 唉
……
面是手擀面,虽然面粉不是纯白如雪,但是也尽量筛得细细的,在王雪梅的巧手之下,做成了一根细长而不断的长寿面。
汤是骨头汤,老火炖了一晚上,骨头都酥化了,汤上头还飘着一层油花,杵着一根被劈开的胴骨。
小青菜是菜园地里现摘的,小石头从一开始见过浇水施肥之后的死也不肯吃到上火嗯嗯不畅通之后自暴自弃地吃自家种的蔬菜,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就屈服了。他自己觉得自己还算是挺有骨气。
面上还卧了一个荷包蛋,溏心的,外层煎得金黄喷香,蛋黄似凝非凝,叫人垂涎欲滴。
当然,家栋他们也有一碗肉汤青菜面,只不过里头是炒鸡蛋,也没有胴骨。
家栋他们也不争抢——因为今天是小石头生日嘛!他们自己生日的时候,吃的那碗面条也是料最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