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苏联学者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这里把科学技术体系划分为科学原理、技术原理和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的关系上,科学原理的发展决定技术原理的发展,技术原理的发展不可能超越科学原理决定的限度;同样地,技术原理的发展决定应用技术的发展,而应用技术的发展又受到技术原理的限制。在科学原理的发展促进技术原理的发展、技术原理的发展促进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原理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科学原理的发展。一定的技术原理在它的潜力基本得到发挥、转化为应用技术并物化为生产力以后,这一定的技术原理就会面临突破。技术原理的突破是以它转化的应用技术及物化的生产力为基础、并以一定的科学原理为前提的。同样地,科学原理的发展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一定的科学原理在它的潜力基本发挥并转化为技术原理、应用技术和物化为生产力以后,也会面临突破,这种突破也是以它转化的技术原理、应用技术和物化的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地自我否定的过程。这种自我否定的力量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蓄积起来的,是一个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过程。德国学者杰哈德·门施“在70年代研究了110种技术创新,通过统计创新时间(最初商业化时间),画出了创新发生时间——创新频率曲线,结果曲线呈波浪形的长期波动趋势。曲线表明18世纪60年代,1825年、1885年和1925年这4个技术创新的高峰时刻正是世界性经济萧条的中期。因此,他得出结论,经济萧条是技术创新迸发的前提,技术创新的结果是表现为经济增长。”英国学者弗利曼根据1920~1970年62项创新的发明时间和大规模商业应用时间得出结论:技术创新是按技术体系进行的,新技术体系中的各项技术在各自产业中的份额按S形曲线增长。所以,整个新技术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各种技术的S形曲线的迭加⑧。他们的研究结论从应用技术和物化生产力方面反映了科学技术体系的辩证发展过程。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