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5章(修文) ...

  •   2004年1月8日,爱丁堡。
      凌晨四点。

      一般而言,刚刚经历过长途飞行的人总是睡不好的。

      在瞪着酒店的天花板发了十分钟的呆之后,克莉丝终于意识到自己再也睡不着了,她从床上爬下来,顺手拧亮了台灯,从行李箱里面拿出《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原著小说和那份试镜剧本。
      她翻了几页小说,却没看进去多少——尽管她现在已经在爱丁堡了,但……她还是会忍不住去想那部已经拍完的《冰雪公主》。

      那天在咖啡馆,她能看出来凯茜是怎么想的:在她看来,克莉丝只不过是很认真地准备了一个角色,却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顺便还被什么人嘲讽了几句,于是她,克莉丝,就对这整件事都感到非常委屈,说不定还有点忿忿不平,觉得剧组这样投机取巧,根本不是在认真拍戏之类的……
      但事情不是这样的。

      也许她确实不应该接这个角色。

      当初,她本来以为自己能当上《歌剧院幽灵》女主角的另选主演——她一开始是真的把“变声期”这件事给忘到了脑后,也许有那么一、两次,她的经纪人曾经提醒过她,说等她的变声期开始之后就不能再留在百老汇,到时候也许可以考虑接一两部比较轻松的电影或者是电视剧,但那时候她没有把这件事往心里去过……
      或者说,她总觉得,就算要经历所谓的变声期,但在此之前,她至少也还能出演一个演出季的“克丽丝汀”。

      所以离开百老汇之后最初的那几天,克莉丝是真的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忽然间,不用每天都在舞台上演出直到深夜了,她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却完全不知道应该干什么。
      再加上那段时间她刚刚向哈蒙德告白失败——他告诉她,他是个同*性*恋。

      总之,她心情很糟,她用假ID去商店里买了酒。

      现在回想起来,克莉丝觉得自己当时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电影里都是这么演的嘛,一个人在很不高兴的时候就是要做点出格的事来发泄一下——但她的助理莎拉吓坏了,因为她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干过,莎拉可能是以为她就要从此堕落了还是怎么样,所以她就一秒钟都不耽误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爸爸。

      克莉丝不太清楚莎拉是怎么说的,总之,父亲用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为她找来了新的经纪人保罗·艾德曼,在完成签约的第二天,这位经纪人就为她拿来了《冰雪公主》的剧本。

      尽管,这部剧的女主角已经确定了是由童星出身的米歇尔·崔切伯格出演,但剧本本身还是很吸引人,女配角吉恩·哈伍德的人设也不同于一般的校园剧,并不是那种专门为了欺负女主角而存在的、霸道的金发女孩。事实上,在克莉丝看来,这部电影中的女主角与女配角更像是一对截然相反却又相互对应的镜像人物:

      女主角凯茜是个得到了哈佛保送资格的优等生,但她一直以来都对花样滑冰怀抱着某种莫名的热情,并且也有着过人的天赋,尽管她的这份热爱得不到母亲的支持,但她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哈佛,转而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专业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而吉恩则恰恰相反,她有一个身为女子花样滑冰前世界冠军的母亲,从小就在母亲的期望下走上冰面,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为此她牺牲了全部的个人生活,学校的课业也一塌糊涂,可她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天赋,对花样滑冰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热爱之情,在电影的最后,她放弃了比赛,也放弃了继续当一名运动员,当凯茜的比赛开始时,她坐在观众席上,笑着对身边的同学说:“说不定我明年还能上大学呢。”

      从吉恩一开始对凯茜的轻视与刻薄,到两个人之后的相处与和解,再到最后含着眼泪向身为教练的母亲大喊“你明知道我根本就没有天赋”,主动选择退出比赛好让被母亲陷害的女主角能重回赛场——在克莉丝看来,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很能打动人的角色。

      再加上她当时确实也是想演戏的,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无所谓,她只希望能有事情可以做,能让她暂时不去想《歌剧院幽灵》和……哈蒙德,所以她没怎么犹豫,就点头接下了剧本。

      之后的几天,克莉丝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专心琢磨角色。

      吉恩这个角色的核心,应该是完全建立在她作为“花样滑冰运动员”这个身份之上的,无论是她出场时那光彩夺目般的气势,还是她无时无刻不表露出的傲慢,以及她对女主角的不友好,几乎全与这一点有关:
      在高中生眼里,运动明星都是一群很酷的人。所以像吉恩这样漂亮的、参加过无数比赛,曾数次站上过领奖台的女孩,在他们看来就是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甚至比那些穿着短裙和紧身衣的拉拉队队员还要明亮动人。

      然而,在吉恩自己的心底里,她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天赋,可她不肯,甚至是恐惧于承认这一点,所以只好加倍地训练,同时表现得傲慢又盛气凌人,拼命地想要假装出一副“自己根本没怎么用心训练,而是天生就拥有这样的才能,能轻而易举地赢下比赛”的模样。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在最开始的时候对女主角格外刻薄——她自小就开始上冰,牺牲了几乎全部的个人生活,付出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好不容易才得来了今天的成绩。所以,当她看到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女主角竟然想要加入她们,一起参加比赛时,她在感到可笑的同时还觉得受到了冒犯,仿佛自己的世界被外人随随便便地一脚踩入,当她话里话外地嘲讽凯茜是个只会读书的怪胎和土包子时,在她轻蔑又不屑的笑容之下其实暗含着的一种“你以为花样滑冰是什么,你怎么竟敢就这样走进来,你以为仅仅因为一时兴起,就有资格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暗含着这样的一种怒火。

      所以,克莉丝翻着手里的剧本,想,吉恩·哈伍德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性格侧面,但总的来说,自己所要扮演的,就是一位十七岁的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
      接下来的几天,她在书店和图书馆之间来回跑,她买了好几本关于花样滑冰的入门级教材,借到了最近几年女子花样滑冰的比赛视频,她拜托莎拉联系好了一家滑冰俱乐部,在教练的指导下穿上冰鞋,开始试着进行冰上训练。尽管,对于究竟要练习到什么程度,克莉丝自己心里其实也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她没有想当然地以为只是几个月的练习,就能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但她在心里大概地估计着,应该至少练出几个基本的难度动作,能让她在镜头前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只要能让她看起来确实像个运动员就行了。

      ——她本来就会滑冰,也有舞蹈功底,想做到这一点应该不是很难才对。

      但她很快就发现,她错了。

      在冰面上的感觉和在练舞房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第一次穿上冰鞋的初学者甚至不能不依靠墙壁或者他人的支撑独自在冰面上站起来,克莉丝虽然会滑冰,但每当她试着学着视频中的比赛选手做出那些难度动作时——就不要说从冰面跳起了,哪怕在滑行时有一条手臂的姿势不对,也会立即就失去平衡。

      一开始,克莉丝还能记得教练的嘱咐,就算是摔倒也要避免向后摔以免伤到腰椎和后脑,但到了后来,她实在是顾不上这个了,只觉得整个人都是懵的,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地方不在疼。

      但这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毕竟只是一出青春励志剧,而不是哪个花滑冠军的个人传记电影——按理说,冰上的镜头应该不会太多的,所以克莉丝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每当有闲暇,就再把吉恩的人设和性格拿出来回忆一遍,考虑着进组之后应该如何对这个角色进行诠释。

      然后,九月份,剧组的拍摄开始了。

      当克莉丝在片场看到那几位剧组请来的世锦赛冠军时,她心里就有一丝不好的预感,等到拍摄开始以后,那种预感成真了:这部电影起码有三分之一的镜头都是在冰上完成的。
      那一天他们拍摄的是在某次比赛前,要参赛的选手们聚集在冰面上进行热身的场景,而克莉丝自己也有一段“热身”的需要拍,她从冰面上下来,看着镜头里的回放,只觉得自己的心在不断地往下沉——当那几位花滑选手的身影从镜头前一闪而过,即使只是一闪而过,克莉丝依然能感受到她们身上所特有的无形而锋锐的光芒,当她们脚下的冰刃划过半个冰场,当她们自空中落回冰面,一瞬间甚至能形成某种铺天盖地的庞大气场,仿佛整个冰面都在她们的掌控之下。

      而和她们比起来……

      克莉丝看着镜头中那个属于自己的身影,即使她有心为自己辩解,比如她才刚刚开始练习这项运动没多久,比如她已经很努力训练了,但这不是能速成的事——但无论如何,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和她们比起来,没有人会相信她是一个滑冰运动员。

      可如果冰上的镜头在电影中的占比有这么重,如果她在冰上看起来甚至不像是一个运动员,那她所演出来的那个形象还是吉恩·哈伍德吗?
      这个角色的性格,还有她一切的喜怒哀乐……还有说服力吗?

      “费威尔先生,我们能重拍这一条吗?”她这么问导演,只觉得自己的嗓子整个都在发哑,“再给我半个月的时间,我会做好的。”

      ……

      克莉丝加大了自己的训练时间和难度,将在剧组拍摄之外的全部时间都消耗在了冰场上,每天身上都带着新的淤青,但……
      她还是做不好。

      剧本上描写的吉恩·哈伍德在冰面上像只优雅高傲的天鹅,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种舒展的张力,而她,是个笨手笨脚的、连一周跳都做不到的无可救药的新手。
      她越是努力想要接近,脑海中那个属于吉恩的形象就离她越遥远。

      “我已经跟你说了很多遍,埃里克森小姐,”在她又一次因为失去平衡而撞上冰场的挡板时,抱着手臂站在一边的教练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你太性急了,花样滑冰不是一项可以速成的运动,你应该循序渐进——”
      “我明白你的意思,先生。”克莉丝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不那么焦虑:“可是我想,也许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剧组的拍摄日期就只有这么两个半月,所以……我们应该总还有些别的办法的吧?”

      除此之外她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当剧组怀着信任把这个角色交给她,而她却眼看着就要搞砸了。

      教练耸了耸肩膀。
      “我不懂拍电影的事,”他说,“不过看起来,或许他们应该提前至少一年就通知你要拍这部电影,或许你根本就不应该接这个角色。”

      ……

      半个月后,她硬着头皮去找费威生尔先生,不知道该如何向他解释,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自己还是连一条冰上镜头都拍不好。
      但……
      “哦,不用担心,亲爱的,”当克莉丝在片场找到那位导演时,他大大咧咧地对她摆摆手,非常和蔼地说,“会有替身来完成这些动作的——你不是看见了吗?我们请来了很多专业的花样滑冰选手,甚至还有好几位锦标赛冠军在呢,那些冰上的镜头交给她们就可以了。”
      “……先生,你的意思是,您认为,所有在冰面上的镜头都是——都应该由那几位运动员去做?”
      “当然,”导演说,“这就是我们花钱请她们来这里的原因嘛。”

      “……”克莉丝沉默了好一会儿,“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还找我来干什么呢?冰场之外的镜头并不难,我觉得您大可以直接请她们当中的哪一位扮演吉恩,把冰场之外的戏份也一起拍完,也许效果会更好。”
      “但她们没有你漂亮啊,”导演安慰地说,“好了,克莉丝,我能理解你不想用替身……”
      “这不是替身的事,先生。”克莉丝的声音微微提高了,“我不排斥拜托替身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动作,比如三周跳什么的,但所有的冰上镜头——如果您这么做,那所有的冰上镜头大概就都不能有特写了,这样最终出来的效果您能感到满意吗?”
      费威尔先生看了她一会儿。
      “我以为这是我这个导演该操心的事。”他平静地说。
      “这是我的角色,”克莉丝回答,“我不想把她搞砸。”
      “如果你能不用替身就完成那些冰上镜头,那当然很好。”导演说,“那你现在来找我,是想谈什么呢?”
      克莉丝一噎:“我……”
      “你来找我,是因为你完不成那些镜头,而我已经告诉了你我的解决方案。”
      “……”
      “我觉得你还是先不要想那么多,”导演最后说,“专注做好你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就可以了,这才是一个好演员该做的事。”

      ……

      “嗨,”负责扮演女主角的米歇尔·崔切伯格在克莉丝身边坐了下来:“我听说你和费威尔先生吵起来了?”
      “什么?”克莉丝说,“没有,我们就只是……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太一样。”
      “冰上的镜头确实令人讨厌。”米歇尔说,“而且你不是半年前才接到的剧本吗?能进行训练的时间就这么长,就算滑不好也不是你的错——不过克莉丝,我没有冒犯的意思,你觉不觉得你现在有点本末倒置了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本末倒置?”
      “你看,吉恩在剧本里是个很漂亮,十分光彩照人的女孩吧。”米歇尔说,“你也很漂亮,所以费威尔先生才会把角色交给你;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在镜头前把你最好看的那一面展示出来,让观众一看就觉得‘哇,这真是全校最漂亮的女孩’,这就行了。至于别的部分,你不擅长,那就交给擅长的人去做,在好莱坞大家就是这样分工合作的。”
      “……真稀奇,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克莉丝用有些冷淡的声音说,“不过,我之前还以为,表演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呢。”
      米歇尔对她翻了个白眼。
      “讲讲道理,克莉丝,如果有一天你要去演个杀*人*犯,”她说,“难道你还真的去杀*人吗?”
      “米歇尔——”
      “你有你的工作,替身有替身的工作,但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去……”米歇尔说着站起身,“那可就有点分不清主次了,或者,有人会觉得你是在故意沽名钓誉也说不定呢。”

      ……

      无论如何,克莉丝不得不承认,有一点,确实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她——起码在现在——确实没有办法完成那些冰上镜头。

      可是难道要像他们说的那样做吗?
      那样做,还能叫做是“表演”吗?

      然而她没有办法完成那些冰上的镜头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用她认为对的方式,已经没办法扮演好吉恩这个角色了呢?

      克莉丝一言不发地回到冰场,拍摄一天天的进行,剧组的气氛也一天比一天凝滞,尽管人们还是照顾她的,没有人当面说过什么,但她能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不赞成——因为她一个人,已经拖慢了整个剧组的进度。

      ……难道真是她错了吗?

      是她根本就没有搞明白应该怎么演戏?她一直以来诠释角色的方法都是错的吗?

      不,她不认为是自己错了。
      可如果她没错……如果她没错——为什么她演不好这个明明应该很简单的角色?如果她没错,为什么她会走进这样的死胡同?

      最终,她只能同意了所有在冰面上的镜头都使用替身。

      ……

      电影在圣诞节之前拍完了,可是克莉丝的心情却好不起来——自从她六岁时走进古典戏剧社大门,克莉丝在“表演”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快十年了,或许她不是那种惊才绝艳式的人物,可是十年来,她也从未遭遇过这种全面而彻底的否定。
      音乐剧和电影之间,有这么大的不同吗?

      还是说,她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做对过,只是以前人们都看在她年纪小——更重要的是,看在她父母的面上,尽管她做错了,也还是什么都不说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
      她从未如此怀疑过,自己真的明白什么才是“表演”吗?

      然后就是圣诞节。
      这一次圣诞节,又只有她一个人在家——连莎拉也请假回去了——父亲用那种方式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试镜剧本送到了自己面前。
      克莉丝不知道父亲是怎么为她争取到的试镜机会,但当父亲做这些,只是为了给她一个“圣诞礼物”,满心以为这能让自己兴奋万分的时候,她没有办法说出让他失望的话——但她又该怎么演呢?

      圣诞节过后的第三天,克莉丝在网上定了一张百老汇《歌剧院幽灵》的票。
      她只是想回去看上一眼,看看那些她熟悉的人,看看他们的表演,也许能借此给自己找回一点信心。

      后来碰上凯瑟琳……她本来也并不想诉苦,但在经过了《冰雪公主》之后,她实在是太需要有一个人听她说说话,给她一些鼓励了。
      她希望能听到有人说,她不是一个糟糕的演员,她只是……选错了角色——也许就像是冰场上的那位教练所说的,她其实不该接这样的角色,也许在她看到剧本的就应该更谨慎,更……对这个角色负责任一些,她早应该意识到这样的角色,没有起码一年的准备期是演不好的——
      如果她当时不是那么莽撞又意气用事,如果她没有急于用这种“踏入新生活”的方式来逃避百老汇和哈蒙德……

      如果她当时能更冷静,更负责任一些的话,事情本来可以不是这样的。

      那么,现在呢?

      这时,天色已经渐渐地亮起来了,清晨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卧室旁的衣架上挂着一条浅蓝色的短款连衣裙,布料的质地华丽而轻盈,在阳光下闪烁着暧昧的银色光——基本上就和克劳迪娅·希弗在94年的范思哲秀场上曾穿过的那件一模一样。
      这是为了试镜所特意准备的裙子。

      克莉丝坐在床上,久久地凝望着那条裙子,她没能演好吉恩·哈伍德,那么现在,她真的能演好芙蓉·德拉库尔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5章(修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