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逃亡交州 ...

  •   脱衣换鞋,黄月英打扮成了逃难的灾民,随着大部分逃亡的人,一路朝着南方而去。只悔没能带上个汽车,否则加满油,至多十个时辰便能从荆州跑到交州,前提是忽略东汉末年的道路。

      路途之中,盗匪无数,兵患成灾,所见皆为白骨深深,尸骨遍地。黄月英见惯盛世,瞧见此般情形心惊肉跳。幸而黄月英机灵,以及暗中有食物,又有防身之物保命,才能如愿行至山遥水远的交州,并到了靠海的合浦郡。
      此地果然山高皇帝远,不说贼匪官兵,就连人口都是不多,到处皆是密林,财狼虎豹。存活下来,实属不易。
      行至一村,名为大柳树村,三面环山,地势平整,村中瘟疫刚走,十户不存其一,到处皆是空屋,全村仅余二十余人。县中贼匪惦记,想着死人之后,必有余粮没有吃完。派来十名带刀贼人,想将村子洗劫一空。
      黄月英报上祖籍名姓,来自荆州望族。大柳树村人虽未见过世面,却隐约信了黄月英的气度,北来之人,自古多智。
      在黄月英的带领之下,设计谋屠戮十位匪贼与陷阱之中,自此之后,黄月英成了大柳树村的村长,统领二十一人。二十一人中,十二青壮年,五个孩童,三个妇人以及两个中年人。
      黄月英承诺:“今父老乡亲信月英,愿举月英为村长。月英不才,虽为女子之身,然必会尽心带领乡亲们吃饱喝足、保卫乡土,从此不再担惊受怕。”
      将各自的任务安排下去,男人掩埋尸体、女人开灶做饭、小孩挖掘野菜,黄月英选了靠河岸的一处空院住下。

      仔细盘算村中粮食财产,小麦水稻,并作一起,刚好百石,差不多是现代的3000斤。黄月英仔细计算,哪怕村中二十二人省吃俭用,也只够三月吃食。
      现在正好是四月,不知道种植粮食还来得及否,无论如何,胡乱看了一两本农学书,死马只做活马医。吩咐下去,把杂交水稻播种于水田之中。这是新型杂交水稻,在现代亩产已经超过3000斤,而汉朝的亩产200斤左右,几乎是十五倍。
      种子不够,插秧只涉及三亩水田,玉米土豆皆吩咐种植下去。黄月英唯恐出事,搬些水缸,在空间里自行育植,此话不提。二十余人,只种十五亩地,哪怕没有耕牛,十天足够种植完毕。

      外有匪患,内有野兽,黄月英实在心焦。提拔村中伶俐善武的陆云,以作村长秘书,协助里间外事。
      忧患意识时时有,播种结束后,黄月英只带着众人烧砖砌墙,试图在村子四周修建城墙,以保村中农田屋舍。
      陆云之兄,陆俊进言:“村长大人,十五亩地,未免过少,怕是过不去寒冬啊,此番应该停止筑墙,转为农耕。”
      黄月英一意孤行:“陆俊莫扰,此粮种为天下第一粮种,亩产20石不在话下。”三十石也就五百多斤,哪怕没有肥料沃土,也应该不成问题。
      陆俊直言黄月英说胡话,不肯信服。黄月英遂派遣陆俊继续种植村中的粮种,其余人继续烧砖。

      陆云问:“村长大人,这粮食亩产真能这么高?”虽是质疑,却无不信。陆云此人,自得见黄月英击杀盗贼,又烧砖出窑后,盲目迷信黄月英。
      黄月英:“汝莫多言,且顾得烧砖,本村长要研究水泥去也。”
      村长大人出身荆州望族,家中规矩甚多,孤僻独居,必不使人进其卧房。然村长仁慈,每分吃食,必是公平,赏罚分明,且每日必教村中之人算术,深得众人敬重,虽然不知道村长是何官位,村民只道以往的官员都不如女流之辈。
      故而烧砖虽苦,却无人抱怨。
      村长大人说,村子四周合长四百丈,若是全部封闭起来,所需砖头四万块,水泥更是不知多少。众人日夜轮班,唯有烧砖的窑子没有清闲下来。
      中间盗匪来过几次,都被击退,甚至还抓捕了三名盗匪,只做苦力。交州边远,官差甚少,村长大人逢官差就是诉苦,陈情每月会孝敬粮食,便也没有被为难。
      交州炎热,七月开头,粮食便已熟透,令人欣喜,水稻亩产40石,玉米和土豆亩产都有二十余石,这还是土地原来是荒地,不够肥沃的原因。土豆玉米皆已搬入地道之中,只待水稻脱壳完毕,便是全线收工。
      村中众人,齐心向黄月英磕头言谢,只称神仙娘娘下凡拯救苦难人。皆言以后任凭差遣,绝无二话。
      与此同时,高七尺余的村墙即将建好,牢固踏实,坚不可摧。众人欢声笑语,言笑晏晏,再不愁过秋冬。

      村长黄月英却于此时定下规矩,若无村长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出村,村中产粮之事,更是万般保密,不得泄露,违者立斩。
      众人无有异议,活命之物,怎可外泄?
      村长命令,再度种植二季粮食,合浦郡一年两熟,不是问题。又吩咐秘书陆云,带村中半数劳力出村,布置陷阱,抓捕可饲养的家禽。于中秋之前,屯下三只猪,一公两母,且有鸡鸭十几只。
      合浦郡少人,却并非没有,哪怕大柳树村极度装穷,周围村镇的人会留意到不对劲。大柳树村的人,长肉了,便有些人,投奔而来。
      黄月英不予排斥,一概收下,只是既然进村,必须遵守大柳树村的规矩,忠心保护大柳树村,保护村长大人,不能随意出村。
      腊月初,大柳树村已经突破三百人大关。农作物早已收入新建的仓库中,冬日无事,男人跟着章明练习武艺、进山打猎;女人做饭制衣,大柳树村俨然成为一方乐园。
      章明,字怀路,是举家前来投奔的下河村人,他家本住北方,曾经习得武艺,参军袁绍,后来家中惹祸,为了避难,逃往极南之地交州。家中不事农田,靠打猎艰苦度日,山上树顶得见大柳树村繁华,举家搬迁,得村长黄月英重用,任村尉一职。

      众人皆喜之时,独有村长黄月英愁眉苦脸。陆云、章明受村中之人所托,问及村长之忧。
      “唯两件事耳。其一,年关将近,官差又要收租。这次县丞卢望带队,必然进村,又要如何掩藏人口,以及高墙,避免祸端?其二,大柳树村人少,无法自卫,要如何招揽人口,而不引人注意呢?”
      章明献策:“县衙有令,剿匪者,免征一年税。今冬北面坐围山中,新来一伙匪患,观之人数不多,约六十余人,大柳树村可自荐入山剿匪,县衙必定同意,也免得县丞入村。”
      黄月英抚手击掌,笑言:“此计大妙!若在匪贼中得几位功夫好的,也可稍解汝之重担。村中更有人手,不必忧心明岁春耕。怀路呀,汝尽量活捉匪贼,但也不可使村中人无故丧命。”

      大柳树村剿匪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这章说及黄月英遣陆云送家书,秘回荆州报平安。
      话说黄月英出走,诸葛亮与岳父母心急如焚,几番商议,黄承彦与蔡氏只恨女儿无义,不守妇道,深感对不住诸葛孔明,说是任凭休妻,另行嫁娶,绝无怨言。然黄女无情,诸葛仁义,顶住家中压力,说是暂且等黄氏月英三年,若是完璧归家,可不做休妻,否之另娶她人为妇。
      黄承彦为女婿的胸怀叹服,更加竭尽全力教导平生所学,只言,哪怕不结成亲家,也无所谓。
      收到小姐来信时,黄家阖府欢腾,蔡氏阿兰哭成了泪人,直骂女儿不孝,却又不敢叫人尽知。黄月英出跑之事,对外解释为身体不适,回娘家养病呢,黄府丢不起这么大的脸。黄承彦当夜带着家书,前往诸葛庐。
      “贤婿,吾家不孝女来信!”
      信中说:阿丑一切安好,父母勿忧。今岁不能膝下尽孝,女儿愧对阿父阿母。待阿丑事毕,转还家中,任由打骂,女儿无怨。送信之人所带稻米,为女儿亲手所种植,寄予父母,聊表笑意。不孝女阿丑,叩首。
      翁婿相顾无言许久,才开始说话。
      诸葛亮拿着一袋饱满的稻米,笑道:“荆州搜寻已久,月英必定不在;凉州、并州、宜州、司隶州种不出如此饱满的稻米;此米甚新,出田不到三月,必定是冬水稻,可种植东水稻的州不多,没有被贼人官兵霸占良田,允许平民种出饱满粮食还能留存的州,更是少之又少。”
      “岳丈大人,月英这是在南部交州!”黄月英不会想到,就一个稻米,就能出卖她的位置。
      黄承彦咬牙切齿:“知贤婿准备出山了,此间事忙,未必有空,年后,吾亲自带人前往交州,捉拿不孝女回诸葛庐,到时仅凭贤婿发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逃亡交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