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章 ...

  •   公良西征的大军在楚国境内打了无数场胜仗,捷报频传,叫朝廷上下皆觉得区区楚国蕞尔小国,这简直是一场不可能会败的仗。只是战报从西边快马传到皇城至少需七日,若再从皇城到帝后所在的临州便更要十日之久。可偏偏烽烟战火之事常常瞬息万变,真待传信到时,也不过是个结果罢了。

      元悉与金桔方到临州那日,公良便已经抵达楚国的齐水一界,一切都在出兵前安排的稳妥明白,他甚至算好了即便是驰援迟了三四日,战事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如今是三月中,按照这般算下去,大抵一切在六月之前就可以画上句号了,公良拿到楚王的降书便可班师回朝,后续的一切皆可徐徐规划,待回京后与天子一同定夺。

      “叫先行官探路,”今日是公良为驰援军所宽限的第二日,“看看朝廷的援军到哪了?”

      “得令!”

      数月的征战叫他的面孔更削瘦了些。面前的沙盘被插满了各色的标注旗,公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如今最重要却又最为不确定的却源自于那个偏生闹着要西征的元悉。

      这些日子驻军在齐水,公良心中总有几分隐隐的不安,兴许……这场仗要打不下去了。

      果然,日落的时候先行官赶了回来,带回的消息正中公良心下最糟糕的那个猜测。

      “禀将军,四百里外并无驰援大军!”

      楚国的冬季十分漫长,被其他几个国家包裹在正中间,靠不到东南那片海,也没有高山。如今□□的皇城该已经入春了,可这里昨日还刚下了一场雪。外面寒风将积在地上未被压实的雪重新吹了起来,正飘到了从温暖营帐内走出去的公良脸上。他还不知道元悉与金桔此时正在南国玩乐,只是向东望着皇城的方向,无奈而又遗憾地叹了口气,

      “陛下……”

      或许阿德说得没错,您实在不该坐在那个王座上。

      他心火一起,感到了几分燥热,便松了松披在铁甲外的裘衣。

      “吩咐下去,”

      他早说过这场仗,必输无疑。

      “各营明日整装,申时拔营,撤军!”

      撤军??公良身旁的副将以为自己听错了。如今已经打到了齐水之北,前期并无败仗,将士们的士气亦是高涨,誓要破楚,衣锦还乡;况且如今距离楚国的王都不过百里,此处没有天堑,易攻难守,他实在想不出来为何公良会在这个当口决定撤军。这简直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啊!

      “将军!您三思啊……誓师时这些儿郎答应了陛下攻下楚国王都,如何能不战而降?更何况我们眼看就要赢了!”

      “就要赢了?张副将竟也同那些士兵一样觉得我们绝不会败了是吗?可今日在大帐之内你不也听到了,朝廷的援军没来。今日没来,明日也不会来,谁知他们何时会来!可笑的是那三万精兵本该昨日就出现在南畔了!”

      “可我们或许根本不需要援军,我们还有九万精兵……楚国根本不堪一击,过去两个月我们节节战胜一路追到齐水,也不过损失了不到一万的士兵罢了,反观他楚国,还有多少兵?还有多少男丁?”

      公良并不为所动,只是静静地听完了他的话,“说完了?那便去传我令。”

      “将军!”张副将有些急了,径直跪地高声劝道:“恕我不能传令。这些将士虽不是您这么多年带出来的亲兵,可也是舍下八十岁老母和妻小跟您出来拼一个前程的。战前您是知道的,新皇不降税赋,不养社稷,偏偏好战!这些士兵唯一的出路就是跟着您西征谋一条官途,不求光宗耀祖,只要能叫一家温饱不愁罢了。可眼看春天就要过去了,如今您一句撤军,这场仗便是输了,届时陛下降责,自然没有官爵俸禄,他们回到故乡仍旧是白丁,却错过了撒种,到了秋收您让他们吃什么?他们家人又怎么活?”

      “也总比白白送命了要好,他们……”公良还没说完,张副官就将话抢了过去,

      “死了也是马革裹尸为国捐躯,若是回去,便是抬不起头来的逃兵啊!况且,我们根本不会输!”

      ……

      帝后于四月初八归京,因为西边战事未结,便草草结束了两个月的短暂南巡。只是自从临州那封捷报之后,他们便再也没有收到任何前线的战报,起初众人对于公良以及这场仗颇为信任,便没有将战报的延迟之事放在心上,皇城依然歌舞升平,一片安逸祥和。

      直到四月初十那日,扈州刘玉的表书辗转送到了京中御史台,斥责皇帝好战,无视天下黎庶的生计死活,还有一条,言而无信。

      本朝建国百年从未有过地方武将上表弹劾天子的先例,满朝哗然——而最为哗然的则是那个令无数人感到云里雾里的最后那句“言而无信”。为什么意思?难道是皇帝曾允诺了刘玉什么不成?

      再往下看,众人不由皆惊出了一身冷汗——本该两个月前便动身支援公良大军的精兵竟五日前才堪堪动身,不但如此,原本的三万精兵,到了刘玉那里便只剩了一万!

      怪不得这么多时日都未曾收到战报,怪不得……

      元悉握着奏章的手一抖,那份言辞过激的折子“啪嗒”一声掉落在地。怎么会这样?为何援军会从扈州调出?又为何刘玉的驻军只能调遣一万兵?一年前公良挂帅的那场南征究竟发生了什么?

      “查,给朕去扈州仔细地查!再命平西将军宋安昆紧急支援公良将军……快,现在就去传信!”

      再快也来不及了。刘玉是临行前将这封表书托人送到京师的,如今他已经动身去了齐水,不知与那一万陆兵行至了何处,皇帝想要查自然宣不到刘玉本人,只能从扈州其他的遗兵下手。

      答案在三日后的朝会上揭晓,被带到殿上的是一个随着公良南征的亲兵,因为战时收了重伤,便被留在了刘玉那里养伤,直到今日才跟着禁军重回皇城。

      元悉见过他,是公良自小带着的副将。

      “你 ?”

      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甚至为了这个如今毫无官爵在身的老兵从御阶上走了下去。那位副将身上的伤早已恢复得差不多了,只是一只眼睛曾被敌人剜了去,如今仍被白色的纱布包着。他伏身跪拜,

      “朝见天子,草民有幸……”

      元悉看着他,并没有与他过多寒暄,而至直接问道:“你可知南征时公良可对刘玉允诺了什么?为何他说朕言而无信?”

      副将仍旧跪伏着,语气中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更不似作假,“将军答应刘将军十年内扈州无战事,将士卸甲归田,不再出征。”

      “什么?”

      元悉很是意外,殿上的文武臣工也不曾预料到,但听到这句话后又似乎猜到了其背后的原因,大抵扈州实在没有三万精兵了……

      “陛下没有听错。南征卫国时扈州军是前锋主力,这场仗打了近两年的时间,扈州年轻的男丁几乎尽数参军,战后伤亡过于惨重,扈州军似乎全军覆灭,从原来的十五万军骤减至五万,还有些老弱残兵,实在不能再上战场了……将军也是因为此才应允了刘玉将军,用十年时间让扈州休养生息,重振扈州军。”

      朝上有人叹息,甚至有故乡在扈州的,几十年不曾回乡的竟开始抹泪。少小离家老大回,他们在朝为官如何不是少小离家?可如此听来莫非等不到他们告老回乡之时,扈州便成了那般样子。

      扈州的确没有三万精兵,此次调兵实在是调无可调了。

      “可为何刘玉不早早上表将实情以报?朕三月下的诏令,他竟拖到四月才动身?即便扈州当真如你所说,朕也难以宽恕他延误军机之罪!”

      听到这,副将苦笑了一声。“刘玉将军本不想出兵,便打算在陛下未离开临州之时便上表,只是扈州军中有不少将领军士都在南征之时受过公良将军大恩,听闻将军在楚国需要驰援,宁愿抛下妻小和自己性命不要,也要解将军为难,便将刘玉将军的表书扣了下来,强行……强行召集人马。”

      扈州在半月里因是否出兵之事历了一场不小的骚乱,叫这个刚受过战苦之地更雪上加霜。

      可原本就在临州的元悉却对此一无所知。他心中不由升起了一丝不安和后怕,又忽然记起自己密诏平西将军回京时,公良对他说的话,若是他连京畿所发生之事都不知道,皇帝如何能在云岘宫高枕无忧?

      可叹他当真是个耳目昏聩的皇帝!

      只是当务之急,若是公良那边迟迟没有援军,他能否对抗楚国的殊死一搏?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楚国现在便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

      “陛下莫急,”仿佛是看穿了元悉的心思,副将抬起了头,有些郑重道:“将军在战场上从不是不惜命之人,也不会打无把握之仗,若是等不到驰援,以草民对他的了解,定会及早撤兵,再等候时机。”

      可不知是否是老天也要与这个王朝对着干,就在副将话音刚落之时,殿外传来了一阵慌张惊恐的呼喊,“军报——陛下,有军报——”

      “败了……将军……将军战死……”

  • 作者有话要说:  惊!我把文名写死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