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我有后宫三千(二十一) ...

  •   建安六年春,晋帝下旨昭告天下:岁先帝常入寡人梦中,托遗令谓之三年后天有大旱,嘱寡人早做打算,保大晋国土长安。寡人惶恐,命司天监夜观天象,占卜天命,后证其实。故,朕下令兴修黄河、渭水、汾水等水域境内的水利工程,贯通水渠,以御旱情。差百姓参与水利兴修事宜,抵徭役、发工钱。自今年起,大晋赋税减至一成,可留余钱存储食粮。商贾不可肆意哄抬物价,一旦发现,必以百倍刑罚处之。

      另,天佑我大晋,赐下神物保大晋子民免于饥苦。朕已下令使户部培种育秧,欲明年于全国境内广泛种植。由国库拨款出种,亦鼓励百姓开垦良田,每户人家无论男女皆可开垦两亩荒地,由户部记录在册,五年内不收赋税。亦鼓励民间挖水渠、挖水井,然必须经过官府勘测并记录在册,若有私自开挖水井者,处重罚。

      ......

      一国之君所下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质疑,甚至民间很多百姓深信不疑,认为是上天不忍百姓受苦才托梦传信。一时间很是引起了一番骚乱,商市粮食的价格也受到了波动。所幸瑾玉提前下了旨意,拟定了律法,对投机倒把的商人大力惩戒,很快便控制住了局势。

      除了这个天神透漏的先机外,百姓们更加感兴趣的是传闻能亩产千斤的粮食。若真的有这样的粮食,那得养活多少人呐!即便是出现旱灾,也不至于饿死太多人。

      原本旱灾的消息透漏出来后,民间有心之人散布谣言,说这是天神降下的惩罚,全是因为当今圣上德行有亏、治政不严,才引发的浩劫。

      偏偏此时又出了红薯,还是当今圣上亲手种出来的,一时间上天保佑、拯救苍生的说法又开始流传起来,压下了之前的流言。

      瑾玉原来只种下了一颗种子,结果长出了一大片花园的藤蔓,地里结出来的果实更是个大量多。

      当然,这么点红薯要实现推广到全国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第一年,由皇家庄子负责育种。请最有经验的老农,种在皇家庄子的良田里,在江度支的指导下种植。等到明年收获出二代种,再发放给百姓,从京都向州郡呈辐射状推广种植。

      所幸红薯好养活,出秧率更是高的惊人。春天的时候将种薯切块种在培秧田里,等到秧苗长成后,再剪秧苗进行插种。一波苗可出三茬。等到夏季,秧苗长成藤蔓,又能剪取春薯田苗作秋冬薯苗插值,一年可种两季。

      宫中的红薯地不大,只有半亩左右,但是系统出品必属精品,种出来的红薯数量远超一般红薯的产量,藤蔓也能直接扦插育苗。再经过皇家精心地育种,明年必定能够种出十几万斤的种薯。

      事实上,亩产千斤还是综合了大晋没有化肥、农业水平有限的情况保守估计的。在现世,一亩红薯能达到五千斤以上。以大晋现在的地力,亩产两千斤还是很容易的。

      想到这里,瑾玉又想压榨江易情了。既然如今封了她户部官职,那便要对得起这个职位。写个什么《红薯养殖大法》、《提高地力大全》、《地垄培育法则》、《耧车育种大法》、《土肥发酵手册》什么的,也是分内之事。

      远在皇家庄子当农民的江易情打了好几个喷嚏,还不知道自己又被圣上惦记上了。

      ***

      江易情不仅成了户部在册的五品官员,还是工部不记名的“老师傅”,每日工部户部两头跑。最后终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把改良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给造了出来。

      之前大晋使用的纸厚且粗糙,颜色泛黄,多用做包装。在书写方面,简牍、绸罗仍占很大一部分。尤其是皇室和勋贵之家,用绸罗方显身份地位。

      而改良后的造纸术,原材料的来源更加广泛。对竹子材料的成功处理,也意味着改良后的造纸术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造纸过程中加矾、胶、涂粉、洒金、染色的工艺,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纸,满足各个阶层的需要。

      最重要的是,改良后的纸色白质软,已经达到了宣纸的水平,但成本较之以前却降低了很多,产量也大幅提高。过去只有勋贵之家才能用的起,如今是真的要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为了满足权贵和皇室的需要,还造出了各种色彩的腊笺、冷金、罗纹以及缵花纸。尤其是这缵花纸轻盈如蝉翼,勾勒着花纹,还浸透了淡淡的花香,就是见过大世面的瑾玉看了,也喜爱不已,暗戳戳地打算抱走一堆收藏着。

      也正是因为纸的质量达不到印刷的标准,在之前并没有印刷术的用武之地。有一个成语叫学富五车,这车里装的书籍便是用竹简制成。不仅雕刻麻烦,而且阅读也很不方便。一本书可能要刻好多本竹简,阅读的时候也是一个体力活。

      如今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面世,势必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造出足量的白纸和书籍,工部奉瑾玉的指令从民间扩招了不少工匠,宣纸厂和印刷厂不停运转。最先印刷出来的是各种圣人典籍、前朝经典,其中江易情写的一些话本子也出版了出来。

      官营造纸厂和印刷厂,制造的秘方被工部的官员牢牢地抓在了手上。核心部分的操作只有宫里的老工匠才能上手,方子是万万不能泄露出去的,一旦发现重刑处置。

      瑾玉并不在乎把这个技术流露到民间,光只有朝廷掌握没有用,宣纸和书籍永远只能成为上层人的所有物。只有在民间传播起来,才能真正的利国利民。

      只是如今最重要的事,是为三年后的旱灾做准备,瑾玉还打算用宣纸、典籍从那些富得流油的世家大族和权贵之家赚点银子呢。

      也可以出口到隔壁陈国,陈国疆域辽阔,草原面积很广,多牛羊,半牧半耕,民风彪悍。大晋先帝在时曾经和陈国发生过几次战役。最后以大晋重创陈国,双方签订三十年不征战的条约结束。

      只不过在签订合约之后,每年冬季寒灾严重的时候,牛羊多冻死,陈国便会到边境烧杀劫掠。抢了就跑,也不和守城士兵多纠缠。让大晋士兵恨的牙痒痒,晋国边境的城池和百姓也深受劫掠之害。

      因为没有发生重大的战役,触及大晋根基,楚湛在位期间也没有发动战争打回去,且他还对镇守边疆的将军有所忌惮,不信任大将军,逼死了副将,边境沉疴日重,也为后来的两国大战埋下了祸根。

      如今上天示警将有大旱的消息,晋国上下已经举国皆知了。消息自然也会传到陈国去。倾巢之下焉有完卵,陈国境内也深受旱情影响,两国若是互相扶持,一同抵御旱情,对两国百姓都好。可是陈晋两国关系一直紧张,莫说合作了,对方信不信都还是个问题。

      瑾玉送了一封亲笔写的国书给陈国君王,预示未来的旱情,只不过陈国君王很是不以为然,还在回信中狠狠奚落了瑾玉一顿,嘲笑她异想天开。

      能做的瑾玉已经做了,对方既然执意不信她也没有办法。保住大晋才是她的任务,只是可怜陈国境内的百姓了。

      从世家大族朝臣和陈国处换点钱财,充盈国库,储存粮食。不论是兴修水利还是未来赈济灾民,所需要的钱银都不是一笔小数目。等到旱情过去,百姓生活重新稳定下来,她会将所有的方子全都公诸于世。

      建安六年夏,皇家庄子的红薯以及棉花种植仍然如火如荼,夏季红薯的扦插也开始了,无论是庄子上的农民还是大晋百姓都很关心最后的收成,想知道“亩产千斤”的食粮究竟是不是夸大其词。

      另一边,在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成功造出来两个月后,大晋京都以及附近几个富庶州郡建起了多个观书楼,里面放置了数千本典籍,供天下士子免费阅览,可以借阅抄录,一时天下哗然。无数当世大儒和寒衣士子热泪盈眶,对着皇宫方向跪拜不已。

      一时间,晋帝在天下士子间的名声大涨,得尽天下寒士民心,有学之士纷纷作诗著书歌颂晋帝功绩。同时,宣纸、书籍开始在大晋贵族之中流传,各个家族开始大肆囤书买纸。由于宣纸乃官家制造,方子也藏得隐秘,世家族群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从皇家购买,大晋国库日益充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我有后宫三千(二十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