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杨爷爷和杨奶奶每天早早就醒了,不过现在天亮得还晚,他们醒了也不开灯,就躺着说说话,有时候安排下家里今天要干的活计。

      这天早上也不例外,两人说着话,杨奶奶就说:“家里面粉快吃完了。”

      杨爷爷就接:“这几天太阳都好,今天就淘麦子吧。”

      “行,今天不赶集,让红岩回来帮帮忙。”杨爸爸是杨爷爷的大儿子,名字叫杨红岩。

      等外面天光放亮,奶奶就说:“起吧。”爷爷就伸手摸灯绳。

      这个房间装的是日光灯,灯管长长的,每次亮之前都要发出“嗡,嗡”的声音,然后闪烁几下,再亮起来。不过灯管会发出白色的光,比发黄的灯泡要亮堂,大家都还是喜欢的,家里有条件就不装灯泡,选择这种灯管。这种灯管上有一个启动器,有时候灯管不亮,大家就要踩桌子上板凳去拧那个启动器。

      灯亮了,杨爷爷就喜欢看看墙上的钟表,嘴里报了时间,杨奶奶就坐起来穿衣裳。杨梅梅跟杨奶奶睡一个被窝,她老早就开始拧着身子,嘴里哼唧着,就是不睁眼,等杨奶奶坐起来,她也就跟着揉眼睛要起床。

      自从杨梅梅有了“赚钱”的动力支持,她就再也不赖床了。每天跟着爷爷奶奶早起,倒是大人想让她多睡会儿,怕她睡不够不长个子,但看她每天精力充沛的样子,大人也就随她了。杨奶奶是最喜欢夸人的,每天协助着她穿好衣服就要夸个不停,什么“梅梅好厉害”“梅梅真聪明”,小肉胳膊成功地伸出了袖子,小胖腿成功地找到了出口,反正一个动作一句夸,好像杨梅梅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杨爷爷还乐呵呵地看着,一脸认同。

      杨梅梅被爷爷抱下地,就跟在爷爷后面当小尾巴,留下杨奶奶一个人收拾房间。

      爷爷拿着大扫帚从后院开始扫地,杨梅梅就颠颠拿着铲垃圾的簸箕跟着后面。后院扫完换前院,然后一路扫到大门外。

      杨家这房子是前几年新建的。因临着镇上,庄基地抢手,划得都不大,每家三间屋宽。大门进来两边就是房间,南边住着杨爸爸夫妻俩,北边的屋子是预备给孩子长大住的,现在做仓库使。前院分南北种了两棵有些年头的香椿树,南边靠墙打了水井,北边窗前是一棵石榴树,靠墙是上楼的楼梯。中间是典型的厦子房,上面三角形瓦顶形成一个小阁楼,阁楼能放东西,还能让屋子里冬暖夏凉,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顶棚里总是跑着老鼠的形迹。厦子房后面就是长长的后院,靠南边杨太爷住的屋子用木头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做厨房,北边墙角靠后院门搭了小棚子养羊,羊棚子外面靠着北墙还有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木柴。

      家里地方大,扫起来要不少时间。杨爷爷做习惯了,春扫落花,秋扫枯叶,一年四季从不间歇。

      这唰唰的扫地声就像杨家的叫起声。前院响起扫地声,爸爸妈妈就亮灯起床,给家里的大小水缸挑满水。水井就在家中前院,井台上架着铁辘轳,水桶固定在井绳上一圈一圈放下井,再一圈一圈摇上来。杨梅梅喜欢看爸爸打水,因为爸爸放水桶的时候不摇辘轳,他就把水桶固定好放到井口,然后两只手虚扶着辘轳上下,等他一松手,那辘轳就被水桶拉着飞快地旋转,把手都有虚影了,画出了一个圆圈来。每每这时候,杨梅梅就撑着小下巴,张着小嘴巴崇拜地看着爸爸:真是太厉害了!!

      今天看起来是没什么好看的,因为妈妈今天打水呢。妈妈打水就是慢慢摇着辘轳一圈一圈放水桶下去的。其他人也是这么打水的,杨梅梅经常看,觉得这很平常,一点也没有她爸爸那么厉害。

      杨梅梅没见爸爸,就哒哒地跑去爸爸妈妈的房间,爸爸还在睡着呢,杨梅梅拽着被子就爬上床。这个房间的床比奶奶房间的炕要低很多,爬上去很容易,她都不需要踩椅子。杨梅梅爬上床,脸上带着恶作剧的笑容使劲往前一扑,就落在爸爸的被子上,这下子杨爸爸想睡也不行了。杨爸爸昨天半夜去县城贩菜回来,才躺下没多久,被闺女这一扑,只好睁开眼睛跟她玩。

      “爸爸!”闺女这清脆响亮的声音一喊,杨爸爸立时觉得不困了,脸上就露出了笑容,放小了嗓门跟她说话。

      不过闺女一点不领情,插刀道:“爸爸是懒虫!”说完她还咯咯地笑。

      被闺女嘲笑了,杨爸爸也不生气,还夸她:“梅梅真厉害,还知道‘懒虫’呀!”

      杨爸爸眼见睡不成了,干脆坐起来,想逗闺女玩。他伸手就要咯吱她痒痒,谁想闺女反应可快,一下子后退就下了床,再飞快地跑出去了,院子里响起了她清脆的笑声,显得热闹极了。

      “我闺女跑得可真快!”杨爸爸赞了一句,笑着起床了。

      ·

      杨奶奶在家中直径有一米的大铁锅里添了水,灶膛里点上火,放几根木柴烧着,然后就该准备早饭了。家里烟囱上飘出了第一缕炊烟,这家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

      杨太爷也是个闲不住的,别看他今年八十了,身子骨可是很硬朗。厨房就搭在杨太爷后院窗户外,厨房的火烧起来,杨太爷就借着天光摸索着穿衣服。他们这一辈打小习惯了摸黑做事,他一大早就不喜欢亮电灯,觉得那东西要掏电费,费钱!

      杨太爷也有自己的事情做,家里的羊就是他负责的。放羊挤羊奶的事他就不爱别人插手,杨爷爷之前怕他累着,挤了一回羊奶,杨太爷还生气了,给杨爷爷摆了好几天脸色看。杨爷爷是他小儿子,也是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摆脸色这事可是很罕见的。

      等水烧开了,杨奶奶给家里的热水瓶都灌满了开水,热水瓶原先那些隔夜的开水就被用来给大家洗漱用。瞧着咸菜碟子要空了,杨奶奶就打开墙边的咸菜缸,用干净的筷子捞出几根红、白萝卜和雪里蕻叶子,咸菜冲洗干净切丝,浇上热油拌匀。杨爸爸起床后接手了挑水的事,杨妈妈洗漱完收拾了自己的房间,出来见早饭快好了,就先端了咸菜碟子和辣椒碗到杨奶奶房间。

      村里的房间都是有讲究的。村里没有客厅餐厅一说,待客的地方就放在当家人的卧室。杨梅梅家中现在是爷爷奶奶当家,这家里的中心就放在他们房间。首先,家里的电视机在这屋,一家人晚上看电视都会聚在这里;然后是待客,家里来了客人要把客人让进这个屋子坐;全家吃饭也在这屋。

      这房间人来人往,奶奶觉得这是家里的脸面,也代表自己作为掌家主妇的尊严,她是绝不允许这个屋子脏乱让别人觉得她邋遢的,是以每天一早就要仔细洒扫一遍,不但炕上的床单要铺平整,沙发上的垫子也不允许歪斜。

      杨妈妈放下东西去大门外叫公公和闺女回家吃早饭。村里人互相都认识,一大早人来人往,见了就要问候下,遇到交好的就要说说话。要是不去叫,公公在大门口说话是不得空回家的。

      等她到了大门口,就见闺女卖力地拖着大扫把,公公正在拿着笤帚和簸箕铲垃圾,扫到一起的垃圾铲到垃圾桶里。早上的垃圾一般就是枯叶尘土,这些都可以倒在后院外的粪堆上堆肥。

      “四叔,扫地呢?哎呀,你家梅梅都能帮忙扫地了!”小杨村大多姓杨,说起来都是一个祖宗,有些人虽出了五服,但称呼还是亲近的。杨爷爷在堂兄弟中行四,大家就按着辈分喊他“四爷”“四叔”。

      杨妈妈知道人家就是客气下,找个话说,却见自家闺女一点不含蓄,仰脸笑着就接了话:“我可会扫地呢。”

      她说着还点点头,逗得人家直笑。杨妈妈看自家闺女那一脸自信的样子,要不是看她连个扫把都得拖着走,她就信了。

      ·

      杨梅梅依然吃着自己每天一个的水煮蛋,喝完了加糖的羊奶,就听爷爷跟爸爸说:“红岩你早上忙完了就回来下,今个儿家里淘麦子。”

      杨爸爸就点头:“哎,那我卖完了早上那一拨就回来。你们把粮食装袋了放着,等我回来扛。”

      吃了饭杨爸爸和杨妈妈出摊,杨奶奶收拾厨房,杨爷爷就踩着木梯子上阁楼拿蛇皮袋子和竹席子。太爷爷也不出去转悠,把他丢下来的东西搬到后院,打了水擦洗竹席子。

      杨奶奶快快地收拾了厨房,跟杨太婆搭伴把粮仓里的粮食装袋运出来。家里的粮食主要是麦子,大都放在杨太婆房间的石头仓里。装袋子放在外面要被老鼠祸祸,家里的粮食都是装在箱子里盖严实的。

      舀粮食的时候灰尘太大,杨奶奶就打发杨梅梅去院子里跟太爷玩,不过话不能那么说,要告诉她:“梅梅去给太爷帮帮忙。”杨奶奶发现他家孙女特别乐于给人帮忙,所以最近都是这么跟她说话的。

      太爷在擦席子呢,刚打上来的井水也不凉,不过也不能让她玩水,衣服玩湿了也是麻烦。太爷爷就指着席子翘起的那一边对杨梅梅说:“梅梅帮太爷把那块席子压平整。”

      杨梅梅就走到那边,蹲下来认真的压着席子。太爷又怕席子上的竹子刺伤曾孙的小嫩手,就忙说:“梅梅,那席子还没擦,太脏了,梅梅别用手碰,用脚踩着压着吧。”

      奶奶提着粮食袋子就把它们从房间里搬到了后院,很快六七袋麦子就被搬到了后院。爸爸匆忙回家就见奶奶正在搬粮食袋子,忙抢过去提着往后院走:“妈,都说了等我回来扛,这一袋子一百斤呢,闪着你腰了可咋办!”

      杨奶奶被小瞧了不服气:“我没有灶台高就开始干活了,下地这活也干了几十年了,搬袋粮有什么难的。”嘴上虽不服输,但儿子孝顺她心里还是开心的,说话时脸上就带着笑。

      杨爸爸见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去厨房拿扁担和水桶,淘麦子可需要用不少水,打水才是重头戏。

      “红岩,你把锅给我搬出来。”杨奶奶跟在他身后指挥。淘麦子要用的就是家里平时做饭的大铁锅,又深又大又笨重,可不好搬。

      杨爸爸应了,脚下拐弯先去灶台前把大铁锅搬下来。奶奶拿走了木质的大锅盖,杨爸爸两手提着锅把手往上用力,大铁锅就被提起来了。杨奶奶从窗台拿了两块转头放在地上,对杨爸爸招呼:“先扣着放,我刮下锅底灰。”

      家里做饭烧麦秸秆、玉米秆、木柴树枝,这些烧出的都是草木灰,平日里灶膛底下掏出的灰都是倒在后院外的粪堆上堆肥用,这锅底每天烟熏火燎的,免不了也沾染了烟灰,烟灰太厚了,锅就不容易热,烧起来废柴,隔一段时间就要刮一遍。大铁锅搬起来不容易,杨奶奶趁着机会刮一刮也算正常。就见杨奶奶从院墙的砖缝里抽出一把镰刀上淘汰的废刀片,这刀片磨损太过,割麦子不好使,她就用来刮锅底灰,有时去菜地割韭菜也用一用。

      杨奶奶熟练地刮了锅底灰,把大铁锅翻转过来,锅底用几块砖头石头卡住就稳妥了。杨爸爸挑了水过来倒进锅里,两桶水倒进去也没把锅倒满了,不过用来淘粮食是够了。

      袋子里的麦子倒进大铁锅中,杨奶奶坐在锅旁,一手扶着锅沿,一手拿着竹簸箩翻搅水中的麦子,麦子里的灰尘、麦壳碎屑就如愿给淘洗出来了。水上漂着的碎屑撇出去,然后麦子被舀出来倒在竹筛子里控水,要是水看起来太脏了,麦子还会淘洗第二遍,直到他们觉得足够干净了。

      淘洗好的麦子要平铺在竹席子上,在院子里被风吹,被太阳晒,直至沥干水分,咬起来咯嘣响才能装袋。

      爸爸挑水的时候,杨梅梅就蹲在院子里看着,等辘轳划圈,水桶噌噌窜出去钻进井底,她就拍着手笑。村里有人来挑水就会逗她几句。村里不是家家都打井,没有井的人家就会去左近关系好的人家里去打水,所以家里有井的人家在村里人缘总不会太差。

      淘麦子只能一锅一锅慢慢来,没什么别的办法,所以整个淘洗过程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等麦子都晾晒到院子的时候,奶奶又要洗干净大锅,把它搬回厨房,这就该做午饭了。

      杨梅梅就跟来找她的蒋文文在后院玩,因为被奶奶赋予了一项重大任务——把麦子里的小石子挑出来。

      挑小石子这个事情小孩子最合适了,他们眼睛尖,小手灵活,蹲上很久也不会腰酸背痛,最重要的是,她们还能把这个当成游戏一般,玩得不亦乐乎。

      杨梅梅和蒋文文一边围着席子找麦子里的小石子,一边数着自己找到的数目,不过她俩顶多数到五,数着数着就乱了,偏她们自己不觉得,数得可认真。

      午饭吃玉米糁。除了面食,这是家里最常吃的饭。

      玉米糁是用玉米去碾的,机器调一调,常制的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比黄小米稍小一点的玉米糁,还有一种颗粒大的玉米碴子。玉米糁多是冬季和春秋季吃,玉米碴子熬汤夏天喝。小杨村所在的省份属于北方,一年种两茬粮食,一茬麦子,一茬玉米,是不产大米的。因大米要花钱买,在村里,米粥米饭就属于稀罕饭,家有贵客才会吃,自家一年吃不了几次。

      玉米糁煮的时候可以加入各种豆子,红豆、绿豆、扁豆,家里种的豆子都可以随意的搭配来煮。因豆子不好煮熟要提前煮,杨奶奶今天看时间来不及什么豆子也没放。从橱柜的布袋子里舀出一碗玉米糁,里面要加一点点碱面,这样做出来的饭才香。大锅里的水烧开,奶奶右手拿着大铁勺,左手端着碗,手腕一抖一抖地,碗里的玉米糁就均匀地撒进了水中,右手的大铁勺不停的搅拌着,防止粘锅底和黏成团。

      太阳出来后,太婆就拿了板凳和她的草垫子靠着院墙坐着晒太阳,大襟蓝衫的衣摆上兜了一把爆米花,她摸索着把爆米花上面的硬皮都剥掉,等剥上几颗,她开口一喊,杨梅梅和蒋文文就跑过去张开嘴巴,太婆给她俩一人一颗,换着喂几轮,手里空了,她俩就笑着跑远继续挑石子。

      太婆的眼睛患有白内障,看不清楚。不过她还是喜欢看着院子里跑动的小身影,张着自己没牙的嘴巴笑着看。

      奶奶把锅底的柴捅散一些,灶膛里的火小了,她就在蜂窝煤炉子上做菜。虽然年后天气转暖,但白菜萝卜依然常驻餐桌。入冬前腌的咸菜不多了,奶奶就只留着早饭吃,中午吃些鲜菜。红萝卜和白萝卜切细丝凉拌,然后再做一个拿手的大烩菜。

      冬天的时候,烩菜是家里最常吃的菜。因为冬季蔬菜种类少,烩菜里面都是冬天好储存的菜——大白菜、白萝卜、红萝卜,再加上冬天能买到的豆腐、黄豆芽,炒了之后加水炖,放上粉条,等粉条熟了之后就可以出锅了。

      要是家里买了肉,放上几片肉或者肉丸子,要是舍得油,豆腐还可以做成炸豆腐。放了肉丸子和炸豆腐的烩菜就是大菜了,一般只有过年才会做,要不就是家里有红白喜事时大厨会做。平时根本没人做这么费事还费油的菜式。

      烩菜真的就是大杂烩,家里有什么菜都可以切吧切吧烩。不过同样是烩菜,不同的人做出的味道也千差万别。杨梅梅家里做烩菜最好吃的就是奶奶。现在的食材丰富多了,奶奶一般除了常见的白菜萝卜豆腐,还会加入木耳、黄花菜、人造肉、海带等干货。

      杨梅梅看到盆里泡着她最喜欢吃的人造肉,就伸手想要撕一条下来。不过,这人造肉没有泡软之前韧性十足,杨梅梅个头低,刚能够着盆,手就使不上劲,她撕了几下没撕下来,就有点着急了,“奶奶,我要吃人造肉。”

      人造肉其实是大豆做的一种豆制品,晒干之后捆成捆。因为干货好存储,一般家里一买就是一蛇皮袋。吃的时候用温水泡软,可以煮汤、炒菜、凉拌,烩菜烩面也能放,菜的价格,肉的口感,算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食品了。

      奶奶的饭还没有做好,村道里大姑喊吃饭的声音就响了起来,蒋文文听见后喊了一声就跑走了。过了没多久,村道里就响起了各家喊人回家吃饭的声音,各种声音交织着,响成一片。

      淘完麦子就开始做饭了,奶奶就让爸爸吃了再带饭给妈妈,省的来回跑。奶奶做饭的时候,爸爸和爷爷去给菜地浇水了。街上也有卖饭的熟食摊子,不过家里离得近,爸妈便不在街上吃,省钱。每到了饭点两人就回来一个人吃饭,再带了饭去街上。晚饭就不回了,等晚上回来吃。

      奶奶抄着锅铲在后门口喊一声:“吃饭嘞——”

      爷爷听到了就抬头长长的应一声,然后就扛着锄头往回走,爸爸挑着两只空桶跟在后面。

  •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人可能没听到人造肉这个词啦,其实口感跟凉拌菜中的素鸡有点像,都是豆制品。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