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天刚麻麻亮,爷爷就跟奶奶商议起今天的安排。镇上逢二、五、八有集市,街上就会异常热闹。十里八乡赶集的人都聚集到这里,卖掉家里积攒的鸡蛋、养的鸡鸭、新生的小羊羔之类的;也有采买日常用品的,油盐酱醋、锄头锅盖竹篮子等等,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逛个热闹。这时候娱乐少,赶集也算其中一种。
因为就住在镇上,杨梅梅一家对于赶集的唯一概念大约就是这一天的摊位营业额要高一点。不过,今天爷爷要把上次磨面拉回来的麦麸带去市场卖掉。
早上例行的洒扫之后,爷爷把麦麸袋子架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用绳子绑了两圈固定。杨梅梅想着爷爷承诺的豆浆油条,一直跟在爷爷身后当小尾巴。等一切准备妥当,她就充满期待地张开胳膊站在自行车旁边看爷爷,等着爷爷把她放自行车上去。自行车的横梁上固定一个竹编的座椅,下面有踩脚的地方,前面有围挡的地方,这是专门用来坐小孩子的。
爷爷把杨梅梅抱着坐上去,让她手扶着座椅前面的围栏,推着车子叮嘱,“坐稳了,不要乱动,等会到了街上跟着我,不准乱跑。”
“哦哦。”杨梅梅如愿坐了自行车,说啥都答应,哪怕这个椅子对现在的她来说有点紧,她也忍下了。
今天街上人多,自行车也是不能骑的,爷爷就推着走,杨梅梅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很快,她就被街上的人吸引了。
好多人啊!
卖碗盘勺子这些餐具的,卖布料鞋袜的,卖席子簸箩竹编品的,最吸引杨梅梅的是卖小孩子玩具的小摊子:上了发条就能跳的铁青蛙,双手一搓就能飞走的竹蜻蜓……远远一个红艳艳的把子移动过来,杨梅梅立刻移开了看玩具的目光。卖糖葫芦的人扛着一个木把子,上面插着一串串红艳艳的糖葫芦,她还能看见山楂上裹着的那层糖稀里的白芝麻。杨梅梅吸溜一下口水,没开口跟爷爷要吃这个,因为她今天跟爷爷说好了要吃豆浆油条,有豆浆油条还要啥糖葫芦。
我爱吃豆浆油条,我不吃糖葫芦。杨梅梅艰难地移开视线,又吞了一口口水。
街道有一处地方以前是桥,前几年上游修了水库,这条河就断流了,河道里只剩了石头,干涸的河道地势要比两边的道路低得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块地方就变成了专门交易牲畜的地方。家里养的家禽家畜,猪、牛、羊、鸡、鸭、鹅这些农家常见的饲养动物都能在这里看到,像鸡,有卖老母鸡的,也有卖小鸡崽的。这里也有像杨爷爷这样卖麦麸的。
爷爷把袋子卸车放到地上,解开袋子口敞着,方便买家验看。这几年政策宽松,养家畜的人家多了起来,麦麸比专门的饲料要便宜,还是很抢手的。爷爷等了没多会儿,就有人问价,两人说了几句,很快就成交了。农产品的价格相对透明,大家心里都有底,并不会坐地起价。
两人合力将麦麸倒进买主带来的蛇皮袋里,爷爷将自家袋子抖干净,卷起来收好夹在后车座上。杨梅梅就坐在前面横梁上,这个高度看周围跟她平时看的不一样,新奇得不得了。
爷爷推着车子穿过街道,整条街就只有一家卖油条豆浆的摊子,油条摊子旁边是一家卖包子的店,早餐可选的种类并不多,不过大多数人也不在外面吃早餐,这里主要的客户还是附近那几个大型国营工厂家属院里的人。杨梅梅一到了地方立刻熟练地去占座。早餐摊子很简陋,当街支着油锅,旁边的长条桌上摆上一个大案板就是操作台。
“两碗豆浆,两根油条。”爷爷经过老板的时候喊一声,就在杨梅梅旁边坐下。桌椅也很简陋,折叠的方桌,四边各放一个长条凳,桌子上有一个木质的筷子筒。桌子油乎乎显得很不干净,但大家都习以为常。
杨梅梅兴致勃勃地看着摊主做油条。老板拿一块盆里窝着的面团在案板上按压几下,用一个中间粗两头细的擀面杖擀成两寸宽的长面片,三根手指沾了油抹一遍,然后手起刀落,长面片就变成了一个个两指宽的小条。这些小条两个一叠用筷子一压,然后摊主就那么提着两端摔打拉长成一尺的长条,两手捏着两端放进热油锅里。
加了碱面、白矾和食盐的面很快在油锅里膨胀浮起,摊主就用一双老长的筷子翻转几下,等油条炸好了,就夹起来放在锅边的铁网子上控油。
来了客人的时候,女老板就麻利地按照客人的需求夹了油条分放在竹篮筐里递过去,客人找了地方坐,最边上守着豆浆桶的老太就打了豆浆端过去。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经营的小摊位。
当地人吃油条是一定要配上豆浆的。油条单吃太腻,豆浆单喝太淡,两个搭配起来就刚刚好。
爷爷喜欢吃一口油条,喝一口豆浆,杨梅梅喜欢把油条撕成小段泡在豆浆里,然后拿着勺子一起吃。
一尺长的油条对于杨梅梅的小个头来说太大了,爷爷从中间撕开,给她泡了一半。吸饱了豆浆的油条变得软软的,但是吃起来仍然带着一点点嚼劲,用舌头稍稍挤压,油条里吸饱的豆浆就灌满了口腔,咽下混着油星的豆浆,再嚼着咽下口中的油条。
若是你喜欢甜味重一点,就叮嘱老板多放一点白糖。
祖孙俩饱饱地吃了一顿,才开始顺着人群慢慢转悠。集市上人很多,但是大家好像都不着急,走走停停地看着,也不管摊子上的东西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若是在街上遇到了认识的人,就会停下说个没完:买了什么,卖了什么,街上哪里有便宜东西,哪里有稀罕东西。
爷爷带着杨梅梅经过妈妈的摊子,见她挺忙,就停下过去搭把手。杨梅梅就站在摊子里面,妈妈喊她的时候,她就抽一个红白条的塑料袋出来递过去。就这么简单的活,还让她收获了不少陌生人的夸赞点,想着又能换不少动画片看,杨梅梅干劲十足。
早上附近几个工厂的家属区会有一批人采买,遇上赶集的人就会特别忙,等过了早市的时间,摊子上就没那么忙碌了。村里人自己种菜,很少在街上买菜,大多买块豆腐,或者买点肉调剂一下。妈妈今天在摊位上放了两盆豆芽,一盆黄豆芽,一盆绿豆芽,都是奶奶在家里提前发好,备着今天集市来卖的。黄豆和绿豆都是自己种的,这个没本钱,妈妈卖的便宜些,一早上就卖的剩了盆子底一丁点儿了。
·
爷爷没在街上闲逛,眼见早高峰过去,摊子上忙得开了,他就带着杨梅梅回家了。他们今天要吃羊肉泡馍,这个饭可得爷爷来做呢。别看家里平时做饭是奶奶掌勺,其实家里厨艺最好的是爷爷。杨爷爷年轻时因为工作原因四处跑,见多识广,自己也爱吃,这厨艺可不就练出来了,听说还在单位食堂干过一阵儿呢。
杨奶奶早上干得事情可多了,家里的暖水瓶都灌满了开水,太爷太奶已经吃了早饭,房间里擦得干干净净,案板上的面已经揉过了一遍,等松弛一阵子,就开始做馒头了。炉子上,杨爷爷早上出门前炖上的羊肉已经开始冒出了白色蒸汽。
他们到家的时候,杨奶奶正从灶膛里取出一个烧熟的面疙瘩。她一边掰开面疙瘩,一边走到院子里,观察面的颜色。这是一个简单的小方法,测试面的发酵情况,主要是碱面的量。要是颜色发黄,那碱就加多了,闻一闻发酸的话,就是碱面加少了,需要加碱再揉一遍。
掌了多年厨房,杨奶奶少有失手的时候,心里满意这次的面,见了杨爷爷,她也还是要再给老头子看看,“你看看这个面好着吧?”
杨爷爷探头看一眼,点点头,“好着呢。”说完把给杨奶奶带的油条递过去,“我给你带了一根油条。”
杨奶奶早就看到了,这时候笑着接过来,自己掰了一半吃,另一半拿给院子里坐着的太婆,“娘,你尝尝这油条,油香油香的!”
杨爷爷和杨奶奶两人搭伙做好馒头,上锅开蒸,等锅烧开上汽,杨奶奶就喊在院子里玩的杨梅梅,“梅梅,你去看看时间。”
杨梅梅哒哒地跑去看了时间,说了长针指的几,短针指的几,然后又在院子里抛沙包玩。她还不会像大孩子那样踢沙包玩,就把沙包用手抛高,再仰着头盯着跑去接,接到了就自己哈哈笑,不过太婆会很捧场地夸她,导致她玩起来没个完。
等锅上汽了,在里面放一根大柴火,锅下火不断就成,杨爷爷就去房间给茶壶续上水,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他喜欢戏曲节目和新闻节目,没有喜欢看的节目,就放广告他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案板上还剩不少面,这些是要烙饼的。馍平日里指馒头,不过羊肉泡馍里的馍可不是馒头,而是锅盔。家里有了平底锅,杨奶奶再不必在大锅里做锅盔,就守着蜂窝煤炉子就行。蜂窝煤炉子的火不够旺,但做锅盔刚刚好,以前用大锅做锅盔,不能烧柴火,只能烧些麦秸秆之类的,做饼的过程中要不断添火,干活不麻利的话,特别容易手忙脚乱。
杨奶奶很快做了两个锅盔出来,剩下一个饼的面团,她打算做油馍,也就是千层饼。
面饼擀得薄薄的,抹上油、盐、五香粉,撒上葱花,从一头卷起来,再团成一团,压扁,再擀开,擀好的饼胚放进刷油预热好的平底锅里烙就行了。
“妈——”
正撒着芝麻,杨奶奶仿佛听到小儿子的声音,她忙停下动作仔细听,又听见喊了一声“妈”,声音也确实是小儿子的。杨奶奶心里咯噔一下,就想到一些不好的事,一边拿围裙擦着手,一边快步走出厨房。小儿媳可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小儿子这时候回来,可别是出什么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