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转型之路 ...

  •   艺人的转型是必要的,就算在原本的方向上发展得非常顺利的艺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或者到了一定的高度,也必须寻求转型。
      尤其是女演员,现在国内市场上充斥的审美就是要求女演员必须盘亮条顺身材好。就算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女星,通稿仍旧要写少女人设,生完孩子必须尽快回复身材,这种单一化的审美取向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资本方从收视率上考虑,大众娱乐看剧看明星肯定是冲着休闲放松去的,现实向的题材拍得再好,在收视率方面也是吃亏的。
      而收视率就直接关系到这部剧能不能把播放权卖出去。
      一部剧制作出来,只有电视台只有播放平台肯花钱买,卖的出去,对制作方,对主演来说,才能赚钱。
      电视台和播放平台也不是傻子,花钱买的剧,要怎么赚钱呢?
      在放电视剧的时候,放广告,让广告商来为此买单。
      要怎么吸引到广告商呢?
      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播放率和收视率。
      豆瓣评分有用吗?观众口碑有用吗?
      在现在国内整个电视剧行业的制作模式下,没有播放量和收视率来得有用。
      现实向的题材和专业的职场剧吸引的人数,在制作方和播出方看来,没有甜甜的恋爱剧多,娱乐放松,谁还想苦大仇深地看家长里短呢?
      所以,明星们在剧里必须光鲜亮丽,和现实脱节,那就正好满足观众们的幻想,现实已经足够苦闷,还不容许人来幻想一下稍微解脱吗?
      这是由市场主导的因素,由于恋爱剧的制作成本和制作水平要求并不高,《青春》的服装场地甚至演员的成本远不如其他题材。
      导致制作水准良莠不齐,反正成本低,资本方的试错率高。
      这个IP不行,那就换一个,新人演员想出头的一抓一大把,影视学院里每年招收的漂亮青年男女那么多,网上爆红的网红也那么多,有的是人。
      已经上位的明星想法设法地保持自己的曝光度,维持住自己的江湖地位,还没上位的抓住一切机会往上冲。
      现实向的、历史向等比较冷门的题材,仍旧有导演和出品方愿意做,那就又是另外一条路了——冲着得奖和口碑。
      口碑在短期内或者小格局里看来可能没有收视率重要,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
      有了足够资本的出品方,需要一部高口碑高质量的剧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因为主题和深度的原因,恋爱剧注定无法达到这个目的。
      各大艺术奖项在评选的时候,也很少会考虑恋爱题材的剧,当然随着有些奖项的逐渐资本化,毕竟不能光为了艺术献身,在妥协之后,一些艺术奖项就会设置“最佳人气奖”之类的噱头,来迎合资本方的需求。
      不管资本如何扰乱市场,艺术本身的衡量始终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在那里,恋爱剧等题材可以占据市场,但是从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经典记录时代烙印的角度来说,需要有一些主题深刻的剧来承担这样的作用。
      每年盛大的艺术节就是这些剧的舞台。
      剧方和出版方都心知肚明,一些剧制作出来可能数据不会那么漂亮,但是到了颁奖台上,仍旧是这些剧占据了大半江山。
      一方面是市场,另一方面是艺术。
      这二者从来就有本质的区别。
      这部分冷门题材的剧,拍出来就是冲着拿奖去的,前期播放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看,但是观众在厌倦了美好的、高悬于生活之上的理想爱情剧之后,这些剧用奖项作为宣传,就能吸引一大批观众。
      即使沉痛,但是高标准的制作,情节的精妙设计,带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观剧体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大背景下,安睿识这样的半吊子演员,他在商业和市场上有价值,但是在艺术上的价值可以说是为零。
      但是他在商业上的价值可取代性很高。
      明星的长相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主演一部剧的,比如恋爱剧,基本的要求就只有长相好看,声音不好听,后期用配音;动作很僵硬,直接上替身;表情不到位,滤镜叠几层……
      就连外表不好看的,现在也有整容技术可以帮你改头换面。
      偶像剧里的演员成为了门槛低,十分容易就可以被取代的一类角色。
      每年年终娱乐圈开总结大会的时候,许多明星齐聚一堂,看上去各个都是俊男靓女,各种人设、各种类型都是对粉丝和观众的精准的打击。
      吃货、高冷、逗逼、暖男、学霸……清纯、超A、帅气……喜欢什么样类型的,圈里都能给你找出一个符合你的苏点的。
      但观众喜欢的这个类型,而不是这个人,相同类型的长相和气质的演员不断在涌现出来,相似的人设之下,没有哪一个靠人设吃饭的明星是不可取代的。
      这些即使装也要立起来的人设其实就是在健忘的观众心中打造一个明确的记忆点。想起这个标签,就能想起这个人。
      观众也都是翻脸不认人的小妖精,人设的重复率太高,今天喜欢这个长相,明天又觉得那个也不错,只有深刻的足够有记忆点经典角色,许多年之后拿出来仍旧觉得不输的角色才能是明星和演员真正安身立命的根本,不然也只是人设之下符号化的一个人罢了。
      这是许多商业价值高的明星,要费大力气转型去拍一些看似冷门但实际上制作精良的剧的原因。
      恋爱剧的记忆点在哪呢?在最初吃螃蟹的一批人,那个时候,恋爱剧刚出来,自然觉得演员们都好帅,好经典,因为他们是开创了先河的一批人,无论哪个行业,做什么事情,第一个人总是会被记住的那一个,而第二个人就不配拥有姓名。
      越来越多的,呈现泛滥趋势的恋爱剧,都是重复的相同的故事主线和情节内容,没有记忆点,让人记不住,那就只能是流水剧,看过忘过。
      明星不能靠此来立足脚跟,毕竟大众都记不住你,提起来,演恋爱剧的男主都差不多。这也是恋爱剧在明星起步和年轻的时候演演可以,发展到了后期,就行不通而必须转型,不然就要被年轻的演员取而代之的原因之一。
      不可取代性是无论哪个行业中都是最重要的一点。
      只是在明星这个更新换代和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更加赤裸裸的暴露出来而已。
      商业价值是建立在漂亮的脸蛋和身材上的,没有了这些,失去了商业价值,被资本所抛弃,那么除了年纪大的配角之外,还能指望什么呢?
      被历史所铭记的只有做到最好的,顶峰的那一票人。
      这也是安睿识坚定转型的原因。
      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现实上是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递减的,安睿识在得不到公司里最好的资源的情况下,一直接恋爱剧只是消耗他现在已经积攒的人气。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在演员这条路上,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最顶峰的那个层次,那么不如拼一把。
      听着安睿识娓娓讲来,给她分析科普行业的内的状况,对陈见秋的内心其实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的。
      娱乐圈梦幻的外表下,是一戳就破的泡沫。
      安睿识因为是参加选秀节目出道的,出道年纪早,现在还正处于颜值和年纪的巅峰阶段,在演艺圈的路,虽然也算是走了几年的弯路,但还有机会可以去尝试别的路,比等到行业开始逼着转型的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艺人,已经好很多了,至少是自己主动的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机会也更多一些。
      刚才安睿识说了近半小时,一直都是陈见秋在安静地听。
      她自己就是个什么也不知道的小虾米,无知而无畏,多少人怀揣着梦想来到这个圈子里,最后又怀揣着破碎的梦想离开。
      陈见秋知道安睿识这是在把他的经验说给陈见秋听,想要她不要重复自己的弯路。
      平时看着是个傻子的安睿识,其实内心也是有想要拼搏奋斗的一颗心的。
      进了这个浮华满地的圈子,感受过被镜头和聚光灯追逐的万众瞩目的感觉,谁又能舍得轻易放弃呢?
      陈见秋想起了陈石说过的话,“明星不就是戏子吗?和卖笑的有什么区别?”
      安睿识停了话头,嘬了一口旺仔,给陈见秋一点反映的空间。
      原本觉得娱乐圈就和芭蕾舞一样,只要肯练,只要跳得好就可以了,专业芭蕾舞舞者和明星完全是不一样的情况。
      或许陈石说的话,在某些方面是有点道理的,明星不就是经纪公司精心包装之后的商品吗?出售他们的笑容和精致的外表,来获得利益,没毛病。
      陈见秋是盘坐在茶几旁的,听的时间久了点,内容也有点心累,挪到一旁,把腿伸直,向后一仰,脖子正好靠在沙发的高度,注视着天花板。
      安睿识这段时间那么忙,原来是在忙这样的大事。
      和安睿识自己报名参加选秀不一样,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的很明确并为之奋斗和努力,陈见秋觉得自己好像就是单纯为了和陈石对着干,半推半就的就进来了,又稀里糊涂地在冯成的安排下,就来组里拍戏了。
      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呢?
      仔细捋了捋,好像有时候多想也无益。
      她从艺术方向转到文化课方向,是被陈石逼的,从好好的大学到进圈,是被陈石推着的结果。
      安睿识从选秀艺人的方向转到电视剧演员的方向是公司的安排,现在跳出这个坑,尝试走综艺的路线也是被公司逼的。
      人生有多少时候能够自己掌握走向的,往往在你精心规划好一切的时候,推了你一把,没有任何准备的就向前走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