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二十四章 重逢 ...

  •   睡了一晚上,金陵的春天亮的格外早,小安子感觉有些光在眼皮子底下涌动,稍微打个呵欠就醒了。她拍拍旁边裹成一团的慧静,说:
      “慧静,起床啦。起床早读了。”
      慧静一脸懵的坐起来,还未从睡梦中醒来,过了好一会才吧唧吧唧嘴,像是咂摸出味儿来。

      小安子照例陪着慧静读书,又吩咐了早饭,一切都和如常般进行。
      他们走进课堂,这才发现今日与往常有点不同,不大的课堂里,竟然多了一副桌子,说来也是奇怪,只有桌子不见椅子。
      慧静好奇的问童超:“是京城哪位神童又到了蒙学的年龄?”
      正常来说,这京城里蒙学的人都是一批一批来的,此时他们都差不多十五岁了,要是同龄人则早就来蒙学了,若是哪家氏族里面出了神童,敢说自己能跟得上进度,也可以来这个班。
      童超也是奇怪:“没听说啊。”
      正当他们纳闷的时候,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
      “皇上驾到!”
      话音刚落,就有一小群人已经到了。是摄政王和他的随从太监,摄政王走得很急,一见面就挥手示意不必多礼,旁边传令的太监暗自喘气,想必是累的不轻。

      太傅还没到,学生们在旁屏息静神,偏偏摄政王也好像在等什么,一时场面非常安静。
      就在这时,从远处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睡午觉时有人在隔壁屋子打开了一扇木门的声音。轻微却又在现在的环境里如此明显。
      一辆木车从人群后面缓缓驶向人前,说是木车其实也不准确,它更像是一把太师椅下面装了四个牛车的轮子。太师椅上面坐着一个人,他眼睛上蒙着白布,一手扶额,似乎是不太习惯众人的目光,他面容儒雅,薄唇,眼下还有一颗泪痣。后面有一个半大太监推着太师椅。

      “智沐,这就是国子监了,今后你要好好读书。”摄政王说。
      听到摄政王的话,众人才恍恍惚惚的想起宫里还有个三皇子,从小就目盲不能视物,所以不像其他皇子般早早就被送进来蒙学。众学子打量着三皇子青涩的脸庞,有些人就在心里不无恶意的想:他现在学还能跟得上吗?要是太傅一问全不知道就闹大笑话了。他不是只是眼瞎吗?怎么又一副不能走路的样子?
      三皇子智沐抿了抿嘴唇,没有回话。
      摄政王看了眼众学子,嘱咐道:“你们好好相处。”
      众人连忙应好。想当然,摄政王特地来这里就是为三皇子说上几句话,也算是为他撑腰,毕竟皇宫里一个失势落魄的皇子也仅仅比被冷落的妃嫔好上一点点而已,少不得在人看不见的地方受到一些势利眼的欺压。
      摄政王又深深的看了眼三皇子智沐,这位皇子与他父亲倒有些气质上的相似,可毕竟也只是个盲眼的。摄政王在心里叹了口气,甩开步子又急匆匆的走了,他还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

      那太监将三皇子智沐缓缓推进课堂,太师椅又咯吱咯吱的响了起来。来到了慧静面前,慧静和他打了个招呼:
      “三皇兄。”
      智沐昂了昂头。慧静又想起自己与他许久未见,智沐恐怕记不得他的声音了,正想自我介绍之际,智沐却突然说话了。
      “四皇弟,近来可安康?”
      慧静愣了愣,老老实实的回道:“安康,安康。”
      智沐颔首。那太监又推着他继续向前走了,慧静看着他这位陌生的兄长,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智沐路过大太子广钰那里,那太监又停下了,广钰笑道:
      “三皇弟难得想出来,是件好事。日后也可多出来走动走动。”
      智沐又点点头,说:“日后都会来国子监上课,还望大兄多多关照。”
      广钰欣喜道:“那是自然。”
      那太监又推着太师椅继续向前,在广钰和众人的目视下来到了课堂里只有桌子的那个位置。那太监把人送到点后就垂着头去了课堂外候着了。
      此时太傅还未到,大家都聚在一起三三两两的聊天,聊得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可目光却一直在智沐这里。他们嘴上没有说什么,却被眼睛用另一种形式出卖了,就连他们的心里也在揣测这位奇怪的皇子来国子监的目的,是不是带着政治意图,又或者自己能不能在这个事情上挖掘到好处。

      茂太傅来了,他比之前更老了,可是精神更加矍铄了。他有好几次想告老还乡,可是都被摄政王请了回来。
      他扫视这个不大的课堂,也未在智沐的脸上刻意停留,学生们都已坐好。这些学生以一种说不清楚的目光看着他,他教过许多学生,大多数看他的目光要么带着对知识的期许、要么带着对他的尊敬、畏惧抑或是胆怯——这是没好好完成功课的;但从未有哪一班学生如这班学生般复杂,他们的目光中带着父辈的政治家色彩,带着初生猛虎般的圈圈野心。
      ——或许还有其他,无论怎么说,这些都不像是一个对知识殷切的学子、一个读书人。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他想告老还乡的原因当然并非是老了,教不了书了。而是他的这些学生实在不像读书人,还不如回到家乡,带带那些聪慧的幼童,岂非更好?
      他的目光在学生当中一个一个扫视,这里面只有几个人算作半个读书人。他的目光停留在小安子天真的脸上,心里暗道:这算大半个。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茂太傅照旧讲起了经义,出自于《孟子》的《梁惠王》篇,他取了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开头组成了起始语。这两句话组合起来配合起他的哂笑,极具政治讽刺的意味。
      因为当梁惠王说完“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等一大句话后,孟子反问的是那个著名“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战场上逃跑了五十步的人,却在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这样可以吗?
      “不违农时,不竭泽而渔,不焚薮而田,王道之始也。”茂太傅又吟道,他忽然想起来当年有个小太监很认真的讲:王道,仁道也。
      他露出笑脸,转过头去找那个讲王道的小太监,这个小太监长得越发挺拔英俊了,可是却又有种说不出的阴柔美来,说是温文如玉却又少了点意味。她也正好看了过来,与茂太傅对视。

      茂太傅讲到这里已经将这篇梁惠王经义讲了三分之一了,他停了下来,问三皇子智沐:
      “三皇子殿下可还跟得上?要不要先讲些‘小学’适应下?”茂太傅捋着自己的小山羊胡子说道,他的胡子过了五年,可还是不长。
      “不用。”智沐昂着头回道,顿了顿又说:“此篇经义我之前读过,尚能理解。”
      茂太傅欣慰的点点头:“可曾学过《尔雅》?”
      智沐回道:“自学了一点皮毛。”
      《尔雅》是儒生研究经学、古词古义的经典,它囊括字义词义、生活用物、天文地理、动物植物,除了是一部词典之外还是一部博物之书。也是学习经义、音韵、训诂、文字学等的启蒙之作。
      茂太傅心中暗自认可,要是一个这般大的毛头小子就敢说读通个七八成,就真的贻笑大方了。
      “有什么不懂,可以多问问。”他和善的说。智沐抿了抿嘴唇,没有回话,他终究有点孤僻,不懂与人相处,礼仪也不是很到位。茂太傅像是早就知道,并没有深究。

      “五年前这课堂有人讲王道,五年后不知道是不是还有那个胆量再讲一遭!”他话说得很有张力,可是看向小安子的眼神却是极为鼓励的。
      小安子知道这个人说得是她,也怡然不惧的站起来,朗声道:
      “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又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此可见仁政之威,王道之强,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使万民归崇,他国来战,必举国众志成城反之,焉有不胜之理?王道,仁道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小安子一开始引用的是孟子对于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说如果一个国君施行仁政,那么天下所有士人、所有农民都会想到这个国君的国土下任职、耕作,所有的商贾都会来这里做买卖,旅客们都想去这个国君的国土,痛恨其他国家的国君的人也会来这里向这个国君倾述。做到这种程度的话,还有谁能阻止这个国君大一统呢?

      后面则添加了她自己对于仁政、王道的解释,中间那句“王道,仁道也”其实也是她当初说“王道”的开头,也算是对于太傅的一个回应。这件事有着小小的机锋,茂太傅忍俊不禁的露出了笑脸。

  • 作者有话要说:  还记得这个三皇子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