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一代戳脚武术大师刘观澜》中1 ...

  •   《一代戳脚武术大师刘观澜》中1
      有道是冤有报,债有主,恩来怨去催人老。前途未卜身后事,一世峥嵘予后人。
      咸丰三年(1853)年3月京城凉风习习。刘观澜师徒披星戴月已秘密返回了沧州,这已是擂台赛后的第五天。只因伤了大内高手在京久留,怕是凶多吉少。
      临行前李凤岗老师亲自秘密拜访了自己的几位挚友:刘人熙字艮生。(谭嗣同的老师)翰林院学士,四品都尉。刘福满字享仓,刘光弟的叔父,四品前蔚大学士。谭继询号广良,湖北巡抚。行侠仗义,清正廉明,酷爱武术,与李凤岗有过命之交,因这层关系,才有后来李正宜(大刀王五)与谭嗣同的生死之交。李凤岗拜托几人要为刘观澜上下走动,以求御批尽快下来。所以身在沧州也是寝食不安,等待北京的消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已是(1853年)年底了,消息还是迟迟未到。期间已有几封书信捎与谭继洵,刘福满,但始终没有回音。
      这一日天气虽然寒冷,但大院的练武场上却是热火朝天,练器械的叮当乱响,练拳脚的呼呼有风,练轻功的攀房跃脊,练气功的热气蒸腾………
      单说墙角这边,一大汉上身□□,左右手指间夹着数枚筷镖,只见他扭动身躯甩动臂膀,做出各种动作,随机甩出一支支飞镖,嘭,嘭,嘭……击中对面的靶板。这人正是李凤岗的四弟子,李怀远字昆仑。李正宜(大刀王五)的师哥,长一辈分的人喊他小四子,练得一手好刀法。筷镖是形状像筷子而得名,一头大一头小,竹子做成,大头有尖但不易伤人,练功时一般用它。
      不远处的凉亭下,李凤岗手持鼻烟壶正看得津津有味。自己的弟子们刻苦练功,自己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忽然有弟子喊:李老师给我们露一手吧!是……李老师让我们开开眼……后面有人附和着。随着喊声凉亭下聚过来许多弟子。
      李凤岗一见,一时心血来潮,放下了鼻烟壶,喊了一声:小四子!嗨…随着喊声,从人群中挤进一人。手缝里还夹着两手筷镖,数数足有十把之多。师父到!这四弟子是李凤岗的得意门生。
      李凤岗也不搭话,站起身甩掉外衣,有人递过双刀。虽是双刀,看上去却是一把单刀,这是李老师的心头肉。跟随他走了大半生江湖的龙凤日月刀,这把刀是从江南求名师打造而成。刀身上纹有错银龙凤图,在阳光下晃动会有鳞状光点,让人眼花缭乱。刀重9斤9两,削铁如泥。这把刀威震江湖,有人说没有这把刀,就没有花刀李凤岗。
      李凤岗单手提刀立于院中,一身素装映衬着花白的须发,威风凛凛,不减当年。只见他右手一抬双刀置于脑后,同时左手护住前胸,右腿向前,这一招是小开门——单刀过桥,随后走行门过五步,单刀赴会。徒弟们围成一圈仔细观看。这套刀法是师傅的看家刀法——龙凤追月刀。………
      只听李凤岗喊了一声:小四子,看你的!表话音未落,单刀已变成双刀,但见刀光闪闪,人影晃动,风声四起。小四子不敢怠慢。一抬手,嗖!一支飞镖飞向师傅。只听,啪!的一声,筷镖被砍成两段飞出圈外。接着:啪!啪!啪……又是几镖飞向师父。但都被削成两段飞出圈外,徒弟们齐声喝彩,院子里一片沸腾。
      正在此时,急匆匆有人请见。来人正是谭继询派来的亲信,要刘观澜速到通州县衙赴任。由于这帮大内高手的百般阻挠,所以御批迟迟未到,后经多方周旋才得以在通州府衙安排一巡捕教头之职,实属不易。李凤岗等人听罢甚是高兴,只要有御批下来,量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于是即刻安排去通州赴任。
      咸丰三年年底(1853年)刘观澜到任通州府衙,任三班教头。通州知府董文卿号卿真。酷爱武术,到府衙外迎接刘观澜的到任。盛情款待之余专为刘观澜在府衙后院开辟了一大院落,以做习武之用。
      自此刘观澜专心习武,广教各派武林人士传授戳脚拳法。期间慕名而来拜师求学者络绎不绝。首先赶到通州府衙拜师求学的就有黑龙江省虎头山虎岗屯的董春江,付振余等人。那天董春江比武失败,一直在擂下观看比武,他被刘观澜的武技所折服,下决心要拜刘观澜为师,学习武术。几经周折来到通州。
      刘观澜武馆人员骤增,经知府同意,后院几次扩建?且在后院开一东门,门口又开出一块几十亩的平整地域,以做习武之用。谁能想:在这块土地上又要掀起一翻波澜。
      咸丰四年(1854年)6月,清风和煦练武场上龙腾虎跃,好一派壮观景象。刘观澜门徒:上到各府衙三班捕快;下至各路镖局镖师;再到全国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弟子。人员已近千人。其中从黑龙江、沈阳、辽宁一带的名徒有王老仓,徐占熊,吴振堂等人。这些人后来成了刘观澜的避难之所。所以戳脚拳法,在沈阳、辽宁、黑龙江一带传播很广。河北的名徒有保定留史的于印同,后留史的魏老方等人,这些人在戳脚拳法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冯克善李凤岗各位老师整天乐得合不上嘴,乐的是后继有人建功立业之日不远矣。但也有许多不好的消息不断传来,朝中大内高手吃了亏并未善罢甘休。尤其是净空和尚,断臂之后本不该落下残疾,由于行为不检几经调理都无济于事,最后落下了终身残疾。其间刘观澜几次亲自登门送医送药想赔个不是,以解此冤愁。然而都被拒之门外,仇恨与日俱增。正在四处纠结武林高手伺机报复。众师徒商议此事不能小视,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于是各显神通,暗里备战。
      董明生号广远。河北文安人,精通八卦梅花掌,身怀绝技,武林人称“鬼难拿”,奉哥哥董明魁号海川之命,来通州助阵并学习戳脚腿法。多年以后受大刀王五的牵连,被官府追杀,失去了消息。
      白云芝号无暇,峨眉山道人。云游四方,广交江湖义士,行侠仗义,有一绝学——“峨眉飞刺”。从不外露,学习者无从谈起,见过此功法的人都寥寥无几。这次也被请来通州。事后还是云游四方,四海为家,不知去向。
      道明和尚(原名吴振松号德元),自幼因家贫出家蒿山少林寺,得到高僧真传,深得主持喜爱。为进一步修炼武学,受命云游四海博览中华武术之精华。后与冯克善等人相识交为密友。听说少林寺弟子要来此寻事,特到通州为刘观澜压阵,事后还是游走四方。
      胡清元号明仁,广东省人士。至善大师八宝硬气功第六代传人。八宝硬气功乃是武林旷世绝学,世代单传鲜为人知。此人继承师傅遗愿,以反清复明为大业。主练拳法是工字伏虎拳,后被清政府追杀致死。
      李老能名飞羽。形意六合拳传人,河北深县人。有神拳李之威名与河北文安的董海川并称北方双雄。这次带徒弟多人前来助阵。后来刘观澜回到老家蠡县,李老能及徒弟多人常到蠡县久住,学习戳脚腿法,切磋武艺。其中杰出的有山西的车永红,宋氏兄弟。河北深州的有郭云深,刘奇兰等拳师。
      众多武林义士汇聚于此,不能一一细说,却说这一日通州知府突然接到一纸公文,命通州府衙,10日内在其后院东门搭一长宽高数米擂台,供习武之用,不得有误……… 。通州知府不敢怠慢,一面通知刘观澜一面命人准备动工搭台。通州知府董文卿胆小怕事,知道来者不善,交代完毕后,一切事务托与刘观澜主持,自己告病回家。
      这一天终于来了。众兄弟接到通知各抒己见,最后决定。一,搭台同时在台对面同样搭一擂台,与其对应。这就从气势上不输给对方。二,通知各路兄弟镖局,10日内必须赶到通州。三,一路人赶赴京城去朝中走动。来自少林寺的云游僧人道明和尚尤为着急,他想知道究竟是哪位僧人要来此助纣为虐,于是自告奋勇去了北京城里。
      一行人马进了京城又兵分两路:一路去了大理寺;另一路则是道明和尚,几经打听才知道少林寺来了6位僧人:智静,智空,智能是自己的弟子。了明,了尘,了凡自己不认识。其中智静位置最高是这次的领队。道明和尚心中有数,他想制止少林寺弟子的这次行动,几次上门求见,无奈京城大内府上戒备森严,都被拒之门外,所以更为着急。后来又听人讲,武当山的李云鹤号剑南山人,也已被请到京城。此人身怀绝技,武功高强,一张神弓,所向披靡,天上能射飞鸟,水下能射游鱼。夜里更有百步射香火的功夫。道明和尚深知此人的厉害,比武日期渐渐临近,自己心急如焚,还有众多武林高手不断进京,无奈之下道明和尚不得不返回通州。
      一路上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夕阳映红了远山,炊烟渺渺升起,绕上了枝头,鸡鸣犬吠,樵歌牧童犹如进入人间仙境………。道明无心看景,催马直奔通州城。
      此时的通州城里已是流言四起,诽语横行。少林和尚要来踢拳馆,大内高手要来砸场子,刘观澜早已是脚下抹油——溜之乎了………。各地来通州看热闹的百姓拖家拉小投亲靠友;各路备战的英雄骑马的、坐车的、步行的也分杂踏至。大街上三一群两一伙,挨肩接踵。卖水果,吹糖人,卖茶,做小生意的你来我往车水马龙,一齐汇聚通州。小小的通州城,风雨欲来,战云密布。
      通州府后门处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卖茶水的小贩在树荫下忙着给客人沏茶倒水;河间火烧早以搭起了棚子。剁着刚出锅的驴肉;买凉皮儿,卖瓜子儿的吹糖人的排成长龙,街上善男信女,扶老协幼庙会般热闹。两座擂台同时搭好。台上座位分主次排开,擂台后面各有一根18米高杆已备挂旗之用。两擂台相隔30米,中间是一块开阔场地,左右是围观群众的位置,自搭台开始,这里的人每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刘观澜的徒弟们围在擂台周围喊号习武,锣鼓队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响声震天,热闹非凡。
      擂台完工之日,各路友军已经到齐。大内这方旌旗飘摆,红旗、黄旗、兰旗、绿旗插满擂台左右,擂台高杆上飘起了一面杏黄缎花边旗帜,上书:天下武术出少林。左右台柱上贴有红底黄边对联一副,字迹是龙飞凤舞:
      山外有山九洲大地卧虎藏龙,
      人外有人中华武术天外有天。横批:踏破江湖。
      刘观澜这方主旗杆空着,挂旗的绳索在空中摆动。左右是:源顺镖局,振武镖局,顺兴镖局,福顺镖局等十八路镖局的杏黄旗帜,随风飘摆哗哗有声。左右台柱上也有一副对联儿,红底黄边苍劲有力:
      松柏常青何惧狂风暴雪上枝头,
      英雄本色笑对强敌压境斗志坚。横批:无所畏惧。
      擂台成了习武场,这边一排小将是旋风脚,筋斗云,拧旋子,接二连三练得热火朝天。那边一队人马是正翻子,倒翻子鱼贯而出,龙腾虎跃。锣鼓声虽然是对立双方,但是都有了共同的节律,这边战鼓由远而近,那边锣声铿锵有声;这边紧锣密鼓,那边零星小点。没有预演,但配合得相当默契。台下观众忽左忽右叫喊声不绝于耳。真可谓:
      练武场生龙活虎英雄辈出,
      擂台上强敌压境山雨欲来。
      这是一场没有挑战胜过挑战,没有预约胜过预约的比武。这一日太阳还没升起,练武场上已是热火朝天,人头攒动。小贩们早已是满头大汗,嘴里吆喝着、肩上搭着手巾,照应着客人们。人们一边喝着豆腐脑、吃着油条一边看着远处的擂台,只怕误了今天的开场大戏。来晚的客商被后来的人们挤的找不到地方,孩子们爬上了大树,拽着树枝,东张西望………。
      大内这方擂台之上分宾主职位落座,已如数到齐。擂台前摆了一排桌子,上面是各种点心:有天津十八街的麻花;有沧州的金丝小枣;还有从浙江运来的五芳斋的糕点;一排青瓷盖碗儿茶,从杭州来的龙井已经泡好,冒着茶香热气腾腾排成一排。再看桌前人马,个个挺胸叠肚,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尤其大和尚净空格外显眼,犹如一尊泥塑的佛像坐在台上,拖着一条残废的胳膊身体微微倾斜,似乎有点偏沉。正在咬牙切齿瞪大了仇恨的双眼盯住对面,大有扫平对方之势。
      八面战鼓打得如火如荼,站台小将们个个黄缎裤褂排成一队依次而上:连筋斗,后空翻,旋风脚……打得热血沸腾。
      刘观澜这方也不示弱,台上没有桌子,没有点心,更没有杭州的盖碗茶,但个个挺胸昂头,神情肃穆,泥塑般坐于台上。八面战鼓擂得惊天动地,站台小将一身黑衣黑裤,排成一队旋风脚、螺旋腿、顶花杠……依次而上,生龙活虎,练得热火朝天。
      台上练武的弓、马、虚、歇、钉(各种步),筋斗云、旋子腿……招式分明,谁也不看谁,谁也不理谁。台上观阵的双手按住膝盖,瞪大双眼,挺直腰板一声不吭压住阵脚。人人都咬着牙闭着嘴,心里憋着一口气。台下观众人山人海,喝彩声乎高乎低,忽左忽右,不绝于耳。这时只有双方战鼓的领队,互相交流了一下,然后回归本队。
      大内这方突然鼓声骤停,打起了敲边鼓:梆、梆、梆……打得清脆悦耳。站台小将们也分列两旁。刘观澜这方战鼓也随声而止,八面战鼓变成了低促的小进军鼓。犹如千军万马潜伏在四面八方。台下观众停止了叫喊,全场一片沉寂,只等台上主角的出现。
      但见大内台上随着鼓点的变化,走出一壮汉。头戴黄巾,上身□□,腰系板带。露出一身的疙瘩肉。下穿黄色灯笼裤,先是抱拳行礼,然后拉开架势。练了一趟十八步金钢罗汉锤。动作敏捷,拳走生风,步伐沉稳出拳钢劲。这种拳法只有身大力沉之人才能修炼,台下掌声不断。刘观澜台上人马也是平神静气,聚精会神的看着………。
      有人认识此人:云台山道人郝默然号冷面山人的弟子。霹雳子—雷震奎。人们小声议论着,突然鼓声变换:大进军。只见雷震奎随着鼓点变换动作,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在台上转动。突然雷震奎站于台角,屏气凝神气运丹田。这时有两个人送上一条数米长铁链。单环有小手指粗细。只见他接链在手舞动如飞。这时八面战鼓同时响起助战鼓——大进军。鼓声如雷,点如暴风骤雨。但见雷震奎舞动铁链上下翻飞,呼呼作响,犹如一条黑色的巨蛇在空中飞舞。转动的身躯,晃动的臂膀带着汗水在阳光下犹如钢打铁铸一般。铁链随着战鼓的节律在空中盘旋变换着动作………。台上台下的观众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双眼,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拳头捏得紧紧的,谁也不知道后面将要发生什么………。突然间,铁链紧紧缠在了他的身上,铁环深勒进了肉中。战鼓骤停转为:小进军。鼓点短促,密集,犹如山雨欲来。台上台下鸦雀无声,观众们的拳头都攥出了汗。但见雷震奎,双手紧抓铁链两头,摆动身躯,把铁链紧了又紧做出各种动作。突然大喊一声:嗨!只听“嘎嘣”一声,铁链断成两截。这时鼓声震天——龙摆尾。但见雷震奎抖动两条铁链,舞动如飞在台上转了几圈。突然手一松,两条铁链飞了出去,落在台前的空地上,砸起了一阵尘土。台下观众惊呼不已,欢呼声响入云霄。有好奇的人跑了过去,捡起沉甸甸的链条,看了又看,确认不是假的,然后吐舌挤眼伸出了大拇指。这时台上双方十六面战鼓,鼓声齐鸣:大九套。敲的人热血沸腾,士气高昂。站台小将穿插表演,台上台下欢呼雷动。
      刘观澜沉着冷静,他明白今天不是来看热闹,正在思考应对之策。忽然有人请战。定睛一看,原来是师傅请来的得道高人胡清元。刘观澜点头,这位前辈自己只知其名,不知其功底。练功场上也从未漏过,但从他的行动沉稳,举止有度,对此人的请命已有了一种托付感。于是低声喊了一句:前辈小心。只听台上鼓声转变,边鼓打得:梆、梆、梆……犹如雨落浮萍。站台小将分列左右。对方鼓声跟进——小进军。鼓声低沉,如滚滚雷声从天际传来,由远而近,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擂台上下一片静寂。但见胡清元个子不高。一身黑色夜行装束。腰系板带,一个空翻轻飘飘落在台上,这一招叫落叶归根。仅此一招习武之人便知其功底深厚。胡清元行礼完毕,左腿前伸右腿弓起,同时腰往下塌,这一式叫虎落平川。随后走了一趟工字伏虎拳,拳走如下山猛虎,游动如出水蛟龙,场上场下鸦雀无声。只有急促的鼓声和着练拳踢腿的风声。刘观澜看罢,暗自感叹:真是中华武术卧虎藏龙。突然鼓声急转——大卷帘。台下台上呼叫声喝彩声和着雷鸣般的战鼓声顿时响成一片,但见胡清元随着鼓点在台上,犹如狸猫,似飞狐左右游走,做出各种姿态。内行人都知道这是行气于全身。突然胡清元一声低喊:“嗨”。但见胡清元拧了一 个旋子,身体腾空而起如罗盘般飞下擂台,这一招叫鹤落浮萍。慢悠悠轻飘飘,如空中落叶旋转而下。场上观众无不膛目结舌。胡清元飘落台下,捡起地上一根铁链,不加思索又翻身上台。没人知道他要做什么,只是都紧张的看着,鼓声早已转换成了进军鼓。阵阵鼓声如波涛汹涌,催得人心急如焚,紧张不已
      胡清元回归台上,舞动铁链儿呼呼有风。铁链虽沉,但在他手上犹如一条麻绳,轻柔的在空中舞动;铁链虽软,但似一根铁棒在上下翻飞。但见擂台之上犹如多条黑色的巨蟒在上下翻腾,让人应接不暇。突然胡清元大喊一声:嗨!随即“啪”的一声,铁链砸在台上,震的擂台颤抖。胡清元手提铁链一头,在原地转了一圈。双手抓住铁链,屏气凝神,气运丹田。嗨!胡清元大喊一声。举起了一只手,一环儿铁链儿已被拧了下来。许多人都没有看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但见胡清元把手一抬,一环儿铁链飞下擂台。又一转身,一环儿铁链又被扔下擂台。接着又是几个转身……一条铁链已被他一环环扔到台下。台下一片寂静。观众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着他的动作。许多人都不相信扔下来的是刚被拧下来的铁环。好一会儿,有人猫着腰走到场上,捡起了铁环在手上掂了又掂看了又看,什么毛病没有,于是手捏铁环走了回去……。这时台上台下突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十六面战鼓同时打响——插花。鼓声震天,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忽高忽低又似波涛汹涌,;有快有慢,犹如狂风急雨,又似电闪雷鸣。站台小将们龙腾虎跃在台上飞舞。
      刘观澜看完表演,心中暗叫佩服。此时有人请示刘观澜是否挂旗?刘观澜深知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不加思索,抬手制止。“盖京南”的大旗绝不能挂,自己这点儿雕虫小技,岂敢在众多前辈面前卖弄。实在是怕被武林中人耻笑,再者,更有刺激对方之意,所以下令绝不能挂旗。
      擂台上下人们兴高采烈,大呼过瘾。人们个个汗湿衣襟,但丝毫没有觉察到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已经照到了头顶,只听后台锣声响起。
      盛夏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烤得人们无精打采,人们仨一群俩一伙躲到了擂台下、墙角处,躺在了树荫下……。有的瞌睡着,有的小声议论着什么……。树叶被烤的蔫蔫的垂着头,只有蝉感觉不到酷热,拼了命的长鸣着。炎热的天气,让下午的比赛推迟到了太阳近上西山。战鼓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人们从四面八方各个角落重新涌了过来。
      大内台上早已备好。胳膊粗的红色蜡烛左右台角各放一个,中间位置放了一对。擂台上的阵容没有改变,个个挺胸昂头,板着脸端坐在龙井白色青花茶碗的后面。
      刘观澜这方也已到齐,鼓声缓慢低沉,似乎是被太阳烤得没有了精神。大内台上鼓声突变,边鼓打得清脆悦耳。台下催的是观众,台上叫的是对方。刘观澜这方马上回应,鼓声急转——小进军。鼓声低沉,落点密集,似乎是在迎接对方的挑战。
      大内台上随着鼓点走出一个和尚,黄布僧衣,兰布僧鞋,光光的头上泛着油光。双手合十站立台中。刘观澜这方看得真切。道明一看,是自己的二弟子智能。于是“呼”的起身要过去,但是被刘观澜拉住重新坐稳。道明无奈只好稳了稳内心的情绪。于是又转变思想,既然到此,何不看看自己弟子的功底如何。
      但见智能双手合十,拜过四方,随后一个白鹤亮翅做为开场。走了一趟少林五行金刚掌,此拳法集身型手行于一身,轻功腿功于一体,有铁砂掌,金刚掌贯穿其中。忽而顿挫,忽而轻盈,但内藏无限杀机。这套拳法本是道明和尚的真传。此时此刻道明看在眼里是又气又爱,气的是自己的弟子助纣为虐;爱的是自己的弟子,功夫已日渐成熟。这时鼓声转换打破了道明的思绪,但见智能双手合十站于台中,擂台前面的大红蜡烛不知何时已经点燃。映着夕阳的余晖跳动不已,智能没有在台上来回走动,只是双手合十,静等了几分钟。这是少林寺行气于全身独特的运气方式。
      这时鼓声低沉,似天际的雷声滚滚而来。全场似乎处于一种压抑的气氛之中,再看智能突然一个骑马蹲裆,右手发力直击左台角蜡烛跳动的火焰。火焰瞬间被一股气流打灭,腾起一股黑烟。智能转身左手发力,右台角蜡烛也立时熄灭,然后转换姿势,变成一个正马步——骑马蹲裆式。双手同时击发,正前方两颗蜡烛应声熄灭。道明看了心中暗喜,自己的弟子这八步打灯的技能也日渐成熟。鼓声转变——大进军。站台小将们又活跃起来,擂台上下呼声一片……
      刘观澜这方有人请战,来人正是峨眉山道人——白云芝—白无暇。刘观澜点头应允,道明和尚急得火上眉梢,站了起来。又被刘观澜按了下去。峨眉山道人的功底刘观澜也是无从知晓。但从几位老师平和的眼神中他也安下心来。于是端坐台上,一手紧拉着道明的僧衣。
      白无瑕一身素装,仙风道骨,大有太白金星下凡之势,手抱拂尘如仙人踏云而至,轻飘飘走上擂台。行礼完毕,手中拂尘一甩,走了一趟峨眉晓夜无影手。此种拳法拂尘是头,后手是尾,左右转换,似进非进飘忽不定;似退非退,辗转腾挪,步如行云流水,动如云卷云舒。内行人看门道,此人功底深厚;外行人看花梢不知此人在台上表演什么杂耍。此种拳法属独门绝技,外行人无从评论。
      峨嵋 道人练武完毕,请人去大内擂台上,要求重新点燃擂台左右台角两颗蜡烛。(有保护观众的安排)。对方应允,台上蜡烛火光跳动。此时的太阳已经沉下了西山,火红的彩霞映衬着起伏的连山,映红了整个西天,远山的黑影笼罩了整个大地。擂台上的光线暗淡了下来,台角上的烛火拉着长长的火苗跳动着。一种神秘的色彩扑面而来,但见道人,浅灰色道袍,白色拂尘,漂浮的身影,如同在梦幻之中游走。暗淡的光线,跳动着的烛火,昏暗的光影合着远山的余辉。给人带来虚幻飘渺的意境。只见道人漂浮不定,在擂台之上如魅影晃动、游走。突然,道人左手拂尘一甩,右手一道白光划着弧线朝对面的烛火飞去。两台之间大约30米的距离,白光划着圆弧飞了过去,烛火瞬间被白光打灭,一股黑烟腾空而起,白光击中烛火,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画着弧线,慢悠悠飞了回来。道人把手一抬,白光敛在手中。擂台上下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道人对于发生的这一切并不加理会,只见拂尘一甩,又一道白光朝另一颗蜡烛划着弧线飞了过去,烛火瞬间被打灭,又一股黑烟腾空而起。白光又是转了一圈飞了回来,道人把手一抬,白光敛在手中。这时人们才发现,台上的战鼓已经失去了声音;台上的人们瞪着双眼张着大嘴不知所言;台下的观众也是鸦雀无声。在场所有人已被这种武器震惊了。道人转身回归本队,与此同时双方战鼓同时敲响,台上台下掌声喊叫声响成一片。
      但不同的声音也夹杂其中。由其是大内台上跳出几个人,大喊这是妖术,台下也有附和之声。其实不然,这就是失传已久的峨眉飞刺,这种武器遵循了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又深藏于深山之中,所以罕为人知。这种武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是国家的瑰宝。这种武器和非洲土著人的,一种叫“飞去来”的武器,同为一种武器。在当地土著民族与来侵略的白人作战的过程中,它吓坏了来犯的侵略者。”飞去来“是简单的曲柄木质结构,而“峨眉刺”是由纯银制作而成。都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所作。金属制品更具气动性,打击目标和回收落点更为准确。所以根本不是什么妖术,是人们无知的结果。
      明亮的西天暗淡了,黑夜笼罩了大地,人们四处点起了篝火,战鼓也不知何时失去了声音,人们在黑暗中忙着自己的事情,擂台上不知什么时候也燃起了火把。暗夜淹没了整个世界,世间的一切都被涂成了黑色,只有四下点起的篝火,像是神龛儿里昏暗的灯光,忽明忽暗的跳动着。暗夜使人忘记了白天的嘈杂,忘记了热血沸腾和敌我纷争。
      人们都说夜是魔鬼的化身,把黑暗说成是欺骗的、阴险的、丑陋的。自己认为夜是美丽的,它与光明同在。所谓的丑陋是人类思想狭隘自私的体现,人类的过于聪明往往人为的去否定一种事物,尤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然而正如人生的路,哪一个下一步又是谁能够看到和摸到的呢?难道说它也是错误和欺骗吗?我们迈出的那一步,不是在摸索着,磕磕绊绊的走过。我羡慕黑夜,它是美丽的女神。它对照了光明,给世间万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第二天早晨东方刚露出了鱼肚白,大内台上已经鼓声震天。天下武术出少林的大旗随风飘摆。擂台上的龙井早已备好。但是无人问津,少林僧人坐在最前排,暗黄色僧衣兰布僧鞋,光光的头上泛着油光格外显眼。
      刘观澜这方也已到齐,有人请示是否挂旗?被刘观澜再一次制止,场上观众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小贩们也停止了叫卖,都在寻找合适的位置,只怕错过了精彩的表演。只听大内台上鼓声转变,少林和尚走上擂台。
      道明和尚看的真切,是自己的大弟子智静,于是“呼”的站起来,但又一次被刘观澜按了下去。刘观澜心里最清楚,道明师傅这块钢必须要用在刀刃上,此刻的时机还未成熟。
      但见智静走到擂台中央,双手合十,行礼完毕。右脚一抬脚尖勾住后脑,这一招叫倒挂金钩。随后一塌腰走了一趟少林地躺拳——醉八仙。行如风,坐如弓,站如松的少林风格,一趟拳下来体现的淋漓尽致。醉拳的似醉非醉,似醒非醒,进攻中漂浮不定,退却中带有有攻击。醉意中暗藏杀机,柔弱中刚柔有度,扭动中弹性十足……。擂台上掌声不断,道明和尚心中是又气又急,如坐针毡。智静打拳完毕,站于台中。后台鼓声转变,有人抬上四块石头放在台上,石头宽约一尺,厚有三寸,高约一米五。但见智静,骑马蹲裆对准石头,左右两掌平推,两块石头应声折断。然后起身转换姿势,正在此时,但见一人飞身而至。
      原来刘观澜台上的道明再也按捺不住了,没有告知刘观澜,自己一纵身,越过前排人的头顶。随后一个滚翻来到前台。然后又是一个鲤鱼跃龙门,飞到台下。然后又是几个空翻跃到了大内台上。这些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又似飞燕戏鵰。擂台上下无不惊呼,不知道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要上演哪一出?
      道明的突然而至,智静吃了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多年未见的恩师道明。赶紧上前跪倒磕头。道明也不搭话,提起僧袍在余下的两块石碑前面晃了两下,然后转过身来。师傅没有说话,智静跪在地上没动地方,道明上前走了两步,拉长了声音:智静——。”弟子在“,智静赶紧磕头回答。“寺中繁忙,你却来此班门弄斧,还不赶紧回去料理寺中事务!赶紧走!”道明压低了声音说道。智静赶紧磕头:恩师在上,弟子马上就走。智静回归本队,一行六人来给老师道明磕头道别,然后走下擂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引起了一阵骚乱,谁也不知道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有人过去收拾台上的石头,断的两块被抬了下去。而没断的两块,虽然还在原地未动,但已经被击得粉碎,手一碰就散成了一堆。大伙无不惊叹这高僧的功力,但是知道道明的人却为之不多。大内台上锣声响起,上午的比赛提前结束,下午刘观澜接到通知:大内下午休战。
      少林僧人的离去重创了大内一方的士气,内部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要偃旗息鼓回京的,因为自家的旗帜是挂的少林大旗,少林寺僧人走了,空挂旗帜让人耻笑,如果更换旗帜,这可是兵家之大忌;有要继续比下去的,因为除了少林寺僧人,各地到此的武林高手还大有人在;还有要化敌为友主张合谈的,因为多一个朋友多一盏灯等等。大伙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拿不定主意。大和尚净空也是心乱如麻,少林僧人的离去伤了自己的脊梁骨。但事已至此,真的是骑虎难下,举棋不定。马上离去,会被武林中人笑掉大牙,更不是自己的风格,继续比武?自己的士气大伤,怕的是更没有好结果………。最后勉强做出了明日再战一天的决定。
      第二天,大内这方的行动推迟了。直等到太阳露了头,战鼓声才如期而至。而场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几番嘈杂。台上缺少了少林寺的和尚似乎空旷了许多,细心人看到,台前的桌子不见了,更是少了杭州的龙井香茶。但每个人的精神未减,个个精神抖擞,挺直了腰板。更有细心人发现,后台的旗帜也换了,大内侍卫的黄龙旗飘了起来。临阵换将,临阵换旗,更不能临阵撤旗,这些都是用兵之大忌。许多迹象显示,大内是强弩之末已成定局。
      但见大内台上鼓声转变,一道人走到台前,须发皆白,一身暗白色道袍,手中没有拂尘。台上一站真是一派道骨仙风,脚步轻盈如从云雾中游走。这容颜正如姜子牙转世,如来佛祖下凡。有人一眼就认出,雾中山人——李云鹤。擂台上下顿时一片嘈杂,议论纷纷。台上台下许多人都是伸长了脖子,瞪大了双眼,都想一睹这传说中人物的容颜。论辈份,论武功,论德行,论声望,这雾中山人在武林之中都是首屈一指,今天的出场更显示了大内的孤注一掷。
      李云鹤站于台中,行礼完毕。一台脚,同时双手撑起,一前一后,这招叫白鹤亮翅,然后一塌身走了一趟鹤行十三式。步如行云,手若流水。转动如水中游鱼,跳跃似燕落枝头。时有惊雀钻天,时若如云似烟。鹤行五手:推、拿、压、抓、点;鹤行九式:卷、曲、盘、盖、腾、撩、踢、点、闪。招招式式让人大开眼界。无论大内一方,还是刘观澜一方,无不伸手叫绝,自叹不如。真不愧有武林奇人的称谓。
      练武完毕,鼓声转换。但见李云鹤把手一甩,一把神弓已在手中。弓背由两条雕花银龙绞在一起制作而成,两头是翘起的小龙头,口中衔着弓弦,两条尾巴绞在中间,正好适合抓握。这张宝弓跟随老仙人大半生,身经百战,走遍江湖,现今依旧宝刀未老。三个小将每人手中一只飞鸟走上擂台,此时鼓声跟进——大进军。三只小鸟随即放飞,但见李云鹤不慌不忙,手起箭发,啪`啪`啪,三只飞鸟应声在空中盘旋着掉落下来。场上场下欢呼声一片,加上战鼓的轰鸣,比赛被带入了高潮。李云鹤并未下台,在台上游走几步,一抬手,啪、啪、啪,又是三箭。许多人都未看清箭射向了何处。
      刘观澜在对面看得真切。箭射向了自己这方,正在纳闷目标在哪?忽然听到自己头顶“呼啦啦”有大旗飘摆的声音,不由站起身抬头观看。确实有一面大旗挂在上面,刘观澜再定睛观看,大吃一惊。自己”盖京南”的大旗不知是谁已挂上了旗杆。隐约有三只银箭插在旗杆之上,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刘观澜火烧眉头,正要责问,忽然听到自己这边,边鼓打得震天响。再仔细观看,只有自己站在台上,无奈只得出场。刘观澜起身看旗本是无意之举,但自己这方战鼓领队误以为有人要出场,所以打起了边鼓。刘观澜走到台上,心乱如麻,自己这点雕虫小技,面对如此众多的武林高手,怎能把这样的旗帜挂上去呢?这不是要让自己在武林之中出丑吗?这时挂旗只能表明自己是自大狂妄之徒,武林中人对自己又是一个什么认识呢?……
      刘观澜的出场引发了一阵骚乱,谁都知道主帅的出场意味着什么。刘观澜心乱如麻,行礼完毕。“啪”一抬腿,同时手向前伸,来了一个仙人指路。随后打了一趟行意六合手,这趟拳并不是他拿手拳法。功底不必多讲,刘观澜人虽在打拳,但心却在为挂旗之事意乱心烦。刘观澜一面打拳一边思考着挂旗之事如何解决……?大旗“呼啦啦”随风飘摆,自己心里却是百爪抓心,刘观澜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取下来………
      主意已定,形意拳并未收式,但见刘观澜一个燕子抄水,转换招式,却飞出了圈外。接着又是几个空翻,窜上了后台,这一招叫流星奔月。众人未来得及躲避,刘观澜已踩着众人的肩膀飞上了后台,跃上旗杆。未加思索“蹭、蹭、蹭”如猿猴跳跃爬上了杆顶。这样的动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擂台上下发出了一片惊呼。刘观澜徒手爬到杆顶,耳边风声呼呼作响。身体也随着旗杆在风中摆动,大有折断的感觉,不由心中发紧。稍一定神,不自觉中朝下看了一眼,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但见下面观众黑压压一片似蚂蚁聚会,刘观澜不敢多看,抓紧了旗杆。只见三支银箭整齐的插在干顶,钉住了挂旗的绳子,大旗利用绳子是取不下去了。刘观澜不加思索拔下了三支银箭,箭头是月牙形,是顺着绳子钉在了旗杆之上,如果横过来绳子就被射断了。刘观澜这才恍然大悟,是不是李云鹤要故意捉弄自己?让自己的大旗挂起来而又收不回去,使自己难堪。但又暗自佩服这雾中山人的箭法的确是出神入化,不愧为世外高人。刘观澜不敢多想,取箭在手。有一种传言是:一个跟斗翻回了台上。自己不敢想象一个跟头从18米的竿顶翻下来意味着什么,也许确有其事,自己不敢多加评论;另有一种说法是:刘观澜左臂挂住旗杆旋转而下回到台上。无论哪种说法到现在都已成了传说。但“赛活猴”的美誉至此传遍了大江南北。
      刘观澜回到台上,命人收起大旗,拿过纸笔给对面大内台上写了封信:大意是晚辈有误,实不该有“盖京南”之称谓,旗帜现已自行取下,世不敢挂之于旗,望各位前辈海谅。随后命人用托盘连同三只银箭送到对面李云鹤手上。雾中山人收起银箭,看过书信,自知是肺腑之言。明白此人并非自大狂妄之人,随后退到后台不辞而别。刘观澜的无心之举,解开了雾中山人李云鹤心头的疙瘩。从而也平息了武林中人对他形象的诽谤。大内这方见到书信,如获一棵救命稻草。又有刘观澜临阵撤旗之举,在面子上也没有输给对方,于是仓皇收兵撤回了北京。
      净空和尚心里最清楚,自己是如何从虎背上逃脱的。回京以后闭门不出,一场大病让他卧床不起,一躺就是几个月。遍访名医:天山的干柴活、青海的草,茅坑的“鱼儿”、尿盆上的锈,西藏的红花、福建的石斛,算一算吃了也有几推车,好不容易保住了小命。后来,茶不思饭不想,思前想后,用现在的医学术语说,是得了抑郁症。终于有一天,做出了弃恶从善的决定,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偷偷溜出了京城,隐居到了五台圣山。再后来听说五台山有位独臂高僧,也许说的就是他,但已无从考证。至此以后,刘观澜也并未一帆风顺,更大的挫折正在他前面的路上。
      《德与得》
      尚武需德得道多为助。
      阅人有得失德得必亡。
      尚德有度德需几世修。
      贪得无量苦海难回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