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第一次给导师拜年 ...

  •   想想这门课会在及格线上徘徊,谁知道居然可以监守自盗,韩老师懒得改卷,把大桓和武棠叫到办公室,让他们一人拿一支红笔,试卷就交给他们了。大桓改了几份,遛回实验室,拿一支中性笔,找到自己试卷,刷刷地把答案往试卷的空白处填,然后为了避嫌,请武棠打分,拿了85分。武棠有样学样,修改了几处错误,90分,他说我本来就做得很好。韩老师回来的时候,试卷已经改完了,他翻看了一下,大体还是满意的,有几位学生不及格,李副院长的女弟子,试卷做得很工整,只有少量小错误,堪称典范,韩老师说,“这个学生经常来实验室,你们要向她学习。下学期课要少一些,你们要早点进入实验状态。”
      《有机波谱分析》是同组的那位冯老师授课,四大谱图:紫外、红外、核磁、质谱,有机工作者必须借助的手段。学以致用,长期使用,有实践经历,对波谱的理解会产生飞跃。大桓还停留在书本认识阶段,跟那些常去实验室、经常给学长打杂的同学没得比,这门课考得也挺糟。冯老师跟韩老师关系很好,给了大桓64分,同时也把这个情况跟韩老师反映了。又笨又懒的大桓第一学期表现平平,韩老师就事论事,没有经常削他,这只是小节,关键看将来在实验室开展课题的情况。
      杨、韩两位老师的大课题组在一个酒店吃年饭,非常上档次,作为新人,埋头吃饭,喝点饮料就行了。毕业生们作为主角,感谢师恩,依依惜别。每年都一起吃年饭,有时坐公汽去好远的地方,直到韩老师分组单干,经费入不敷出,这种习惯被终结了。
      韩老师从美国化学学会的旗舰杂志《化学评论》(Chem Rev)上找了七篇综述,关于杂环合成、叶立德化学和磷化学方向的,让大桓和武棠分别用U盘拷去。大桓还是很认真对待的,就像一个禀赋虚弱的人,现在应该是大补元气的时候。这七篇英文综述每篇都很长,有几十页,大桓拿到打印室,全部打印出来,厚厚的一大本,再加上一本《有机人名反应》,这就是寒假作业。离开电脑,不看电视,翻翻资料,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专业外语有很大进步(对着图里的化学式来看)。
      这年过年时节(2007),在江浙一带做大学教授的那位堂舅要回来过年,住在他弟弟家,在大桓邻村。父亲要带着大桓去拜访他。这位堂舅研究金属有机化学,院士的弟子,在化学界很有人脉,父亲的意思,也不一定要这位堂舅出力帮忙,只希望他能给大桓指点一二,他深心里一直希望儿子能走上同样的学术之路,很可能没有那么荣耀和成功,但山寨这位前辈的成功之路,成为一名平民版的学者还是可以期待的。按大桓的性子,哪都不想去,他略一迟疑,父亲脸就沉下来。大桓寻思,见见也无妨,父子俩上路了,还带着妹妹于槿。
      大桓的这段考研经历,有堂舅当年的风范,他对大桓勉励有加,大桓觉得他没架子,很亲切,说话也实在。其实,大桓读研刚入学时,就给他打过电话,大桓口齿不清,一哆嗦,堂舅那边听不清楚,只觉得这外地学生挺客气的,大着嗓门说,“你知道我实验室吧,直接过来”,挂了电话。大桓不提那次误会,他问了个关心的问题,自己物理化学不好,上海有机所考研就要考这门课,有没必要捡起来,基础薄弱会不会对将来专业学习造成影响?堂舅很肯定告诉他没必要,术业有专攻。他问了大桓导师情况,韩老师也是院士弟子,跟堂舅的院士导师一个学校,师祖的资格很老,堂舅称她为“老先生”,当然学术上长江后浪推前浪,稍稍落后于时代,不及后来者崭露头角。
      都是一个圈子,他说你们赵院长跟我是同寝室同学,博士阶段并不出彩,没想到现在风头如此强劲,声誉日隆;农药方向,你校的杨老师挺有名气(大桓说,大老板,经常接受她指导);现在有机化学热点领域是不对称合成,学点手性化合物合成很有必要(大桓说,院里蒋老师是做这个方向的);A教授是我同门师弟,叫我每过省城,就去找他(A教授跟李副院长一个课题组,都是研究金属有机方向)。堂舅又跟大桓父亲聊了几句,父亲说到于槿也在考研。堂舅感慨道,你负担很重啊,于槿要是去南京上学,可以到他那里玩,隔得不远。临别时,堂舅把他们一行人送到门外。
      堂舅托几个兄弟帮忙,在县城买了栋房子,回来有落脚的地方,将来房子还可增值。今年有个意外,王雷的父亲,原工商局副局长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作为兄弟行中离世的第一人,舅舅们年三十都聚集一起,为他守夜,包括远道回来的教授堂舅。
      大桓年初一要去吊唁王雷父亲,他跟两位堂兄国红、国庆一起,王雷的奶奶姓于,是国庆哥的亲姑奶奶,当初大桓父母能走到一起,这位幺婆功不可没。儿子离世了,老人还在,白发人送黑发人,内心是多么的煎熬。老人现在住在中医院的病房,吃不下饭,看到老家人来探望她,泪流满面,两位堂兄各塞了两百钱给她女儿,大桓想想自己还是穷学生,伸到兜里手垂下了。少年丧父,自己曾经辅导过的王雷,看起来没那么忧形于色,他跟表姐一起唱《隐形的翅膀》,他的父亲比较正直,也给他留下了几十万的遗产,叔叔们曾经受过父亲的荫庇,承诺要抚养他成人。按大桓小舅的看法,王雷母亲是全职太太,让一个大活人突发急病去世,太过疏忽了。小舅妈在帮忙,有些压抑的气氛掩盖不住舅妈的面有得色,表弟王阳以所在初中第一名考入地区重点高中,不过,考虑到县一中离得近,可以住读,方便照看,就让王阳屈尊进了县一中。
      假期,大桓时常去网吧室上网,密切关注学校论坛,都在度假,每天发帖量不多。大桓注意到ID“面包型狮子”,用铅笔勾勒的肖像画作为头像(非本人),挺活跃,当时,省电视台引进了韩国综艺节目《情书》,大桓还和她一起讨论,交流观感。
      返校时间是正月十六,此后的一个周六,韩老师门下弟子集中起来,到老师家拜年。先在校内集合,一起到大超市买礼品,按每人50元的预算,买红酒、好牛奶、茶叶、食用油(韩老师在家主厨),然后一起拿到韩老师的家里。韩老师的小区离学校走路二三十分钟,配套设施和绿化都挺好,刚搬进去一年多,后面还在修二期。到的时候已是晚上六七点钟,事先约好,韩老师在家等着,通过几道门禁,来到他家门前,敲门后大家鱼贯而入,把东西摆在客厅一角。客厅里有一个L型大沙发,八个人挨着坐下,韩老师给大家倒茶,电视打开,声音不大,面前的一个玻璃茶几上放着糖和水果,韩老师招呼大家随便吃。
      每人都拿了一杯茶,韩老师就搬把了把椅子过来,坐在对面,跟大家聊天。彭晓刚在考复旦大学的博士,那位博导是从师范大学出去的,直接到院里招人,彭晓刚让韩老师和沈老师大力推荐他,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准备考试。伊柳就感慨道,这么好的学生,韩老师不知道留下来自己用(有些教授的得意门生,一直读完博士,留校,成为小老板)。打过招呼,硕士阶段表现很重要,考试只是起个参考作用。韩老师很关心彭晓刚,但他私底下对韩老师并不是很认可,他说韩老师水平不高,发的文章差,根子就在博士阶段做的工作垃圾,不信可以翻看韩老师的博士论文。大桓很惊愕,他此时还无法分辨优劣,但觉得彭晓刚的德才不相称。
      韩老师问了下彭晓刚的情况,大家就聊起老师的新房,然后就谈到了买房和房价。安居才能乐业,大桓想到了自己可怜的家境和一无所长的能力,买房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默默听着他们大言炎炎。这时候是不谈实验和工作的,那样太压抑。坐了约一个多小时,大家起身告辞,韩老师送出门来,叮嘱大家,下回来不要买东西。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0章 第一次给导师拜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