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跟妹妹们的来往 ...

  •   上大学时候错过国家助学贷款,读研后无论如何是不能放过的,学费交不起,要顺利毕业,办理贷款是唯一选择。要准备材料,父亲办下来的贫困证明是乡政府办公室盖的章,级别不够,要么是乡的公章,要么盖县民政局,大桓给小舅打电话,顺利办下来了。办理助学贷款的研究生新生都集中在学术交流中心,好几百人,挤得满满的。好几本小册子,里面一项项怎么填,由银行工作人员放投影,同时进行讲解,整个流程下来一两个小时,有七处要用手指蘸红色印泥按手印,让人想起签卖身契。因为时间长,过程不够友好,有好几个同学中途离场了,不贷了。研究生学费8000元每年,可以申请贷6000,三年下来18000,当时看还是个沉甸甸的一个数字。
      宿舍四个人都是自费,大桓和吴明书办理了贷款,大桓看到吴明书只提供了母亲身份证复印件,才知道他父亲已去世。那新涛的父母是新式农民,家里有二十亩地,还有十头奶牛,家境不错。老万有积蓄,但他后来后悔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再办理就很麻烦了。
      大桓的户口问题一直是心病,原来有一张户口迁移证,让他转到重庆,他没有转,这两年一直是口袋户口,一张旧身份证在使用。现在,户口要求迁到学校,要办理二代身份证。身份证太有用了,办什么都缺不了它,眼看着挨不下去了。要正本清源,户口从大学毕业转出去,再转一圈回来,如果要去千里之遥的重庆开什么证明,那是要哭的节奏。大桓把这问题跟父亲说了一下,绕来绕去,让电话那头父亲很烦躁。现在的焦点集中在那张旧户口迁移证,大桓没有随身携带,后来还是大妹在家里旧箱子里找到了。到学校保卫处一问,简单,把这张旧迁移证作废,学校再把户口上上来,不用兜圈子,大桓如蒙大赦,交了五元钱。后来办身份证时候,又特别地多收了五元钱,似乎收重了,这都不是事。大桓拿到一张省城身份证,十年使用期。
      二妹于槿现在大四了,她们学校跟大桓所在不远,相互之间多有走动。他帮妹妹配了一部手机,诺基亚的直板机,黑色塑料机身,几百块钱,差不多就是后来所说的老人机,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于槿在学校属于贫困学生一族,没有半点奢华,她的业余时间很少用来做兼职赚钱,她在科技大学辅修日语专业。大桓在大学期间,这种用度的窘迫会带来自卑,这片愁云对于大好年华的于槿不知道会不会产生阴影,注定过不了时尚、时髦的生活。父亲一直津津乐道于槿的语言方面学习有特长,英语过了六级,日语在考一级。她在着手准备考研,南京大学的人文地理专业,据她分析,只有这所学校外语可以选择考日语。大桓不以为然,你英语挺好的,没必要为一个日语限制自己,你在一群考日语的学生中外语排名未必比跟一群学生竞争英语来得高,她不听。
      她有一门公选课,关于古代诗歌的,要写一篇课程论文,大哥是考过古代文学的,不客气地让他代写。大桓简单查了一下资料,写了大诗人杜甫,说他诗歌中没有富贵气相,诗人贾至、杜甫、王维、岑参有同题的朝堂应制和诗,杜诗中出现“燕雀”,杜甫的诗和他的人生互相成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于槿干脆把她的辅修的毕业论文交给大桓来写,然后她再整理翻译成日语。大桓选了个很扯淡的题目,论日本的民族性,主要思路是从《菊与刀》出发,广泛参考网页和中国期刊网的论文,七拼八凑合成一篇文章。她以此为蓝本,交上去的论文,老师很不满意,说问题很多。她的本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设计也很麻烦,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广泛采集数据,再用电脑软件进行处理。没有电脑,只能在机房操作,这些软件她都不熟,老要问人。
      小妹于株开学后就跟大桓打电话,用的是公用电话,大桓还以为是哪个女同学找他有事了。于株的学校藏在一片新建的房子里,坐车过去要绕着省城最大湖泊走大半个小时。大桓去看望她时候,有一班发往她们学校的公汽,大桓的眼镜这么厚,一看就不像是专科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子在淡淡地撩拨他。大桓收敛心神,视若无睹,快下车时候,那女子用高跟鞋底狠狠踩了大桓一下,真叫一个痛,当回色狼也没这么惨。于株的老师就有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兼任,她对语言学科不是很感兴趣,专业也就是得过且过,应付过关的水准。她比较外向,在那里结交了不少朋友。
      课余时间,大桓也去网吧,现在再去网吧,就没有那种为游戏痴狂的劲头。大桓觉得一个暑假写博文下来,自己文字功夫见长,给一些熟悉的报纸副刊和杂志投电子稿件,结果总是石沉大海,自己写的东西还是差点意思,不够吸引人。老夫聊发少年狂,加陌生女子聊天,还是老样子,兴致来了,谈天说地,兴致去了,上线隐身不理人。有一个省城的大学女生,网名冰格,两人聊得挺热乎的,后来那个女生把自己照片作为头像,长得其貌不扬,大桓就不再理她了。
      由于自己年纪不小了,父母老在强烈暗示,也该找个女朋友了。吴明书说要把他的同学介绍给大桓,大桓想了一下,谢绝了,还是一种自卑心作祟,其貌不扬,家境也不太好,害怕被拒绝。那个熟悉的半盈利机房迁出了化学楼,五楼的资料室可以免费上网查资料,然后发现学校买的外文数据库好少,简直不够用。
      每周三晚上开组会,选定导师后,研一新生入组参加,先观摩学习,一个月后,开始准备做文献报告,分为英文文献报告和中文文献报告。组里的老师有三位,杨老师、韩老师和冯老师。冯老师是杨老师的副手,副教授,资历很老,读书那会是当地高考状元,父亲是烟草局长,人生很顺利,就是差一个博士学位不能团圆,现在还有一重身份,在杨老师名下读博士,过好久会做一次实验进展报告。每次组会分为文献报告、实验进展报告、安全卫生检查报告和导师总结几部分。文献报告是开胃菜,实验进展报告是重点,一个月汇报一次实验进展,导师们对这很关心,大家也可以提意见进行讨论。实验进行得比较顺利的同学,扬眉吐气,气氛会比较轻松,长时间没进展的同学,那就要接受拷问,问题出在哪,时间会在瞬间凝结,导师不会给好脸,相当功利。实验告一段落了,才能整理数据出文章,这就是一个导师的成果,每年都要进行量化考核。实验长时间做不出来,无外乎能力不行、态度不行,都要挨批。
      韩老师组规模中等,现在是八个学生。研三彭晓刚、程小飞、严丽三人。彭晓刚是个牛人,他也是武棠大学同学,一个新课题给他,两个星期就成功打通路线,不到一个月就刷完系列化合物的数据;程小飞,圆脸,就是到宿舍找金克的那倒霉孩子,他本科211,研究生初试第二名,结果没弄成公费,很多人都替他叫屈,他一直耿耿于怀,实验做得不好也不坏,像一个要上发条的机器,拨一下走一下;严丽是大桓大学同学,以前只是听说有这个人,她挺能干的,据说一个人做的工作够两个人毕业。
      研二金克、伊柳、罗琳琅三人。金克外向,善于交际,背景不凡,韩老师很器重他。上大学那会大桓跟他是点头之交,印象中就是个不高的体育部长,爱打篮球,学习上没什么优长之处,现在摇身一变就是师兄了。大桓喊,“师兄好”,“还是叫我金克吧”两人组会开始前一直聊天,很有沧桑感,询问了一些老同学的近况,大桓很感慨地说,“现在研究生同学间的感情没本科同学好。”“那是当然,住在一起,玩在一起。”伊柳看起来像个小女生,大桓和武棠迈进实验室,彭晓刚对她暧昧一笑,这就是你的菜,后来才发现她的脾气非常火爆,不知道是不是家里宠坏了,除了跟彭晓刚相处融洽,其他人都不喜欢她,包括杨老师那边弟子。罗琳琅攻坚能力很强,做实验的好手,她的课题最难,完成度最高。
      韩老师有两间实验室,研二研三做实验的学生分布是:彭晓刚、程小飞、伊柳在714实验室,和蒋老师实验室相邻和相对;严丽、金克和罗琳琅在722实验室,被杨老师的实验室包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8章 跟妹妹们的来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