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和服的历史(下) ...
-
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1. 古代日本的和服
绳纹,弥生,古坟时期的和服
绳纹时期约在公元前1万年前至公元前2-3世纪之间,因为在这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手制黑色陶器,而且这些陶器四周有用草滚轧而成的花纹,所以称之为“绳纹式文化”。当时的人们用兽皮、鱼皮、羽毛、树皮等披在身上,作为遮身之物。由于农业的发展,诞生了纤维织物。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从公元3世纪到七世纪,以前方后圆为代表的高桀古坟,以畿内为中心遍及日本全国各地,标志着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时期——古坟时期。当时由于促进了与中国大陆的交流,衣着也发生了变化。女子下着裙子,上着短衣,男子下着长裤,上着短衣。
飞鸟、奈良时期的和服
公元592年第一位女皇推古天皇即位,由圣德太子摄政。推古天皇即位后,因帝都在飞鸟,故称飞鸟时代。在这个期间,宫廷制定了模仿冠服和朝服的制度,即于公元603年指定的“冠服十二阶”。公元710年,日本皇室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开始了“奈良时代”(710-794)。在这一时期,统治的范围到达本州东北部和九州南部的西南诸岛。奈良朝廷注意吸收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多次派遣留学僧和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无任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模仿之风极为盛行。从中国古代吴越地区--就是现在的苏州、无锡、杭州一带,宽袖、叠襟的长衫服装传到了日本,成为当时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装,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上流阶级的衣着以宽松的形式出现。
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染色工艺由于植物染料使用量的增加,使绞缬工艺得到了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纹。此外,夹缬工艺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夹缬是指将被染的织物对折后夹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花版中,再进行染色。因被夹紧的部位染液不能上染,撤去花版后即显出花纹。这种传统工艺对后来型纸印花工艺的出现有直接的影响。另外还有蜡缬,它是利用印版蘸取能在织物上自行固着的液态或半液态物质,作防染材料,在织物上对需显示花纹的部位进行压印,再进行染色。因有蜡的部位染液难以上染,使织物显示出花纹图案。所染的颜色有红、黄、紫、黑、茶色和蓝色。当时金、银丝线也已经用于织物生产,用于手绘和刺绣的装饰。织物的纹样大部分仿自中国,以大花型为主,造型饱满,色彩华丽。其中的晕纹图案为天平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图案。
华丽的平安时期的“十二单”和服
在奈良时代的后期,内争纷起,皇室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削弱贵族和僧侣的力量,公元794年,恒武天皇决定在长岗(今京都)筹建新都,定名平安京,从此开始了长达400多年的“平安时代”(794—1192),平安时代在日本史上又称“国风时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大和民族的新文化。这时期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势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平安时代的女装有较大的变化,在这个时代中,宫廷中的女装的朝服与礼服越来越近,上衣和下裳的尺寸加长,袴的宽度变窄,内裙外露。女装的类型可以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即礼服,便装有小圭,细长,壶装束等。
平安时代的染织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特别是纱、罗织物应用广泛,日常用的有布、紬织物。有花纹织物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织、染、描、绣、刷等。印染方法主要还是采用浸染,刷印花是直接用植物茎叶或凭借型版,在上浆的白绢或纸上面刷印出花纹的一种手工印花方法。染织品的色彩非常丰富,并且讲究应景取色。如表现樱花纹样,表层看上去是白色的,但同时又要透出里层的淡紫色。因为樱花虽然是白色的,但嫩叶带有淡紫色,所以整体表现自然的真实面貌,不能忽视一点细节。另外,日本人也把自然的、写生的与外来纹样题材图案化,使原来具象的内容经过变形使其装饰化、几何化,这种纹样称为有职纹样。如团花纹样、对波纹样、龟背纹样等。
2. 中世日本的和服
镰仓、室町幕府时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镰仓、室町幕府时期这个时代是武家阶级掌握了实权的时代,服装也开始转为实用形。女性服装由于武家提倡简易的生活,已经废除了原夹繁缛的着装制度,于是省却了一些礼仪性的装饰,改为小袖。室町时代末期,和服的原形出现。女带原来是不外露的,只是民间偶有用细带系腰。到了战国时代,首先是贵族阶层的人开始内带外系,这就出现了对腰带外观进行设计的要求,
3. 近世日本
安山、桃山时期
安山、桃山文化时代,绚丽多彩的美术工艺品极为发达。由于染色技术发生了飞跃地发展,服装的花样也变得豪华。当时的妇女流行穿小袖,系宽约2寸的带子。小袖从上个时代末期开始,袖长变短、袖口缩小,抉成为小而圆的偃月形刀袖,低领尖、没有缘边、大身幅,领口和大襟的色彩艳丽醒目,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服装所用的材料有真丝织锦、缎地锦、暗花纱、花菱、薄绢和舶来品如凸花锦、呢绒、毛织物、天鹅绒等。但最受欢迎的还是棉织物材料。色彩喜好黑、白、红、黄等,像黄色地上装饰同色花或刺绣金线图案等色调统一且华丽的效果比较常见。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
德川(江户)幕府时期
德川家康掌朝的江户幕府经历了长达300年的历史。普通阶级得益于经济和社会势力,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出现了和现代和服的形状几近相同的小袖,诞生了友禅染。江户时代,小袖的形制与今天所看到的和服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可以看成是现在的一种简单式样的和服。江户前期妇女用的小袖常以黄八丈绢、早川织、绉绸等材料制成。在颜色上,,妇女的小袖大都绚丽多彩,变化丰富,常用的装饰纹样有水、云、闪电、 动物、植物、器物、建筑、文字等,纹样题材和表现手法极其繁多。贞享开始至元禄,纹样以小袖背部为中心,从肩开始一直连续到下摆,纹样比以前更加丰富。男子服饰中最著名的是熨斗目,指的是袖和腰部的条纹装饰。女子的礼服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金箔装饰,使服饰更趋华丽。享保时八代将军吉宗颁布俭节令,小袖装饰趋于朴实。江户后期,服装的形式变化较多。开始时,武家衣服的腋下是不开口的,而民间多在服装的腋窝出留开口部位,庆应时则以开小钱大小的口做了统一的规定。江户时的妇女穿圆领袖,袖径以碗口大小为准,但京都和大阪仍是采用三角形袖。在那个时期,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带的打法。享保年间(公元1716年—1743年),带结已经非常普及了。
在和服中,模样和纹样是一个词,有时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但有时在不同的场合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它们的共性都是指和服的纹样图案,但纹样更多指图案的题材和构成,而模样更多指图案的布局。
中国古代有一种织物称为织成,其织物图案是按照服装款式进行设计的,日本和服的纹样设计大多类似于中国的织成。因此,模样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模样主要是根据图案的分布配置来称呼的,如图案布满整件和服称总模样,位于下摆部位的称据模样,只在肩部和下摆部位布置图案而在其余部位空白的称为肩据模样;特别奇怪的是首拔 模样,纹样布置在从肩到胸的位置;片身替模样,身上和袖上一部分布置纹样;一字模样,在腰部横向布置一段纹样,也称为贸斗目风,其他还有文字模样和胸模样等等。模样也可以按时代的发展来进行分类,因为一个时代可能流行一类模样。
庆长时代(1596-1615年)是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德川秀 忠的时代,即从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当时流行庆长模样,其制作方法多为在绞染上再行刺绣或压印金银箔或称招箔,和服的全体都是无间隔的图案,非常豪华,称为总模样,由于这种模样基本上看不到地部,故而又称无地模样。其纹样以花齐为主,特别是樱花和椿树,反映了桃山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是一种花开烂漫的气象,在今日的振袖中,被称为庆长模样的多是总模样。
宽文时代(1661-1673 年)是德川家纲的时代,宽文模样别名肩据模样,纹样从右肩为起点,留下充分的余 白,然后在据前部及据全部描出生动的图案,纹样大胆地表现了大轮的菊花、草花,雄浑的龙、动物、扇面、笠及车等,开创了模样新局面,这可能与历史背景有关。历史上,宽文时代的前三年江户连续发生了特大火灾,因此幕府强调节俭,和服纹样也呈现出简约化的趋势,从庆长模样演变到宽文模样是时代的今然。
宽文时代(1661-1673 年)是德川家纲的时代,宽文模样别名肩据模样,纹样从右肩为起点,留下充分的余 白,然后在据前部及据全部描出生动的图案,纹样大胆地表现了大轮的菊花、草花,雄浑的龙、动物、扇面、笠及车等,开创了模样新局面,这可能与历史背景有关。历史上,宽文时代的前三年江户连续发生了特大火灾,因此幕府强调节俭,和服纹样也呈现出简约化的趋势,从庆长模样演变到宽文模样是时代的今然。
元禄时代(1688-1704年)是五代将军德川冈吉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松尾芭蕉、近松门左卫门、井原西鹤等人都是在这个时代出名的,歌舞伎役者的市川团十郎,浮世绘名家菱川师宣等也都活跃在这个时代,和服纹样史上的重要一环友禅染也出现在这一时代。友禅的出现把纹样的表现提高到一个完全自由的境界,因此元禄模样也是以此模样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