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世难容一 ...


  •   周纨深叹一口气:“此事皆因一桩婚事而起,不知温大人可曾听说过蒙阳当地才女吴家小姐吴贞。”

      温瑜回忆了一下,他确实听说过这位女子,她是本地富商吴满江的小女儿。

      据说这位吴贞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还写的一手好行书,字画难求,连蜀地一些名士都对她赞赏有加,同时她也是吴老爷的一张底牌。

      当时温瑜刚上任,吴老爷很隐晦的提起他有一女,才华横溢貌美如花,意思就是向温瑜提亲,虽被温瑜委婉拒绝,但吴老爷看起来似乎没有死心。

      周纨接着说道:“吴家本来跟卫家长子婚约,卫家以前跟孙县令关系好,在蒙阳县隐隐有些为首的意思,当时百姓叛乱,卫大郎就在孙县令身边,跟孙县令一起被人乱刀砍死了。”

      卫大郎死了,按理说卫吴两家的婚约也该作罢,可谁知卫家却说,卫大郎死了还有同母弟弟卫三郎,兄终弟及自古以来就有这个传统,让吴贞跟卫三郎成婚。

      吴老爷当然不乐意,卫大郎人情练达又是个秀才,看起来前途无量,配他女儿是没问题。

      而卫二郎今年才14岁,被家里宠得飞扬跋扈,据说在学堂里也是不学无术,小小年纪就跟一帮人整日寻花问柳。这样的人,吴老爷怎么舍得把一直捏在手里待价而沽的女儿吴贞嫁过去呢?

      但是卫家势大,吴老爷不好得罪,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去跟周纨说,说想把女儿许配给周存冲,先利用周纨摆脱卫家,最后女儿嫁不嫁再做另一打算。

      周纨当然知道吴满江打的是什么算盘。

      如果是旁的事,周纨还好拒绝,但是儿子是他的心病,他也实在舍不得吴贞这么个好儿媳。
      于是两家就口头上达成了协议。

      卫二郎知道这件事后,成天找周存冲的麻烦,两人本就是同窗,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周存冲躲不开,也被他挑出了火气,每日见面就是掐架。

      这次周存冲在被卫二郎堵在路上,两人又是一顿打。

      搞清事情始末,温瑜问周纨现在打算怎么做。

      周纨摇头:“其实吴老爷多虑了,孙县令死后,卫家的靠山也就倒了,根本不能拿他怎么样。我本是想着,吴家小姐是个好的,我豁下老脸也要为冲儿求娶过来。这几天想通了,趁人之危是非君子所为,我过些日子去跟吴满江说清,这桩亲事还是作罢吧。”

      周存冲在一旁听见父亲这么说,立马喜上眉梢:“爹你早就该这样做,我根本就不想娶亲,男儿志在四方!我有一天一定要走出蒙阳县!上阵杀敌!”

      周纨猛的在他头上狠敲了一下:“就你这服小身板还谈什么上阵杀敌!你当你老子是死的是吧!”

      说罢对着溫瑜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犬子无状,让大人见笑了”。

      周存冲身量不高,眉目清秀,此时在一旁气鼓鼓,像极了一只小兽。

      溫瑜看他两父子好笑:“无妨,令公子说的也有道理,大丈夫何患无妻,小小年纪就这么有志向 ,我倒是要对周大人道声恭喜,庆祝有此佳儿了。”

      周存冲听溫瑜这么说,顿时眼睛亮晶晶的。

      周纨看他这副德行,又是一番痛骂。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之后几天众人都正常工作。

      傍晚,突然有人击鼓鸣冤。卫家家主卫凇状告周存冲谋杀卫家二公子卫麟,状告蒙阳县典史周纨纵子行凶。

      卫式族人带着家仆将县衙围得水泄不通,齐声在门口喊冤。

      溫瑜直接黑了脸,让衙役对外面的人说凡是聚众闹事者,一律按律法处置,众人这才渐渐散去,只留下卫凇和卫家庶子卫平。

      此时天色已晚,不少小吏都已归家,温瑜看了卫凇的状纸,叫人把周纨和周存冲叫来。

      两人来之时已经听说了卫麟的死讯,都显得极为震惊。

      卫凇看见周存冲走进来就要冲上去动手,温瑜叫人把他死死拦住,问道:“卫凇,你状告周存冲杀你儿子,你可有什么证据?”

      卫凇还没开口,卫平红着眼睛在旁边喊道:“不是他周存冲还能是谁!那么多人看见他跟我三弟竹林约架,然后我三弟一夜未归!第二天就发现……就发现我三弟的尸体!周存冲你个畜生!我三弟好歹跟你同窗多年!你怎么就下的来手!”

      周存冲原本还在恍惚中,这下子被他骂醒了。他狠狠翻了个白眼:“我怎么知道是谁杀的卫麟,他昨天自己找我打架,结果人根本没来,我在竹林等了他两个时辰!要我说满蒙阳恨他的人多着呢,就连你卫二公子”

      他冷冷一笑“卫大卫三如今都死了,卫家以后不就是你卫平的囊中之物了吗。”

      卫平听了暴跳如雷:“你血口喷人!你……”

      “住口!”温瑜感到头痛,这样吵下去简直没完没了。

      此时周纨也反应过来,他带着周存冲向温瑜行了一礼:“温大人明察,犬子虽然顽劣,但却并非是那等作奸犯科之人。如今既然有人状告下官父子,那下官愿意停职接受调查。”

      温瑜皱皱眉,明代,或者说整个古代中国的法律都是遵从有罪推论,就是如果你被告到官府的时候,如果你不能证明你是无罪的,那么你就是有罪。不像现代法律在有确凿的证据出来之前,你只能被称为嫌疑人。

      他自己是相信周存冲没有杀人,但是现在有人递了状纸,那么他也只能下令将周纨父子收押了。

      温瑜对卫凇说今天天色已晚,待明天他查明真相一定会给卫凇一个交代。

      卫凇老泪纵横,显然一连失去两个嫡子对他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他倒是不怀疑温瑜包庇,毕竟温瑜在当地无亲无故,才认识周家父子几天,还不至于到徇私枉法的程度。就这样众人散去。

      第二天一大早,温瑜就在仵作张洪和捕头邓武的伴随下去往衙门里的停尸房,卫麟的尸体只在这里停三天,三天之后就要运回家中。

      温瑜上辈子加这辈子都第一次见死人,不过他向来性子寡淡,穿到明朝之后又有意的控制自己跟原主一样变得刻板守礼,所以也并未太害怕。

      见他目光清正,面不改色的看着仵作拉开遮挡尸体的帘幕,张洪和邓武不禁露出钦佩之色。

      还好卫麟的死状并没有特别狰狞,伤口在心脏附近,身上没有其他伤痕,基本上一刀毙命。

      邓武对此表示了疑问:“大人,这不对啊,这尸体也太干净了,按卫家的说法,卫麟和周存冲两人去竹林斗殴,两人身形差不太多,怎么可能一点别的伤痕都没有呢?除非……”

      “除非凶手在卫麟没有一点防备的情况下,直接将刀捅进了卫麟的心脏。”温瑜替他把话说完。

      张洪在旁边补充道:“假如是凶手真的是周存冲,他把卫麟约出来,可能先说了什么先哄了卫麟一通,然后趁其不注意,直接行凶。”

      温瑜点头:“你说的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卫麟可曾中毒?”

      张洪拿出验尸记录给温瑜看:“回大人,在卫麟体内并未发现有药物残留,他的死亡时间大约是在申时到戌时之间。”

      据周存冲所言,他跟卫麟约定的时间是酉时,他提前到了,等了两个时辰卫麟没来,他怕赶不上一更三点的宵禁,便回去了。

      到家的时候大概一更一点,很多人都能给他作证。

      但是他在时间线上没办法排除嫌疑,还需要其他的证据。

      从停尸房出来之后,温瑜就去找周纨父子了。

      此时周纨父子正住在牢房边的一件屋子里,这本来是供一些狱卒休息用的,周纨毕竟是蒙阳的第三把交椅,虽说现在被卸职收押,但是狱卒也不敢让他住臭烘烘的牢房,就给他俩安排了一间简陋的住处。

      温瑜刚进去,就见周存冲一脸菜色的被自己老父按着写大字,看温瑜来了,周纨连忙带着儿子行礼。

      温瑜挥手:“不用那些虚礼了,我来主要是问问存冲一些问题。”

      周存冲点头:“大人您尽管问,只要能抓住凶手替卫麟报仇,我一定知无不言。”

      温瑜诧异:“你不是跟卫麟关系不好吗?”

      周存冲的脸上闪过一丝扭捏:“我其实也不是特别讨厌他,我们俩是一起长大的,他这个人吧,虽然好色鲁莽胆小无耻……但总的来说,还不是个坏人……他家之前做的那些事,都是他哥他爹的主意,他从来都没参与过。”

      听他说完,温瑜和周纨都心里觉得安慰,温瑜道:“好孩子,既然你自己心里有杆秤,那就把所有的事都原原本本的告诉我,不管事大事小,争取一件也别落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抓到真正的凶手。”

      周纨也在一旁点头:“存冲你要听温大人的话,一定要仔细想,不然你老子跟你这回怕是要栽在这里了。”

      周存冲听他们这么说,面色郑重了不少,答道:“我尽量。”

  • 作者有话要说:  1)古代时间划分
    子时23~1点 丑时1~3点
    寅时3~5点 卯时5~7点
    辰时7~9点 巳时9~11点
    午时11~13点 未时13~15点
    申时15~17点 酉时17~19点
    戌时19~21点 亥时21~23点。
    另外 古代一更分为5点,一点相当于现在的24分钟
    明朝规定,一更三点敲响暮鼓(大概8点左右),城内禁止出行。五更三点(6点左右)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
    2)继续说明朝赋税
    之前说过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定下不收商业税的规矩,主要是因为当时重农抑商,再加上国家元气还没恢复,真正有钱的大商人还是很少的,最出名的沈万三还被朱元璋流放到云南采蘑菇去了(后来也有人说这是清政府编出来抹黑朱元璋的),真假我们就不论了,但是朱元璋讨厌大商人是肯定的。
    剩下的都是小老百姓,朱元璋是个苦命娃儿出身,他十分同情底层人民,觉得小老百姓生活不易,做点小生意糊口,国家又怎么能收他们钱呢。
    但是他忽略了两点,一是他不收,但是有贪官污吏替他收,明朝中后期吏治腐败,随便一个宦官去地方养老,都要巧立名目征收不少税,但是这些钱进不了国家口袋。
    二是,哪里有人甘心一辈子贫穷,他所怜悯的老百姓,其中有一部分走了出去,创造出难以想象的财富,包括后世赫赫有名的徽商晋商,很多都是在明朝彻底发展起来的。
    真正苦的黎民被一层层剥削,而大商人却不用交税,这就使明朝末年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最后民怨打到顶点,农民起义不断。
    最后蠢作者继续厚脸皮求评论求收藏(~ ̄▽ ̄)~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