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大传胪 ...

  •   殿试是皇阿玛亲自出题考校新贡士,这回不用我等皇子监考,我照样得搁太和殿好好站着,看取中会试的新贡士进殿考试。
      跟选秀一样,贡士也是按会试名次由高到低六个一排列队。贡士队伍甫一露面,我即为第一排当中的青年吸引了眼光。
      年轻英俊的贡士我见过不少,比如张廷玉、徐本、绮礼、年羹尧,但再没谁似眼前这个人一般眉清目秀,将一身蓝衣穿得超凡脱俗,完全地契合了我对江南才子的想象——男生女相,聪明外露。衣重六铢,晴时无弦。
      第一排第三列,这个位置对应会试第三,我很快想起他的名字:汪绎,前科会试第三名,因父丧,错过前科殿试,今科由礼部奏请,皇阿玛恩准直接殿试。
      今科会试第三名张成遇排在他之后,第四列。
      连带地第七名的张廷玉排在第二排第二列不提。

      一时考试开始,我站得无聊,便忍不住胡思乱想,想皇阿玛是否会点汪绎为探花。
      无论才学样貌,汪绎都是我见过的人中探花最合适的人选。
      张廷玉虽说生得也俊,却是老成太过,少了股书生意气,才子风流……

      回到府邸书房,我吩咐戴铎:“抄了汪绎的履历来。”
      “爷,”稍后戴铎回我:“汪绎祖籍安徽,现居江苏常熟……”
      没想到汪绎是跟张廷玉一般的安徽人,我有些意外,转念又以为还是江南的水养人,张廷玉若是生在江南,一准也添些轻灵……

      三月初七小传胪是礼部给皇阿玛引荐殿试读卷前十名。
      “皇上,”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拿着卷子禀报:“臣等议殿试前十名:季愈、汪绎、王露、张成遇、管昂发、严宗溥、 徐本。”
      徐本?我很吃惊。
      俗话说“文无第一”,若非殿试超常发挥,殿试读卷官很少将某个贡士的名次提前二十多名,更别说徐本还是刑部侍郎徐潮的儿子。

      “……杨守知、董麒、张翮。”
      没有张廷玉!我讶异地扫了张英一眼,张英站得纹丝不动。
      张师傅为人小心谨慎,我猜测:加上才发顺天府乡试案,张师傅为避嫌疑,多半是他自己主动提议,压了张廷玉的名次。
      ……

      悄寂无声中,皇阿玛阅完十张卷子。沉思一刻,皇阿玛抽出第二张卷子,谕旨:“前科会试第三名汪绎为父孝未能参与前科殿试,今科殿试擢为第一甲第一名,以彰孝道。”
      汪绎状元!我愣住。汪绎文章这么厉害的吗?能让皇阿玛罔顾今科贡士体面,将他这个前科会试第三取作今科殿试第一。
      难不成父孝三年,汪绎真都用来精进读书了?就汪绎那个样貌,真想不到他这么沉得下心来。
      真正是人不可貌相。

      拿起第一张卷子,皇阿玛谕旨:“今科会试第二名季愈第一甲第二名。”
      下一张:“今科会试第一名王露第一甲第三名。”
      ……
      “徐本父亲徐潮官居从二品刑部侍郎,作为官员之子,”皇阿玛抽出徐本的卷子:“徐本取做第十九名,另补一张卷子来,进第十名。往后,乡试试卷分作官卷和民卷。”
      “凡京官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官,外官文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子孙和曾孙、胞兄弟侄应乡试者,概入官卷,余皆入民卷,分别规定取中名额。如官员子弟应试人不足中额一名,则不单列官卷,而散入民卷。”
      “官卷民卷合并取第,官卷自第十九名起取!”
      我……

      殿试发榜中忽然提及乡试,我有一刻地怔愣。但待消化完皇阿玛的话后,我真心叹服:如此才是规避顺天府乡试案重演的解决之道。
      “皇阿玛圣明!”
      我跟着太子一块磕头,山呼万岁。
      站起身,再看张英,我服气:到底是朝堂屹立二十年不倒的张师傅,想必早就料到顺天府乡试案后皇阿玛对科举的革新动作。
      ……

      三月初八大传胪。大清早地我站太和殿内看绮礼、张廷玉、徐本、年羹尧等新贡士入朝。跟殿试不同,今儿贡士们都穿着一色的石青朝服,戴着一色的三枝九叶帽,队伍看着特别齐整。
      新贡士立在文武百官之后,离得有点远,看不清脸,我只能根据殿试时的顺序推断张廷玉、徐本、绮礼的位置。
      如无意外,他三个都会为皇阿玛点为二甲,赐进士出身。

      皇阿玛升座之后典礼开始。三跪九叩之后传胪官捧出金榜宣汪绎为状元,季愈榜眼、王露为探花。
      远远地看到汪绎、季愈、王露为礼官引到御道中间跪下,我一下子就想到三年前的李蟠、姜宸英,不觉感慨: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就是当前车的李蟠、姜宸英下场太过惨烈。

      “第二甲第一名张成遇……”
      “第二甲第二名……”
      传胪官念一个名字,即有人撩袍跪下。眨眼念了十个,张廷玉前后左右的人都跪下了,张廷玉尤跟一根杆子似的戳在原地,实有些可怜。

      “第二甲第十六名徐本……”
      徐本没意外地取在了第十九名。
      ……

      “第二甲第三十三名绮礼……”
      对于绮礼提前六名,我不算太过意外。每年殿试都有人发挥失常,甚至于不能完卷。绮礼姓郭络罗,家常出入我兄弟府邸,见多识广的,无可能紧张出错。
      现在绮礼前方,除了张廷玉,还戳了五个人。
      难不成,我生了怀疑:张廷玉殿试出了岔子?
      很难想象,但总归有个缘由吧!

      “第二甲第六十名……”
      传胪官宣完二甲又宣三甲:“第三甲第一名史贻直……”
      张廷玉前面一排,同排,后方两排的人都已跪下,打第五排开始才有殿试失常,掉出二甲的杆子,连张廷玉在内,一共七个人。
      我大概明白了张英的苦心:才刚出了顺天府乡试大案,这科会试必得保万无一失,不留一点话柄争议。
      张英从大局着眼,宰相天下,就是张廷玉可怜,满腹锦绣却落得跟其他落第者一般孓孓而立,倍受煎熬。

      “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张廷玉……”
      在前十一排的贡士都跪下之后,传胪官终于宣了张廷玉的名字,我不觉出一口长气,张英可算是没把亲儿子压到榜末。
      偷瞧一眼皇阿玛,皇阿玛端身而坐,神态跟画像一般威仪,看不出心思。再瞧一眼太子,也是庄严肃穆,我跟着站好,不再东张西望。

      “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一名富尔敦……”
      “第三甲第二百一十八名年羹尧……”
      这个名次折算下来二百八十一名,倒是比会试高了整十八名。估计跟绮礼一样,前排有人太紧张了,就显出年羹尧的超长发挥来了。
      京里的官宦子弟,可不止文章有优势,还有见识气度。
      寒门子弟即便入了仕,也有得好熬了!

      唱好名,新进士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皇阿玛、太子还宫,礼部堂官捧了金榜出午门去长安门外张贴,今科三鼎甲:汪绎、季愈、王露走皇阿玛才能走的御道跟随。
      一甲之后跟着新进士,再是文武百官,最后是王公宗室,包括我们一众皇子。
      如此落在长安门外的百姓眼里便是汪绎、季愈、王露三人似天子一般率领满朝文武,王公大臣几千人步出午门中门接受朝贺。
      这绝对是汪绎、季愈、王露这辈子最荣耀的时刻,也是全天下每一个举子的迤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既然科举的初心是选拔民间人才,科举的荣耀也终得归于百姓学子。
      ……
      新进士长安门外看榜,互道恭喜。徐本、绮礼、年羹尧、张廷玉站到了一起,汪绎忽然转过来冲张廷玉抱拳,胤祥忍不住跟我嘀咕:“汪绎怎么认识张廷玉的?”
      我随口告诉:“汪绎祖籍安徽休宁,跟张廷玉是同乡!”
      “汪绎不是江南人?”
      看来胤祥也以为汪绎具足江南才子风范。我摇头:“到汪绎父亲这一辈,为做生意才举家迁去江苏常熟。”
      ……
      我身边的胤祺约胤禟、胤禩、胤?一起去郭络罗家贺绮礼,没想为胤禩拒绝。
      “五哥、九弟、十弟,你们先去。”胤禩望一眼胤褆:“我随大哥去纳兰家贺富尔敦,回头再去贺绮礼。”
      胤禩打小由惠妃抚养,礼法上纳兰家才是他正经舅家,他生母卫氏娘家和岳家郭络罗家都得靠后。胤禩这么安排,除了赶了点,倒是没错。
      胤祯一看这么多人去喝酒,跟着自告奋勇:“五哥、九哥、十哥,我同你们一起去贺绮礼。”
      我约胤祥:“十三弟,我书院的梅花开了,你来我府邸赏花。”
      胤祥听笑:“四哥,难为您还记着。”
      我也笑:“这哪儿能忘?”
      绮罗进府我固是不能摆酒请客,但这么高兴的事,不喝酒哪成?枯饮无趣,倒是叫上十三弟一道把酒看花,乐享春光。

      回到府邸,我吩咐管家:“高福,告诉福晋给张廷玉、徐本、年羹尧、绮礼、富尔敦各送一份礼去!”
      “嗻!”高福答应去了。
      胤祥打我案头梅花插瓶上抬起头来:“四哥,还是您有闲情雅致,我书房里也有几个花瓶,至今都没开过光。”
      “十三弟,坐!”我请胤祥上炕,高无庸端来酒杯酒菜。
      胤祥讶异:“四哥,不是说赏梅吗?”
      我推开后窗:“喏,不就在这吗?”
      我书房后窗虽是普通的隔扇窗,但推开后,朱红的窗框即就似画框一般将后院红梅连同四周的青砖筒瓦红青门柱框成一幅工笔中堂。

      “好!四哥,”胤祥鼓掌称赞:“这地栽的梅花确非盆栽可比。我再未曾见过比这更繁盛的梅。”
      “去岁南巡在江南也没见?”我有些意外。
      “四哥,江南的梅花开得早,正月底二月初就开了,比京师早了一个月。去岁南巡,皇阿玛御驾到江宁时,梅花山的万株梅花都开过了,新叶都生出来了。倒是山茶、栀子见了不少,跟梅花一般都生长在户外山野,长得有丈高,花大如盘,累累绽放,就讲究一个只见花不见叶。”
      我听得神往,忍不住笑道:“十三弟,早听说江南人文弱,北方人高壮,没想这花木却是反过来的。”
      “南方人确是身材瘦削,个头普遍矮些。花木,似江南的桂花也都是地栽,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积年的老树能长到六七丈高,品种也多,有一种四季桂四季开花,我有幸赶上一波,那一树宫黄,香飘云外,实不是京里盆栽桂花所能有的气象……”

      闲话间,戴铎捧了拜贴来回:“爷,年羹尧来请安!”
      “请!”
      年羹尧大步进来:“奴才年羹尧给贝勒爷,十三爷请安,贝勒爷,十三爷吉祥!”
      “起去,”我抬手叫起,招呼:“亮工,你来得正好,过来坐。”
      “奴才谢爷恩典!”
      年羹尧走近来,并不上炕,只屈一条腿跪坐炕沿,高无庸适时送上碗筷。
      胤祥抓过酒壶替年羹尧斟酒,年羹尧慌地双手捧住酒杯:“十三爷,您折煞奴才了!”
      “亮工,”我举起酒杯:“今儿你中了进士,我跟你十三爷贺你一杯!”
      年羹尧双手捧杯立又转向了我:“贝勒爷、十三爷抬举,奴才不胜惶恐!”
      ……
      喝三杯酒,就两口菜,打发走年羹尧,胤祥跟我感叹:“这入了仕就是不一样,刚我瞧年羹尧,沉稳了不少。”
      说到沉稳,必绕不过张廷玉。我想起今儿传胪礼上的故事,不免赞叹:“张师傅不止学问好,家教也厉害。教出来的儿子不同凡响。”
      枯立半日,至为要紧的进士名次从会试第七名咣啷砸到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张廷玉即便早前得他爹提醒,终归还是要他自己面对孤立无援的惨淡。
      胤祥点点头:“张廷玉的会试文章水平摆在那儿,殿试名次落后,事实如何,等文章流出来自然知晓。”
      “皇阿玛谕旨三月十五朝考遴选庶吉士。朝考不只看朝考文章,还要结合举业、会试、殿试文章。张廷玉朝考能选为庶吉士的机会仍然很大。徐本、绮礼不用说,就是了,反倒是年羹尧,有点够呛。”
      胤祥说委婉了。庶吉士是朝廷储备人才,人称“储相”。庶吉士选拔一般只从会试、殿试前一百名出,就年羹尧那会试、殿试都三甲倒数的成绩,除非天降奇遇,不然根本没有可能。
      “罢了,”我摇头:“选不上就选不上吧。水平不到,硬提上去,念不出来也是白搭。”
      比如傅敏。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大传胪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