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罗花农 ...

  •   上车先换衣裳。
      穿朝服逛街,为御史看到了,一准被参大不敬。当然也不能穿百姓衣裳,为御史认出来了,会被参“白龙鱼服,有失体统”。总之,穿家常规制衣服可以,象征宗室身份的黄带子得扎好,不能失了皇子体面。

      衣裳才刚换好,马车就停了。
      “爷、十三爷,”高福禀报:“顺天府衙役守住了路口,限制车轿通行。”
      灯市口地处前门大街、崇文门大街交汇之处,附近又有隆福寺、火神庙等著名古刹。为免发生火灾踩踏,顺天府每年元宵节都如临大敌,提前把守道路,限制通行。

      原就是来逛的,我冲胤祥笑道:“到地方了,十三弟,咱们下车!”
      下车步行,高无庸、武大忠、傅鼐、高福等跟随左右。
      京里无数宗室,京城人对于黄带子、红带子早已见惯不怪,我和胤祥汇入人流,只不过招来几个眼神,说不准都还是巡街御史的。

      灯市口之所以能成为全京城最大的灯市实是前门大街和崇文门大街两边的商铺够多,够繁华——所有的京城商号都以在这两条街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为荣。加上今年不仅是大比之年,且还是选秀之年,沿街的铺子为招揽生意,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扎出来的花灯一个赛一个的光彩,比元宵节内务府进给皇阿玛的花灯都新奇繁奢,更别提比我府了。
      没走几步,胤祥跟我感叹:“四哥,世人都说江宁繁华,‘六朝金粉,十里秦淮’,可您看这前门大街的商号,元宵花灯无不用玻璃绸缎,这比秦淮灯船都不差什么了。”
      我久闻秦淮灯船大名,却从未见过,现听到胤祥的话,不免回首来时路,讶然:“秦淮灯彩,就仅这样?”
      胤祥跟着回头:“单论灯彩,确是不差。江南虽是繁华,但我也没见哪条街有前门大街这许多的金铺银铺首饰铺,绸店布店衣帽店。”
      我点头,这些铺子的货品价格昂贵,利润也不是一般的杂货铺子所能比。

      “秦淮之胜,胜在秦淮河,舟行其中,水光倒影,恍若仙境。”
      京师不是没有河流湖泊,我叹气:只这个时节,都结成了大冰块子,人行其上,压根不用船,这即少了江南才有的水漾柔情。
      ……
      临近太白楼,路边墙角多了不少卖唱的。
      京师严寒,一年只得一熟,农家的日子原就较南方艰难。偏还每尝地遭遇雪灾,冰雹。遭灾的人为求活命,就往京里跑,沦为乞丐。其中会点乐器歌唱的,就沿街卖唱。

      我看胤祥摸荷包,按住他的手,叫管家:“高福!”
      高福送上两只钱袋,我递一只给胤祥:“十三弟,你给他们金瓜子,他们也没地花去。”
      市面上除了钱庄,金银铺子,其他店铺都不收黄金。事实上碎银于他们都难破开,反是铜板实用。

      京里大米十文一升,合一斤八两,够熬一锅热粥,木炭三文一斤,火房一文一宿,二十文足保一个人一天的温饱。
      高福备的钱袋里的钱都是串好的,二十文一串,如此不止散人时拿起来方便,受钱的也不至于满地找钱。
      胤祥一笑接过,随手两串丢在一个弹琵琶的大眼睛小丫头面前的响锣上,咣啷一声钱响。小丫头的父亲站起身拱手相问:“这位爷,您听什么曲子?”
      ……
      真有好的歌喉,或者琵琶胡琴技能,也不至于沦落到街头卖唱。但看小丫头一家三口的衣裳虽是半新不旧,却是缝补齐整,浆洗干净,我不免多瞧了歌唱的妇人一眼。
      男人无用,妇人跟着风餐露宿,一脸风霜,尤无怨持家,可谓妇行。
      一曲演完,我一般抛两串钱在大眼睛小丫头面前的响锣里……

      这么冷的天,又是过节,若不是家中实在揭不开锅,谁会搁这里喝风卖唱?
      边走边抛,我和胤祥很快抛空了钱袋。
      想着出来有一会子了,我提议:“十三弟,咱们且去太白楼歇歇脚吧!”

      太白楼三层,一楼大堂,二楼、三楼都是雅座。
      今儿元宵,客人多,大堂内坐无虚席。
      “二位爷,您们楼上请!”伙计引着我和胤祥上楼。
      “借过,借过!”身后传来跑堂伙计的招呼。
      我站着没动,伙计抱着一把二胡打我身边侧身跑过。
      目送伙计背影消失,胤祥望望我,没说话,我心里也颇为奇怪。举子以文会友,论及音律,必是高雅古琴,再不济也是琵琶箫筝。
      二胡虽说古来有之,受众广多,但就两根弦,音调有限,只能演小调或者做伴奏,实不等大雅之堂。
      比如太白楼人气沸鼎的大堂,现几个卖唱的无不是琵琶弹唱,就没一个胡琴。

      拾阶而上,刚踏上三楼,入耳一段悠扬二胡声。我讶异地停住脚:这一段滑音是怎么拉出来的?
      没错,我也会拉二胡,甚至于技艺还不错。毕竟宫里家宴,太子每尝地彩衣娱亲,都指我给他伴奏。

      十三弟也停了脚,不甚确定地问我:“四哥,刚是二胡试音?”
      我颔首,瞬间想到刚伙计拿上楼的胡琴。
      果然,敢在太白楼张扬表现的,无不有些绝活。
      十三弟年轻好事,怂恿我:“四哥,咱们瞧瞧去!”

      话音未落,琴音一转,转了曲调,一首全新的,我从未听过的曲子。
      随即又有女声歌唱:“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
      吹动著他的青衫袖……”
      蓦然地,眼前浮现出青衫乐伶黄昏沿街卖唱的画面,有些萧瑟,有些寂寥,偏呈现的是岁月静好的太平气象。由此愈觉哀婉动人。
      这个曲词,只这一段开篇,已是大家之作!
      “淡淡的月光,
      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
      宛转又上小桥头
      ……
      四野寂静,
      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
      试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
      只见月照芦狄洲……”
      这一段,仿的是李白那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沉吟:邀月对影,千古绝唱,唱尽孤傲,唱尽凄凉……

      “琴音绕丛林,
      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作这一首《酬张少府》时,正是李林甫当政,官场黑暗。王维急流勇退,隐居在辋川别墅。
      曲词作者这是以王维自比?
      王维多才多艺,不仅少年得志,中了状元,其人还会写诗,精音律,善绘画,通佛理。
      而这个曲词作者,显然通音律,作的这首曲子的歌词也跟王维的诗一样似一幅缓缓展开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想必也擅绘画。就不知科场名次如何,佛理精深否?
      ……
      “憔悴琴魂作漫游,
      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烟留,
      年少青丝,
      转瞬已然变白头……”
      曲词作者已经很老了吗?
      这个声音却是年轻。
      所以不是一个人。
      但能歌唱演奏得这般动人心弦,想必也有些经历故事。
      ……
      “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
      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 ……”
      无怨尤!
      这个心境,我苦笑:想我一个皇子阿哥,亲友眷属无数,算是生来受福的了,现更是努力精修佛法,偏至今也未达……
      “惟有这琴弦解离愁,
      晨昏常相伴,
      苦乐总相守,
      酒醒人散余韵悠……
      莫说壮志难踌,
      胸中歌千首,
      都为家乡山水留……”
      我虽不似这曲词作者会作曲作词,但我心情烦闷时候,一样是拉琴解忧,杜康浇愁。
      至于我的志向——很久以前,我曾想做个辅助父兄的贤王,守护我大清江山。现今看,我兄弟藏龙卧虎,轮不着我。我只能做个喝酒拉琴的富贵闲人。

      “天地悠悠,
      唯情最长久,
      共祝愿,
      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笙歌奏,
      年年岁岁乐无忧……”
      这也是我的心愿。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菩提心。
      这个词曲实作出了我的心声。

      “纵然人似黄鹤,
      一抔净土惠山丘,
      此情绵绵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
      你的琴声还伴著泉水流!”
      鸟飞留声,人走留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高山流水,自有知音。
      这份心胸,可谓是哀而不伤,君子坦荡。
      一曲唱罢,我尤沉浸回味,不能自已。

      “好!”
      良久,十三弟鼓掌叫好,高福打起门帘。
      我才发现,不知不觉我已站在雅座门口。
      绮礼、年羹尧、张廷玉、徐本——雅间里五个人,除了拉琴唱曲的胖子脸生外,竟都是老相识。

      看到我和十三弟,绮礼抢步过来请安,徐本,张廷玉,年庚尧也都跟着请安。
      独拉琴的胖子跪下与我和十三弟磕头,自报家门: “无锡举子罗花农给四贝勒,十三阿哥磕头。”
      原来是江南举子,怪不得曲调唱词与京师大相径庭,胡琴技艺更是闻所未闻。
      但磕头?不是说江南才子多傲气吗?何况功名在身,可见官不跪。
      这个罗花农是初来京师,让我跟十三弟的身份给唬着了?

      理所当然的,我当中主位落座,胤祥跟着上首坐下,随口问罗花农:“刚才那曲子是你唱的?”
      我打量罗花农。
      不知道是不是不耐京师严寒的缘故,即使身处室内,罗花农身上依旧裹着斗篷,内造的暗云纹黑缎面斗篷,里衬的沙狐皮出风也是内造的齐整。腰身处跟妇人有了身孕似的,鼓出一圈。头上戴的却是一顶贩夫走卒才戴的黑布棉帽。帽子大了,合到了眉毛,还罩住了大半的耳朵,惟露一点子耳垂。五官眼口鼻都很普通,没一点出奇,面色发青发黄,看着一副水土不服的病样。跟张廷玉、徐本、绮礼、年羹尧等人的气宇轩昂压根没法比——怎么看都不似一路人。

      “是!”罗花农垂首承认。
      “这什么曲子,爷以前怎么没听过?”
      “乡野小调,难污贵人耳目。”
      “有名吗?”十三弟问曲名,顺带示意罗花农起来,又示意绮礼、张廷玉、徐本坐。
      绮礼打横坐下,张廷玉、徐本谦让一番,张廷玉在我下首座下,徐本跟着落坐。
      罗花农垂着头,没看到胤祥的示意,自顾恭敬答应:“有,《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我尚在寻思是哪几个字,胤祥已开口问:“二泉映月?”
      又抬手叫起:“起来,起来说话。”
      “是,是!”罗花农拘谨地拢着斗篷爬站起来,我尤看到他斗篷下跟帽子一色的黑棉鞋、黑棉裤、黑棉袍。

      “回十三阿哥,”罗花农依旧不敢抬头:“学生家乡无锡,西郊有山,名惠山。惠山出泉水,昔年茶神陆羽品品评天下之水,誉惠山泉水为’天下第二’,惠山泉也因此得名’天下第二泉’。”

      原来是这个二泉。
      泉映月,月照泉,这么荡气回肠的一首曲子,偏取了这样一个镜花水月的名字,一如眼前这个罗花农,一个粗鄙胖子,偏声作好女,还拉得一手好琴,真正是人不可貌相。
      下意识地我看向罗花农的手,完全地缩在斗篷之中。

      “好山好水好曲好词,还有你的好歌,竟能仿出胡琴声音,”胤祥上下打量罗花农,直陈心意:“真是人不可貌相!”
      胤祥的评价没错,我也这么想。
      但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人不可貌相这个词本身是有点以貌取人的意味的,特别是用来评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时,有暗喻他貌丑之嫌。
      无论科考、殿试,还是吏部选官,甚至于我府邸选奴才,样相貌都是极重要的一项。
      罗花农垂着头不接茬,显然很在意自己貌不如人这件事,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年羹尧接过小二新送进来的酒杯摆放到我面前,提壶斟满,亲捧给我:“主子!”
      果然还是年羹尧会来事。
      微微一笑,我拉年羹尧身边坐下:“今儿以文会友,不讲这个礼数!”
      “张世兄,徐世兄,绮三爷,还有亮工,”我招呼:“咱们在京,都是常见。”
      “倒是这位罗公子,”我转对罗花农:“是头次见!”
      “是!”罗花农诺诺点头:“学生祖籍江南,这是头次进京!”
      早看出来了。我点点头:“江南自古多名士,罗公子曲子玄妙,不知师从何人?”
      罗花农闻言一怔,缓缓道:“回四阿哥,学生胡琴学自家父。家父教书闲暇,喜拉胡琴,这首《二泉映月》便是家父家常拉的曲子。”
      原来是塾师之子。瞥一眼罗花农身上的内造黑云缎狐皮斗篷。这件斗篷明显不是罗花农自有之物——已有人在我之前捷足先登。
      如此多坐无益,我抖衣站起:“罢了,有我们在,你们不得尽兴,十三弟,我们走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罗花农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