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复试 ...

  •   转眼冬节,乾清宫家宴,酒桌顺序比早前有了很大变化。
      佟贵妃第一次身着金黄色贵妃吉服在家宴露面就跟皇太后、皇阿玛一般单独一桌席,桌席摆在皇太后案桌的下首,跟皇阿玛的御桌遥遥相对。后宫第一人的地位毋庸置疑。
      惠宜德荣四妃则移坐到佟贵妃的身后,和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坐了一桌。
      不知道是不是居移体养移气的缘故,封妃不过半个月,跟惠宜德荣四妃穿戴一般金黄色妃吉服的良妃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再不见一丝早前落于人后的卑怯,无论五官妆容还是面相神态都跟惠宜德荣四妃一般端庄无二,甚至于连身腰都看着粗壮了许多。
      下首的嫔桌,才刚十六的和嫔穿着石青色嫔吉服,抹着厚重的脂粉,端坐在年过四旬的敬嫔、端嫔、僖嫔、安嫔之中,瞧着也跟不惑之年的中年妇人似的,没一丝违和。
      妃桌嫔桌之后坐的是诞育之功的庶妃。三十过半的胤祐额娘戴佳氏、胤祹额娘万琉哈氏穿着轻佻的粉红色袍褂坐在二十出头的王庶妃、陈庶妃中间,即便抹了许多的胭脂,强颜欢笑,也掩不住周身美人迟暮的辛酸,看着碍眼。
      我不知道皇阿玛是怎么想的,总之我不能理解——皇阿玛既然看胤祐、胤祹份上,许戴佳氏、万琉哈氏出席家宴,干什么不册她俩一个嫔,我不信这能影响多少圣德?
      非得搞这一出。

      想着胤祥额娘敏妃在庶妃这桌坐了十好几年,临终也未曾换坐到前面妃桌、嫔桌一回,我不自觉地望了一眼胤祥。
      胤祥和胤禟、胤俄、胤裪、胤祯、胤禑等阿哥所未成家的兄弟坐了一桌,正听胤禟说话。我放心的同时不免又生新愁:明春大选之后,胤禟、胤俄、胤裪、胤祯都将指婚成家,到时胤祥就只能跟胤禑这类乳臭未干的小不点同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乾清宫家宴历来是宜妃、绮霞的表演舞台,今冬虽说册封了佟贵妃、良妃、和嫔,依旧无碍宜妃、绮霞一左一右地立在皇太后身边,你一言我一句地,跟天桥撩摊说相声似的给皇太后、皇阿玛凑趣,我同其他人也跟天桥看说相声的听众似的,适时鼓掌欢笑捧场就成,间或的还能得些赏……

      今日十一月初三,大雪,早晌乾清宫朝会,江南道御史鹿祐突然上折参奏:“皇上,臣江南道御史鹿祐参顺天乡试正副考官修撰李蟠、编修姜宸英等以宾兴论秀之典,为纵恣行私之地。实为有玷清班。请立赐罢斥……”
      所谓“京官难为”,京里汇聚全天下的高官,还有他们的子孙,顺天府每科乡试主副考官都少不了被御史参奏贪腐、徇私、枉法、舞弊。连带的,翰林院清流爱惜羽毛,都不愿出任顺天府乡试考官。
      皇阿玛也知道这差事不好当,干脆设定前科殿试的状元和探花为今科顺天府乡试主副考官,从此再不用殚精竭虑地选官,也不必担心再有人推脱。
      现我听到鹿祐老生常谈参李蟠、姜宸英,虽觉无聊,也还是打起精神听皇阿玛怎么发落。
      康熙十九年姜宸英以布衣荐入明史馆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是进士中少有的精通刑名之人。姜宸英不结党、不营私,不随波逐流,在官场上备受冷遇。但姜宸英一点也没气馁,康熙三十六年姜宸英以七十岁高龄参加会试考中第七名,殿试时为皇阿玛以“老名士积学能文,至老尤笃,可拨为一甲第三名,为天下读书人劝”为由点中探花。
      对于姜宸英,无论其为人还是学识,我都很钦佩。

      鸦雀无声中,皇阿玛看完折子,沉吟片刻,口谕:“顺天乡试所中式者,童稚甚多,民论腾沸,大殊往昔。考试系国家大典,所当严饬,以示警戒。御史鹿祐题参可嘉。”
      “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将李蟠等严加议处。”
      九卿会审,李蟠、姜宸英将羁押在我刑部。圣旨只说九卿、詹事科道,没提我这个分管刑部在京事务的皇子,我以为我还是别去刑部淌这坛子混水为妙。
      下朝回府,我吩咐戴铎:“赶紧地,将街头巷尾有关顺天府乡试的议论打听了来!”
      我想明哲保身就得先理清楚情况。
      ……
      “爷,”是夜,戴铎拿着一沓大小不一的纸跟我禀告:“坊间传言李蟠投靠擅弄权术的内监鲍三老,贪财如命,今科收受贿赂一万两。”
      “鲍三老?”我思一刻摇头:“不说乾清宫没这个人,即使有,他拿什么弄权,干涉科考?”
      “本朝又不似前朝,太监不可干政,是家法铁律,这种谣言,也有人信?”
      “爷明鉴,市井多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之辈,然后便有人据此编出了民谣‘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
      “还有民谣?”我凝神琢磨一刻:“怎么外面只说李蟠一个人收钱?”
      不说姜宸英?
      “嗻,过去二十年,姜探花独善其身,有目共睹,街头传闻也只说他不作为,没有秉公取才,跟李蟠据理力争。”
      我点头。“千金难买好名声”,一个好名声确是可以省却无数口舌是非。
      如此九卿议案想必先审李蟠是否收钱……

      “爷,这一张传单《士子揭世文》列数了几乎所有中举的官宦子弟!”
      啧,又见传单。
      我接过来,一眼扫去:“中堂四五家尽列前茅,部院数十家悉居高位……史贻直、潘维震因乃父皆为主考,遂交易而得售;韩孝基、张三弟以若翁现居礼部……年羹尧携湖抚资囊通一万……”
      我就知道少不了年羹尧,但一万两,我气笑:这都够捐一个四品的知府了。
      年羹尧是我门下包衣,单论做官根本无需科举。比如年羹尧他阿玛湖广巡抚年遐龄,笔贴式出身,连个秀才都没中,靠着政绩累积,个人经营,现官一般做大。
      这谣造得连一点官场常识都没有,完全是想当然。

      快速扫完传单,我忽然发现了一个漏洞,问戴铎:“怎么没有绮礼?”
      几十个高官子弟里,就绮礼的姑妈是宜妃,能跟弄权的内监扯上关系。
      “爷明鉴,确是没有绮礼。就奴才今儿街头见闻来看,大概是绮三爷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过去四年在学里的岁考都是一等,本科乡试也是以学里一等廪膳生的生员身份下场,不似传单所列官家子弟以官学官生身份考试。”
      闻言我省起四品以上京官之子、孙、曾孙及胞兄弟侄只要在官学挂个名,就可以不经县试、院试五场考中秀才,也不必参加学里岁考补附学生、考增广生、廪膳生,直接以官生身分应乡试。
      如此,我代入想了一回,不免摇头:这些官员子弟中了,何能叫经过最少四年,几十场考才取得乡试资格的落榜生员心服?

      “爷,”戴铎又拿一个戏本子给我:“这是国子监博士孔尚任新编的杂剧《通天榜传奇》!”
      还有戏本子!还是孔尚任给编的。
      孔尚任不是常人,他是孔圣的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空有圣人之后的名头,却从不用心学问,至今就只中了一个秀才——孔尚任所有的心思都耗费在编排戏剧上,比如京里戏园子最受吹捧的《桃花扇》,就出自孔尚任之手。

      拿过戏本子,看到封面上“权可通天,钱可通天,有权有钱,榜上有名”几个字,我忍不住皱眉:戏剧的影响可不是传单所能比。
      及等翻完了本子,我已完全无话。
      孔尚任刻画太深刻了,连最后皇阿玛可能的应对,不了了之,全都写出来了。

      “这戏上演多久了?”
      我得估摸一下挽回的可能。
      “回爷的话,已演了半个月!”
      我……

      都半个月了!整个顺天府有司衙门连同御史竟然没一点作为?
      这是都想着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呢!
      难怪顺天府的事,江南道御史鹿祐要越权代疱出头弹劾,实在是不管不行了。
      就冲一点,皇阿玛这一场气就小不了。
      姜宸英危矣。
      ……
      次日早朝礼部尚书佛伦奏报:“奴才等奉旨审讯李蟠、姜宸英,议复江南道御史鹿祐疏参考试不公一案,拟将顺天府乡试主副考官李蟠、姜宸英革职。”
      对于没有查出收受贿赂,我无甚意外。
      姜宸英就不说了,即使李蟠,单冲他三十岁考中状元,前途似锦这一条,我也不以为他目光短浅若此。
      反是完全地照本宣科,以文取才,没有考虑官家子跟寒门子弟的差异,才引发民怨沸腾——官家子自幼博览群书,文章博采众引,加上对朝局的了解,岂是寒门子弟所能比?
      如此李蟠、姜宸英看似公正,实质已忘了科举设置的根本——选拔寒门子弟中的人才,给他们一条进身之路。

      “此科考试,不公已及。且闻代请之人、亦复混入。科场大典岂容如此?”
      皇阿玛金口玉言,定了李蟠、姜宸英的罪。
      “着将中试举子三日后齐集内廷复试!”
      皇阿玛这是要拿他御宇近四十年创下的圣名来为科举公正担保。
      “着保和殿大学士伊桑阿出任主考官,中和殿大学士王熙出任副主考官,九卿詹事科道充任考官阅卷!”
      阅卷考官也完全是殿试阅卷的配置。
      “皇上,”伊桑阿当庭跪下:“奴才才疏学浅,难当此大任,惟请圣上命题甄选。”
      得,伊桑阿不想淌这摊浑水。
      “皇上,臣等附议!”
      王熙带六部九卿全跪下了。
      都不愿干!

      我低着头,不敢看皇阿玛脸色,听得皇阿玛强遏制住的怒气:“那就参照殿试,朕来出题。尔等分卷监考。若还觉不够,那就加上皇长子直郡王胤褆、皇三子多罗贝勒胤祉、皇四子多罗贝勒胤禛、皇五子多罗贝勒胤祺、皇七子多罗贝勒胤祐、皇八子多罗贝勒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祯、皇十五子胤禑,各领二十名御前侍卫临场监考。”
      “着在朝三品以上官员到场见证!”
      ……
      三天后,顺天府今科所取一百举人齐聚保和殿。内务府摆下一百张桌椅供举子作文。
      我兄弟跟棋盘上的天元似的分立考桌之间,四周两百余名御前侍卫手持腰刀,虎视眈眈。
      侍卫之后是一应朝中三品以上又是好几百人。
      就这众目睽睽之下,即便是我都觉得腿抖,心底忍不住为顺天府这科举子掬一把泪:即使真才实学,也架不住这个考法。
      ……
      跟殿试似的,举子们整考了一天,我也跟着整站了一天,站得小腿肚子转筋,劳乏得我都没感觉出饿。

      散殿出来,胤祥邀我:“四哥,您去我那儿随便垫补点什么,再回府。”
      我摆手:“罢了。我现不饿,这就回了。十三弟,你也赶紧回吧,吃了饭,好好歇息。”
      一坐上马车,高无庸就提来了尿壶,我憋得都忘了怎么尿了,着实思索了好一刻,才一点点找回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冬天少出汗的缘故,总感觉冬天的尿比夏天多些。明明是跟往年殿试一般的饮食,偏今儿就是特别的难忍,忍得脑子都转不大动了,更别提写字作文了。
      由此回想刚收卷时目光所触,都是满篇墨字,不免感叹:比照贡士殿试的完卷程度,顺天府今科乡试李蟠、姜宸英取中的举子,确可算是人才!

      次日早朝,伊桑阿又奏:“皇上,奴才等才疏学浅,不敢妄议试卷优劣。还请皇上圣裁。”
      王熙连同六部九卿跟着跪:“臣/奴才等附议!”
      皇阿玛终于怒了:“朕于诸事,惟期合宜。虽宗室大臣之子,岂肯徇私?诸臣有何畏忌?即今乡会科场,俱遣官考试,朕何尝主持?”
      “此试卷朕已大略阅过,尔等持出,传谕九卿科道,齐集详阅具奏!”
      “着革去国子监博士孔尚任一应差使,遣回原籍!”
      未曾阅卷先革孔尚任,可见皇阿玛对孔尚任推波助澜的不满。

      三日后早朝,大学士伊桑阿奏报阅卷结果,皇阿玛阅后,点头道:“朕初谓必有不能终卷者,及阅各卷,俱能成文,尚属可旌。至于落第者在外怨谤,势所必有,焉能杜绝?”
      皇阿玛以落榜者生怨了解此案,侧面印证了李蟠、姜宸英的清白。但直至散朝,皇阿玛也没提释放李蟠、姜宸英的茬。
      我明白李蟠、姜宸英即使没收钱、没请托,但冲激起的民意民愤,亦要担责,不然,岂不是叫《通天版传奇》说中——不了了之?
      李蟠、姜宸英冤枉吗?有一点,但也不全然无辜。
      这即是官场,一着不慎,牢狱之灾。

      礼部重新发布了顺天府乡试复试排名,有些调整,比如第一名落到了第三,原来的第二顶上这类,文无第一,懂的都懂,不懂的也没必要懂。不过无论绮礼还是年羹尧的名次都未曾变动。
      绮礼名次不动,自然是因为他是脚踏实地,真刀真枪从学里考出来的,是县学一等廪膳生水平的标杆。
      年羹尧不动,我以为是实在是倒数了,真调整到扛榜,反会招来更多议论……

      隔日早朝,刑部尚书奏报:“回皇上,刑部羁押的姜宸英年老体弱,已于昨夜病亡。”
      我……

      乡试大案,人人自危 ,这么冷的天,我看向身边的火盆,姜宸英这么大岁数,深陷囹圄,没得人照应,只怕冻也冻死了。

      皇阿玛怔楞了一下,口谕:“姜宸英着家人收敛,李蟠发配盛京。”
      虽是发配,却意味着案件已结。家人可打点探监,预备行程。李蟠的命算是保住了。如此过几年,遇上大赦,还可还乡。但也仅此而已,起复是别想了。

      寒窗苦读几十年,一朝取中一鼎三甲,荣华不过两年,即一死一发配,真是人生如梦,譬如朝露……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复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