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014家族会餐 ...

  •   第014章:家族会餐

      这次来的宾客都是没有亲戚关系的村民跟同个生产队的队员,不成想,家里三个小孩每个人都收到了红包,还全都是对于目前的老门山脚村来说算是巨额的一毛钱的大额红包。

      所有人都给这个数额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家事先商量好的。

      朱立勤跟叶有华是看着孩子们被给红包的,这会喜庆是不好拒收了,便把人情账给记上了,“一会咱们上门拜年就把人情账给还了吧。”

      这是自然的,朱娇娇又从柜子里掏出来一把早就包好的大红包,都是红纸糊的红包袋,袋上写有吉祥话,这把红包每个红包都是一毛钱。

      留着于敏乔守在家里,一家人迎着风雪也出门给村民们拜年去了。

      整个老门山脚村一共有八个生产队,目前合计有两百多户。

      除了进村那边的方向有两条路走进村来,老门山脚村往里尽头走就进了老门山,往两边走也是各种小山坡,不管哪个方向都得翻过好几道山坡才能到达另外一个村子,离得最近的龙门村跟石棉也就稍微好一点。

      不管是从人口数量还是从占地面积来说,老门山脚村都是在桥湾镇桥南乡排名前几的,就是整个桥湾也少见有这么大的村子。

      但老门山脚村一直以来发展的并不算很好,靠近深山,真的是太偏僻了。而且往村外的路也是到五十年代初才修好的。

      当然了,整个楚南县差不多都是这样,拥有各种历史悠久名头的风景名胜古迹多的很,可惜从来没碰到个发展旅游业的头头。

      倒是多的是破坏王。好好儿的一座历史古城给整得不伦不类。

      这是孙女每每谈起来都很激愤的事情。

      朱娇娇看着大地白茫茫的一大片,院里的柚子树上结满了冰垢,屋檐底下也是坠满了一只只倒挂的冰锥。

      前辈们辛辛苦苦创下的大好岁月山河,难道我们不应该过上更好的日子吗?

      应该吧?应该吧!应该啊!

      朱娇娇提起劲,领着孩子们跟着父亲和丈夫一家一家的进门拜年,说着吉祥话,喝了糖水抓把瓜子花生糖果就告别出来再往下一家。

      明明生活这样美好啊。

      老门山脚村有句歌谣是这么唱的,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姨娘。

      意思是说,初一是做儿子上门的给父母拜年。

      老门山脚村一般的庄户人家只要孩子大了成家了就会分家,哪怕没有另起屋还是住在同一屋檐下,也是要分灶的,过年也是分成两家,除夕宴跟新春宴都是分开的,并不讲究那种几世同堂的喜庆,而拜年也是得初一上门去给父母拜年,这种时候是不能走平时的捷径的,非得从大道绕进父母家去拜年,所以才有初一崽这一说法。

      初二郎就是做女婿的领着妻儿上门给岳父岳母拜年,女婿在老门山脚村这边的哩语又叫做郎巴公,女儿家没嫁出去之前一般喊妹子、姑娘,出嫁的女儿家尊称姑娘子,所以这些女婿们平时的尊称是姑爷。

      初三初四拜姨娘的指的就是这些兄弟姐妹们去这些出嫁的姊妹连襟家里互相拜年,一般来说兄弟姐妹间每年都会选定其中一家作为聚餐点,其他家只是打个场面。

      除了这三个特定的日子,还会有一些堂亲、表亲之类的,这些人也会约定日子上门拜年,所以那个时候的过年气氛是很足也很热闹的,平时忙于劳作不怎么常聚一会儿的亲朋好友就趁着过年期间欢聚一堂,这些酒席宴席几乎是不断的。

      但朱娇娇家却只需要在村里转悠一圈就够了,自家女婿住家里呢,他们家也没有什么姨姊妹了,只有兄弟还都在村里,一天就转完了,至于家族会餐也是定在了初三的。

      因而待到初二村民们各自或是回岳母家拜年或是来岳母家拜年,未出初五也不好开工搭阁楼,于是朱娇娇家便念起书来了。

      自从决定让叶素珊插班入学之后,家里就借了课本回来教叶素珊。

      在家里临时上任担当老师一职的就是朱立勤,其他人手头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要在外头做,一起窝在火柜里听着讲课。

      叶有华手里练着毛笔大字,作为生产队长,他有时候需要出些告示,这些年在岳父的指点下那笔毛笔字也写的有模有样了。

      朱娇娇把手上给叶成忠做的小衣裳收工了之后也跟母亲在一块糊鞋底,庄户人家穿的都是千层底布鞋,布鞋经不起磨损,经常容易鞋底磨出洞来,家里就需要经常做鞋底,这种鞋底就是用照着尺寸用旧衣服剪好的碎布以及一些做衣服剩余的碎布头,一层一层的用浆糊糊上。

      也有不少脑子灵活的想了不少的办法往鞋底做文章,钉木头底是最常见的,但木头一则很重二则木头容易打滑摔跤三则容易掉底,久而久之,就没有人钉木头底了。

      后来她家的孙辈上学的时候还尝试过钉皮子底,在修鞋摊上,让修鞋匠钉上一层厚底塑料皮子,这种皮子选择专门有图案的那种相当于是做了防滑,而且比之木头又轻了很多,当时风靡一时,它也有个缺点,这种鞋子不能穿着烤火,湿掉了也只能脱下来倒扣着烤干,否则皮子烤一烤就得融化掉。

      平时大家大多还是配着雨套靴出门,进了屋再换布鞋,那时候雨套靴也不便宜,一双雨套靴穿不了多久经常会有磨损,大家都是缝缝补补地再穿几年。

      千层底布鞋保暖的效果是极好的,穿着脚冷时跺一跺脚也就暖起来了。

      就算是后来有了很多五花八门也很便宜的各种鞋子,她还是喜欢穿千层底布鞋,她记得,‘她’上辈子直到过世前都一直还在穿着呢。

      千层底做起来是很麻烦的,糊底要糊的高高的,然后晾着等浆糊干掉,这时候就要用锤子什么的重物敲打鞋底,直到鞋底变得紧实梆硬,高高的鞋底就会缩成不到之前的五六分之一的厚度,确认这个厚度再也无法缩减了,就可以开始纳鞋底了。

      需要配着一种钻子一起来,先用钻子在鞋底钻洞,再用针线穿过,线一定要拉的紧紧的,否则容易在鞋底有磨损的时候整个鞋底的线松了。

      光这个纳鞋底的工程就需要好些天,主妇们都是瞅着空子做的这针线活,所以,一般很久才能出活。

      鞋底纳好了就是上鞋面了,鞋面不是力气活,比鞋底好做,老门山脚村流行的鞋面都是宽宽扁扁的那种鞋面,看起来很丑,这种鞋子春夏秋冬都穿的,估计大家也不愿意费心思了。

      朱娇娇会做另一种鞋面,两半拼一起的,鞋面中间拱起似山坡顶,两边似缓缓的下山坡。

      同样大小的尺寸,这种款式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粗笨,很是精致,按朱娇娇那个孙女的话说的,比起城里的那些不费劲不费神的工业鞋,自家这种千层底布鞋既精致好看又实际经用要好多啦。

      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娇娇家人天性就有聪明好学的遗传,叶素珊学字学得很快,只要朱立勤讲过一遍的内容,很快就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就是一边跟着学的三岁小娃娃叶素璎也学得蛮好的。

      朱立勤这会倒是有些后悔,“娇娇,早知道当年也送你去学堂里多读几年书了。”

      朱娇娇抿唇一笑,“那个时候又哪里知道这样多的事呢。”当年还是旧社会,楚南是个小县城,城里有一个精贤书社是女校,她只去读了几年书,就因为战乱的缘分回了家里了,父亲当时也忙得很,没什么功夫教她,她跟着娘在家里,除了多认几个字,也就是做女红了。

      以至于做父亲的朱立勤常常引以为憾,虽然后来回了老门山之后,闲时有空也经常教教朱娇娇,到底不如孩提起学起那么顺畅,字是认得的,但是做诗写文章什么的却是不行的。

      一家人窝在火柜里过完初二,下了两天的雪也已经停住了,初三就到本家的二爷爷家进行整个大家族的大会餐。

      这种家族会餐也不记得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原因流传下来的了,总之,每年初三都有这么一回。

      此时朱氏家族的人口还远没有达到巅峰状态,所有人加在一起包括小孩子也不过坐了六七桌席面。

      朱娇娇记得在她上辈子的记忆中,家族人口达到巅峰状态的时候能摆十几二十来桌席面。

      如果不是她的儿辈和孙辈们都结婚结得晚,估计会更多。

      老门山脚村,应该说整个桥湾镇的席面其实都差不大离,冬天的时候会比平时多一道熏腊合蒸热盘,其他的差不多,豆豉红烧肉,血酱鸭,黄花菜猪肚丝炖鸡肉,蛋肉卷糯米猪肉丸子汤,粉丝水煮带皮羊肉片,豆腐萝卜丝水煮鲤鱼块,油煎豆腐辣椒炒肉,清炒白菜,油炒花生。

      不是冬天的时候熏腊合蒸热盘的会改成另外一道菜,大都是凑成十道菜。

      当然这是后来大家都奔小康的时候的日子,这会老门山脚村基本上摆不出这样的席面,谁家能摆出来那真的是很富贵的日子了。

      之前叶成忠过三朝的时候,朱娇娇家原本定的就是这样的菜单,后来被朱娇娇一番劝说给改成了六道菜。

      这一次的家族会餐,也是素菜多过荤菜的菜,熏腊合蒸热盘,黄花菜炖鸡肉,豆腐水煮鲤鱼块,油煎豆腐炒辣椒,酸菜炒粉丝,剁椒蒸芋头,炒萝卜丝,炒蘑菇,炒白菜,油炒花生。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更新,谢谢大家的阅读。
    晚点回复大家,最近好期盼放假哈,想睡觉,想狠狠睡一觉……
    笔电是无法修复了,年前要回一趟老家参加堂弟的婚礼,新笔电买回来时遥遥无期,还是手机码字,大家见谅哈。
    大家晚安,祝大家身体健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