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1961年 华国 泽南市

      秋风瑟瑟,树上的叶子差不多都掉光了,树干光秃秃的,只留下地上的黄叶,走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不远处的小山包上,还有零星几个人在忙碌着。

      “姐,收拾收拾该回家了,等会儿就天黑了。”

      正在寻找野菜的李梅听到这声喊,便向身后的小路望看去,只见两个小黑点在慢慢移动。

      待走的近了,一男一女两个小萝卜头的模样便展现在眼前:脸色蜡黄,眼窝深陷,脖子和四肢纤细,显得肚子很大,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样子。

      看到这样的情形,李梅深觉自己的无力,暗自叹了一口气,随即说到:“既然天色不早了,那我们这就回去吧。”

      李林上前看了一眼竹筐底下的几根野菜和皮皱的野果,兴奋的说道:“姐,你居然还能找到吃得,真的太厉害了!”

      “我也是运气好,把吃的放你们那里,找到的柴火都放在我这儿,咱们回家。”李梅回道。

      因为前几年的运动,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大半,这两年情况才渐渐好转。如今城里的蜂窝煤供应不足,一家五口人每月凭煤票大概能领到一百三十块蜂窝煤,若是光烧煤,根本不够用。幸好大部分人家家里面有自己垒的大土灶,搭配着烧一些柴草,勉强能满足生活所需,柴火也成了家里的必要资源。大部分人家的孩子有空就会到附近的山上用耙子搂草、捡柴,顺便找吃的。毕竟饥荒尚未过去,谁家吃的都不富裕。

      三人回到家,把东西卸下,因为厨房的空间太小,李梅和弟弟妹妹把柴火一层层码好放在柴房里。说是柴房,其实就是一个搭起来的棚子,棚顶是茅草建成的,为了防止下雨的时候漏水,附上了一层油布。

      忙完这些活儿,家家户户的大烟囱里冒出了炊烟,一股子柴火的味道,却让人觉得莫名的安心。

      李梅把野果拿出来给弟妹,哄着他们去炕上休息,自己拿着剩下的野菜走进厨房,用葫芦瓢舀了一瓢水,把野菜清洗干净。

      李梅洗好之后,走到放粮食的大缸前,只见在缸的底部,有大约十斤的黑面,二十斤的玉米面,其他的一些白白的面,不过应该不是白面,毕竟白面停止供应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还有几十斤的红薯干,有点霉味,好像是去年的,旁边放着一些菜干儿,还有几个茄子和老黄瓜。

      看到这些,李梅就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离月底还有大半个月,这些粮食不一定够吃。更可气的是现在的粮食供应还没有完全恢复,有粮票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

      李梅认命的舀出半碗玉米面,打算做个稀薄的玉米面粥。现在晚上都普遍的吃很少,反正晚上吃完以后也没什么娱乐,直接躺炕上睡觉,身体消耗的也就少了,不会饿得那么难受。粥沸腾以后,把洗干净的野菜加进去,不一会儿,野菜玉米面糊糊就做好了。至于滋味嘛,谁吃谁知道,也讲究不了这么多,混个水饱就好了。

      天渐渐暗下来,等灶膛里的火快要熄灭的时候,家里那破败的大门响起了吱嘎的响声,是爸妈回来了。

      正好一家人洗完手吃晚饭。炕桌上放着的是先前剩下的几个豆面窝头,刚做好的野菜粥,粗瓷大碗里放着切好的咸菜丝,里面没有油水,醋和酱油也放的很少,夹起一根放进嘴里,干巴巴的咸,配着窝头和粥,嗯,很下饭。

      一家人都在炕上,围着小桌坐了一圈。三个孩子分了一个窝头,就着野菜糊糊一小口一小口的嚼着,自觉的把更多的食物留给家里能挣钱的人。

      “你们三个孩子正长身体呢,吃这么点能管什么用?你们把剩下的两个窝头都吃了,不用省,粮食的问题爸爸会想办法。”李卫华沉着声音说道。

      “都听你们爸爸的,粮食虽然紧张,也没到这个份上,粮食的事情大人来想办法,你们只管吃。”赵长英说完,把自己手里的窝头掰了一半塞给李卫华。

      “爸妈,我们今天在山上找到野果,已经吃过了,这些就够我们吃了。你们干的是体力活,容易饿,一定要多吃点,你们可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都要靠着你们呢,不多吃些怎么能行呢?”李梅回答道。

      “就是,爸妈,我们够吃。”二弟李林说。

      小妹李杏直接拿着窝头,放到爸妈手上,简单粗暴:“爸妈吃。”

      李家夫妻看到三个懂事的孩子,心底变得酸酸软软的:“真是倔强的小兔崽子们!”李卫华心里想着。

      吃完饭后,李梅收拾小桌,弟妹去洗碗。赵长英则是从家里老旧得木箱子里拿出了几块碎步,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光,给几个孩子补鞋。鞋子已经补过几次,有些破破烂烂的。不过想到现在一个月每个人才发两寸布票的供应,容不得半点浪费。至少补过以后,大脚趾头不会想再出来透透风了。

      李卫华脱掉鞋,靠在被子上,拿出一盒一毛钱的大铁桥,从里头拿出一根抽了起来,顺手捏了捏已经为数不多的烟卷。

      赵长英闻到烟味,看了看对面抽烟的人,忍不住说道:“你也少抽点。”

      李卫华呼出了一口烟气,回道:“就剩这么几颗了,还能抽多久。现在物资供应困难,香烟也没了,抽完之后,只能学别人那样去抽树叶子了。”

      赵长英头也不抬:“就该这样,还能省点钱,多好。”

      过了一会儿,李卫华说道:“下个星期天是个好日子,宜嫁娶,大哥特意让人跟我说了一声,丽丽出门的日子就定在这一天,咱们提前一天回去,也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除了大哥要我们买的东西,咱们给的贺礼你收拾了吗?”

      “早弄好了,两个红瓷盆,一对红枕巾,两斤两块的高价硬糖,再给两块钱礼金,也算成双成对了。”赵长英回道。

      “那就好,早点洗洗睡吧。做时间长了伤眼睛。”

      “知道了,睡你的,就你管得宽。”赵长英不客气的回道。李卫华径自睡下了,没看到长英的嘴角悄悄有了向上的弧度。

      李家这一片在老城区,住在这一片的都是老职工。附近有个机械厂,历史悠久,本来是一李姓资本家所有。建国后,他主动将厂子和其它的一些资产捐了出来,然后带着家人出国了,这个机械厂就收归国有。

      这片的房子大都是老职工刚到厂时亲手盖的,都带着小院,有自己的空间,隐蔽性较好。后来厂子里又出钱修建了职工楼,不过筒子楼空间狭小,光线昏暗,做饭都要在过道里。住在楼里的居民家里用的都是蜂窝煤,一段时间之后,墙都熏黑了,而且煤球都码在走廊里,就这么点儿地方,既要做饭,又要放杂物,光是想想就知道有多窄。一些老职工看了之后,就不愿意搬走,继续在这里居住。

      李家有三间房,大概七十多平方,李家夫妻住在正房,既当卧室,也是客厅。李家的一子两女都住在西边的房间,中间用扎起来的高粱杆子隔开,挂了块破布,男孩住外面,女孩住里面。还有一个小房间当厨房。

      相对于筒子楼的住户来说,住的相对宽敞。院子里一些空余地方被开垦出来种了菜,比如土豆,黄瓜,大葱之类的,不多,不过可以给家里的饭桌上添道菜了。

      李家的人口简单,李卫华和赵长英两人育有一子二女,大女儿李梅,二儿子李林,小女儿李杏。李卫华上面有一大哥李卫国,和妻子李芳二人生有一子一女,儿子李强,女儿李丽。

      李强早已成家,留在老家石头村,当初找到李卫华,想让他帮忙找关系进城当工人,但因为李强只有小学文凭的关系,只能当临时工,一月工资只有十五块,其它福利票都没有,也不能上城市户口。

      说白了,所谓临时工必须要干最累的活,却领最少的工资。在城里什么东西都要靠买,不如农村方便。两厢权恒之下,李强选择留在农村,娶了同村的刘静为妻,两人的小日子过的也不错。

      李丽今年19岁,即将要嫁给同村青年张大山,知根知底的,双方家庭都比较满意,前面谈论的就是李丽的婚礼。两人的父母跟着大哥李卫国住,李卫华每月会按时给五块钱,拿几斤粮食回去,算是养老钱。总的来说,一家人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也过得去。

  •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开新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