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听前事豫章知始末 ...
-
第六章 听前事豫章知始末(皇上:一脚踹醒当时那个脑子不清醒的自己!)
说书先生将那一段故事说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可是归纳起来却也简单。约莫就是当时大晏朝的制度重文轻武,六部里面只有一个兵部与武将们有关,还都只能由考中过二甲进士、入过翰林院的文官们任职。而武将虽然被称作“某某将军”,算是武将中的一品,地位却不如正三品的文官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一句话“职责靠法定、地位靠打拼。”谁的地位高、谁的地位低,关键就看在有分歧的时候谁能赢?武将基本上都是戍边的,然而一个戍边的正一品武将在与一省正三品的总督意见有分歧时,朝廷上下都只会支持那个正三品的一省总督、封疆大吏,绝不会支持那个正一品的武将。
久而久之,大家就都知道了,武将的正一品还抵不过文官的正三品,于是晏朝武将的地位越发低了。文官越发看不上武将,觉得武将都是些莽夫,脑子里都是些稻草,哪里比得上他们这些经过十年寒窗一步一步考上科举的精英们?
而武将的怨气也越发地大了,他们觉得自己在边关真刀真枪地与戎贼或者蛮人、夷人拼杀,浑身都是伤疤,自己的地位、功勋完全都是九死一生去搏命换来的。结果到头来竟然还比不上一个动嘴皮子、拿笔杆子的小年轻,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种怨气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加上一定的导火索,就猛然爆发起来了。
大晏朝三百七十年,天降大雪死伤牛羊无数,将北戎人逼到了绝路、殊死一搏。而晏朝内兵部尚书莫洪伟与户部尚书贺天宁之间不和、互相掣肘。户部尚书贺天宁为了给兵部尚书莫洪伟施加压力,故意将应该及时送到边塞的军备压了一压,导致当年边塞军的冬衣以及其他补给不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边塞官兵已经极力反抗,仍然无法抵御北戎人的进攻,连失两个重镇,不得已将防线往回撤,几乎尝到了大晏建国以来最大的败仗。当时的边塞主将卢宏峰看着跟随自己的好二郎死伤无数,对拖延军备的户部尚书恨不得生啖其肉!于是上了折子给皇上说明了情况,希望皇上给拖延军备的户部尚书贺天宁严惩、军法处置!
让穿着单衣的将士与野蛮凶悍的北戎人战斗,这就是赤果果的谋害人命啊!卢宏峰的奏折字字泣血,武将们得知此事都不免兔死狐悲,同仇敌忾要求严惩当时的户部尚书贺天宁。
这样的折子入了朝廷之后,若是皇上英明能够左右朝局,自然知道大晏已经危如累卵,稍不谨慎就有倾覆之祸,定然会为了平复武将的情绪而严厉惩处户部尚书贺天宁,以安抚众将情绪,起码等卢宏峰先把这头的北戎人打退了再说啊!
很可惜,那个时候的皇上已经被架空了。没有权力的他就只顾着饮酒作乐、每日醉生梦死,哪里管什么国家?而其他的六部尚书都是文官出身,便是挂着兵部尚书名头的那个莫洪伟本身也是文官,不可能真心为武将考虑的。在内部分赃不均的时候,他们六个人之间或有龌龊,但是作为整个文官集团一致向外的时候,他们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因此他们做出的决定就是将这场大败的责任全部推到卢宏峰身上,将他就地免职然后押赴京城待审,让副将提升成主将带兵御敌,然后派驻防山北省、辽东省的将军们驰援边塞城,以御北戎。
这样一个决定到了边塞城之后,自然是一片哗然。远在中枢的朝廷尚书们不知道,军队的政治生态环境不同于文官集团。若是在文官集团之中,主官和副官之间一般都是矛盾重重、争权夺利的。主官被免职之后,副官自然高高兴兴地坐上主官的位置,且副官业务也纯属,一点儿都不用担心这个系统运转不畅。
然而军队之中大家都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交情,虽然不至于说主将和副将之间没有矛盾,但是多的是一起出生入死可以将背后交托给对方的好兄弟。卢宏峰的副将安荣华愤而杀了来传旨的御史,对卢宏峰说道:“卢将军!当今朝廷腐败,奸臣当道,你此去京城定要被他们谋害,不若我们就此起兵造反,反了他娘的。
皇帝轮流做,今年为什么就不能到卢将军家呢?卢将军您一呼百应,等成了皇帝之后,手下的兄弟们也不用再受那些文官们的鸟气!”
卢宏峰本来一直都对大晏朝忠心耿耿,但是此时却也被朝廷伤透了心。一狠心他就将防线开了一个口子,纵容这伙戎贼杀入京城,对着皇宫、大臣官邸、百姓坊市均烧杀抢掠,使得三百余年名都毁于一旦,大臣们死伤无数,皇上也被北戎人掳了去,准备作为筹码要挟大晏,多要财物。
此时,卢宏峰却不顾皇上并未身死的事实,口称大晏已经覆灭,皇室被屠戮殆尽,他临危受命抵御戎贼,然后将这伙入京的戎贼杀尽,其中也包括了晏惠帝。之后卢宏峰自立为皇帝,但是其他的将军可不服气了。其中多是北边、西边经常与敌寇作战的将军,他们自恃武力非凡可以一搏。
至于南方的军队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事儿,他们已经被南方的繁华迷了眼,完全没有一战之力,平日里也只能小打小闹打啥些山贼水匪,一点儿不敢想着争天下。
如今的大周皇帝陈炳庚当时就是山北省的军人,他的父亲乃是山北省主将杨鹤洋,而奋勇将军尉迟达是他的副将。他们身处山北省应天府,本身就离京师比较近。再加上之前曾经收到圣旨,知道朝廷要将卢宏峰押赴京师问罪,让他们去边塞城抵御戎贼。
此时卢宏峰的做法,他们稍一深思便知道其中的猫腻,自然不会承认卢宏峰这个皇帝,纷纷将卢宏峰打成反贼,与之大战,争求皇位。如此,大晏朝北边西边的将军们打成一片,而南方却是安安稳稳地不动如山,继续过着大晏朝平安幸福繁华的日子。
杨鹤洋是当年那伙斗争的武将之中脑子最聪明的一个,立即就想到了与山北省的世家许家联合的招数,为自己的独子聘娶了许家嫡女许荣熙为妻,招纳了很多许家子弟作为谋士,以自己驻防的山北省应天府为基础,在一开始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可惜天不假年,大晏三百七十三年杨鹤洋身死,其他将军纷纷仰天长笑,觉得老天给他们消除了一个敌人。哪不知后继的杨炳庚乃是一个多么妖孽的人,极有谋略又及其勇武,将他们一一打服、俯首称臣,南方的文臣将领们也纷纷投诚,杨炳庚就这么传奇不已地在三十出头建立了大周朝,改元永兴。现在则是永兴十一年。
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柏豫章露齿一笑,故事里自然是把当今皇上杨炳庚吹嘘得好似天神下凡、战神转世一般,谋略武艺都是出类拔萃,仁德之名散播远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王霸之气,四方敌寇闻名之后纷纷纳头便拜。
不过仅从结果来看,皇上杨炳庚确实是厉害得紧。哎,自家爹爹从草莽时起就一心跟随着他,脑子又是一根筋,自然也如说书先生故事中说的那样视他为天神,所以当时二姐姐骗爹娘说她心中只爱慕皇上一人,一生所愿就是嫁入宫中,父母才会如此轻易地相信吧。
柏豫章之前看过很多和科举有关的书籍,而且他由于身份原因,考武进士和文进士的书籍都有所涉略,自然知道大周朝的机构设定,之前觉得奇怪,如今听了大周朝建立的这个故事,却是心中有数了。
如今的大周朝,皇帝以下分为文五部和武五司。文五部包括吏、户、礼、刑、工五部,功能与前朝相仿,但是之前的兵部被单拉出来又具体划分成为武五司,具有和文五部足以对抗的权力,分别是一、宇司,掌管大周朝内陆各省的兵权,奋勇将军尉迟勇便是现任的宇司太尉(宇司最高官、正一品);
二、野司,掌管边境各省的的兵权,靖国将军赵强(赵大牛之子、赵娥之兄)便是现任的野司太尉(正一品);
三、辎重司,主要负责所有军队之中的粮草等辎重事宜、补给事宜,武威将军喻大成(柏豫章外祖父)乃是现任的辎重司副尉(副官,正二品)。
四、武备司,主要负责所有军队之中的武器兵甲事宜;五、军法司,负责所有军队军官的升迁、奖惩事宜,以及负责举办每一届的武进士考试事宜。
想到此处,柏豫章不禁轻笑起来,皇上建立大周朝的时候不过三十出头,那个时候想法还很不成熟、热血方刚的,或许还要加上他之前从小就把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武将,对文官有着不少的怨气,才建立了这么一个与前朝不同的政治架构和政治制度。
不知道是谁给他出了这么个主意,将武将的权力弄得这么大,当时皇上肯定是喜欢的,只觉得自己为武将们出了一口恶气,日后不必再像之前那样受文官辖制了。可是现在做了皇帝十一年之后,不知道他会不会为当初做的那个决定后悔?
自古以来,开国的皇上自然都是马上得天下,争天下的时候少不了英勇的武将。但是夺得天下之后,那些武将越英勇,就越是皇上的妨碍了,这就是为什么皇上之后都是会越来越重视文官的培养,利用文官辖制武将了。毕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是武将造起反来呢?嗯,前朝的覆灭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啊。
柏豫章不知道,他及其敏锐地猜到了皇上杨炳庚的心思,此时的他恨不得回到十一年前刚建国的那个时候,然后一脚踹醒当时那个脑子不清醒的自己。
前朝多繁华?历朝历代都是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将所有军事集中在一个兵部之中辖制的,偏你要多事改什么狗屁的革,现在好了?自己挖了个坑给自己跳了吧?
人家其他皇上建国后都是要诛杀武将的,再不济都像宋太祖那样“杯酒释兵权”,用柔和的手段夺取兄弟们的兵权,还能保留兄弟情谊。就你脑抽,不仅没有释兵权,还要将兵部扩大成武五司,真是......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