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此风不做东南来 ...

  •   瑶华宫灯火通明。为避嫌,殷元昭殿外留步,由內侍引入偏殿等候。

      几名轮值太医聚在一起商讨对策,见到柳如卿入殿,好似抓住救命稻草。一人忙上前道:“肃安王妃,有劳了。”

      柳如卿见是曾与她同在病迁坊共事的程愈,医术当算高明,怎么愁眉苦脸,难道元宜病重如斯,连他也不能下定论?她急往问道:“公主如何?”

      程愈脸上现出几分无奈,道:“公主不让我们入内,只让宫娥中间传话,尚未判定病情。”

      柳如卿诧异,暗道殷元宜并非蛮不讲理之人,这其中肯定藏着古怪。她快步往寝殿深处走去,隐隐约约听见几声痛苦难耐,以及呵斥宫娥传达不清,导致太医久久不能开方之斥责声。

      等到了近前,殷元宜面色赤红,大汗淋漓,手捂胸口强撑着侧躺在榻上,许是燥热不堪,前襟被她扯的凌乱,整个人姿态确是有些不雅。她一时也顾不得安修仪在旁,飞奔至榻前为殷元宜号脉。谁知脉象乱窜,却非病重之兆,分明是……她偏过身子,遮住众人视线,恰见殷元宜递了个眼色给她。

      柳如卿会过意,改换神情,严肃说道:“修仪娘娘,公主之病在于胸腹,我需为她下针,这非是一刻之事,还请您到外殿安坐。”

      安修仪本在一旁焦急地走来走去,见柳如卿脸色骤变心中突突乱跳。要知道大婚之日即将来临,万一在这节骨眼上出了差错,她怎么担待地起。平日里谢皇后已是看她诸多不顺,她上无父兄倚靠,下无子女傍身,若耽搁了联姻,岂有她的活路。方才想让太医进殿探视,殷元宜却是死活不肯,只道病发之处羞于出口,只有女医来她才不讳疾忌医。她没奈何,顾不得二更钟响,疾去长信宫求见皇后,这才有內侍出宫请来柳如卿这遭。如今听柳如卿此言,生怕殷元宜有个好歹,只得按捺住担忧在宫娥陪同下去到外殿。

      柳如卿又招来其他宫娥,口述了药方让她去和太医禀明煎药,随后放下帐幔,用长针刺向殷元宜膻中、内关、巨阙等穴位,轻拢慢捻。一炷香过后,殷元宜面色逐渐恢复如常,因疼痛而紧皱的眉头总算舒缓。

      柳如卿这才放下心,转而小声呵斥道:“公主怎么如此荒唐,我赠你《合剂药方》,岂是用于此途!”

      殷元宜无奈地笑了笑,道:“王嫂非奉诏不能入宫,我也是没法子,只能兵行险着。”

      柳如卿听她话中另有其意,掀开罗帐一角向外看,宫娥行步匆匆,女官严肃而立,并未近前,这才疑惑问道:“你究竟是为何事?”

      殷元宜顾不得浑身冷汗粘腻,压低了嗓音道:“此事事关重大,我只信王兄和王嫂两人。”

      说罢在柳如卿耳边将事情缘由道个明白,柳如卿听完真真正正是惊讶万分,掩住她的嘴悄声问道:“这事非同小可,你确信那个小宫女所说是真?”

      殷元宜点点头,继续道:“我不过偶尔帮她说过一句话,她就记在心里。宫中近日都说是谢皇后设计让我和亲,她怕再无人知晓内情,才鼓足了勇气告诉我。王嫂,她没必要骗我。”

      柳如卿听她言之凿凿,只得道:“此事我和你王兄先商量。”

      殷元宜得了她一句保证,又道:“若是有机会,把她带离浣衣局才好。”

      “这是自然。”

      两人谈妥,柳如卿这才装作刚刚收针的模样,命宫娥替殷元宜梳洗。恰巧汤药也煎好,殷元宜本是装病,当着众人的面不好说出,被逼无奈一饮而尽。汤药是柳如卿开的缓郁舒压的偏方,内中下了黄连等物,苦不堪言。柳如卿尤在旁边念道,让她吃一堑长一智,莫再做糊涂事。

      夜半三更,柳如卿才步出寝殿,同程愈等人交代了几句,便告辞回府。

      月华清辉满地,殷元昭等候在殿外,正和人说着话。原是太后和嘉平帝得了消息,遣了人来探问。瞧见她出来,几人三步并两步迎了上去,殷元昭道:“公主如何?”

      因有外人在侧,柳如卿只随意诌了些病理,让他们不必担忧。嘉平帝身边的內侍荣福闻言恭维了几句,便和寿安宫的女官一道离去。

      等回到肃安王府,柳如卿屏退伺候众人,才对殷元昭道明详情。

      却是浣衣局有个叫翠玉的宫女,初入宫时在东宫侍候,为人虽有些取巧,但也还算老实,故而得了良娣顾初静身边一位女官的青睐,待她如亲妹妹一般。恰是有一回翠玉冲撞了太子妃,秦娉莹大怒欲重重责罚,女官求了顾初静说情,才让她免遭了一次死罪。不过东宫再待不下去,被罚到浣衣局做了宫婢。三年前文宣太子过世,嘉平帝怒极,一时口不择言迁怒东宫众人。宫中遂传出一些谣言,说是东宫之人皆会被处死。这翠玉也听到消息,她念着女官待她的好,无论如何都要去见她最后一面。也不知想了什么法子,竟趁夜让她混进了东宫。谁知正是这夜,顾初静殉情而死,随侍女官宫娥因护主不力齐齐被关押。她悄悄摸到看守之地,女官命在旦夕,临死之前向她说了个秘密。

      柳如卿说的有些急,就着殷元昭递来的茶水饮了一口,问道:“你猜这个秘密是什么?”

      殷元昭沉吟一会儿,道:“与文宣太子有关?”

      柳如卿点了点头,道:“对,也不对。这位女官说的却是顾良娣的死因。”

      顾初静之死?殷元昭看向她,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当年大家都说顾良娣情深义重,追随太子自尽身亡。但那位女官却说,顾良娣深受太子宠爱,早就引起太子妃不满,平日里对她就多有挑剔。太子身亡,东宫人心惶惶,顾良娣可能是察觉了一些内情,往外传递消息时被太子妃半路得知,故而命人三尺白绫活生生勒死,之后再伪装成上吊自杀之象。”许是想象到顾初静死亡的场面,柳如卿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眉头紧皱。

      殷元昭忙握住她的手,传递暖意。

      “太子妃担心消息外露,将她身边的服侍之人关押。翠玉那晚去得巧,若是再迟一日,那名女官身死,这桩公案只怕再无人得知。”也是太子妃事不敢做绝,没在第一时间处死女官等人,所以说万事皆有天定。

      柳如卿言语中露出几分叹息,顾双宁为人爽朗和善,想来她姐姐也不差,只是红颜薄命,让人惋惜。她见殷元昭沉默不语,问道:“怎么了?可是其中有何不对?”

      “去年御马场‘团雪’烈性忽起,我和十三殿下查实,发现确是有心人为之。文宣太子逝世后,御马场的人也几经更换,他位卑不曾受到牵连。他原先又得过太子恩惠,觉得此事太过可疑,一直寻机想让人重查。本来是想设计兆柏,没想到让你抢了先。”殷元昭声音微冷,这人意图虽然可以谅解,但行事实不该殃及他人。

      柳如卿却不介意,又问:“你打算如何做?”

      “先把那个叫翠玉的丫头带出宫来,我先问过。”说罢偏眼瞧天色不早,见柳如卿呵欠连天,又道:“此事我来处理,你先去睡吧。”

      柳如卿睡意朦胧,仍是睁着双眼摇摇头。她二人原本同睡同起,看时辰快到上朝的时候,忙命人备水,伺候他洗漱,又传早膳,两人胡乱吃了些,直到殷元昭出府,她才找时间小睡了一会儿。
      过了数日,崔云之遣人传来消息,说是事情已办妥,人被安置在顾双宁名下的一处别院。殷元昭悄然带人前去问询,回来后让人去安国公府传递消息,又联络大理寺卿顾凌,只待殷元宜出嫁后闹个明白。

      六月初,华阳公主殷元宜盛装拜别帝后,奉旨入蕃。华盖幡伞林立,自昭阳门出,一路往朱雀大街行来。柳如卿等人送至明德门外,即被礼官劝回。不料曲想容当场大怒,厉声斥责之后才拂袖离去,临走之时难以抑制的泪眼映在柳如卿心中,因她行事引起的不快也去了几分,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

      送行之人逐渐退去,柳如卿遥遥望着远去的仪仗,心中感伤万千,从此分隔两地,再见不知何年。

      因殷元宜喜爱梅花,她耗时多日才将一副冬梅傲雪图完成,让人送进宫去。回话的人只说她颇为欢喜,让他再三代为谢过。不知吐蕃可有她喜爱的梅花,吐蕃赞普可会真心待她。

      柳如卿偏头看过去,殷元昭负手而立,面容冷凝,眸中晦涩不清。她却明白,这人看似冷情,实则多情。对于嘉平帝来说,不过是一个女儿,送谁去和番都没差别。可是对于他而言,那是唯一的亲妹妹,自幼母女生离,在宫廷也不得宠爱,前半生都不曾如意。如今奉旨远嫁,怎不让人心伤。

      她上前拉住他的手,劝道:“回去吧。”

      殷元昭望着远处立身不动,仪仗鼓乐已经走远,弱不可闻。

      柳如卿再劝:“相信元宜,她是个坚强的人,永盛姑母也会照应她,不一定比在上京差。你不是说以后要离开上京,到那时我们再去吐蕃探望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此风不做东南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