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初次对擂 ...

  •   赵苏在心里对冯相竖大拇指的同时,也没忘了组织语言,“儿臣这几日也在琢磨这件事,倒是想出了几个法子。一是用黄泥掺一些麦杆夯实成砖块,晒干待用,取代青砖。二是公开工艺,讲明白其中关键,百姓便可自己搭建,不用请匠人花费另外的工费。至于最花钱的青铜烟道目前还没有想到好的办法,不过儿臣相信,集天下匠人百姓的智慧,应该很快就能找到更便宜的替代物,这样一来,一般人家都可以建得起,有了火炕,过冬便不再是问题。”

      秦王笑道:“好,看样子你在别苑倒是开了窍。”

      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口充入行伍,而战争更需要大量的人口提供粮草物资。除去战争死去的人口,百姓最大的死伤便是来自恶劣的天气和并不充足的食物。

      就在扶苏的奏折递上来之前,冯相便提了去年大雪冻死的人数,又感叹如果不是少了这么多的人口,今年的税粮肯定更多。

      有了这个基调,再看到扶苏递上来的奏折,自然是龙心大悦。

      当然,这中间的过程,赵苏一无所知,但他知道,冯相对他释放了善意。

      “臣建议将火炕制作之法,下放到各个郡县,要求所有人必须在入冬之前修建完毕,否则便按律法施以笞刑。”李斯站在冯相的对面,手持笏板,一板一眼的提出意见。

      朝堂中,左丞相李斯的意见,通常就是最后的决定。

      赵苏在心里骂了一声娘,眼看秦王有顺势点头的意思,立刻出言阻止道:“李相此言不妥。”

      “哦,有何不妥。”冯相就象一个捧哏,接声问道。

      “百姓愚昧,需要教化,臣等的职责就是选出对百姓有利的,好的东西,让他们接受。”李斯丝毫不给扶苏面子,不等他说话,便直言回怼。

      赵苏温和的一笑,“李相说的自然是对的,只是制定法令的过程太过随意,丝毫没有想过因为这道法令而产生的连琐反应,说句难听的,如果导致了恶劣的后果,李相是否敢负全责呢?”

      虽然早就预料,李斯身为法家的门徒,以法家的思想治国,严苛的法令和对百姓的压迫,绝大多数都出自他手。但还是没有想到,他竟如此激进。明明一样极好的东西,如果按他的思路,最终不是救人,反倒是害人。

      “公子不是说安全无虞吗?又能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在秦国的朝堂说,李斯深得秦王的信任,几乎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而秦王有二十几个儿子,扶苏就算是长子,他也没有放到眼里。

      “我说的安全无虞,是建立在熟练的匠人,充足的人手,最好的物料之上。可先在咸阳推广,再往郡县渗透。等熟悉火炕制作之法的人足够多了,百姓也尽知其好处,让郡县免费公布制作方法,百姓感恩戴德的同时,自然会效仿。”

      “可若是制定成法律,百姓千千万万,贫富,人口,头脑皆有不同。若是贫家,孤儿寡母,又生得愚笨,难道就该因为这一道随意颁布的法令而被施以笞刑吗?”

      “扶苏资质愚钝,所虑不周也不过是身边几个宫人跟着吃苦罢了。可李相身为天下人的丞相,一举一动皆影响天下人的生计甚至生死,法令是何等严谨之事,更何况制定的对象是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更该思虑周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李相以为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荀子劝说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

      这句话是不是特别切中李斯的行为,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荀子是李斯的老师。

      秦王政倒是听的津津有味,点头道:“似有不妥,按扶苏所议,先在咸阳推广,再让郡县跟入。”

      李斯听到秦王给了定论,立刻恭敬道:“喏。”

      “还有何事要议。”秦王处理了大量了政务,仍然神采熠熠,丝毫不见疲倦。

      等秦王退朝,赵苏都已经走出宫外,准备骑马回别苑,却被后头跑的气喘喘的小黄门叫住,“公子留步,大王召公子秦川殿回话。”

      扶苏只好转头重入咸阳宫,自然是不需人带路,赶到秦川殿的时候,听到里头秦王的笑声,可见此时秦王的心情极好。

      “父王召见儿臣可有吩咐。”扶苏进殿行礼道。

      “扶苏来的正好,武成侯三番四次上折要回咸阳养病,让本王不得不允。你暂且在少府领一差事,给秦国的股肱之臣,先建上火炕,别让人说我们秦国对待老臣刻薄寡恩。”

      赵苏拿眼一睇李斯,正好李斯也朝他看过来,脸上挂满和煦的笑容,象极了一个慈祥的长辈。

      如果赵苏不知两人的关系,怕是会以为李斯这是在向他卖好,毕竟刚才在朝堂上硬刚了扶苏一波,私下服个软,刚才的事便算过去了。

      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赵苏可不这么看。

      扶苏的生母项姬是楚国贵女,而武成侯王翦刚灭楚国归来,一边是项姬尸骨未寒,一边是项姬的亲生儿子给王翦督造火炕。不管怎么看这件事,扶苏一个软弱无能的评价怕是跑不掉了。

      退一万步,王命不可违。扶苏欢欢喜喜去了,秦王说的可是秦国的股肱之臣,除去王翦还有很多人。而他一个皇长子,有机会正大光明去接触这些重臣以及勋贵,真的能忍住不干点联络感情的事?就算他不干,李斯也有办法让秦王以为他干了。

      真是一石二鸟的好计策,退一步万丈悬崖,进一步无边苦海。

      赵苏面色慎重道:“父王,儿臣还在别苑中为母茹素,此事多有不便。更何况,儿臣在别苑中偶有所得,仿佛如冯相所说,上天想借儿臣之手,给父王献上厚礼,若不趁此机会一一将之落地,万一灵感稍纵即逝,岂不可惜。”

      秦王还活的好好的,当着他的面说守孝不合适。为母菇素便是巧妙的提醒,他身上还有孝,不宜出面。

      “哦,公子可是与那些儒生清谈之后,又有进益?”李斯与其说插上一句,倒不如说是插上一刀,让秦王的脸色直接睛天转多云。

      赵苏大摇其头,“李相所言不知从何而来,别苑除了身边的宫人,便是少府的谒者,万不敢在此时待客。”

      秦王的脸色又转了回来,“你说偶有所得,又是何物啊。”

      他曾下旨天下,所有匠人只要发明出新的工具,或者说改良旧的工具,都要上达天听。一旦认定工具的效果,便会给予赏赐,并向全国推广。如果是特别厉害的发明,还会直接授予官职,不可谓吸引力不大。

      可就算这样,关于工具的发明改良还是极为缓慢。所以他很清楚,这样的事情难度有多大。

      儿子拿出火炕这个好东西,他是极为高兴的。他本身并不是个注重享受之人,对女色也无特别的爱好。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天下一统。

      可眼见这个目标也要实现了,心思慢慢要放到收服人心之上。火墙碍于周礼,只能由他一人享受,可这火炕则是人人都可用之物,一收到奏折,他便极为高兴。

      但此等好物,偶得一件已是极致,还想源源不绝,他身为帝王都没想过这等好事。

      “只是灵光乍现的一个想法,但需要一家铁器铺子让匠人反复做实验,才能验证这个灵感。”赵苏苦笑着一拱手,表示自己也无可奈何,连个雏形都没有,实在不敢夸下海口。

      “这有何难,让少府安排下去便是。”秦王大悦之下,竟然主动开口问他,“既然你要回别苑,那你觉得督造火炕一事,由谁出面为好。”

      大王的恩典,谁出面都可以,其实也是让扶苏给自己的门客谋个小小的官职,算是奖励。

      赵苏略一沉吟,“儿臣在别苑时,听闻胡亥跟随赵大人学习,颇有进益,甚有贤名。既然是父王的恩典,遣胡亥前往,岂不是更加亲切。”

      大王的儿子给臣子们送温暖,简直就是恩典加恩典,好事啊。

      秦王想都没想,“那就让他去。”硬是让李斯将一句没说出口的话,硬生生给憋了回去。

      既然扶苏不要督造的恩典,秦王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儿子,“赏黄金十镒,礼器一套,布帛二十匹。”

      “谢父王,儿臣告退。”

      扶苏施礼再次出宫,这一回,后头跟着秦王赏赐的物品,还有御苑骑兵相送,比起之前迁居别苑时的几辆马车,几个老仆,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还没出咸阳城,就遇到一行人拦路拱手请安,扶苏下马,在脑中搜索一番,叫出面前几个人的名字,他们大多是扶苏的门客。

      “听闻公子献上奇宝,以获大王恩宠,以谄媚之道侍君,非君子之道也。君子之道,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矣。”

      赵苏抚额,这些门客也是够清奇的,他身为人子,又不是巴不得找机会一头撞死而留名千古的谏臣,哪儿有这么分曲直的。

      “你们想多了,我不过是看天寒地冻,做了一样可取暖的物什,进献君父聊表孝心而已。古有彩衣娱亲,子对父又何谈谄媚,此言不妥,大大的不妥。”

      冯止眉头微蹙,扶苏对他们一直礼敬有加,还是第一回这么不留情面的驳斥。不由深感失望,“公子忘了昔日所说的话吗?”

      “难道我还说过不敬君父的话?”赵苏现在连掐死冯止的心都有了,这话要是传到李斯的耳朵里,谁知道会扭曲成什么样,若再被人递到秦王跟前上眼药,小命休矣。

      冯止一愣,“自然不是。”

      “既然不是,我如今在别苑替母守孝,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说。”扶苏翻身上马,出了咸阳城,一路往别苑而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