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古今人名趣谈 ...
-
初次看到“夏丏尊”这个名字时,我将中间的“丏(miǎn)”字读成了乞丐的“丐”。当时还有些纳闷,一个如此显眼的含有贬意的字,怎么会成为一个人的名字?后来发觉认错了,不觉暗自好笑。“丏”的本意是避箭的短墙,可以引申为躲避锋芒、灾难,当然可用作人名。
中国用作人名的字,有些以前用了没事,比如“龟”,本来是长寿的象征,比如成语“龟年鹤寿”,以龟为名的名人有唐代乐工李龟年、农学家兼文学家陆龟蒙等。古人还用黄金铸成龟纽官印,颁发给高官佩带,因此人们又将身份显赫的女婿称为“金龟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字渐渐地变了味儿,成为男人无能、窝囊的代名词,比如《红楼梦》中薛蟠在酒席上唱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旧时人们还把在青楼里打杂的男子讥称为龟奴。现代人若是用这个字,简直是讨骂!
再如“嫖”字,本来是形容女子体态轻盈,完全是个褒义词。汉文帝有个女儿叫刘嫖;稍后武帝时期,有个嫖姚将军霍去病。现在这个字多指男人外出寻花问柳,私生活堕落,大约没人再敢用作人名了。
有一次我到于谦祠还是别的什么地方游玩,看到一面长长的石墙上刻着许多人名,其中一个人名竟然有个“奠”字,不由得又惊又怕,它可是灵堂和花圈上最为醒目的一个字,我总感觉带有几分神秘和恐怖气息。这个字虽有“奠基”之意,但人们使用更多的还是“祭奠”。过了几年方得知,以这个字为名的还有个名人,那就是著名书法家姚奠中,如今姚先生也已作古数年了。
还有的人名本身并无褒贬之义,但由于使用者太特别,其名字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南宋大奸臣秦桧,人们大约觉得这个字晦气,耻于与卖国贼同名,此后无人敢用“桧”字。所以在杭州的岳庙,反剪着手跪在地上的秦桧铁像前,镌刻着一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再如“曌”字,是女皇武则天为自己专门造的字,意为日月当空,普照大地。这样霸气四射的字,没有第二个人敢用。也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我曾在某高校图书馆的电脑上,看到一个学生单名为“朕”,这个字本来是“我”的自称,如屈原在《离骚》中说,“朕皇考曰伯庸”,意为我的伟大的先父字伯庸;但自从秦始皇称帝后,两千多年来已是皇帝的特称,可见取此名之人有多大的胆量和野心!
另有一些名字,大约只出现在小说中,比如古龙笔下的侠客李寻欢、楚留香,天下恐怕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流连于花街柳巷,夜夜寻欢作乐的。就算真有人取名这样另类,只怕去派出所上户口时,也会被勒令改名。金庸《雪山飞狐》中有个侠客叫胡一刀,以刀为偏旁入名的不少,但将“刀”直接取作人名,未免杀气太重,在现实生活中我没见过。在十八般兵器中,基本上只有“剑”字用作人名,如共和国元帅□□、当代学者葛剑雄。
一般说来,男子的名字刚健威武些,因而常以雄、军、强、豪等字入名;女子的名字温柔和顺些,故尔常以静、柔、馨、丽等入名。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为荆轲煅造那把锋利无伦的匕首的徐夫人、革命志士萧楚女就是男子。有一些父母希望女儿身上多一些阳刚之气,也会表现在名字上。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是个男人。还有些名叫引娣、招娣之类的女孩,多是出自那些盼子心切的家庭。
取名还需注意声调的搭配,要抑扬顿挫才显得响亮悦耳。我国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在只剩下前三声,但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因此还是可以看作四个声调。全部一个音调的名字(尤其是三个字的),读起来明显感觉有些别扭,这四声我可以各举一个例子:我以前上班的某红酒公司,老板名字叫丁之高,全是阴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有一位教授叫陈平原,全是阳平;当今有个网红名叫李雪珂,全是上声;我曾看到某杂志社有个编辑名叫赵建立,全是去声。这四个名字都没有声调的起伏,取名者应该注意。
从得知有一个小生命即将到来时取,我和先生就翻阅典籍为孩子取名,男孩和女孩的名字各准备了十几个。我本身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然而在给孩子取名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我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女儿,我希望她善良正直,日后能自食其力,生活美满幸福就行了;但是对儿子则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将来做出一番事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或许是这个社会对男女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我在无意识中接受了这种价值观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取名特征。东晋时期,人们偏爱“之”字,最著名的就是书圣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后来佛教在中土大行其道,“僧”字流行开来,较著名的有南朝宋文学家王僧达、唐代宰相牛僧孺;建国后有一段时间,“振华”、“爱国”、“卫兵”之类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
当然,也有基本不受时代影响的。有的以出生时辰为名,如明代文人唐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寅”属虎,是地支的第三位,指凌晨三至五点;有的以出生地点为名,如鲁迅之子周海婴,意为“上海出生的婴儿”。有的则以长幼顺序伯、仲、叔、季命名,琼瑶《六个梦》中周家的三个公子分别叫伯健、仲康、叔豪。还有的拿孩子的生辰八字算命,发现五行缺什么,就在名字里补什么,最常见的就是以“鑫”、“淼”、“森”等为名,如当代作家聂鑫森,大约他五行既缺金又缺木吧;或者以五行的偏旁入名,既补了五行的不足,又不易让人觉察,这种情况更普遍。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也有父母出于各种偏见,给自家孩子取名不那么用心,甚至带有歧视的。我们高中课本里学过的《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乳名为“寤生”,意即逆生,因为其母武姜生他时难产,他长大后也从来没有喜欢过他,还一次次帮着小儿子共叔段谋利,甚至谋反。我二叔一辈子巴望着有个儿子,可惜生了六个女儿。他给前三个女儿还算是取了名,到第四个就明显不耐烦了,因此取名为“末”,意为“最后一个女儿”;哪知接下来还是个女儿,他懒得取名,索性以排行“五”为名;过了一年馀,第六个女儿又呱呱坠地,他只能无可奈何地将她当儿子养,取名为“慢”,因为我们那儿有个说法,在娘胎里跑得慢的是儿子。
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较少受到束缚,信息四通八达,取名也更加多样化。有的将本土姓氏与“玛丽”、“安娜”之类的洋名相结合;有的则回归传统,继续延用“淑”、“仪”、“娴”等字;有的则来自宗教,如“以诺”、“大卫”等名……只要不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常识,均无不可。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取名总以吉祥如意、奋发向上为主,这是天下父母对儿女的衷心祝福。
2017年6月10日于浙江农林大学衣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