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同心离居 ...

  •   景风在外叩了半晌门,里面都没有半点回应。景风只好将门稍微推开一角,透过窄窄的门缝看到正坐在案前发呆的苏阑。
      那时景风仅率数十旧部拼死护着苏循的尸身逃回襄阳,路途偏远又正值天气炎热,回家时尸身都已腐烂大半。景风一边筹办丧礼事宜,安抚着悲痛欲绝的苏家众人,还要忙着布兵排阵时刻提防着司马懿大军压境。
      可过了多日,也没有听到一点魏军南下的风声。还没等景风想明白其中缘由,苏阑便回来了。
      一月前,景风正焦头烂额地安抚日夜悬心的众军士,猝不及防的被已至家门口的苏阑吓了一跳。
      景风当时特意往马车里瞧了几眼,并没有等到除了阿姐以外的其他什么人。曹丕没在倒是在景风意料之中,可那个平日里常把阿姐挂在嘴边惹人厌烦的青衫医士竟也不在,景风不由诧异了几分。
      阿姐面上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悲痛,可却在安抚了义母后独自一人在祠堂内的义父牌位前跪了三日。
      景风虽想找寻时机好好宽慰阿姐,但襄阳内务已有多月未曾打理,满城军民惴惴难安担忧着魏军攻城。景风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安抚军心,这一耽搁,就是一个月。
      苏阑想东西想的出神,丝毫没有注意到正在靠近的景风。
      景风也没有出声,只是低头扫了眼案上整齐放着的一沓信笺,和一旁写到一半的小诗。
      信是洛阳寄来的,三日一封飞鸽传来,不用想也知道是谁寄的,可景风却从没见过一封从这间院子里寄出的书信。虽说苏循被曹植所杀,曹家固然是苏家的仇敌。可景风同曹丕打过几日交道,相信他的为人,心中还是偏向他一些,最重要的是,他是阿姐心仪之人。阿姐终究是要嫁人的,与其嫁给素昧平生不知根底之人,倒不如嫁给一个真心爱慕的男子,也不算辜负了漫漫余生。
      可眼下看阿姐这般神情,景风倒是看不出她的心思,故而也不敢轻易发问。不过无论阿姐做任何选择,景风还是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她身后。
      苏阑叹了口气,一抬头就看到站在那里同样在出神的景风。
      “你怎么又悄无声息地走进来了?”
      景风回过神来对苏阑笑了笑,寻了个蒲团坐下,道:“我在外间叩了半日门,阿姐若再听不到,我这手就要敲断了。”
      苏阑挑眉讶异地看着景风,歉疚地笑道:“近日思绪繁杂,常常一出神就是半日,倒是连累了你的手。”
      景风轻轻摇摇头,问道:“阿姐在烦扰什么?”
      苏阑直起身子,揉了揉适才因维持太久同一姿势僵硬酸痛的脖颈,道:“我昨日闲来无事去远方茶楼坐了一会,才不过一年光景,往日门庭若市的店如今竟门可罗雀了。我坐了一下午,只有稀稀疏疏几个人来饮了几杯茶,便匆匆走了。再不见当初‘百家争鸣’之盛景。”
      自景风领着残部带着苏循尸体回来后,襄阳城内便人心惶惶。连白日里很少有人出来,家家门户紧闭,唯恐魏军哪日前来攻城时受到殃及。
      景风苦笑道:“阿姐已经知道襄阳的情形了?”
      苏阑抬眸与景风视线相接,目光中充满了爱怜,温柔道:“辛苦你了。”
      景风笑着摇摇头,道:“护襄阳安稳本就是义父生前所愿,我也是为了完成他未竟心愿。”
      听到景风提及父亲,苏阑眼中露出些许悲伤之意,道:“父亲若能不执着于兴复汉室,也不至于……”
      “阿姐,义父已逝,多说无益。”景风知道苏阑的政治立场同苏循始终存在分歧,两个人都十分固执,即便阿姐痛失慈父,也不能改变她从不认同义父出兵这个事实。
      见苏阑不语,景风便转了话头,道:“适才见阿姐正在写诗,不知是要寄给何人的?”
      苏阑闻言却神色一变,还未来得及收起信纸便被景风眼疾手快地抽出。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景风这次并没有同儿时般将从苏阑那里抢过的信笺轻读出声,而是飞快地浏览后,一脸无奈和伤情地对着苏阑道:
      “阿姐,你的小篆写的还是一如既往地隽秀有力啊,难怪当年教书先生就总是夸你……”
      苏阑白了眼前仍在絮叨不止的景风,毫不留情地一把夺回了信纸。
      景风没有阻拦,难得地敛了笑意一本正经问道:“阿姐既忘不掉那个人,何苦为难自己呢?”
      苏阑仔细地折好那张信纸,放在一旁,低声道:“我只是不知该怎么回他。”
      “都‘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了,怎么会没得写呢?”景风眼眸灵活地转了两周,特意往前凑了些许,小声道:“你就写思君甚矣,寝食难安。”
      苏阑沉默地盯着景风一脸得意的模样好久,十分艰难地忍住了朝他脸上打一拳的冲动,微笑着说道:“滚。”
      一柱香后,景风果然匆忙走出了苏阑卧房,但并不是被苏阑赶走的,而是有要紧事被唤走的,临走前景风从怀里摸了半天,才满脸不情愿地掏出一封信来,草草交代道:“今早幽州来的,我可没敢耽搁多久。”
      见苏阑面带欣喜接过后,景风本已转了半边的身子又强行转了回来,叮嘱道:“阿姐,你切不可被美色所惑,别忘了洛阳还有个人在等你!”
      没敢等苏阑丢过来下一记白眼,景风便迈着大步急忙出了门。
      这是苏阑第一次收到楚琮的信,以往楚琮都是常常在自己身边,若有消息传递也可叫仆人直接相约。至于楚琮曾至襄阳求亲那次,苏阑正为救粮失踪的曹丕揪心根本想不起来楚琮身处何地,而楚琮那时也是百般周旋亦没寄过信来。
      这次不同以往,此一别,同曹丕便有了五年之约。至于楚琮,更不知何时能够再见。
      苏阑细细读了洋洋洒洒写满两大页纸的信,忍不住轻笑出声。
      他这次幽州之旅,倒真是不虚此行,遇到个真正麻烦的冤家。
      那位慕容小姐自幼被迫学习了中原文化,倒也能勉强称得上是知书达理。可性子终究难逃蛮夷番邦的任性活泼,平日里最是喜欢骑马狩猎舞刀弄枪。
      信中单是楚琮对这位慕容小姐言行不淑的指摘就占了半页篇幅,这还是苏阑头次见到一向怜花惜玉体贴芳心的楚大公子这般厌恶一个女子。
      而那女子自半年前腹中便常有灼热之感,食欲减退并伴有精神不振睡眠不安的症状,看起来虽强撑着精神,但人已经消瘦了大半,看起来羸弱不堪。
      楚琮说自己翻了好些医书,终于在一本古籍中发现了有关此症的记载。这女子所患的便正是纳呆之症。
      苏阑粗略读了大半页,无非就是说此症由于元气耗伤致使脾胃消化无力所致。他便开了□□脾益胃的方子,配了党参、白术、茯苓、草蔻、干姜等,又辅以针灸疗法,医了多日,病情确实好转了些许。
      这位慕容姑娘倒是闲不住的,身子转好后干躺着无聊,于是整日想些法子来捉弄起楚琮。不是将他平素用来针灸的针包换成了绣花针,就是趁他熬药小憩时将他的发带绑在手腕上。楚琮在信中十分清楚地写明,待这次将人治好后,日后定不会踏入幽州半步。
      苏阑虽然下意识点了点头,但心中仍是不大相信楚琮如此草率立下的这个誓言。
      苏阑放下信刚捧起书才读了三四页,景风就又折返回来了。
      “真是怪事,”景风连着念叨了好几遍故意卖着关子,见苏阑仍低着头看书没有半点开口询问的意思,只好尴尬地笑着夺过了苏阑手中的书,得意道:“刚接到消息,司马懿竟退军了!他在新野按兵了一月,竟然真是处理内务,没有南下的意思!”
      苏阑抬起头,扬了扬下巴示意景风接着说,果然看到景风露出一副心思被看穿的失望的神情道:“听说不日前一人曾捧着一封假的衣带诏入东都喊冤,还是阿姐的太子殿下亲自审问的,没多久司马懿就撤兵了。”
      “假的衣带诏?”苏阑问道。
      “自然,真的衣带诏此刻仍在我房里。那人似乎是战死的襄阳某先锋的父亲,一把年纪带着封假的衣带诏徒步行了千里入东都为义父和自己战死的儿子伸冤,说他们受奸人蒙蔽才会起兵造反。”景风徐徐道,“他所说的奸人确是起兵前西蜀曾派来联络义父的那人,不知何时被太子殿下寻到并收押,如今已认了罪……”
      苏阑沉默了半晌,叹了口气,喃喃道:“他不需要做这些的……”
      景风往口中送了一块糕点,挑眉看着苏阑道:“难为他一片痴心了,阿姐难道不回份谢礼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