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擂粪、送粪、拿粪 ...

  •   陕北农作-擂粪、送粪、拿粪
      陕北广种薄收,因此粪就显得很精贵,不是所有地都送,也不是一撒了之,有一整套流程。
      一、擂粪
      陕北合作化后的粪分为两种,一种是私家粪,一种是公家粪。私家粪就是各家人畜的粪便,这些粪既要交公又要给自留地;公家粪就是生产队各种牲畜圈中的粪。
      大多数陕北家户是不单独建茅厕的,要建也是和猪羊圈合在一起的。没有厕所的也就在硷畔附近的圪落里、秫秸后、柴堆旁完事,然后再拿个铁锨把屎橛子铲回自家的粪堆。就攒下了私家粪。
      不管是私家粪还是公家粪,送到地里前都要把它擂碎。因为不管是圈里的粪,还是攒下的粪,都掺了土,都板结到一起了。必须把它敲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陕北的一种特殊的耕作方式也要求送到地里的粪必须是粉碎的,那就是陕北的施肥不是像平原地区是撒的,而是“拿的”。
      擂粪就是把粪起出,集中到一个空场上,人们围起来用镢头敲。婆姨们最喜擂粪活计,一是离家近,苦轻,工分好挣;再有就是,擂粪时妇女们聚成一圈,可以边劳动边谝闲传(pían hán chúan),家长里短、逸闻趣事、指桑骂槐、勾心斗角,各尽风骚,好不痛快。但是手上也不敢怠慢,要是擂捣的不细不碎,拌种的老汉、抓粪的后生,回来就要骂呢。队长组长知道了就要下这些婆姨的工分。
      擂粪苦虽轻,但是也不能够站着避重就轻。送粪的来了要帮忙装庄。十几条驴的粪总不能叫送粪的一个人拤(qia)到驴背上去吧。一些力大的婆姨也要帮着搊庄、搬庄。
      二、送粪
      粪在村里,地在山上。粪要送到地里,全凭十几条驴驮上山。就是把粪装进羊毛织的长口袋里,把口袋搬到驴背上,再把驴赶上山。羊毛口袋有一抱粗,一米四五高。一口袋粪,陕北的量词叫一庄。要把粪口袋放上驴背可不容易,有三种方法,分别叫拤庄、搊庄、搬桩。拤庄就是弯腰双手反拤住口袋的中部,用腰一挺,掀起(能上肩最好),搭上驴背鞍子,放正,这是上庄的最漂亮方法,一眨眼功夫,就是“十分”劳力。一般人拤庄只能拤离地面,掀不起来。如果是精羊粪或驴粪,较轻,勉强能掀起,挪不动步,根本上不了驴背。“搊(chou)庄”,就是低头弯腰,一手撑地,肩背抵住羊毛口袋的中下部,另一些人在羊毛口袋的后面拎起口袋底部的两角,叫一声“起—”,腰伸直,袋上背,到驴前一抖肩,口袋落在驴鞍上,没有一把子力气也是不行的。搬桩就是找个台阶,把驴牵到台阶下,几个人把庄抬到台阶上再放到驴背上。一些力大的婆姨就是帮着搊庄、搬庄也能装几头驴,给送粪的帮些忙。
      拤庄很费力,村里极少有这股蛮力的,也就是吴长贵、李宝京,还有后来迁到本村的上门女婿王坤山。知青中就是邢飞膀大腰圆能拤庄。一般后生只能搊庄,稍弱些的连搊庄也干不了。因此送粪虽说苦不重,但是确要好劳力。邢飞被选上去送粪了。一些年轻人还真不要不服气,不能拤庄,半路掉桩,拤不上去,就现眼了。送粪还好,要是驮碳,掉了庄,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哭死都没人管。
      羊粪轻,驴粪次之,牛粪最沉。因为羊粪搀土少,小粪蛋蛋干的拉拉的肥效还高,受苦人喜用羊粪,但是羊粪火大,冬天光脚伸进羊粪堆里,热活活的烧脚。一些庄稼不能仅用羊粪,怕烧了幼苗,因此多和其他粪搀着用,这也是擂粪婆姨要注意的活计。牛圈里总是稀汤寡水的,常要用新土垫圈,因此起出来的的粪就沉。要说沉还不算牛粪,私家粪最沉,邢飞最不愿意送家粪。谁家交家粪都是要补助工分的,按庄计分,各家就死往里搀土。当然,队长、组长也检查,也骂人,但终归本乡本土,不是有很深的过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害的邢飞装私家粪时叫苦连天,又臭又沉,不是个好活计。
      赶驴上坡,最怕掉庄,两个人要一前一后,不能快也不能慢,一不留神,有些精滑的懒驴就抖庄,驴身做一个小动作,庄就溜下来了,还得逮住它,重新拤庄,累死人。秀才学校放假来给邢飞帮忙,三人才好,二女子在前,秀才在后,邢飞在中间,看谁日怪,一鞭子抽过去:“乖乖的给俄上坡!”
      其实只要大白儿驴不造怪,一般也不会出什么岔子。大白儿驴是队上最大的一条儿驴,是驴娃家迁户捐建的。驴背高到了邢飞的肩膀,宽胸直颈,吼声震天,常出外勤,驮碳、送粮,从不惜力。这驴平时脾气忒好,从不偷奸耍滑,就知道低头出力。
      可是这驴突然耍起宁来,真叫人没法。一次曹家借白驴送娘回姥娘家,往东川过了李渠,白驴死活不走了,只好歇下,刚说喝口水吃点东西,白驴挣开缰绳就往回跑,追了二里路,路人挡住,拉回来死活不驮他老娘往前走了,只好另雇了一辆架子车送去。有人说,这驴恋家,不愿在外过夜,会计算路程,它要是感到当天晚上回不去,脾气就上来了。
      邢飞最喜白驴,这驴拤庄时从不退步,也从不抖庄,它要是看出前面的驴停下耍滑要抖庄,就用鼻喷出一连串的鼻声,热气喷到前驴的后面,前驴只好前行,大多数驴都怕白驴,因为它看谁不顺眼,卸了庄它就连踢带咬。邢飞总是把它放在中间,挨着他走。有时还把家里寄来的糖果喂它,这驴把糖含在唇牙之间反复翻转,头还上下摇晃,既是品滋味,也是在驴们面前显摆。
      到了地里,要把驴一头一头的分别赶到粪场卸庄。先卸白驴,白驴卸了庄不自己回,站在下坡,挡着其它驴们等着卸庄。
      所谓粪场,就是老汉们在耕地里用老镢头刮出的一块块一米见方的光板平地。刮粪场是陕北最具技术的一项农活,特别是种麦,因为麦种和粪是混播的。隔多远距离刮一个粪场,上下左右全凭目测,远了,粪种不够,就会缺粪、缺苗;近了,太密,浪费粪种。这个距离不是死规,要看今年的收成,预测明年的气候,地块撂荒的时间、今年圈粪的多少,全是在心里估算出来的,说是有解数(hà shù),也没个数据、公式,想学,却学不来。
      到了粪场,秀才在下坡与大白驴看住没卸庄的驴们,不让它们乱跑,邢飞拽过一条驴站在一个粪场上坡,袋口冲着粪场,二女子在下坡侧解绳,邢飞在后面将袋底一举,一装粪就倒在了地里,粪一卸,驴就欢蹦跑远去了,蹦跳撒欢、啃食青草,不用管,一会儿粪都卸完,邢飞吹一声口哨,大白驴转身一颠一颠的往大路走去,其它驴们聚拢来跟着白驴下山了。
      卸完粪下山是最轻松的时候。这时,是赶驴的陕北汉子最爱唱山歌的时候。可惜邢飞一把子力气就是不会唱歌,二女子碎小,就是唱也不撩人,秀才是真想学、真想唱,可惜是个公鸭嗓子。一次,邢飞要到公社取家里寄来的包裹,二女子也难活了。柳树青和吴长贵就临时替送了一天粪。夕阳西下,一群驴从麦场崾崄的大路上下山来,远远地听见歌声从崾崄那里传过来,悠悠的、长长的,绵延不断像山泉裹下的瀑布,却不见人影转出来。村中切猪食的案板声停下了、牛圈旁碾米的驴停下了,因为那小婆姨竖起了耳朵忘了赶驴、正在灶房吃饭的知青们被这声悠扬的歌声牵挂得翘首观望,撩得张大嘴忘了吃饭。吴长贵和柳树青一唱一和转出了崾崄,上千米远的距离,听得歌声似天籁之音、飘飘欲仙。
      三、拿粪
      开始知青也想不通,粪为什么要一把一把的抓到地里,而不是用铁锨撒到地里。在学校里也学过农,京城附近农村都是撒粪,电影上的农村也是撒粪呀,什么时候见过拿手抓粪。

      村里三十多户人家,四群羊、二十几头大牲畜,养猪的很少(人都吃不饱),能积攒下来的人畜粪便有限。而这里有广袤的山、峁、沟、坡,能种的地实在太多。因此村里的粪都集中送到较好的地块,高产的作物,或者一些细粮品种上去了。也就是玉米、小麦能享受些肥料。其他大面积坡地种的谷子、糜子、荞麦和一些低产杂粮就只能靠它们自身生命力去吸收黄土坡中有限的养料了。你想想这精贵的粪,人擂、肩扛、驴驮的送到地里能满世界撒吗?
      秋收秋种大忙,村里劳力本就不多,“把式匠”们忙不过来,只好请所有男知青都出山了,催着叫杨涛(胖涛)和金解都(金豆子)学着拿粪。
      秋底下的种麦拿粪和春上种玉米拿粪不一样。种玉米是前面拿粪,后面点种。种麦是由老汉们把麦种和粪在粪场拌在一起,拿粪人胸前挂着粪篓到粪场,跪地弯腰揽起满满一篓粪,跟在耤(jie)地的身后,把拌满麦种的粪一步一把的投在犁壕中。麦地不像玉米地那样平缓,都在坡上,每一步都要踏在犁壕中,像走模特步。胖涛个矮,粪篓又挡在胸前,开始总是走不准,一脚踏空就崴倒在坡上,腿脚崴得钻心疼不说,粪撒的满身满脸,还挨一旁搅粪的老汉臊呱:“俄的个先人呢,看把娃们急的,迩个就想吃麦子了!”赶紧帮着把粪连着土揽到篓里,脚步加快,紧赶上前面的耤(jie)地。老汉们又骂:“太碎、太密,俄的个先人呢。”
      一般一堆粪装两篓或三篓,看力气大小,力气小的要多跑几趟揽粪,粪场在上坡,跑的次数多,自然就熬累。金豆瘦小,来回揽粪的次数就多些,把个小金豆累得直喘。不管揽几趟粪,必须在两个粪场之间把粪拿完,不能余、也不能欠。刮场、拌粪的老汉会跟着指导。说是指导就是骂人,步子小了,说你毬蛋夹的太紧;步子大了,说你日板子胯日大了。金豆和胖涛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步子还真不好掌握,在骂声中逐步调整,到底是学生,一点就通,步距就是苗距,不就是尺寸吗,胖涛迈大点,金豆走碎点,有什么难的。没有多久两人抓粪都熟能生巧了,少挨了不少骂,胖涛牛逼:“咱是谁呀,高中生!”。但最让胖涛受不了的还是那粪味。胖涛厨房长大,卫生洁净惯了,让他用手抓粪,恶心的他开始几天吃不下饭。但毕竟耤(jie)地、抓粪是正经受苦人的农活,知青争着表现,也没什么怨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