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得知卢济川拜师成功,崔氏大喜过望,忙忙的亲自过来拜谢。

      黄介观却是避开不受:“崔夫人不必如此。我收这个徒弟,是我愿意,无关恩惠。既然无关恩惠,你们就不必谢了。”

      知道这黄介观一向孤拐,崔氏也不以为意,到底还是喜滋滋的拜了拜。

      黄介观能少年成名,靠得不光是天赋,勤奋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勤奋的学霸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必然也是要求勤奋刻苦的。于是,刚刚跟卢济川两人坐上马车,黄介观就开始考校起卢济川的学业来了。

      知道老师这是在摸底呢,卢济川不敢遮掩,赶紧尽力而为。结果,黄介观摸完底,难得的小小后悔了一下,现在下车可还来得及?

      之前那小子跟自己辩论时口若悬河,枉他以为这小子天资不错,又出自卢淳章那古板老头的家里,必定是不差的。谁知,一考,这小子的《九经》堪堪会背而已,义理什么的根本不通。史书类的更不用说了,东一下、西一下的不成体统。

      文理欠缺甚多,那看看诗赋如何。这一问之下,黄介观差点没揪掉自己的胡子。方才文理那小子虽然说的不大通畅,但好歹还能说点,可是却是诗赋是完全不会。

      看着老师那本就褶子甚多的脸更是多了几道褶子,卢济川也苦了脸。宝宝心里苦啊,我也是才来的,真的不知道原身的底子如何啊。

      其实,原身的底子算是不错的。可是,他国子监也就上了个半年而已,根本刚刚入门。现在卢济川一来,就请了个宗师级别的老师。大师的眼界心境岂是平凡的,卢济川肚子里的这点货就实在不够看了。

      不过,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那就是心境坚韧,自信过人。想他黄介观学识过人,怎会教不好一个学生。于是,卢济川很快尝到了名师的好处。

      黄介观开始给他布置学习任务,现阶段的要求一一提出:“......你词赋不行,也就罢了,反正日后科考也不考这些。”对科考不考词赋,卢济川是大为赞赏的,他之前就是因为知道这点,所以才下决心科举的,要不然,他肯定是要另寻门路的。

      “......科考之道大义为首,所谓大义就是取圣贤意义解释对答,或以诸书引证己意。要做好这个,就必须要通经。所以,你当务之急就是要熟读经史,融会贯通......从今天起,别的我也先不要求,你将九经先掰开揉碎的读得滚瓜烂熟再说。”黄介观说道。

      这是老师的要求,也是老师的经验之谈,卢济川赶紧躬身领是。

      既然是已然答应为师了,黄介观迅速进入老师的角色,给卢济川布置完作业后。黄介观就从本朝科举考试的层级开始给卢济川科普科举之途。

      本朝科举是解试、省试、殿试三个层级。这个卢济川初初听闻之时,还纠结了半天,当朝既然有秀才,怎么没有秀才试呢。

      后面特特打听佐证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本朝所谓的秀才,基本就是解试之前读书人的统称,这个不需要考。

      可别以为不考秀才直接就考举人就很好的。当朝的举人的功名可不是终生制的,考过解试,如果没考过省试,成为奏名进士。那举人的功名就没有了。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一路通关过省试,就一切打回原形,从头再来。这可真是很残酷。

      看着卢济川坐那儿嘀咕,黄介观冷哼一声:“你当科举是好考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到死也没有功名。落第秀才的名号可不就是这样来的么?”

      听到这里,想到自己之前听来的,卢济川忍不住求证道:“老师。不说还有特奏名么?那些落第的举人可以走这途啊。”

      一听这话,黄介观怒瞪卢济川道:“尽打听些没用的。你以为特奏名那么容易就能得的,要六试不第才能得的,而且天下举子之多,名额有限,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的。”

      说完,黄介观严厉的警告卢济川道:“这个你就别想了。我黄介观的教出来的弟子要走特奏名的渠道,说出去,可不够丢人的。”

      听得老师这样义正辞严的警告自己,卢济川赶紧正色保证自己绝对不会给老师丢脸的。心里暗道,就是没有老师的警告,他也是不会要的。六试不第才有的机会,他可是不想得。他可没那么多时间等个十几二十年的。

      学生还真是天生需要老师的,之前,卢济川总是想着读书读书什么的,但总是感觉没个定准。现在有了这教授级别的老师就是不样,学习的方向感很是明确,进益当然是不错的。

      卢济川的进步,黄介观当然是看在眼里的。这天,考校了卢济川几道《尚书》题后,黄介观对他道:“先前没看过你的文章,今晚到了客栈,你做篇文章给我看看。”

      做文章?卢济川突然心里一个咯噔。倒不是他怕的。反正他现在是相当于从头学来,总是要将自己的实际能力亮给老师的,这样,也好让老师因材施教。

      对于老师的教学计划,卢济川当然是拥护的,可是,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他的毛笔字。先前就说要试一下写字的,结果又忙忘记了。

      今晚必是要做文章写字的,卢济川有点忐忑,他担心露馅儿。抄家将家里抄的片纸不留,他就算有心模仿也不知道原主笔迹是什么样子的。

      黄介观不是说说而已,到了客栈落脚后,果然给卢济川出了一道题《惟几惟康其弼直》。

      这相当于来这里以来第一次考试,卢济川严阵以待。可是再严阵以待,他发现,这继承来的东西,只是记忆,要用起来还是难以融会贯通的。

      今天老师出的题目是《书经》大义题。一篇完整的‘大义’是由破题、接题、小讲、缴结、官题、原题、大讲、余意、原经、结尾十部分组成的。

      就这十个组成部分,卢济川也是回忆了半天才想起来。可是,知道理论跟写文章那是两码事。这个大义的写法,对卢济川来说纯粹就是一头雾水。

      老师在侧,再是一头雾水那也得硬着头皮上的。

      卢济川仔细审题后,明白这道题乃是出自《尚书.虞书. 益稷第五》,原文是“......惟几惟康,其弼直......”,知道出处大意后,卢济川开始动笔写文了。此时的卢济川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写文章,已经全然忘记自己会不会毛笔字的事儿了。

      反正也不会大义的写法,卢济川也不硬憋了,直接甩开大义写法,干脆自由发挥论述文。洋洋洒洒写完后,仔细誊抄了一遍,恭恭敬敬的递给师傅。

      接过卢济川的文章看了看,黄介观再次深悔自己当时怎么不考考这小子的文章诗赋,就这样头脑一热就答应了呢。这也是日后黄介观在收徒时,不将学生翻来覆去考个透,那是绝对不会松口的原因。实在是对当年的大意收徒心有余悸啊。当然,此乃后话。

      这是自己收的徒弟,再差也是自己认了的。黄介观暗自平息了下心头的怒火,为了不对自己收徒的眼光产生怀疑,黄介观又仔细的看了遍,努力找出其中的闪光点。

      嗯,果然,用心找,还是能发现有惊喜的。这小子虽然文法不通,但论点却是不错,虽然多有缺漏,但主论点新颖独到。

      经过发现卢济川诗词歌赋丝毫不通的巨大打击,黄介观现在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很强了。对着卢济川这篇狗屁不是的大义,他也能忍住没将口水喷到卢济川的脸上。

      看到老师那阴沉的脸色,还有紧紧捏着纸张努力不要抖动的手,卢济川表示十分能理解老师的心情。

      自己现在的水平在科举上比个文盲强不了多少,最多算是个小学生。如果说自己算是小学生的话,那老师至少就是个大学名教授的级别。

      让大学教授来教一个小学生,真是有点为难人,卢济川自己都觉得十分抱歉了。不过,卢济川很快在心里帮老师找个理由,就是要教他这种一穷二白的学生,才能显出老师的能耐不是。

      黄介观忍了又忍,过了好一阵子,才尽量平和的对卢济川说道:“你这文章毫无章法......还有这字也是不尽人意......”虽然是压了又压,但是还是越说越火,黄介观将卢济川好一通痛骂:“看看你写的什么东西,真是将我黄介观的名头都丢完了......”

      黄介观越骂越来火,卢济川恭谨的站在那里挨骂的同时,心里也忍不住暗暗的对老师的话吐槽:我才做你徒弟没几天,丢老师面子的事儿还不能算在你头上的。

      刚刚吐槽,卢济川又忙忙的唾弃了自己,好像老师骂的有道理。不管自己跟他做了多久的徒弟,总归师徒名份已定,别人说来,还真是会算到他头上的。

      这样一想,还真是对不起师傅。卢济川深觉抱歉,赶紧低头认错:“老师教训的是,就是不为别的,为着老师的名头,学生日后也一定百倍用心......”

      学生是自己收的,再差也得受着。骂了一阵后,火气消了不少后,黄介观开始给卢济川分析讲解他文章的问题点。看卢济川这文章,就知道他对文法完全不懂,于是,先耐着性子教卢济川最基本的大义写法。

      看着老师这一脸嫌弃的讲解,卢济川很是能理解老师的难处。这可真是杀鸡用牛刀了,相当于一个大学教授却要从一二三四五开始教一个孩子。确实很埋汰人的。

      不过,名师教书到底是不一样的,虽然卢济川没有听过别的老师讲课,不好比较的;但是,现在听黄介观讲来却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同时还佐以例子,这样一来就更通俗明了了。

      黄介观连训带讲的给卢济川上完课后,又对他布置作业:“你这文法要好好练。这写文章也没有别的诀窍,就是多读多练,从今天开始,你每天写一篇文章给我看。还有,你这字写得也太差了些,赶紧好好的练起来......”

      卢济川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用心尽力读书学习,不负老师所望。黄介观吩咐完学习任务,又训诫了几句,气哼哼的起身出门,他要喝茶消火去。

      打开房门,就看到卢济川母亲王氏站在门边。看到她,黄介观眉头一皱,也不招呼,甩甩袖走了开去。真是慈母多败儿,自己不过训了几句而已,就忙忙的过来了。不过,这妇人到底知道分寸,没有进来求情什么的。

      想到此,黄介观决定先不喝茶了,他要先去找崔夫人定定规矩才好,他教学生的时候,可是不希望有人打扰的。

      王氏要是知道他的想法,真是会大喊冤枉的。她出自书香门第,嫁的也是书香门第,这头悬梁锥刺股的场景可是没少见,家中孩儿为学习挨打挨骂的见得更是不少,怎会因为卢济川挨几句骂就过来的呢。

      她真是碰巧,今天来了客栈,想着大家连日辛苦,王氏她们就托小二买了几只鸡来炖上。这不是鸡汤炖好了,过来请黄先生吃饭的。可是,刚一碰面,就被他甩冷脸,招呼都不打的走了,王氏也是莫名其妙的。

      见黄介观这样子,王氏还道是卢济川将人气狠了,当然,事实上确实是卢济川将人气狠了。王氏忙忙的进到屋里,问卢济川。

      卢济川虽然没有隐瞒,但却是掐头去尾说的,尽量淡化了自己写文章丢人丢到姥姥家的事情。王氏听完,叹道:“老师教导,你要仔细听着。得此良师是你的福分,你可得格外用心才是。”

      教导完儿子,王氏看到桌案上卢济川写的文章,拿了起来:“这是你写的文章,我看看。”

      看到王氏拿起书稿,卢济川陡然紧张了起来。自己不会露馅儿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第 15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