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众人纷纷心里嘀咕,这卢家莫非要翻身了?

      还是上次那个书房那个人,听得人问这个问题,摇头道:“不必担心。这是太皇太后在打招呼。罢了,这卢济川先放在一边。先将手头要紧的事处理了。”

      谋士也在旁点头附和,现在要集中心力将要害之事处理了,其它的能不动尽量不动,以免被人抓住了把柄。

      要除掉一个卢家的遗孤,日后有的是机会。

      这太皇太后的赐银可算是解决了卢家现在的燃眉之急,不然,总不能让金铭又出力还出钱的。

      正因为有了太皇太后的赐银,这两天卢家又收了好几份儿姻亲故旧的程仪。这其中有两家是连卢家治丧都没出现的,见到这些人现在又来送银子,卢济秀气狠狠的恨不能将这银子扔出去。

      卢济川赶紧劝住。卢济秀瞪着眼睛对卢济川气道:“我知道我们家现在缺钱,可这些人的钱我真不想要。”

      卢济川摇头道:“五姐姐,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捧高踩低向来是人之本性。你看看这次来送银子的,除了几家姻亲,可有别得达官显贵来送礼?”

      对于卢济川这话,卢济秀摇头表示不懂。卢济川进一步解释道:“这次太皇太后虽然赐银,但祖父的罪名仍在。可是这几家仍然来送银子了,所以人家心中还是有所顾念的。你想想,这次我们家出事儿,这几家可是没有落井下石,只不过是疏远了罢了。”

      “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先前他们避开,可能是不知事情深浅,怕有连累。现在见太皇太后赐银,发现,事情也许没那么糟糕,所以过意不去,来补上一份儿。这些人说白了就胆小,小人倒也算不上。我们心里存好这杆秤就好,日后相处拿捏好分寸就好了。”

      听着卢济川的话,崔老夫人在旁赞道:“济川说的对。何况我们家现在这种境况,能不得罪人就不要得罪人的好。”

      对此,卢济川深以为然,这世界可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情,很多事情还是要圆滑的处理才是。

      得益于这些银子,卢家将户部余下的奴仆都赎了回来,将人安置到之前金铭帮着在京郊置办的一处只有五十亩地的小庄子上。

      赎人是卢济川亲自去的。一看到他们,果然如同原先打听的一样,跟他们卢家主家一样,剩的多是妇孺。

      看到卢济川来赎他们出来,这些昔日的卢家家仆哭成一团,看得卢济川也是恻然不已。

      刚刚将人带到庄子上没多一会儿,祖母、母亲、伯母她们也到了。

      看到昔日主母亲自来看他们,这些人感念的嚎啕大哭不止。纷纷表示要追随主家回原籍去。

      崔老夫人摇头安抚道:“你们的心意我们都知道了。不过,现今你们是不好跟着的了。何况你们好些人在京也是有家有口的,怎能让你们骨肉分离呢。”

      崔老夫人当家做主几十年,说完后,立即对着为首的嬷嬷说道:“翠玉,你跟了我多年。这庄子上的事儿日后你多上点心,有急难的事儿,日后就去找金铭金大人。”

      翠玉乃是卢家昔日的内管家,这名字现在也只有崔老夫人叫的,其他主子仆从都是叫崔嬷嬷的,这是崔老夫人从娘家带过来的陪嫁丫头,资历是极为老的。

      听得崔老夫人的吩咐,崔翠玉含泪点头,又搂过身边仅存的五岁小孙子要他给崔老夫人他们磕头。

      昔日主仆一番厮见辞别。卢济川护着祖母她们返程。

      路上,见祖母母亲她们难掩疲态。卢济川也是叹息不已,不过这也无法。今天他们安置在庄子上的仆从现在都是官奴身份,现在的卢家是没有资格用官奴的。这些人无论昔日主仆情分多亲厚,他们现在都不能带的。

      卢济川没有多说什么,这些事用言语劝慰起来太过苍白。卢济川闭上了眼,放空自己,由着身子随着车马的摆动而摆动。

      将母亲她们送回去后。卢济川又借着这车马到了金府。

      后日就要走了,今天必须要将出行的一应事宜跟金世叔敲定。

      金铭下朝后就一直在家等着卢济川上门来。看到这些天卢济川这些天做的事情,金铭现在可是将卢济川当做个做事的成人来对待的。

      两人细细的商议了一番车马、护送的人等。金铭准备的很是细心,知道回去的都是妇孺,特地备了几个健妇,还贴心的将卖身契一并递上了。

      卢济川恭谨的将卖身契推了回去:“世叔,这些卖身契请收回去吧。侄儿家中全是妇孺,这次回乡山高水长,路上必是要人照顾的。所以,这些护送之人小侄就不推辞了,但这些卖身契小侄就不能拿了。等我们返乡之后,就让他们转回京来。”

      见金铭还想劝说,卢济川接着道:“世叔,并非是小侄不识好歹。这些人想必是世叔家的得力仆从吧,他们的家人都在京城,如跟小侄回乡,就难免骨肉分离,这岂非小侄之过?”

      “何况,我们家现在也还是戴罪之家,这有一席栖身之地都乃是皇恩浩荡,现在再宣宣赫赫的用起奴仆,也怕落人口舌。”

      听得卢济川娓娓道来,金铭欣慰的捋了捋胡须,到底是卢公家学渊源,教子有方啊。

      情知卢济川说的是实话,金铭也不再坚持,笑着点头到:“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坚持。”

      说完路上的事情,接着就是卢济川最为关心的科考之事了。

      金铭带着卢济川走到书房角落处,打开两个大箱子:“你回乡我也没什么好赠的。这两箱书你带上,路上几个月的时间,寂寥之时刚好可以看书。”

      卢济川打开一看,满满两箱子书。

      卢济川在金铭的指导下将这些书册翻拣了一遍。这两箱书很是实用,都乃进士科考所用的九经跟史书。

      金铭指着这些书册语重心长的对卢济川道:“想必卢公他们跟你说过这些,我今天就再啰嗦一下。本朝科举分制科跟常科,朝廷取士,虽有数路,但还是以常科为先......”

      卢济川聚精会神的听着金铭跟他科普当场科举之事。虽然原身也知道一些科举之事,但到底不如亲耳听人教导来的深刻。

      当朝科举跟宋朝很是相似。制科分了九类,分别是九经科、五经科、三礼科、三传科、学究科、开宝通礼科、三史科、明法科、经律科。这些科考出身后,多为学官,官阶不显。

      而常科就格外不同了,常科也就是进士科,因为本朝建朝以来,基本上达官显宦少有非进士出身之人。因此,进士科也素有“将相科”之称。

      当然的,卢家先前的培养以及卢济川对自己的期许,都决定他现要走的科举之途必定不是诸科,而是必须是进士科。

      金铭指着其中一箱子书对卢济川说道:“这箱子里的乃是九经,你当是要用心研读才是......”

      这个卢济川明了,当朝进士科士子的必读书目乃是《诗经》、《书经》、《易官义》、《周礼》、《礼记》这五部本经,以及《论语》、《孟子》这两部兼经。虽然说考试必考本经跟兼经,但是《孝经》、《周礼》等也是经常会出题的。

      这九经算是基本考试科目了,但是,考试还有论、时务策、律义等,所以,读史那是必须的,因此书箱里整整齐齐的码了一大箱子的《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等史书。

      金铭也乃进士科出身,很是清楚这个中的重要性,为怕卢济川光对九经,而疏漏史书,再三叮嘱万万不可轻忽读史。

      卢济川诺诺连声的回答着,为金铭这周到感念不已。

      卢家的书早就被抄了,又因着怕盯着他们卢家的人忌惮,卢济川也不敢在京城买书,本来还想着回原籍再买书的,不曾想,金铭已经给他准备的妥妥的了。

      卢济川再三感谢:“世叔大恩,小侄感激不尽。”

      金铭叹气摇头道:“与我,你无需客气。你这次返乡,用心读书当为第一要务......”

      卢济川躬身领是。金铭殷殷叮嘱教导,至晚卢济川方归。

      知道娘家要举家回乡,在京的大姐卢济萍跟四姐卢济华也都回来送行。一家人哭一阵笑一阵,叙说着离情别意。

      出京的日子,是好日子。这天晴空万里,家中姻亲故旧来了几家,金铭亲自送至城外。

      车子碌碌出了城门,回首看着这巍峨壮观的城门,卢济川坚毅无比,三年之后,必定会重返京城。

      知道旧主返乡,京郊庄子上的旧仆也早早的等在亭子边,磕头送别。金铭一直送出城二十里,卢济川再三请回方才回转。

      这次返乡之途,金铭安排的很是周全,家丁健仆环绕。但,卢济川还是一路悬心,不敢丝毫放松的。

      直到平安无事的行进了几天后,卢济川才渐渐放松了心情。赶路寂寥,除了看看风景,卢济川也拿出书卷读了起来。

      之前虽是有计划说要读书,奈何事情繁杂一直未有提上日程。现在终于能静静的好好想想读书之事了。

      虽然有原身的底子,但是,相较与土生土长的书生,卢济川可是清楚明白的很,自己跟同级别的读书人是必定会有差别的。

      别的不说,单是作词作诗都很是个问题,原身的记忆给了他,可是作诗却是没法给的。这不光是要技巧还要天赋啊。

      在现代,卢济川也最多是学生时代读了几百首唐诗而已,而且还不保证都记得。

      好在本朝考试不用考辞赋而是考经义跟论、策之道,对此,卢济川庆幸不已,在心里为做出此等改革的先贤点赞不已。

      还不待他高兴的,突然,卢济川想到一个很要命的问题。他不会写毛笔字啊。这些天来,他忙前忙后,也没动过笔,不知道,原身这毛笔字自己可能继承的过来?

      卢济川忐忑不已。这会不会毛笔字可不光是读书进学的这方面了,还关系到家人的认知。他的性格与之前不同,上次崔老夫人可是已经下过判词,说是因为突遭大变,心智快速成熟。

      可要是写字也大变,那可就不大找好借口了。卢济川暗自决定,今天到了落脚的点儿,必定写上上几个字试试。

      这次金铭派出的护送领头之人常顺,是他们金家常年跑外的,对路上各处的落脚点是比较熟悉的。

      可是饶是如此,有时也难免赶不到客栈,而只能投宿到庄户人家中。

      这天,看天色不早了,常顺吩咐人赶快走:“我们赶快点,天黑前赶到前面那个山坳找人家投宿。”

      众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前赶到山坳里的小村庄。

      刚刚进村,就看到一阵高亢的吵闹声,仔细一听,是个尖利的女声在咒骂着,村口围着不少人,有哄笑的,有劝解的,热闹的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 1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