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水道第七 ...

  •   虽然大部分是谢云九与谭景明的计划,但奶娘在浔阳是真的,寄桑葚也是真的。

      但水路走得慢,本就快马加鞭要大半个月的路程,走水路得一个月,谢云九就将桑葚酿成了酒寄过去,留了一些在王府,谭景明尝了一口,味道着实不错。

      等船只从浔阳顺利返回的时候,已近春末夏初,气候逐渐闷热起来。

      谢愚虽明面上没表示什么,但私下里给林耳和谭景明封了赏,并鼓励他们继续研究此事。

      虽说这条航线走得通,但那船已经破破烂烂不能再用,撑船人说,有些河道水流得快,有些则慢,有些河道十分窄,不便通行,有些时候走上五六天都瞧不见一个村庄,险些断粮云云。

      所以肩负重任的二人这些日子过得很是艰辛,大量的资料需要整理校对,筛去无用的,将剩下的进行分类排序。在没有电脑的古代,这些都是靠人工完成,累得谭景明只想一头磕死在案上。

      更累人的是,谢愚似乎并不打算声张,所以也没有加派人手,更何况还有杨远和扬子介……谭景明只希望能弄个502糊上他的嘴。

      “各地上报的情况出入很大啊,”林耳整理着从各地征集来的人文风土,“光是下同的农耕田地的亩数我已经看到了三种回答。”

      扬子介在一旁冷嘲热讽道,“切,让你规划线路,白费那银子搜集农田亩数作甚?”

      杨远冷声道,“为了银子呗,拨那么多银子,谁知道进了谁的帐?”

      谭景明视线越过他们,朝林耳道,“是县官上报的,还是地理志中得来的?”

      “两份是百姓的,一份是县官上报的……等等,”林耳皱了眉头,“怎么每年上报还不一样了?这耕地变少了?”

      扬子介见他们没反应,提高了声调,“可怜叔在王爷面前辛辛苦苦供职多年,还比不上一个爬床的女人!”

      林耳有些听不下去这话,拧着眉头看去,刚要开口,一只卷轴就擦着那一唱一和的两人扔到了他面前。

      “你砸我!”扬子介怒目圆睁。

      “林大人,您瞧瞧,”谭景明提着毛笔写写画画,“这里有近十年下同上报的耕地数目,每年都不大一样。”

      林耳翻开卷轴,眉头便拧得更紧。

      “下同原先是淮南王的封地吧?”他想了想道,“这些年削藩对地方影响不小,记录混乱也属正常。”

      “谭景明!”扬子介气冲冲地冲到她面前,“你……”

      “杨公子,”谭景明瞥他一眼,“谭某没记错的话,早在一个多月前,翁主殿下便叫你滚出议事处了吧?”

      扬子介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一张脸憋得姹紫嫣红。

      “前些年淮南王削藩对淮南和楚地边境影响很大,”林耳放下毛笔,“如今得到的东西要不是不准确,要不是年代久远无法使用,我看最好的方法还是亲自走一趟。”

      “这条路虽走通过一次,但船夫也说了有危险……”

      “我去。”林耳起身,“我现在就去向王爷请命。”

      “林大人等等!”

      “谭姑娘,”林耳朝她拱手,“在处理资料上林某比不上谭姑娘,至多能帮些忙,但若是沿岸收集资料,林某还是有信心能完成的。只是剩下的资料,便要辛苦姑娘一人看了。”说罢也不等谭景明作答,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谭景明揉着眉心,林耳做事严谨认真,倒不担心他搜集不来资料,只是此去凶险,何况如今通讯医疗都不发达,收集资料也不是什么至关人命的大事儿,谭景明实在不想让他拿命去冒险。

      她昨天还在想干脆花钱雇镖局跑一趟,但按林耳一板一眼的做事风格,镖局他怕是信不过了。

      正心烦意乱的时候,轰隆巨响从角落传来。

      谭景明回过头去,只见角落的叠叠整理成堆的案卷被人一把扫落,乱做了一团。一旁的扬子介与她对上了视线,拍拍袖口,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这些案卷是她和林耳整理整整十天,才筛选出来觉得可信的,以后要一卷一卷过目的资料!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码了一万来个字,正要伸个懒腰长舒口气,美滋滋算着可以混几天的存稿的时候,你的电脑,死机了。

      死机了!!

      “到申时了,”杨远起身,掸掸衣裳上不存在的灰尘,“侄儿,咱们回去了。”

      “诶,来了!”扬子介瞥了气得兀自发抖的谭景明一眼,迈起脚步就跟了上去。

      “大人,大人,”小狐狸爬上案几,毛茸茸的爪子握着她发抖的手,“追上去一拳打爆他们的狗头呀!他们肯定打不过您的!”

      有什么用呢?

      谭景明看着那散落的卷宗堆,慢慢地蹲下身子,将它们一卷卷拾起来。

      突然,一只手伸到了眼前,将散落的案卷整理好。

      谭景明抬头,徐洵对她牵了一个羞涩的笑容,“我来帮你吧。”

      “可是已到申时了。”

      徐洵抿了抿唇,“姑娘,徐某袖手旁观,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谭景明愣了愣,笑道,“看来王爷眼神儿还不太坏。”

      徐洵一怔。

      谭景明一拱手,“那就劳烦徐大人了。”

      谢愚允准了林耳的请求,并给他安排了几个水性好、脚程好的护卫,负责随行保护,传递消息,即日便从遥城启程。

      也算拖了林耳亲自跑航线的福,谢愚对航线一事更重视起来,要所有人在八月之前拿出最终的结果,议事处也从原本的五日两朝变成了三日两朝。

      这样一来,扬子介亲自掀翻的卷宗还得要自己一摞一摞整理回去,当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谭景明每天看着那姓杨叔侄的猪肝脸色,做梦都能给笑醒。

      “那个,谭、谭姑娘。”扬子介拿着一份案卷,磨磨蹭蹭到谭景明案边,“这份写了当地的风俗,也写了河道水流的情况,应该归到风水一类还是人情一类?”

      整理的习惯与方式是原来林耳与谭景明惯用的,扬子介与杨远不可能自己重新再立一个,所以有些拿不准该分哪类资料的时候,还得硬着头皮来问。

      谭景明头也不抬,“你瞧哪个写的详细一些就放到哪一类。”

      扬子介低低地哦了一声,小跑着将案卷堆在最上,抬脚要回到自己的案边,却脚底拐了个弯,又蹭到了谭景明身旁。

      “谭、谭姑娘……”

      谭景明打断他,“结巴是病,得治。”

      “不是!”扬子介涨红了脸,抬起头,“我只是想问,不就是规划一个水路,为何要整理风土人情这些东西?”

      谭景明抬起头,瞥见一旁的徐洵也听了手头的活儿,正假装不经意地听着。

      “你们不知道还跟着我干这么久?”谭景明笑了,“干嘛不早点问?”

      扬子介一张脸憋得红里透紫。

      “你知道,水路的开通是因为豫章一带山贼横行,陆路不易走的缘故,”谭景明道,“但水路相较于陆路又走得慢,况且山贼迟早有一天会被朝廷派军消灭,恢复陆路的通行。”

      扬子介迫不及待道,“那既然这样,王爷还费这么大劲开通水路作甚?”

      谭景明挑了唇角,“因为王爷今日费下的银子,待到水路开通以后,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众人都听愣了,徐洵在一旁想了想,接道,“莫不是因为绕过的这些村庄?”

      “正是,”谭景明道,“我们规划线路,要知道所经之地的农耕土地和人口,是为了估计当地百姓的富裕程度,知道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是为了估计当地人会买些什么,会卖些什么。”

      “换句话说,我们产的东西他们会不会买,他们卖的东西我们会不会要,”谭景明道,“但我们又必须知道当地的风水,知道这条河道宽还是窄,水流平稳还是湍急,这关系到开多大的船,开船进去是否困难,也就是我们需要估算的成本问题。”

      “所以必须要综合考虑风土人情以及成本,才能规划处合适的路线,”谭景明拍了拍目瞪口呆的扬子介,“回去吧,接着看,咱还早着呢。”

      杨远在一旁低低地嗤了一声,见众人皆在埋头苦干,竟是没有一人理睬他。

      五月到七月,将近两个月的埋头苦干,众人终于赶在夏天的尾巴里找到一条合适的路线,便齐齐松了一口气。

      七月底的时候,王府也粉刷完毕,不日谢愚便要从城郊别院搬了回来。

      这些日子谭景明一直住在别院里,其实按她目前攒的银子,别说给原来的旧屋添置家什,就是新买一整套也成。

      但王爷没开口,谭景明也不敢擅自行动,更何况谭隐曜跟着侍卫学功夫学得热火朝天,搬走的计划也就暂时搁浅了。

      不过么,谭景明想,反正王爷搬回王府准不能带着她,到时候便能正大光明地离开王府了,也不急着一两日。

      是以,谭景明正上街找工匠将原来的屋子粉刷粉刷,修葺修葺,等着过两日搬回去好有个住处。

      走着走着,便看到了小阳子家的木匠铺,谭景明一拍脑袋,当时这户人家帮了他们不少,当即转身去集市买了首饰、吃食,又折回了原路。

      铺子里已经有客人了,正在拿着东西要走的当口,谭景明便踏进了屋子,跟那人打了个照面。

      “谭姑娘。”郑桑笑着朝她打招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