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本文中所有的节目,都是作者本人亲自编出来的,真的好累啊……不过也是自找的[捂脸]。除了前面烂大街的3sing和四季,以及后面下一章要出现的有致敬性质的自由滑,主角的所有节目包括表演滑全都是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出现在花滑赛场上的曲目,拍胸脯保证原创!特别是在本文另一个男主角出现之后(不小心剧透了二号男主的职业)。这些曲目基本是作者平时听音乐的时候觉得“哎呦不错哦这个音乐很适合编个节目”一点点攒下来的音乐啦。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去听一听。至于配角们,真的编不动了,除了个别重点描写的节目,就基本都用花滑中出现过比较常规的音乐来代替啦。
本章提到的短节目音乐是Marionette by Chris Spheeris
以及作者今天发现写得越往后人物节目和成绩的时间线就越容易乱,于是为了避免bug,今天下午趁着休息非常努力地做了一个巨大的Excel表格,把文中会出现的13个花滑选手(放心不会全都写得很细,只是写文章背景需要而已)和主角的年龄差,什么时候升组,什么时候学会哪种跳跃,教练是谁,每个赛季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重大决策都给写下来了,10行28列,啊哈哈哈这下就方便多了
----------------------------------这里是科普时间的分界线------------------------------------
陈滢姐姐:
央视花样滑冰解说员,一开始因为不够专业被狂喷,贴吧里还曾经盖过她的跑火车(口误)大楼,但是她非常努力,最后以她煽情的解说方式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许多冰迷的喜爱
因为我不是很希望在文中出现能发表自己观点的现实人物,所有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在本文中必然都是以背景板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安排了一个新的解说员,解说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很难干一辈子,所以我假设陈滢姐姐在未来离开解说岗位后升职加薪迎接美好新生活了,见谅见谅
以及陈滢姐姐逛贴吧这件事儿几乎可以说板上钉钉,因为大家数次在直播中听到她引用贴吧直播帖中冰迷们的言论,嗯……真的很好奇她的小号啊
杨家声爷爷:
中国花样滑冰的先驱人物,在我刚开始看花滑的时候还是杨家声爷爷在解说,他为中国的花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已经过世了,当时冰迷们都感到很哀痛。文中的杨晓雯解说乃是虚构的,和现实中的杨家声爷爷没有任何关系。
世青赛参赛名额:
和世锦赛一样,当年的参赛名额都是根据前一年的本国选手在世青赛世锦赛的表现决定的,最多可以参加3人。
六分钟练习:
正式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会将选手们按照积分或者短节目排名或者抽签分成六人一组,分组越靠后,出场越晚,实力综合来说也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在花滑比赛的时候会经常听到解说说我们国家选手进入了最后一组,非常棒——因为这意味着短节目成绩或者是积分成绩排在本场比赛的前六位。
一般情况下,出场顺序甚至会影响选手的节目内容分,早出场的选手裁判一般会手紧,所以有很多名将短节目发挥极其失常后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给后出场的高水平选手们预留空间,早出场的选手节目内容分势必高不起来,比如索契冬奥会的浅田真央。
每一组选手出场前都有六分钟时间,六名选手一起上冰进行热身,从6分钟练习里能够看出很多东西,包括选手状态等等,是个很重要的时间段。
大奖赛分站赛:
青年组成年组花样滑冰选手都可以根据积分排名以及外卡等方式被邀请参加大奖赛,大奖赛青年组有八个分站,成年组有六个分站,每个分站赛取得的名次会转化为积分,大奖赛分站结束后根据总积分高低,前六位可以进入总决赛,如果积分相同,那么择最高分站赛名次较高者进入总决赛。
花滑选手的外号:
这是中国冰迷的传统,因为很多外国选手名字超长,也为了显得亲切,基本所有的花滑选手都有特别的昵称,而且很多昵称里有有故事。比如说五空这个梗,其实是吐槽俄罗斯选手科夫顿,他外号叫太孙,然后有一次一场比赛彻底垮掉跳空了五个跳跃,就被戏称为孙五空,哈哈哈哈最先叫出来的冰迷真是太有才了
日本媒体:
收到冰迷广泛诟病的媒体之一,和美国媒体并列,不过美国媒体是爱毒奶自家选手(典型的平昌冬奥会的陈巍陈小三,就差不多是被媒体奶死了)。日本媒体有点没有下限,因为在日本花样滑冰受欢迎程度非常高,他们就经常挖掘花滑选手的八卦啊,找一些迷信的东西啊,反正和花滑本身没啥关系的那种
这次的科普不多,越往后随着之前介绍的越多,后面需要的科普就越来越少,平时觉得自己是个大赛党看不懂花滑的小伙伴有没有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哈哈哈哈
如果有想要我在作者栏讲什么内容的话欢迎提建议给我,以及关于现役或者之前退役选手有好奇的也欢迎留言讨论,我会尽力回答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