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全文】 ...

  •   且说因安禄山造反,破了潼关,右龙武将军陈元礼率着禁军护驾行至马嵬坡,六军不发,硬是生生逼着李隆基赐死了杨玉环。

      一、约定

      杨玉环的魂魄顺着土地的路引漫无目的地飘了好些个日子,也见着了从前在宫中未见过的景象,她瞧着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一餐没一餐地过着。

      有一白发苍苍又病弱的老头为了能给自己的老伴寻些食物充饥,竟趁着老伴不注意的半日里,拖着病躯瞒着她去当地富裕的员外家做了半日的苦工,焦灼的烈日几次险些让老头晕了过去,最后终得员外家的总管赏了几块发硬的窝头,正是看见他满心欢喜地揣着窝头回家之时,杨玉环听见背后传来马嵬坡土地咳嗽的声音。

      回头一瞧,正是土地引着织女天孙娘娘已站在她身后。见着天孙她丝毫不敢怠慢,赶紧叩首。

      天孙唤她起来的时候,她瞧见天孙的神色颇有些为难,正是好奇天孙为何如此神色时,只听道:“太真,你可是想起了唐天子来?”

      杨玉环听天孙此番一说才晓得自己呆立看着这对老夫妻许久,这对老夫妻已是捧着那几块发硬的窝头哭成了泪人,本是无心观看此景之举,却让天孙以为她触景伤情,想起了“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旧情来,可说来也奇怪,她飘着的这些日子里竟未曾想起唐宫的李隆基了。

      此番听天孙提起来,便又想起那日马嵬坡险些兵变,最终却是自己以死成全了六军的安定。

      “哎,太真,这些时日里倒是苦了你,我当日渡河瞧着你与唐天子密誓情深,却不想最后竟是他害你至此,真是好一个薄情寡义的男儿!”天孙愤愤不平地骂道。

      杨玉环心里难道没有怨?没有恨?哼,她内心冷笑几声,当日李隆基表现的情深意切,不舍得她离去,她又怎不知其中的深意?她早已惹下一身骂名,那番形势之下自然更是占了下风,日夜伴在君王侧的日子自然不舒坦,与其说那日她坦然赴死,不如说她乐得个清闲。

      可对着天孙她只能口不对心地啜泣道:“天孙娘娘错怪上皇,那日是我自己为救黎民才自缢而死,怪不得上皇,他心中也定是不愿我离去的!”

      天孙娘娘半信半疑,掏出准备多时的玉旨,又向杨玉环说明来意,是要助她尸解上升重归仙位,杨玉环这才知道玉帝已饶恕她前时犯下的罪,可这时她又一计上心来。

      她又朝着天孙叩首,哭得更梨花带雨,那叫一个凄惨,天孙赶紧将她扶起耐心问起何故。

      “若是要重归仙位也是极好,可我心中思上皇得紧,虽是万分感激娘娘能在玉帝前为我美言,可娘娘你是最懂我之人,也知道思之成疾的苦楚!”

      杨玉环一边佯装啜泣,又一边偷瞄天孙,看着她作何反应,见天孙神色渐缓,一会又像是透过她看到自己那番,更是同情。

      天孙叹道:“我自是最知你的,你心中可是有什么打算?不妨说与我听听?”

      杨玉环见事有转机,柔柔弱弱地道:“人鬼本是殊途,可娘娘本领大,能否让我寄身于凡体上,在这世上再见上皇最后一面?”

      天孙见杨玉环痴情至此,只好道:“倒不是不可以,我以你二人情深禀明玉帝,他圣意宽容定会理解,只是……你是想寄身何人?”

      “我观马嵬坡酒家老妪许久,此人最合适不过了!”

      “太真,你说的可是拾着你锦袜的王嬷嬷?”

      二、看袜

      那日杨玉环瞒着天孙织女,谎称情难断,且让自己寄身于王嬷嬷的躯体,虽然这副皮囊皮糙肉厚让她委实不自在,但也比飘着的几日里好了不知多少,落地的感觉让她的心也踏实不少。

      酒铺因她当日被王嬷嬷拾着的锦袜兴旺许多,来饮酒的人也多半是为了能求得看一眼贵妃的锦袜,尤其这日更是十分热闹。有唤作李謩的公子哥、老汉郭从谨和金陵女贞观主,这三人不期而遇,也都来求看锦袜。

      杨玉环本是极为嫌恶那只锦袜,一想起自己曾经的私密之物不知被多少人把玩过,她就觉得胃里翻滚,十分恶心。可是也没法子,若是不靠着这只锦袜,这个酒铺也是无法生存下去,她不禁觉得有些讽刺,自己曾经的袜子竟然成为如今最为依靠之物了!

      “老太婆,我是少不了你这个酒钱的,你赶紧去把锦袜拿过来,让大家赏玩一番!”李謩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敲着酒杯,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杨玉环只能堆着笑容,拿着那只锦袜过去:“客官不惜囊金,老身自是会取来的!还是要客官多多饮酒,多多吃肉!”

      郭从谨从进来之时便有些不愿意去赏玩锦袜,被同行的人嘲讽了几句,拗不过他人的冷言冷语只能从着众人围坐桌前,杨玉环更是对他嗤之以鼻,这种人她从前还是贵妃之身的时候也见得多了,表面义正言辞颂扬仁义道德和天下太平,背地怕是过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锦袜有什么好瞧的!把你们的心都吸过去了?哼,若不是这位贵妃娘娘,我们会流离失所、居无定处吗?要我说,她倒是本朝第一罪人,凌迟扬鞭都不足为过!”郭从谨想着便气愤难当地骂道。

      这一番话自然被杨玉环听了去,她气得发抖又不好发作,而后又听有人迎合郭从谨的骂言,这看袜竟然成了论罪——这些个不明事理的路人竟然数落起自己的罪行了?

      她趁着人不注意一把将锦袜拿起,李謩发觉后指着她嚷道:“你这老太婆好不老实,我已说要付酒钱,你又如何把锦袜提前拿了去?”

      杨玉环瞥了他一眼道:“你们满嘴仁义道德,有本事就去救国救民,何苦来老身店里骂起杨娘娘来?老身虽是深巷老妪不明政事,却也是知道一个女人哪有那么大的能耐去毁了李家百年的江山社稷?这其中道理,我不说你们也应该明白个一二才是,否则竟连老身这个老妇人也是不如的!”

      众人未曾想过这酒铺的嬷嬷竟然说出这一番话来,神色微变,郭从谨被她说得有些哑然便更是恼羞成怒,拍桌道:“杨贵妃本就是殃国殃民的祸水,难道这还有假?你这无知老妪,竟要为她脱罪?果真,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李謩见店里形势不对,又贪念想让王嬷嬷将锦袜卖给他,连忙出来打个圆场:“我看这倒是你郭老汉无知了,杨娘娘一介女流,哪来的通天本领亡国灭朝呢?你这未免也是迁怒于她!”

      杨玉环本要对李謩刮目相看,却看见他有意无意地瞅着自己手中紧紧捏住的锦袜,心中冷哼,脸上立马却恢复笑意:“老身哪来的本事和闲心替杨娘娘脱罪?郭老汉你说得对,这杨娘娘便是害得你们的罪魁祸首,上皇贪恋她也是她的错,安禄山起兵造反也是她的错,马嵬坡被六军逼迫自缢也是她的错……错错错!终究,都是她的错!”

      众人听了王嬷嬷一席话不再言语,也不知为何好好的看袜竟然成了“论罪”,他们一介布衣,也就在这个不稳当的时日里能说说皇家秘事,可这些嚼舌根子的话和他们一日三餐的温饱又有何关联?思至此,也不再关注那只原先心心念念的锦袜了。

      却听见此时门外打更的小伙传来和唱:“一醉且把风光赏,几多冤魂错话凉。众人独把痴情骂,不想人间已苍茫。”

      众人听着有些不解,随后又开始大谈天地所以然来,却只有那位一言不发的金陵女贞观主将王嬷嬷的自语听了进去:“错把痴情付,归咎是兴亡。曲里多少怨,待把断肠牵。”

      三、献袜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上天注定,杨玉环当日的谎话竟一语成谶,原先只是贪恋民间生活的轻巧,也想一尝其中滋味,便谎称与唐天子情深未断,却不想李隆基真命人将其肉身改葬,并御驾又一次来了马嵬坡。

      这回是她自己亲眼所见便假不了,她十分吃惊当日假情假意的李隆基特意为她改葬,竟然还能在如今忆起昔日情分。杨玉环怎能不吃惊?她也很想一探究竟,便借着献袜的名义来到御前,托高力士启奏。

      高力士还是一如原先那般假意,杨玉环都能想象出他转过头后的迅速变脸,想当初便是自己兄长花了许多银子才能让他传束断发回宫,这才换来天子的谅解。

      她未曾想到的是,李隆基竟然召见了民间的这位老妪,可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身前老妪是正是自己从前的枕边人吧?

      杨玉环见李隆基还是同从前一样喜欢食荔枝,摆了好几盘荔枝在桌上,有一盘都颜色都暗淡了些许,怕是没来得及吃了。

      这回,从前所谓爱吃荔枝的杨娘娘早已故去,他又是拿了什么借口找人运来了这些荔枝呢?想到这些,杨玉环瞧着那几盘荔枝便觉得有些好笑,又发觉自己似乎有些御前失态了,忙叩首高呼万岁。

      “婢子为万岁献上杨娘娘的锦袜一只。”

      李隆基摆了摆手,也未再看她,径自拨开荔枝壳,滑溜的果肉微微嚼了几下便顺溜吞了进肚。高力士将锦袜呈上,李隆基嫌恶地退后几步,皱起眉头却也不好发作,竟比杨玉环还要嫌弃那只锦袜,杨玉环见此景虽心中冷意阵阵,但是倒觉李隆基这样的处事才是理所当然。

      李隆基也只是宽慰了她几句,面上摆出一副睹物思人很是心痛的模样来,可那相熟的神色却是骗不了杨玉环的。

      杨玉环这才出门,便有两个侍卫模样的人恶狠狠地拉着她往角落去了。

      这二人凶狠得像是想要了她的命,杨玉环吃力反抗却不得力,高力士不知从何处突然冒出来,十分冷漠地瞥了她一眼便说道:“谁叫你来呈上杨娘娘的锦袜的?想讨便宜却不想要了自己的性命!你这老婆子,下辈子放聪明些吧,君王的秘事岂是能容你言说一二的?”

      老妪的身躯被他们用白绫紧紧地拽着,杨玉环在还有意识的时候隐约听见另有两个侍从在灌木丛另一头讨论着:“万岁还是思念杨娘娘,竟叫人不远万里送来娘娘生前最爱的荔枝来供奉她!”

      “万岁真是痴情!杨娘娘若泉下有知,定会感激涕零。”

      续:

      民间因听李隆基改葬杨玉环一事,又开始念起了二人痴情,更有甚者在马嵬坡昔日的酒铺里设了些话本折子来卖,长生殿的痴情秘事倒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酒铺的小二哥比原先的王嬷嬷机灵不知多少,揽来的生意更是源源不断。

      这日天渐晚,有一女观主来酒铺讨了口茶水,顺势询问了原先王嬷嬷的去处。

      这小二哥对着她挤眉弄眼一番,絮絮叨叨说起了些当日改葬的情景,那有的没的一番话竟也让人分不清虚虚实实来。

      而后又哄着她买了些话本折子去,这才道:“那嬷嬷献出锦袜,怕不知去何处发家富贵了哟!”

      女观主半信半疑:“她去何处富贵了你会不知,我听你此番言语倒辨不出真假来!”

      小二哥将溅出的茶水渍拿袖口一抹,有些深意地望了一眼对方便道:“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真真假假,你看我这糊涂过着不也舒坦么!”

      后有这位小二哥的后辈子女,在整理他物件时竟翻出一页发黄纸,上言:

      一醉且把风光赏,几多冤魂错话凉。众人独把痴情骂,不想人间已苍茫。

      绝情却把痴情唱,归咎何时是兴亡。曲里含音多少怨,此去未知是仙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全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